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1. 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要求正确、端正、匀称。
2. 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同学们,为迎接jí jiānɡ( )到来的“六一”儿童节,请各班提前zhuānɡ shì( )好教室,努力营造节日氛围。活动当天,大队部要安排红领巾小志愿者在“时光suì dà( )”“xìnɡ yùn( )转盘”等游戏活动场所协助老师wéi chí( )zhì xù( ),及时提醒大家听从zhǐ huī( ),避免yōnɡ jǐ( )。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3. A.奢侈(chí) B.曝晒(pù) C.昵称(nì) D.生气勃勃(bó) ( )
4. A.嗡嗡(wēnɡ) B.漆黑(qī) C.砌墙(qì) D.屏息凝视(bǐn) ( )
5. A.绮丽(qǐ) B.剖开(pō) C.倔强(jué) D.引吭高歌(hánɡ) ( )
6. A.解闷(mèn) B.晕车(yùn) C.神圣(shèn) D.循规蹈矩(jǔ) ( )
7.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丝毫 蔬菜 举列 白雪皑皑
B. 怒吼 藤蔓 抹布 探襄取物
C. 孵蛋 慰籍 需要 无忧无虑
D. 漫灭 开辟 锐利 不约而同
8. “方”字在字典中的意思如图所示,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分别应取第_____和第_____种意思。
方fānɡ:A.地方:前~|~言。
B.药方:处~|偏~儿。
C.平方或立方的简称,一般指平方米或立方米:土石~。
D.副词,正在;正当:~兴未艾。
9. 下列句子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诺曼底号”遇难时,乘客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B. 班长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在班里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C. 从小到大,妈妈给朵朵拍了很多照片,都存在电脑的文件夹里。
D. 白天的金沙湖,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到了傍晚,炊烟袅袅,灯火辉煌。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人的肉眼根本看不见。 ( )
12. 《芦花鞋》一文选自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讲述了淳朴、善良的青铜一家做芦花鞋、卖芦花鞋的事。 ( )
13. 《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中,作者都用了明贬实褒方法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
14. 《乡下人家》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
15.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还要把所看到的景物一一写下来,这样才全面。( )
16. 转述别人的话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更不要随意转换人称。( )
17. 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傲雪开放的梅花是中华民族坚强乐观品质的象征。
(2)面对理想,我经常想起艾青的话:“诗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罗隐的咏物诗,把辛勤劳作之人比作蜜蜂,发出这样的赞叹:“采得百花成蜜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经常抱怨学习太累,我用《论语》中的“不怨天,_________________”来开导他;老师则用“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
(5)学写游览类文章要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才能“妙笔写美景,_________________”。
18. 根据下面的简介可知,这本书是( )
①这是一部科普作品。
②情节新奇,语言富有趣味。
③讲述了一个个研究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A. 《十万个为什么》B. 《看看我们的地球》
C. 《灰尘旅行》D.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二、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是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9. 文章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指纹的________和________。
20. 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指纹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仔细观察自己的指纹,你发现指纹属于______________。
22. 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目前有哪些用途?你还希望指纹发挥何种新用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niǎn)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③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chà)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④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⑤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23. 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请填一填。
①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有那种尴尬和狼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文中多次写到了“笑”,在“我”眼里:前面的笑与后面的笑各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当我看到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时,产生了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解决了疑问。
27. 请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蹴鞠
[明]钱福
蹴鞠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注释】①蹴鞠(cù jū):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28.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阅读古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这首诗写了明朝当时流行的运动,写出了女子的美貌。
B. 这首诗特写了女子的双脚“金莲”来突出蹴鞠运动。
C. 这首诗中的两位女子蹴鞠技术高,男子们都觉得颜面扫地,很嫉妒她们。
D. “汗沾粉面花含露”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女子脸上有汗比喻成了花朵上沾了露水。
30. 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蹴鞠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你可以借助以上信息进行简单概括,向中外球迷介绍一下我们的足球文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表达。
31. 习作表达
当前许多学校先后开设了劳动课程,有食育课程、家政课程、农耕课程等。那么请将你参加学校劳动课程的其中一次经过和体验写下来,或者把你希望学校开设何种劳动课程的建议以书信形式给校长写一封信。请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习作。
