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01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02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
    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C.子在川上曰(河流)
    D.传不习乎(传授)
    3.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5.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9.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0.学《论语》 ,用《论语》 ,下列选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有一个外地同学转到我们班,我们可以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欢迎之情。
    B.小林转到新班级一个学期了,还没有一个好朋友,他觉得张三做事马虎,李四数学很烂,王五不讲卫生……妈妈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教育他。
    C.张三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妈妈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警醒他。
    D.李四非常喜欢画画,想报美术兴趣班,可是妈妈坚持要他报奥数班。他真希望妈妈能明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
    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实,厚待。④偷:刻薄。
    1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
    (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
    (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
    12.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颜渊、季路[1]侍。子日:“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1]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颜渊,名回。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2]盍:何不。[3]裘:皮袍。[4]憾:怨恨。[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事年少的孩子们得到关怀。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共 共:________________
    (4)愿闻子之志 闻: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盍各言尔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颜渊、季路侍。
    18.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志(志向)”。孔子在甲、乙两文中所言之“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中所言之“志”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有志向并为之努力。乙文中孔子的“志”主要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脉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丙】
    与元九书(节选)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19.【甲】文中的“子”是指_______(人物),他是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乙】文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宋濂。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七十而从心所欲(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及五六岁(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甲】的内容来印证【乙】【丙】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B.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3.三篇选文都介绍了个人的求学经历,你从中汲取到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慕圣贤之道 益:____________________
    (4)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甲】【乙】两语段都提到了学习中应具备端正的态度,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②孤竹:孤竹国。③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27.通假字整理,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表。
    28.选文第1段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选文讲管仲和隰朋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小语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本文的感受。你建议用哪两句?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
    3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辍:停止
    3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博学而笃志
    33.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贤哉,回也
    3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3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
    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答案】C
    C项中的“殆:疑惑。”其它几个选项解释没有错误。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C.子在川上曰(河流)
    D.传不习乎(传授)
    【答案】D
    “传不习乎”中的“传”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故选D。
    3.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答案】B
    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
    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误;
    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答案】B
    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规矩了。并非“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故选B。
    5.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
    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A
    B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
    C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D项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以……为乐趣”的意思。A项都是“作代词”。
    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D
    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他(它)的意思。D.“之”:到。故选D。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D
    A名词做状语。B名词做状语。C这里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9.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答案】C
    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据此: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故选C。
    10.学《论语》 ,用《论语》 ,下列选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有一个外地同学转到我们班,我们可以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欢迎之情。
    B.小林转到新班级一个学期了,还没有一个好朋友,他觉得张三做事马虎,李四数学很烂,王五不讲卫生……妈妈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教育他。
    C.张三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妈妈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警醒他。
    D.李四非常喜欢画画,想报美术兴趣班,可是妈妈坚持要他报奥数班。他真希望妈妈能明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
    【答案】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是珍惜时间之意。与“马马虎虎,丢三落四”不合。
    二、文言文阅读
    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实,厚待。④偷:刻薄。
    1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
    (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
    (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
    12.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 替 迷惑,疑惑 遗忘 出仕做官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3.(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4.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友善。
    【解析】
    1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为:替。
    (2)四十而不惑: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惑:迷惑,疑惑。
    (3)故旧不遗: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遗:遗忘。
    (4)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见:出仕做官。
