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不锈钢作炊具B.氧气作高能燃料
C.食品充稀有气体防腐D.大理石作补钙剂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B.干燥氨气
C.测定溶液pHD.浓硫酸的稀释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棕色沉淀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
D.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因为小苏打能中和盐酸
C.铁粉作食品保鲜剂,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O),如图是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丙属于空气污染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6.物质的转化途径丰富多彩,下列有关物质间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B.,其中a既可以是,也可以是
C.、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光合作用中、电解水中均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7.下列对于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AB.BC.CD.D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碳酸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二、填空题
10.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纤维素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
(2)纤维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中的阴离子符号为______。
(4)三氧化二铋()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1)图甲中x=______,Br属于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图乙中A-E所表示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与化学性相似的是______。
12.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发热包发热的一种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_____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3)“自热火锅”的内、外盒由聚丙烯塑料材质制成,随意丢弃会带来_____问题。聚丙烯塑料属于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13.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
(1)图1中a点的含义是______。
(2)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乙。
(3)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则图2实验中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4)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4.金属的利用史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智慧的结晶。
(1)《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描述了古人锻造宝剑的技法。“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硬度比纯铁______(填“大”或“小”)。
(2)《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土”为铁矿石),描述了古人冶炼金属的技法。该过程中利用碳生成的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写离子符号)。
1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的物质类别不同于其他四种物质,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______。B→E:______。
16.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小云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若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
(4)若要用F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氧气(填字母)。
三、实验题
17.化学兴趣小组选用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来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1)上述实验中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试管是______。
(2)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结束后,他们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静置后观察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过滤后对他们的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
【温馨提示】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氯化氢
猜想三:氯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______(填物质名称)。
【分析讨论】通过同学们认真分析和讨论,上述猜想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______,则你的猜想正确。故滤液中所含的微粒是______。
四、计算题
18.小潘同学为了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将100g足量的稀盐酸加入装有20g大理石粉末的烧杯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同时测量2分钟内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情况(不考虑气体残留),结果如下表所示:
(1)根据以上数据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不锈钢硬度大、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作炊具,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资源较少,价格高,一般用充氮气防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非常坚硬,不能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过滤实验中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项A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浓硫酸与氨气会发生反应,所以,干燥氨气不能使用浓硫酸,应该使用碱性干燥剂,故选项B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选项C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D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A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蓝色火焰,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故C正确;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说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随意改变,故选项不正确;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小苏打能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不正确;
C、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使食品隔绝氧气和水从而达到保鲜,故选项正确;
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生铁的含碳量(2%~4.3%)比钢(0.03%~2%)大,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由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乙的化学式为,丙的化学式为,丁的化学式为,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符合甲醛的化学式,因此,物质甲为甲醛,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每个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物质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A.、,既可以通过和氧气通过化合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实现,也可以通过和金属氧化物通过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B.,其中a可以是,因为氯化钙和盐酸反应就能得到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就能得到碳酸钙;可以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选项说法正确。
C.铜无法一步得到硫酸铜,因为铜是氢后金属,不会与稀硫酸反应,不能一步得到,只能先氧化铁反应生成铁,铁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选项说法错误。
D.光合作用中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电解水中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均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①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中的“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中“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正确;②、、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③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错误;归纳不完全正确;
B、①发光、放热的过程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正确;②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③氢氧化钠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归纳不完全正确;
C、①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有铁、碘、氟、硒等,钙属于常量元素,错误;②消石灰是氢氧化钙、苛性钠是氢氧化钠,都属于碱,正确;③氧化物是指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错误;归纳不完全正确;