任务一:记一次劳动
任务二:给校长的信
温馨提示:①要求材料真实、具体,书写端正,语句通顺。②任务一请自拟题目,任务二则要求书信格式要正确,字数均不少于350。③文章中均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以用A、B、C等字母代替。
杭州市钱塘区2023年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1. 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要求正确、端正、匀称。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诗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翻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书写时应注意“赖”“卧”“剥”。
2. 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同学们,为迎接jí jiānɡ( )到来的“六一”儿童节,请各班提前zhuānɡ shì( )好教室,努力营造节日氛围。活动当天,大队部要安排红领巾小志愿者在“时光suì dà( )”“xìnɡ yùn( )转盘”等游戏活动场所协助老师wéi chí( )zhì xù( ),及时提醒大家听从zhǐ huī( ),避免yōnɡ jǐ( )。
【答案】 ①. 即将 ②. 装饰 ③. 隧道 ④. 幸运 ⑤. 维持 ⑥. 秩序 ⑦. 指挥 ⑧. 拥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装”“隧”“维”“秩”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3. A.奢侈(chí) B.曝晒(pù) C.昵称(nì) D.生气勃勃(bó) ( )
4. A.嗡嗡(wēnɡ) B.漆黑(qī) C.砌墙(qì) D.屏息凝视(bǐn) ( )
5. A.绮丽(qǐ) B.剖开(pō) C.倔强(jué) D.引吭高歌(hánɡ) ( )
6. A.解闷(mèn) B.晕车(yùn) C.神圣(shèn) D.循规蹈矩(jǔ) ( )
【答案】3. A 4. D
5. B 6.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辨析。
A.奢侈(chí)——chǐ;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辨析。
B.屏息凝视(bǐn)——bǐng;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辨析。
C.剖开(pō)——pōu;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辨析。
D.神圣(shèn)——shèng;故选C。
7.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丝毫 蔬菜 举列 白雪皑皑
B. 怒吼 藤蔓 抹布 探襄取物
C. 孵蛋 慰籍 需要 无忧无虑
D. 漫灭 开辟 锐利 不约而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A.举列——举例;
B.探襄取物——探囊取物;
C.慰籍——慰藉。
故选D
8. “方”字在字典中的意思如图所示,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分别应取第_____和第_____种意思。
方fānɡ:A.地方:前~|~言。
B.药方:处~|偏~儿。
C.平方或立方的简称,一般指平方米或立方米:土石~。
D.副词,正;正当:~兴未艾。
【答案】 ①. A ②.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一字多义。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字的含义。
①“有朋自远方来”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放:远方,前方。故选A。
②地方逢老媪方磨铁”译为: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故选D。
9. 下列句子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B.本句病因是搭配不当,应把“呵护”改为“教育”,而不是“教训”。
C.此句双重否定表肯定,病句出现没有、不承认、不是勤奋学习三个否定成分,需要去掉一个。
D.本句病因是搭配不当,应把“修订”改为“修改”。
故选A。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诺曼底号”遇难时,乘客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B. 班长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在班里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C. 从小到大,妈妈给朵朵拍了很多照片,都存在电脑的文件夹里。
D. 白天的金沙湖,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到了傍晚,炊烟袅袅,灯火辉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D.炊烟袅袅: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缭绕上升的样子。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乡村景色,语句中的金沙湖一般是城市中的景区或者休闲场所,晚上不可能有大量的炊烟升起,在描述城市的繁华夜景时,用“炊烟袅袅”与“车水马龙”“灯火辉煌”所营造的现代、热闹、繁华的氛围不相符。
故选D。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人的肉眼根本看不见。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根据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内容“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故正确。
12. 《芦花鞋》一文选自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讲述了淳朴、善良的青铜一家做芦花鞋、卖芦花鞋的事。 (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芦花鞋》一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老舍他的许多文章都非常的贴近市井气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心理和精神,文笔朴素自然,易于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作为京派的代表作家,正是因为他的文章作品敢于为底层的劳动人民说话,敢于揭露真实的市井生活,表达出底层人民的真善美,无奈和不平,真正为人民写作,因此被成为“人民艺术家”。
故题干说法错误。
13. 《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中,作者都用了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老舍《猫》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母鸡》以自己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丰子恺《白鹅》,通过描写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出鹅的高傲,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猫》《白鹅》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母鸡》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故该句说法错误。
14. 《乡下人家》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课文《乡下人家》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5—6):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概括总结乡下人家在不同季节都有着迷人的风景。可知是按照分总的结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故题干说法错误。
15.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还要把所看到的景物一一写下来,这样才全面。(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的方法。
