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第二次适应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是“公”。这里的“公”,一方面是相对于“私”而言,公即公有;另一方面,“公”对应“偏”,公即公正、公平、公允。“天下为公”是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不是一己、一姓之天下,一家之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尧舜时代的“天下为公”相对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天下为家”,中国历史上“公天下”对应的是“家天下”。孔子认为,大道隐而不彰之后,“天下为家”的局面就出现了,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有了私有观念和私有财产,政治权力安排与运作由大同时代的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转变为“大人世及”即以血缘亲情为根据的“世袭制”。在“家天下”时代里,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夏、商、周三代的圣君贤相推行依礼治国,“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这样的时代,是为“小康”。小康时代虽然不如大同社会那样完美和理想,但在私有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社会里,是治理得最好的时代。而在孔子的心中,尧舜时代即大道流行的时代,是真正落实“天下为公”的时代;尧舜时代的天下,正是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
尧、舜是古代中国百姓心中的圣王,也是历代政治家的榜样。新出土的文献资料《郭店楚墓竹简》中有一篇名为《唐虞之道》的文献,称“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唐虞之道即尧舜之道,禅而不传即传贤不传子。尧有儿子,但他没有将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名洋溢乎四海的舜;舜有儿子,也没有将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为天下治理水患立下大功的禹。尧舜王天下的时代,一切以天下苍生为念,对天下人有利而不利于自己。拥有天下而没有将天下据为私有,这就是“以天下为公”。
历史上,“天下为公”更多地表达着人们对统治者价值追求、精神境界、道德情操的美好期望,而“天下大同”则代表着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理想蓝图的向往。“天下为公”是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基本政治操守和道德要求,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前提条件。“公”则“同”,“同”必“公”。《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言“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治天下是中国历代政治家的目标,天下太平的前提就是公允、公正地处理一切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如果出于一己之私、一家之私、一个利益集团之私去治理天下,就是不公,不公正就会“偏”,偏而不公,天下岂会太平?天下“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正所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这是说没有偏颇,没有阿党,治国理政走在光明大道上。唐代贤相姚崇曾言:“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如果执政者做到了大公无私,社会就将走向大同;如果执政者能始终坚守公允原则,治国理政就不会出现过失。至公是大同的前提,大同是至公的理想境界。
(选自《大众日报》2024年4月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天下为公”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天下为家”是相对于“天下为公”而提出的。
B.在孔子的心中,真正落实“天下为公”的时代也就是他认同的大同社会。
C.“以天下为公”就是一切以天下苍生为念,对天下人有利而不利于自己。
D.“天下为公”不仅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前提,也是治理天下的基本政治操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作为“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从“偏、私”来讲,要求公开、公平、公正。
B.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天下为家”局面的出现,所以“禅让制”转变为了“世袭制”。
C.以圣君贤相推行依礼治国的夏、商、周虽不完美,却是私有制下治理得最好的时代。
D.从《吕氏春秋》到唐贤相姚崇都认同,至公是大同的前提,大同是至公的理想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
……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得是。”
(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结合选文,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
4.小说中常有前后关联的“巧合”,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三、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下列内容中,不能体现《乡土中国》中“男女有别”思想的是( )
A.在传统社会中,男性有继承家族财产、地位和权力的权利,而女性常被排除在外。
B.在祭祀仪式上,主祭者通常是男性,而女性一般是配角,这也反映了“男尊女卑”。
C.在社会分工中,男性常负责劳作等体力工作,而女性只是做些辅助性非体力工作。
D.在公共场合中,男性与女性通常不会一起参与某些活动或聚会,而是分别进行的。
6.《红楼梦》中的人物出场设计颇具匠心,以下内容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还有一女……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薛宝钗)
B.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贾迎春)
C.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妙玉)
D.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刘姥姥)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乙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7.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爱”的解释,与例句中的“爱”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A.使六国各爱其人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晋陶渊明独爱菊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8.下列选项中加粗字“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吾属今为之虏矣B.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9.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体,它讲究文采和韵律,同时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它的特点在于“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赤壁赋》。
B.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认为可分成议论古今时世言论的政论文和在传末对历史人物进行善恶评价的史论文,《六国论》属后者。
C.九土,即九州,《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为古代中国的代称,后以“九州”泛指天下。
D.楚人一炬,是指在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刘邦等相继举事,攻下函谷关,而在他先入关破秦之后,项羽做出了纵火烧毁秦宫室一事。
10.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则思江海下百川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何搜刮钱财时一分一厘都觉得少,使用挥霍起来像泥沙都觉得多?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连带谈到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要爱民,不能穷奢极欲;乙文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不可贿赂邻国。
B.甲文运用比喻和排比,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生死和民心向背,残民自肥,最终导致灭亡;乙文则运用对比,主要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议论。
C.甲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将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立论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把阿房宫焚毁当作王朝覆灭的标志。
