第二章专题六固体压强的计算习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专题六固体压强的计算习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共24页。
八年级第二章固体压强的计算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0.1m2,重为270N的铝块,放在桌面面积是0.05m2的水平小桌子上,铝块对桌面的压强是( )A.2700Pa B.5400Pa C.2.7Pa D.1.35Pa2.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 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 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3.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2 B.它们的受力面积之比SA:SB=4:3 C.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1: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34.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竖直切去后,圆柱体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A.变为原来的 B.变为原来的 C.变为原来的4倍 D.不变5.如图所示,把用ρ=1.0×103kg/m3的复合材料制成边长分别为2m和3m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把G1=2×104N的物体放在甲上,G2=3×104N的物体放在乙上,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p甲:p乙=2:3,p甲′:p乙′=3:4 B.p甲:p乙=2:3,p甲′:p乙′=4:3 C.p甲:p乙=3:2,p甲′:p乙′=3:4 D.p甲:p乙=3:2,p甲′:p乙′=4:36.如图,物体重50N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F压=30N,若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2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0N B.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250Pa C.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向下运动7.一块均匀矩形冰砖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冰刀将冰砖的右侧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对地面的压强p1=1800Pa;将图乙的冰砖倒置后如图丙所示,冰砖对地面的压强p2=3600Pa。甲中冰砖对地面的压强为( )A.210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8.正六边形钢质螺母的质量为7.9g,其空心圆的面积为正六边形的面积的,当螺母如图甲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p;当螺母如图乙所示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4p。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则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cm B.cm C.cm D.cm二.填空题(共11小题)9.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质量为3kg的正方体金属块恰有一半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未发生翻转),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压力大小为 N,对桌面的压强为 Pa。(g取10N/kg)10.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重力为1N,在水平向左的力F1=2N,竖直向上的力F2=4N作用下,沿着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对竖直墙壁的压强为 。11.如图所示,用100N的水平力将重9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 N,压强为 Pa。12.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体积之比VA:VB=8:27,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 ,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13.如图所示,甲物体重40N,甲的底面积为10cm2,乙物体质量为1.6kg,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及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甲对地面的压力为 N,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将甲、乙互换,弹簧测力计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g=10N/kg)14.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F1 F2,p1 p2(两空选填“>”“<”或“=”);若F2=1N,笔尖的面积为1×10﹣6m2,则p2= Pa.15.如图所示,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圆柱的高度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A对B的压强是2000Pa,则圆柱体A的密度是 kg/m3。若B的密度是3×103kg/m3,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2cm的高度,则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 Pa。16.如图所示,长木板重10N,底面积为10cm2,现将其底面积的与水平桌面接触,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如图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6kg、底面积为0.02m2,乙的质量为7.5kg。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N;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甲为420Pa,则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乙= Pa。(g取10N/kg)18.如图所示,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的圆柱体A、B,底面积之比为SA:SB=2:3.若将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叠放在B的正上方后,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则A截去的高度与A原高度之比为△h:h= ,A、B的密度之比为ρA:ρB= 。19.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记录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L的最大值为10cm)。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A的边长为 cm,B重力为 N。当L=5cm时,pA:pB= 。三.计算题(共1小题)20.国家制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105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的货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0.13m2.求:(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g取10N/kg)2022年八年级第二章固体压强的计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0.1m2,重为270N的铝块,放在桌面面积是0.05m2的水平小桌子上,铝块对桌面的压强是( )A.2700Pa B.5400Pa C.2.7Pa D.1.35Pa【分析】铝块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受力面积等于铝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求出铝块对桌面的压强。【解答】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受力面积等于桌面面积,所以铝块对桌面的压强:p====5400P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受力面积的确定,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2.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 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 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分析】(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2)根据p=求出甲对海绵的压强、乙对甲的压强。【解答】解:A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二力产生原因和方向不同,只有当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甲对海绵的压力F甲=G1+G2,乙对甲的压力F乙=G2,故AB错误;CD、甲对海绵的压强为:p甲==,乙对甲的压强为:p乙==,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压强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3.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2 B.它们的受力面积之比SA:SB=4:3 C.