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重点来写,不必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下来。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故错误。
16. 转述别人的话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更不要随意转换人称。( )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转述就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也叫捎口信。
转述时要注意: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故说法不正确。
17. 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傲雪开放的梅花是中华民族坚强乐观品质的象征。
(2)面对理想,我经常想起艾青的话:“诗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罗隐的咏物诗,把辛勤劳作之人比作蜜蜂,发出这样的赞叹:“采得百花成蜜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经常抱怨学习太累,我用《论语》中的“不怨天,_________________”来开导他;老师则用“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
(5)学写游览类文章要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才能“妙笔写美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已是悬崖百丈冰 ②. 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 ③. 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④. 为谁辛苦为谁甜 ⑤. 不尤人 ⑥. 只要迈步总不迟 ⑦. 巧手著奇观
【解析】
【详解】本题对古诗、名言的积累和识记。
(1)书写时注意“已”“是”“悬”“崖”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寄已”“朝”“勇”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谁”“甜”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迈”“步”“迟”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著”“奇”“观”的正确写法。
18. 根据下面的简介可知,这本书是( )
①这是一部科普作品。
②情节新奇,语言富有趣味
③讲述了一个个研究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A. 《十万个为什么》B. 《看看我们的地球》
C. 《灰尘的旅行》D.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
A.《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这本书讲述了关于生活百科的科学知识。它包罗万象、融合古今,涵盖了宇宙、地球、自然、社会、科学、历史、人类、艺术等方面最令儿童感到好奇的问题,全面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知识世界,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求知之路上快乐前行。
B.《看看我们的地球》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著写的地质地理学科普类读物。全书生动有趣,不是死板的知识堆砌,字里行间展露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趣味性以及可读性。
C.《灰尘的旅行》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的作品,全书分为科学趣谈、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三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带领青少年轻松进入神奇的科学世界。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的作品,是专门为了解答“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而写的科普书。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结合“科普作品”“讲述了一个个研究古人类历史的故事”可知,这本书是《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故选D。
二、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是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9. 文章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指纹的________和________。
20. 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指纹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仔细观察自己的指纹,你发现指纹属于______________。
22. 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目前有哪些用途?你还希望指纹发挥何种新用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类型 ②. 用途
20. ①. 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 ②. 具体说明了指纹的类型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1. ①. 斗形纹 ②. 箕形纹 ③. 弓形纹 ④. 弓形纹
22. ①在古代被当作“图章”;利用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②示例:我希望将来医生通过观察指纹便可发现某些疾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①自然段,通过语句“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可知主要是介绍指纹的类型。
第②③自然段,通过语句“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可知主要是介绍指纹的用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与作用。
仔细阅读第①自然段,语句“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语句“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使用了分类别说明方法。语句“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采用了排比、比喻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读者认识到什么是指纹,指纹的类型较多,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自然段,通过语句“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可知主要是介绍指纹的类型。仔细阅读以下句子可以很快认识到指纹的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结合实际,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双手以及手指的指肚,就可以知道。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开放性答题。