D、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正确;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③发生化合反应时,不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正确;归纳完全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能与过量粉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铁,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是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粉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原物质铜被反应,所以不能达到除杂的效果,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与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等质量的碳酸钙、氢氧化钙中,氢氧化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大,则加入等质量分数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镁粉先与氯化亚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再与氯化锌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65份质量的锌,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小于生成锌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图像中没有表现出不再改变部分,故选项图象所表示的对应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纯碱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pH增大,稀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不变,当两者都反应完后,纯碱溶液过量,溶液的pH又增大,故选项图象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此时增加水的质量包括两部分:滴加的稀硫酸中的溶剂水和生成的水,当氧化铜被反应完后,再滴加稀硫酸,稀硫酸过量,此时增加水的质量只有滴加的稀硫酸的溶剂,因此,第一部分水增加的幅度比第二部分大,故选项图象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1)糖类
(2)1:8
(3)
(4)+3
解析:(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故纤维素属于糖类。
(2)纤维素的化学式为,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共3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离子符号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根离子是阴离子,符号为。
(4)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三氧化二铋化学式为,设铋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x=+3,故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1.答案:(1)7;非金属
(2)C;E
解析:(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5=2+8+18+x,x=7;是溴元素的元素符号,属于非金属元素;
(2)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7,故填E。
12.答案:(1)
(2)疏松多孔
(3)白色污染
(4)B
解析:(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故填:疏松多孔;
(3)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4)聚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B。
13.答案:(1)40℃时,乙的溶解度是70g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3)
(4)BC
解析:(1)图1中a点是乙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40℃时,乙的溶解度是70g;
(2)由图1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3)由图1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是32g、乙的溶解度是70g。
由图2可知:加入mg甲后,有固体剩余,可知,则m>2g;
加入mg乙后,固体全部溶解,可知,则m≤40g;
故图2实验中m的取值范围为;
(4)由图1可知:①40℃时,溶解度:乙>甲,乙溶液饱和溶液更浓;
②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40℃,甲、乙仍为40℃时的饱和溶液。
A、4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则溶剂质量甲﹥乙,蒸发等量水后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说法错误;
B、40℃时,乙的溶解度更大,所以相同质量的水中能溶解乙的质量更多,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说法正确;
C、若再降温到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都减小,所以得到20℃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溶剂的质量甲>乙,所以溶液质量:甲>乙,说法正确;
D、若再降温到20℃时,甲、乙析出晶体后均为20℃时的饱和溶液,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说法错误。
故选:BC。
14.答案:(1)大
(2)
(3)、、
解析:(1)“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大;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粉,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即AB段;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即BC段;图中B点表示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故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15.答案:(1)
(2);
解析:分析: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且B和C可以相互转化,A能转化为B、C,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B、C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A是碳(单质);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E为碳酸钠(盐),E和B可以相互转化,则B是二氧化碳(氧化物),C是一氧化碳(氧化物),D与其他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D和B(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则D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D为碳酸,化学式为;
(2)A→C,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E,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6.答案:(1)酒精灯
(2)
(3)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4)a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
(2)装置B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试管内有残留的空气,加热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同时伴有生成的少许氧气,气体被压出试管外,进入导管后形成气泡,此时气体不纯,当反应一段时间,氧气生成增多,将残留的空气排出,此时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说明此时气体较为纯净,方可进行收集,故填: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4)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当a端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17.答案:(1)C
(2)
【猜想与假设】氯化钠和氯化钙
【分析讨论】二、三
【实验验证】白色沉淀;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解析:(1)上述实验中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试管是C,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2)试管C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含有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钠和氯化氢;猜想三:氯化钠和碳酸钠;另一种猜想是:氯化钠和氯化钙;
[分析讨论]通过同学们认真分析和讨论可知,如果含有盐酸,则不能产生沉淀,如果含有碳酸钠,则溶液显红色,因此上述猜想中的猜想二、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则另一种猜想正确,即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滤液中所含的微粒是: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18.答案:(1)6.6
(2)75%
解析:(1)当反应到80s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明反应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20g-113.4g=6.6g,故答案为:6.6。
(2)解:设生成6.6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
A微粒观
B变化观
①、、中“2”均表示原子个数
②、、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①发光、放热的过程不一定为化学变化
②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③氢氧化钠潮解属于化学变化
C分类观
D守恒观
①铁碘氟硒钙都属于微量元素
②消石灰、苛性钠都属于碱
③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含氧化合物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化合反应时,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溶液中少量
加入适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鉴别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20
117.6
115.8
114.4
113.4
113.4
113.4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届中考六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届中考六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共4页。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