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
展开1、帮助孩子系统梳理上学期所学知识。带领孩子构建完备、扎实牢固的知识体系;
2、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功课。提前掌握重难点、考点、易错点,领先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假期持续稳定的学习。避免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手机,养成坏习惯,影响新学期学习。
【暑假预习】最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背记卡片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1.距今约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4.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5.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6.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背记卡片二.半坡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千年
距今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看图学史】
【图片解读】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解读:
(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墙壁厚实,冬暖夏凉,是北方建筑的雏形;
(2)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3)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
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3、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地方。
【习题精选】
1.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选C。
2.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骨耜是半坡原始就的成就;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成就,他们都是农耕文化,故D正确;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发明的,不属于农耕文化,③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
3.考古发掘发现,今河南东南部的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还出土碳化谷粒和家猪骨骼;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据此不能判断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了
A.音乐技术B.手工业制造C.农业和畜牧业技术D.建筑技术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信息“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还出土碳化谷粒和家猪骨骼;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可知,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手工业比较发达,会制造石器、陶器、骨器。会使用骨笛,可能掌握了音乐技术。不能判断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了建筑技术。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1936年在浙江余杭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存D.北京人遗址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稻作、礼玉”,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最早种植水稻,故B符合题意;半坡人最早种植粟,A排除;元谋人、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还没有过上原始农耕生活,以狩猎采集为生,CD排除。故选B。
5.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还不会种植棉花,因此对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来穿棉布衣服是不可能的,故D符合题意;ABC项在当时来说都已经出现了,故排除ABC项。故选D。
6.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
A.全部是炎帝黄帝二人亲手做出的伟大发明 B.是河姆渡、半坡聚落生活状况的集中反映
C.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D.证明我国在七八千年前就出现了早期国家
【答案】C
【详解】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都是当时生产生活和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而距今8000—6000年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晚期,所以这些发现都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故选C;炎黄二帝生活的时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河姆渡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B;这些物品的发现并不能证明我国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排除D。
7.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图中哪处文化遗存的考古成果可为此提供史料实证
A.AB.BC.CD.D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就曾种植水稻,在图示A的位置,故A符合题意;B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故B不符合题意;C位于红山文化区,出图的主要是玉器,故C不符合题意;图示D是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2千米处的狮子岩,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组约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红山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种植水稻,所以C项符合题意;红山居民不是最早种植水稻的,A排除;山顶洞人不会种植水稻,B排除;半坡居民种植粟,D排除。故选择C。
9.李明同学在研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时,收集到了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见下图)。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详解】根据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①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 农作物主要是粟,②不符合题意;图一、图二居住场所的不同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③符合题意;根据图二“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0.“每年全球粮食总量的1/3被浪费,年浪费达到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1/2,你的挥霍,正伴随着别人的饥饿。”这是目前央视热播公益广告《请珍惜粮食》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稻米饭的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答案】D
【详解】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AB排除;半坡居民种植粟,C排除。故选择D。
【中考检测】
1.(2022年重庆B卷)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原始农业B.青铜铸造C.纺织业D.冶铁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稻谷炭化物,是实物遗存,是第一手资料,证明了河姆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A项正确;稻谷和农业工具,只能证明是农业,不是青铜铸造、 纺织业、 冶铁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南邵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答案】B
【解析】河姆渡遗址出处的稻谷可以证明河姆渡的先民已经开始培育水稻,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B项正确;北京人还没有进行农业生产,排除A项;玉琮和玉璧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出现农业生产,排除C项;传说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最可信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山西)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B
【解析】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图示反映的是审美观念,不仅仅是会制造陶器,排除C项。故选B项。
4. (2022年甘肃平凉)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集体群居B. 采集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型牛耕
【答案】C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年湖北宜昌)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B.陶寺遗址C.大汶口遗址D.半坡遗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A项正确;干栏式建筑不属于陶寺遗址、 大汶口遗址,排除BC项;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
6. (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良渚古城遗址D. 周口店猿人遗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生活的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是长江流域,居住在干栏式建筑,排除B项;良渚古城遗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C项; 周口店猿人遗址没出现农作物,排除D项。故选A项。
7. (2022年江苏连云港)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当地传说B. 地区风俗C. 经典文献D. 出土文物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出土文物是当时真实开情况的遗存,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第二手资料,有参考价值,排除。故选D项。
8.(2022年江苏苏州)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A. 北京人遗址B. 山顶洞人遗址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学会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尚未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和B项;半坡人种植的是粟,排除C项。故选D项。
9. (2022年江西)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 会制作玉器B.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主要种植粟D.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B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工具都与纺织技术有关,由此可以推断半坡人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B项正确;出土骨器和石器并不代表半坡人会制作玉器和主要种植粟,更不能够能说明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2022年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答案】(1)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粟出现于北方,稻出现于南方,得出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根据“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第1-2单元复习-【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2单元复习-【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2单元复习原卷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第12单元复习解析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8课 百家争鸣-【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8课 百家争鸣-【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文件包含第8课百家争鸣原卷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第8课百家争鸣解析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暑假衔接】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文件包含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原卷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暑假起跑线新七年级历史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部编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