    12.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的意思是: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这是一组排比句,根据句子结构“……而……则……”可断句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逝:往,离去;如:像;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2)邦:国家;有道:治国有方,社会讲道德有法治,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贫:贫穷;贱:低贱;耻:耻辱。
    14.此题考查理解和认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反思,做得好的地方要保持,要发扬,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改进。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心态和目标,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阐释了内在修养、遵循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可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好和坏的环境都要坚持好学和善良,要相信学习和道德的力量。
    参考译文:
    【甲】文: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乙】文:
    (4)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5)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可耻的。”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颜渊、季路[1]侍。子日:“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1]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颜渊,名回。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2]盍:何不。[3]裘:皮袍。[4]憾:怨恨。[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事年少的孩子们得到关怀。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共 共:________________
    (4)愿闻子之志 闻: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盍各言尔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颜渊、季路侍。
    18.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志(志向)”。孔子在甲、乙两文中所言之“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中所言之“志”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有志向并为之努力。乙文中孔子的“志”主要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诚信 坚定 共用,共同享用 听
    16.(1)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就要改正。(2)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17.颜渊、季路/侍。
    18.表现的是博爱之心,表现了孔子的人生理想。
    【解析】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信:诚信。
    (2)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3)句意为: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共:共用,共同享用。
    (4)句意为:愿意听您的愿望。闻:听。
    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
    (1)择,选择。其,他们。善,优点。改,改正。
    (2)盍,何不。言,说。尔,你们。
    17.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根据主谓应该有停顿分析,“颜渊、季路”是主语,“侍”是谓语。故断句为:颜渊、季路/侍。
    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意思“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可知,孔子的“志”主要表现孔子以仁信对待所有人的志向,显出他广大的胸怀,体现了孔子的人生理想。
    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脉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丙】
    与元九书(节选)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19.【甲】文中的“子”是指_______(人物),他是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乙】文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宋濂。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七十而从心所欲(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及五六岁(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甲】的内容来印证【乙】【丙】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B.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3.三篇选文都介绍了个人的求学经历,你从中汲取到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 孔子 儒(家) 明代(元末明初)
    20. 跟从 拿着 等到
    21.因为内心有足以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穿不如人。
    22.D
    23.孔子: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要早立志。学习要循序渐进。
    宋濂:学习要勤奋刻苦。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专注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白居易:学习要早立志。学习要勤奋刻苦。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子曰”的意思是:孔子说。这里的“子”指的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2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本题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到七十岁做事才能跟从内心的想法,不会越过规矩。从:跟从。
    (2)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持:拿着。
    (3)句意:等到五六岁。及:等到。
    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本题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以:因为。中:心中。足乐者: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不知:不觉得。口体之奉:吃穿的享受。不若:不如。
    2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内涵。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意思是: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这里体现的是求学之艰辛。“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这体现的是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这两句搭配不恰当;
    B.“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意思是: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体现的是我求学追求精神的满足,不在乎物质的富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这体现的是获得荣华富贵需要用正当的手段。因此这两句搭配不当;
    C.“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的意思是: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这体现的是我生来与文字有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这里体现的是爱好学习的意义。因此这两句搭配不当;
    D.“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的意思是: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这里体现的是年少就有志向,且学习刻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这里也是体现年少就有志向,刻苦学习。这两句体现的观点一致,搭配恰当;故选D。
    23.本题考查谈启示。可从人物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来分析。
    例如:从【甲】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在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应早立志,活到老,学到老;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我们应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从【乙】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学习贵在勤奋刻苦,外在环境再艰苦也不应影响到学习,而应专注学习。
    从【丙】文“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可知,学习应勤奋刻苦,年少就应确立志向。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丙】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等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作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作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慕圣贤之道 益:____________________
    (4)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甲】【乙】两语段都提到了学习中应具备端正的态度,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 同“悦”,愉快 能忍受 更加 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25.(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养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6.(1)学习要勤奋刻苦。甲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按时复习,及时温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体现学习要立下坚定志向,不为难怕苦。乙文:借书、抄书,天气寒冷依然坚持按时归还,不讲究吃穿。