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1: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3【分析】利用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公式p======ρgh求出圆柱体的高度比;根据题意可知圆柱体底面积相同求出底面积之比,再根据p=、F=G=mg求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和质量之比。【解答】解:(1)因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其对地面的压强:p======ρgh,所以pA=ρAghA,pB=ρBghB;已知ρA:ρB=1:2,pA:pB=1:3,则 ==×=,所以 =×=,即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2:3,故A错误;(2)已知pA:pB=1:3,两圆柱体的粗细相同,即SA:SB=1:1,故B错误;由p=可知:==×=,故C正确;由F=G=mg可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在解题中注意公式变换的规范性,考查压强公式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圆柱体的压强与密度、体积、质量有关。4.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竖直切去后,圆柱体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A.变为原来的 B.变为原来的 C.变为原来的4倍 D.不变【分析】确定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然后根据p=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因为圆柱体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圆柱体受到的重力,当竖直切去圆柱体的后,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也减小,即压力变为原来的,受力面积也变为原来的,由压强公式p===可得,压强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压强变化要同时考虑压力和受力面积。5.如图所示,把用ρ=1.0×103kg/m3的复合材料制成边长分别为2m和3m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把G1=2×104N的物体放在甲上,G2=3×104N的物体放在乙上,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p甲:p乙=2:3,p甲′:p乙′=3:4 B.p甲:p乙=2:3,p甲′:p乙′=4:3 C.p甲:p乙=3:2,p甲′:p乙′=3:4 D.p甲:p乙=3:2,p甲′:p乙′=4:3【分析】(1)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据此求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2)根据G=mg=ρVg=ρL3g求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的重力,根据S=L2求出甲、乙的底面积,正方体上方叠放物体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正方体和叠放物体重力之和,根据p=求出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然后得出答案。【解答】解:(1)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ρgL甲:ρgL乙=L甲:L乙=2m:3m=2:3,故CD错误;(2)由G=mg=ρVg=ρL3g可得,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的重力分别为:G甲=ρL甲3g=1.0×103kg/m3×(2m)3×10N/kg=8×104N,G乙=ρL乙3g=1.0×103kg/m3×(3m)3×10N/kg=2.7×105N,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L甲2=(2m)2=4m2,S乙=L乙2=(3m)2=9m2,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2.5×104Pa,p乙′===×104Pa,则p甲′:p乙′=2.5×104Pa:×104Pa=3:4,故A正确、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综合应用,要注意密度均匀、横截面积相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ρgh的应用。6.如图,物体重50N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F压=30N,若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2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0N B.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250Pa C.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向下运动【分析】(1)由于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2)物体将水平力大小不变的传递到墙上可求墙壁受到的压力,知道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利用p=求物体对墙壁的压强;(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因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即f=G=50N,故A正确;B、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所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力等于F=F压=30N,物体对墙壁的压强:p===150Pa,故B错误;C、因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所以增大对物体的压力时,物体与墙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物体受到的力全部突然消失,则物体将做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知道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和正确的对物体受力分析是关键。7.一块均匀矩形冰砖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冰刀将冰砖的右侧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对地面的压强p1=1800Pa;将图乙的冰砖倒置后如图丙所示,冰砖对地面的压强p2=3600Pa。甲中冰砖对地面的压强为( )A.210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分析】由F=pS算出乙、丙两图中压力,利用压力相等,求出面积比,再将乙丙组合成柱状固体,利用p=算出组合体的压强,根据柱状固体压强p======ρgh判断出图甲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解答】解:设图乙中砖块重力为G1,底面积为S1,图丙中砖块底面积为S2,由p=可得F=pS,可知图乙中砖块对地面压力:F1=p1S1=1800Pa×S1,图丙中砖块对地面压力:F2=p2S2=3600Pa×S2,又因为图乙、丙中为同一砖块且均水平自然放置,砖块对地面压力:F1=F2=G1,即:1800Pa×S1=3600Pa×S2解得:S2=S1,将乙、丙两图组装为一组合长方体,则F总=2G1,S总=S1+S2=S1,组合长方体砖块对地面的压强:p===×1800Pa=2400Pa,柱形均匀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由于图甲和组合长方体的密度和高度均相同,所以图甲中砖块对地面的压强p'=p=2400P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固体压强的计算、推导式p======ρgh的特殊用法,需要对图形旋转组合,难度颇大。8.正六边形钢质螺母的质量为7.9g,其空心圆的面积为正六边形的面积的,当螺母如图甲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p;当螺母如图乙所示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4p。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则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cm B.cm C.cm D.cm【分析】通过固体压强公式、密度公式和六边形面积公式进行代数运算和整合。【解答】解: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p,p==;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螺母对地面的压强为4p,4p=;两式相比可得=;设六边形边长为a,高度为h,则S边=ah,S六=a2×6;结合上面式子化简可得h=;正六边形中钢的体积V===1cm3;六边形体积为2V,2V=S六h;2×1cm3=a2×6×h=a3;解得a=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密度公式和六边形面积公式,综合性大,计算量增加了难度。二.填空题(共11小题)9.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质量为3kg的正方体金属块恰有一半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未发生翻转),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压力大小为 20 N,对桌面的压强为 4000 Pa。(g取10N/kg)【分析】根据G=mg求出金属块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支持力的大小,再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求出压力的大小,求出桌面的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求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解答】解:对静止金属块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所以桌面对金属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支=G﹣F拉=mg﹣F拉=3kg×10N/kg﹣10N=20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金属块对桌面压力等于桌面对对金属块的支持力,即:F=F支=20N;桌面的受力面积为:S=L2=×(0.1m)2=0.005m2,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4000Pa。