D.乙文总结全文,表面上写秦和六国,但实际是借古讽今,隐喻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指明现实弊端,充满沉痛又激切的感性色彩。
五、诗歌鉴赏
13.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上片写了作者游览当年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后,有感于心,倾吐于情。
B.上片尽写赤壁怪石林立、涛声震天、雪花飞舞,好一片雄奇的江景。
C.下片既写了周瑜娶小乔的得意,又写了他在风流儒雅间破敌的英姿。
D.下片写出自己少年白发,而如今年岁渐老,虽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
六、默写题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
(1)在《劝学》中,提醒人们不能局限在自己的视角和狭窄范围内,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位置,才能看得更广大、更全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两个数量词的鲜明对比,既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也凸显出自我的渺小与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常用与“船”相关的特征性或标志性事物来代指“船”,如“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zhān/zān)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_____________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_____________。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pì/bì)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_____________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嚅/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15.文中加粗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沾(zān)避(pì)嚅
B.沾(zhān)避(pì)蠕
C.沾(zhān)避(bì)蠕
D.沾(zān)避(bì)嚅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歆羡闪烁准确
B.惊羡闪耀确切
C.歆羡闪耀准确
D.惊羡闪烁确切
17.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
B.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
C.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D.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壮观的景象。
八、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制棒就是控制列车行进速度的刹车。每次停堆换料启动前,开展控制棒控制能力的验证,精确的校准“刹车”能力,是保证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基础。传统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 )。而通过次临界刻棒,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即可印证控制棒的功能,使其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18.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即在已经行驶的列车上验证刹车功能
②需要在反应堆临界后开展
③有意外“停车”的风险
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①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通过次临界刻棒,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即可验证控制棒的功能,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B.而次临界刻棒,通过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即可印证控制棒的功能,使其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C.而次临界刻棒,通过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即可验证控制棒的功能,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D.而次临界刻棒,通过对反应堆内空间效应的模拟,在“停车”状态下即可验证控制棒的功能,使其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九、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委婉拒绝了无意义的社交,有人说你不合群;你每天坚持读书提升自己,有人说你“装腔作势”;你认真写下对每一部电影的所感所悟,有人说你“不懂装懂”。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是相对于'天下为公’而提出的”,于文无据。
2.答案:C
解析:A项将“公开”改为“公允和公有”。B项强加因果。D项后文只是作者的观点。
3.答案:①仗义疏财;②考虑周全;③安于现状;④委曲求全;⑤性格急躁
解析:
4.答案:巧合”情节:①前有“李小二是东京人”,后有“李小二听得东京口音”引起注意,形成“巧合”。
②前有“林冲说出自己‘恶了高太尉’”,后有“李小二听得‘高太尉’三个字”引起警惕,形成“巧合”。
③前有李小二“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后有“东京人声音”两人来吃酒(找管营等),形成“巧合”。
④前有“林冲东京助人”,后有“小二沧州报恩”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大“巧合”。
解析:
5.答案:C
解析:C女性不是只做“非体力工作”,也不能体现“男女有别”的社会观念。
6.答案:B
解析:B不是迎春,是惜春。
7.答案:C
解析:例句中“爱”为喜爱之意。A项,解释为爱惜。B项解释为吝啬。C项解释为喜爱,疼爱。D项通“蔓”解释为隐藏,躲藏。
8.答案:A
解析:例句中“为”字介词表被动。A项,介词表被动。B项动词,解释为成为。C项动词解释为是,表判断。D项动词,解释为治理。
9.答案:B
解析:《六国论》属政论文。
10.答案:A
解析:例句“族”,名作动,灭族。A项“下”,名作动,居于……之下。B项“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C项“鉴”名作意动,以……为鉴。D项“日”名作状,一天天地,每天。
11.答案:A
解析:应翻译为“为什么搜刮钱财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
12.答案:D
解析:“感性色彩”错误,应为“既贯穿了沉痛而又激切的情绪,又充满了理性的分析与论说”。
13.答案:C
解析:A项“当年赤壁大战的古战场”错误。B项飞舞的不是“雪花”而是“浪花”。D项中不是“少年白发”,而是早早地生出白发。
14.答案:
(1)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3)假舟楫者、樯橹灰飞烟灭、征帆去棹残阳里、鷁首徐回、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远影碧空尽……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歆羡意为羡慕,爱慕,惊羡意为惊叹羡慕,文中想象同学们看到铅笔盒有惊讶、惊叹的语意。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耀,光彩耀眼之意。确切意为准确,恰当,强调精确性;准确意为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多用于表示测量、计算等行为的精确无误。
17.答案:D
解析:例句是拟人修辞,A项“蔚蓝色”借代天空,B项反问修辞,C项比喻修辞,D项“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是拟人修辞。
18.答案:D
解析:D应该是“需要在反应堆临界后开展,即在已经行驶的列车上验证刹车功能,有意外'停车’的风险”故选D。
19.答案:C
解析:A项“通过次临界刻棒……”,主语残缺。B项“印证……功能”搭配不当;“使其具有……”,中途易辙。D项“使其具有……”,中途易辙。
20.答案:略
解析: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这段话提醒我们,不要讨好任何人更不要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如果总是在意别人的评价,不仅会活得很累,还容易丢了原本的自己。我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也不需要因此改变自我。不喜欢你的人,解释再多都是徒劳,迎合再多都是白费。喜欢你的人,欣赏的必定是你的自信和坦然,而不是卑微与讨好。学会接受不同的声音,但不被它们所左右,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如果能不在意他人眼光,就只剩下做自己的事。然后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这样我们才是真正自由的。
[语文]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
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
2024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含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