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语句“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告诉我们指纹——当作图章使用;语句“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告诉我们指纹——可以借助破案;语句“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告诉我们指纹——研制出指纹锁;当然我希望指纹还可以:发明指纹考勤机、制造出指纹芯片、用来验证身份等等。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niǎn)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③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chà)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④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⑤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23. 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请填一填。
①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有那种尴尬和狼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文中多次写到了“笑”,在“我”眼里:前面的笑与后面的笑各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当我看到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时,产生了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解决了疑问。
27. 请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①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②. ②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 ③. ③“我”要为像“我”一样粗心的人投一块钱。
24. 忘了带公交卡,而且身上找不到任何零钱
25. 前面的笑是“我”当时处于尴尬、狼狈的状态,车厢里乘客们的笑容让“我”不安;后面的笑是车厢里的人被老太太的慷慨感动了,“我”从中感到了温暖。
26. ①. 心底为什么能盛开一朵花呢 ②. 联系上下文
27. 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我”的心底盛开一朵花是因为老太太在“我”面临窘境之时,及时伸出了援手,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美好,这份美好来自老太太热心助人的精神。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三年前:根据第④段句子“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得知,三年前,一位始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今天:根据第③段句子“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得知,今天,老太太帮“我”投了一块钱。
将来:根据第④段句子“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得知:替忘记带钱的人投一块钱,就算还钱了,所以将来,“我”帮别人投一块钱。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①段句子“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第③段“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得知,“我”在车上遇到的尴尬事情是坐公交没带公交卡,也没带零钱。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含义的分析。
从第④段“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可知,前面人们的笑是因为看到“我”的窘态,带有一定的看热闹或觉得好笑的成分。从第④段“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可知,后面的笑是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感受到老太太的善良以及这种爱心传递的美好后,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欣慰的笑。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与策略。
通过题目,说出你产生的疑问以及解决疑问的方法即可。示例:看到“心底盛开一朵花”这样的表述,我的疑问是:心底开出的花是怎么样的呢?最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了这里的花是一种象征美好的品德和爱心的花。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分析。
可以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讲述助人为乐,爱心被传递的故事,而这里的“心底盛开一朵花”,则是赞扬了人们善良、乐于助人的心灵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美丽。
蹴鞠
[明]钱福
蹴鞠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注释】①蹴鞠(cù jū):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28.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阅读古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这首诗写了明朝当时流行的运动,写出了女子的美貌。
B. 这首诗特写了女子的双脚“金莲”来突出蹴鞠运动。
C. 这首诗中的两位女子蹴鞠技术高,男子们都觉得颜面扫地,很嫉妒她们。
D. “汗沾粉面花含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女子脸上有汗比喻成了花朵上沾了露水。
30. 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蹴鞠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你可以借助以上信息进行简单概括,向中外球迷介绍一下我们的足球文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8. 两位女子踢球。 29. C
30. 我国的足球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民间就已流行起蹴鞠游戏,在汉代蹴鞠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唐宋时期出现了蹴鞠组织和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2006年5月20日,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蹴鞠》译文:在二月的好天气踢一场蹴鞠,柔和的春风带来两位美女。汗水打湿了粉红色的脸面,就好像鲜花含着露水一样,尘土扑向俊美的眉毛,就像柳条带着烟雾一般。淡绿色的袖子垂直低下笼罩着像玉笋一般的手臂,红色的裙子随风飘斜露出美腿,踢了几个回合就娇弱没了力气了,让长安城的俊美男子神魂颠倒。由此可知,本诗写了两个女子踢蹴鞠的场景。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C.由译文可知,这首诗中描写两位女子踢蹴鞠的场景,通过长安美少年对她们的喜爱,侧面衬托两位女子蹴鞠的赏心悦目。而不是让男子们都觉得颜面扫地,很嫉妒她们。所以题目说法有误。
故选C。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以结合题目给出的资料的内容及对我们足球文化的了解来做解答。如:蹴鞠是中国最早的球类游戏,不仅成为兵家练兵之法,而且流传久远,是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因此,2006年5月20日,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习作表达。
31. 习作表达
当前许多学校先后开设了劳动课程,有食育课程、家政课程、农耕课程等。那么请将你参加学校劳动课程的其中一次经过和体验写下来,或者把你希望学校开设何种劳动课程的建议以书信形式给校长写一封信。请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习作。
任务一:记一次劳动
任务二:给校长的信
温馨提示:①要求材料真实、具体,书写端正,语句通顺。②任务一请自拟题目,任务二则要求书信格式要正确,字数均不少于350。③文章中均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以用A、B、C等字母代替。