故答案为:20;4000。【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涉及到重力公式、力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特点的应用,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10.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重力为1N,在水平向左的力F1=2N,竖直向上的力F2=4N作用下,沿着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3N ,A对竖直墙壁的压强为 200Pa 。【分析】(1)物体A沿着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此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A受到重力、推力、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并且F2=G+f,据此求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由于固体能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等于F1,求出受力面积,利用p=求A对竖直墙壁的压强。【解答】解:(1)物体A沿着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A受到竖直向上力F2与重力、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是平衡力,可得:F2=G+f,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F2﹣G=4N﹣1N=3N;(2)因为固体能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所以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F压=F1=2N,受力面积S=10cm×10cm=100cm2=0.01m2,A对竖直墙壁的压强:p===200Pa。故答案为:3N;200Pa。【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力的平衡知识的应用,注意:固体能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11.如图所示,用100N的水平力将重9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 100 N,压强为 1×104 Pa。【分析】已知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和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物体对墙壁的压强。【解答】解: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100N,物体和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cm2=0.01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p===1×104Pa。故答案为:100;1×104。【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压力的判断,要明白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此时的压力不等于重力。12.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体积之比VA:VB=8:27,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 1:1 ,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4:9 。【分析】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据此可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根据A、B体积比可求出的底面积之比(即受力面积之比),利用p=计算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解答】解:如甲、乙两图所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所受重力的和,总质量相等,由G=mg可知总重力相等,故地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1:1。设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a、b,则有:===,两图中,地面的受力面积之比为:===,根据p=可得,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故答案为:1:1;4:9。【点评】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难度不大,知道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是关键。13.如图所示,甲物体重40N,甲的底面积为10cm2,乙物体质量为1.6kg,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及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6 N;甲对地面的压力为 24 N,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2.4×104 Pa;若将甲、乙互换,弹簧测力计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g=10N/kg)【分析】(1)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两侧受到的绳子拉力相等,等于乙的重力;(2)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减去绳子对甲的拉力;(3)求出了甲对地面的压力,知道甲的底面积,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4)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是平衡力才能保持静止,根据甲乙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进行判断。【解答】解:(1)乙的重力G乙=m乙g=1.6kg×10N/kg=16N,弹簧测力计右侧受到的绳子拉力F右=G乙=16N,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左则受到的绳子拉力F左=F右=16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F左=16N;(2)甲对地面的压力F′=G甲﹣F左=40N﹣16N=24N;(3)地面的受力面积S=10cm2=0.001m2,甲对地面的压强p===2.4×104Pa;(4)甲、乙位置互换,弹簧测力计右侧绳子的拉力为40N,弹簧测力计左侧绳子的拉力为16N,二力大小不等,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不平衡,因此弹簧测力计不能保持静止。故答案为:16;24;2.4×104;不能。【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物体受力分析,以及压强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知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14.如图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F1 = F2,p1 < p2(两空选填“>”“<”或“=”);若F2=1N,笔尖的面积为1×10﹣6m2,则p2= 1×106 Pa.【分析】先根据二力平衡判断铅笔受到两个力的关系,再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判断铅笔对两手指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压强公式p=判断手指受到的压强关系;根据p=求出压强的大小.【解答】解: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即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即F1=F2;由图可知,食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p=可知,食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p1<p2;若F2=1N,笔尖的面积为1×10﹣6m2,则p2===1×106Pa.故答案为:=;<;1×106.【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两手指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然后再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来判断.15.如图所示,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圆柱的高度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A对B的压强是2000Pa,则圆柱体A的密度是 2.5×103 kg/m3。若B的密度是3×103kg/m3,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2cm的高度,则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 125 Pa。【分析】(1)A对B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受力面积等于A的底面积,利用p=表示出A对B的压强,然后求出圆柱体A的密度;(2)根据G=mg=ρVg=ρShg求出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2cm的高度后切去部分的重力和原来A圆柱体的重力之比,即可求出A切去部分的重力,也是B对地面的压力的变化量,利用p=结合A与B的底面积之比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解答】解:(1)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A对B的压强:pA======ρAghA,则圆柱体A的密度:ρA===2.5×103kg/m3;(2)由G=mg=ρVg=ρShg可得,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2cm的高度后,切去部分的重力和原来A圆柱体的重力之比:====,即ΔGA=GA,则B对地面的压力的变化量:ΔFB=ΔGA=GA,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B===×=pA=×2000Pa=125Pa。