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辽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辽宁)01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辽宁)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辽宁)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辽宁),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6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粗拙(zhuō) 熬游(á) 鲜为人知(xiān) 苛捐杂税(kē)
    B.凛洌(liè) 妥帖(tiē) 忧心忡忡(chóng) 以身作则(zé)
    C.瀑布(pù) 模拟(mé) 不期而致(zhì) 耐人寻味(nài)
    D. 默契(qì) 颤抖(chàn) 耀武扬威(yáng) 心有灵犀(x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我们从古诗词中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出蓬勃生机。
    A.获取 与时俱进 进发 B.汲取 与时俱进 焕发
    C.获取 与日俱增 焕发 D.汲取 与日俱增 迸发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人间烟火拂散了暮春的晚霞,时光的云烟便开始轻柔地抚摸初夏的额头。②当蛙鸣吵醒了沉沉睡着的荷,夏的韵味便一如荷般,开始舒展枝叶、孕育花蕾。③夏日乘风而来,不仅应和着时光的呼唤,更在岁月里摇曳生姿。④)我们来到辽阳县的首山,山林间,簇簇槐花洁白如雪,微风拂过,满城花香。
    A.“烟火”“韵味”均为名词,“孕育花蕾”“簇簇槐花”两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B.“时光的云烟便开始轻柔地抚摸初夏的额头”一句中谓语是“开始”。
    C. “不仅应和着时光的呼唤,更在岁月里摇曳生姿”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有人曾说'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这句话适合放在②处。
    4.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岩》中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杨家拉包月的时候,他的勤快得到了杨家人的尊重
    C.江姐带领女牢同志们绣五星红旗,可以看出她们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
    D.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口语,让人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2)根据《骆驼祥子》相关情节,补全内容。(2分)
    祥子的命运就是旧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命运。刚到北京城,为买车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他是一个_____的人;车被大兵抢走后,____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5.默写填空。(10分)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杜甫在《望岳》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诗让我们有所启迪: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让我们有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勇气和
    决心;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我们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希望和信心。(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句子回答)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忆西村
    吕南公
    东冈西下古墩头,草木风烟事事幽①。
    畦垄弯环延果菜,笭箵②参互③献鱼鳅。
    常开夜户誇④无寇,竞拨香醅⑤贺有秋。
    愿定此居犹未得,岂堪侥倖⑥望公侯。
    【注释】①事事幽:指物事幽静,人事幽趣。②笭(líng) 箵(xīng):贮鱼的竹笼。③参互:互相掺杂;相互参证。④誇:同“夸”,夸大、夸奖。⑤香醅:美酒。⑥倖:同“幸”。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流露出诗人对乡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乙】诗颈联写出了西村社会安定,夜不闭户,百姓热烈庆贺丰收的景象。
    C.【甲】诗颔联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生活的哲理。
    D.两首诗中都描写乡野的田园风光,着意刻画出山村环境优美、百姓热情淳朴的景象,其中【甲】诗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乙】诗则运用了视觉和嗅觉描写。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2)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节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唤取(兰的香味)。②氳(yūn)氳:弥漫飘忽。③瑞:祥瑞。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陋室铭》)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纯以情韵胜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D.不可得而亲 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2)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3分)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体 兼 彩 而 不 极 于 色 令 人 览 之 有 余 而 名 之 不 可
    10.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4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面对过量的信息,自己总是记不住。其实,我们真正缺少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大脑看成计算机,记忆力就相当于硬盘,是存储信息的地方,空间很大;而注意力就像内存,是运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
    注意力的结构像一个跷跷板,跷跷板的两端是两种状态。一种叫专注状态,即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只做一件事的状态。比如写作、画画、唱歌的时候,大脑都处于专注状态。另一种叫神游状态,即我们放空自己,对外界的信息视而不见的状态。比如你发现一本书已经读了好几页,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长期处于专注状态会令大脑疲惫,容易进入神游状态。专注一段时间之后,故意放空自己,留出一段时间来走神,反而有助于下一段专注,这就是策略性走神。这种方式有利于注意力的跷跷板保持平衡。
    【材料二】
    一个人,注意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如今,每天忙碌奔波到精神疲惫的人们,注意力被严重收割,散落一地。微信、微博、短视频……无一不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其实绝大部分信息都与你的成长无关,与你的生活无关。这些信息中真正对你有用的,不足10%;真正能让你记住的,不足5%;真正能转变为学识、智慧,或产生效益的,不足1%。
    【材料三】
    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年中有超过20 000亿兆字节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传播给每个人。这是什么样的概念?通俗来讲,相当于每人每天阅读174份报纸所含有的信息量。再放眼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每天获得的信息量更是达到了2011年的10倍以上。
    按照心理学家的估算,我们的注意力每秒钟能处理信息量的极限,大约是15个字节。一个人一天若能接收到80000份信息,那么里面只有1份能被注意到,并被加工和处理。当数以万兆计字节的信息洪流扑面而来,你每天从醒来开始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去接受和处理它们。面对这样的信息压力,要想提高注意力的使用效率,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这样不仅能明确知道从哪里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知道怎么运用这些信息。
    【材料四】
    资讯进入意识是因为我们企图注意它,或是生理或社会指标提示我们该注意,比如在开车遇到危险时。有了注意力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但我们并不会注意所有信息和资讯,注意力负责从数以百万计的资讯中挑出相关的内容,从记忆中抽取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评估事件,帮助我们采取正确对策。
    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注意力,排除周围的干扰信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一旦尝到这种快乐,我们就会加倍努力,重温它的滋味一自我就这样开始成长了。所以说,你的注意力在哪儿,你的成就就在哪儿。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总是记不住很多信息,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够,而是因为缺少注意力。
    B.当我们长期专注于处理信息时,大脑会感到疲惫,这时我们的注意力容易从专注状态变为神游状态。
    C.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其中的内容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无关。
    D.当我们在路上行走遇到危险时,危险的信号会进入我们的意识,唤起我们的注意,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反应。
    1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说明了我们在注意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和保护自己的注意力。(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22分)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过。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
    ⑾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
    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3分)
    15.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①段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3分)
    我完全怔住了。
    16.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
    17.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4分)
    18.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4分)
    四、写作(50 分)
    20.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分)
    (1)很多人喜欢旅行,因为在旅途中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认识不同的人,展开不同的故事人生也是一场独特的旅行,途中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悲伤:我们放飞梦想,也收获希望……我们一路感知世界的美妙,也体悟生命的成长。
    请将“一段________的旅程”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在若尔盖湿地周围海拔更高的山坡上,有一种珍稀植物以其热烈的绽放而闻名于世--绿绒蒿。绿绒蒿习惯生长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是极具吸引力的“荒野丽人”。它们大多一生只开一次花,每朵花的开放都是孤注一掷,在这荒野之上,一旦绽放,不管风吹日晒还是暴雨冰雹,它都始终保持着高贵的姿势。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莲

    香味


    气质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长沙):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长沙),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湖北):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湖北),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福建):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3)【1-6单元】(福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