【答案】例文1:
记一次难忘的农耕体验
上周三,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农耕体验活动。清晨,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带着农具来到了学校的农场。
农场里,一片金黄的麦田映入眼帘,微风吹过,麦浪翻滚,仿佛是大自然在向我们招手。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农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然后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我拿起锄头,试着翻地。一开始,我觉得很有趣,但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土地很硬,锄头下去后需要用力才能翻起土块。不一会儿,我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但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着。
在劳动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这次农耕体验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虽然这次劳动很累,但当我看到自己亲手翻过的土地时,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劳动课程。
这次农耕体验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次经历。
例文2:
给校长的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本校的一名学生,我写这封信是想向您提出一些关于增设劳动课程的建议。
首先,我想对学校已经开设的食育课程、家政课程和农耕课程表示由衷的赞赏。这些课程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实用的生活技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随着我对劳动课程的深入了解和个人兴趣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
我特别建议学校增设一门环保劳动课程。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环保劳动课程正是培养我们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并亲身参与到环保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参与校园绿化、环保宣传等。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还可以让我们通过实践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我们的环保热情。
我相信,通过增设环保劳动课程,我们的学校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更可以为培养我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公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衷心希望您能够考虑我的建议,并有机会在学校实施。如果您需要任何进一步的信息或讨论,我愿意随时与您联系。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信件,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学生:XXX
XXXX年XX月X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习作1:
一、审题
本次习作的题目要求描述一次参加学校劳动课程的经历或体验。重点在于“劳动课程”和“经过和体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选择一次具体的劳动课程活动,详细叙述活动的过程,并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或体验。
二、立意
体现对劳动课程的重视和积极态度。通过这次劳动课程的参与,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技能、锻炼意志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立意可以设定为:通过参与劳动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勤劳和感恩的品质。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头简要介绍劳动课程在学校的重要性和普遍开设的背景,引出自己参加劳动课程的经历。
中间:明确说明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人员。然后详细叙述劳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的流程、任务分配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行动。可以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形容词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可以适当添加对环境的描写,如天气、场景布置等,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代入到场景中。还要描述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如辛苦、疲惫、快乐等。最后要展示劳动成果,如完成的作品、整理的场地等,并表达自己对此的满足感或成就感。总结通过劳动课程获得的启示或收获,如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勤劳品质等。
结尾:表达对劳动课程的积极评价和对未来劳动的展望,也可以对参与组织活动的人员表示感谢。
习作2:
一、审题
本题的内容需围绕对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建议。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对象明确:信件的收信人是校长,因此语言需正式、礼貌。(2)内容特定:信件内容需针对“学校开设何种劳动课程”提出建议。(3)要求具体:信件应包含对建议课程的具体描述、开设该课程的原因或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等
二、立意
这封信的立意在于向校长表达我们对开设劳动课程的期望和建议,希望学校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或观察出发,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以期望能够引起校长的重视,推动学校劳动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三、写作思路
开头部分:礼貌地称呼校长,并简要说明写信的目的。引入主题,表明自己希望学校开设某种劳动课程的建议。
中间:阐述为什么希望学校开设这个课程,可以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社会需求和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论证。描述这个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方式和预期效果。分析开设这种课程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可以举一些其他学校成功开设类似课程的例子,或者分享自己参加其他劳动课程的经验和感受,以增强说服力。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建议和期望。表达对校长的敬意和感谢,期待校长的回复。 并礼貌地结束书信,并署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诗句,要求正确、端正、匀称,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内容,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就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习作表达,祝愿语,署名,日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三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