故答案为:2.5×103;125。【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正确得出A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的重力是关键,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16.如图所示,长木板重10N,底面积为10cm2,现将其底面积的与水平桌面接触,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1.5×104 P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变小 ,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受力面积等于的长木板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对桌面的压强;(2)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分析对桌面压强的变化;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判断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1)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力F=G=10N,受力面积S=×10cm2=×10×10﹣4m2=m2,对桌面的压强p===1.5×104Pa;(2)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由p=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木板和桌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答案为:1.5×104;变小;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和压强大小的比较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应用,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17.如图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6kg、底面积为0.02m2,乙的质量为7.5kg。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60 N;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000 Pa;若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甲为420Pa,则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乙= 525 Pa。(g取10N/kg)【分析】(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2)根据压强公式p=即可求出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体积一定时,物体的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对于规则物体,其对地面的压强也可以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根据p=ρ物gh可知,当h变化量相同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之比等于物体的密度之比。【解答】解: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G甲=m甲g=6kg×10N/kg=60N;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由于V甲=V乙,根据,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m甲:m乙=6kg:7.5kg=4:5,对于规则物体,其对地面的压强也可以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故由液体压强公式p=ρ物gh可知:△p甲:△p乙=ρ甲g△h:ρ乙g△h=ρ甲:ρ乙=4:5,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乙=△p甲=×420pa=525pa。故答案为:60;3000;5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规则固体来说,其对地面的压强也可以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18.如图所示,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的圆柱体A、B,底面积之比为SA:SB=2:3.若将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叠放在B的正上方后,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则A截去的高度与A原高度之比为△h:h= 1:5 ,A、B的密度之比为ρA:ρB= 9:10 。【分析】(1)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圆柱体A、B,根据m=ρV=ρSh可知,密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截去部分的质量和长度成正比,据此得出圆柱体A截去部分的质量,剩余部分的质量,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得出A剩余部分和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根据p=结合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的值;(2)根据A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得出B的高度,根据V=Sh求出体积之比,利用ρ=求出A、B的密度之比。【解答】解:(1)设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圆柱体A、B的质量为m,则圆柱体A截去部分的质量△m=m,剩余部分的质量(1﹣)m,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A剩余部分和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1﹣)mg:(1+)mg=(1﹣):(1+),因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所以,由p=可得:=,则=,即=,解得:=;(2)因A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所以,B的高度h′=h,由V=Sh可得,A和B的体积之比:==×=×=,由ρ=可得,A、B的密度之比:===。故答案为:1:5; 9:10。【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两者对地面的压力关系和高度关系是关键。19.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记录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L的最大值为10cm)。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A的边长为 10 cm,B重力为 200 N。当L=5cm时,pA:pB= 8:11 。【分析】(1)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0.1m,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则B的边长为20cm=0.2m,进一步计算B的底面积,当L=0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根据压强公式列方程可得B的重力,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根据压强公式列方程可得A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A切去一半后A对地面的压强;(2)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当L=5cm时,A对地面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进一步计算pA:pB的值。【解答】解: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0.1m。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则B的边长为20cm=0.2m,当L=0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可得,即=5000Pa,解得GB=200N。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根据压强公式可得=6000Pa,即=6000Pa,解方程可得GA=40N,当L=5cm时,A对地面的压强pA===4000Pa,B对地面的压强pB=,则pA:pB=4000Pa:5500Pa=8:11。故答案为:10;200;8:11。【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三.计算题(共1小题)20.国家制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105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的货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0.13m2.求:(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g取10N/kg)【分析】(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货车对路面的压力;(2)知道货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根据p=求出对路面的压强,然后与国家制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控制压强得出答案。【解答】解:(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F=G=1.3×104kg×10N/kg=1.3×105N;(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p===1×106Pa,因1×106Pa>7×105Pa,所以,超过标准。答:(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1.3×105N;(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1×106Pa,超过标准。【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