    (2)学习要热爱。甲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学习要热爱,最好能够以学习为乐。乙文:学习要苦中悟乐,虽然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但宋濂依然认为学习有足够的快乐。
    (3)学习要虚心请教。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乙文:学习要诚恳踏实,请教老师,态度恭敬,站在老师旁边,弯腰侧耳。
    【解析】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
    ①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③句意: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④句意:腰间佩戴着⽩⽟环。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
    ①罔:迷惑;殆:疑惑;
    ②寓:寄居;日:每天;鲜肥:新鲜肥美。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以及“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知学习上一定要勤奋刻苦,立下目标;结合乙文中作者借书和抄书,而且抄写完后按时归还,这样日积月累,勤奋刻苦,可得出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上要勤奋刻苦;
    结合甲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可知学习一定要热爱,并且从中培养兴趣;结合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同学,但是他却能在学习中感悟到快乐,也就不去计较物质上的贫困了,可得出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要热爱,培养自己的兴趣;
    结合甲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可知学习时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好处,进行学习;结合乙文中作者去向老师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态度谨慎,虚心好学,这样才最终有了一些收获,可得出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要虚心请教他人,让自己变得更好。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乙】我年幼时就爱学习。……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②孤竹:孤竹国。③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27.通假字整理,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表。
    28.选文第1段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选文讲管仲和隰朋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小语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本文的感受。你建议用哪两句?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 悦 愉快 又 返 返回
    28.示例:①军队迷失道路,管仲利用老马的才智,找到了路。②军队没有水喝,隰朋利用蚂蚊的习性,找到了水。
    29.选文讲述有智慧如管仲和隰朋,碰到不知道的事,仍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我们更应该向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学习。
    30.示例一:选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句话是让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与本文表达的意思一致。
    示例二:选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敏锐且勤奋学习,向不如他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形容谦虚好学。与本文讲述的管仲和隰朋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劝人好学的意思一致。
    【解析】
    27.本题考查通假字。把握句子翻译,进而理解词语含义,找到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春往冬反:春天去,冬天回。反,通“返”,返回。
    2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思路:可以按照“人+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结合第①段“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可知,人物是管仲,事件是军队迷路,管仲利用老马的才智找到了路。故概括:军队迷失道路,管仲利用老马的才智,找到了路。
    结合第①段“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可知,人物隰朋,事件是军队没有水,隰朋利用蚂蚁的习性找到了水,故可概括:军队没有水喝,隰朋利用蚂蚊的习性,找到了水。
    29.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第②段“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可知,文章第②段对管仲利用老马识途和隰朋利用蚂蚁找水这两件事进行了评论,称赞了两个人有智慧,而且遇事能向老马、蚂蚁这样的动物学习,进而采用反问的语气呼吁我们更应该向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学习。
    30.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答题思路:本文是通过管仲和隰朋的故事告诉大家要多向别人学习,从这个角度去把握题干所给的两句话,谈选择其作为自己阅读感受的理由。
    示例1:选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多向身边人学习;管仲利用老马识途和隰朋利用蚂蚁找水的故事正是向我们传递要多向别人、有经验的人学习的主旨,二者的主旨相近。
    示例2:我选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句话突出的是一个“问”字,并且突出问的对象要广泛,不拘束其身份。管仲向老马学习,隰朋向蚂蚁学习,这样两个身份地位高、智慧高的人向动物学习,看出其谦虚好学,两文主旨一致,都是倡导人们要好学、好问。
    参考译文:
    春秋时代,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用。”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于是挖掘土地,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遇到他们不知道的问题,也不耻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
    3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辍:停止
    3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博学而笃志
    33.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贤哉,回也
    3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3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1.C
    32.A
    33.B
    34.B
    35.(1)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2)(天下已乱,)坏人坏事像滔滔的洪水一样泛滥,到处都是这样,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解析】
    31.“而谁以易之”: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易:改变。故选C。
    32.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而”通“尔”:你。
    A.人称代词“你”。
    B.表转折。
    C.表承接。
    D.表并列。故选A。
    33.“子路行以告”: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了孔子。省略句。
    A.判断句。
    B.“天下有道,丘不与(你们)易也”省略句。
    C.“谁与”宾语前置句。
    D.判断句。故选B。
    34.应改为:文中的“辟人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世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故选B。
    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津”:渡口。“是”:这样。“易”:改变。
    参考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孔子从旁边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驾车的那个人是谁?”子路回答道:“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道:“是。”长沮这时说:“他早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坏人坏事像滔滔的洪水一样泛滥,到处都是这样,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怎么能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碎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道:“我们既然无法和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通假字
    例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①“说”同“________”,________。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有”同“________”。
    定义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练习
    春往冬反。
    ③“反”同“________”,________。
    通假字
    例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①“说”同“________”,________。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有”同“________”。
    定义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练习
    春往冬反。
    ③“反”同“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11讲:有效劝诫——《诫子书》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11讲:有效劝诫——《诫子书》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5讲:《朝花夕拾》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5讲:《朝花夕拾》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4讲:巧列提纲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4讲:巧列提纲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写作,按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第07讲:万世师表——《论语》进阶训练(学生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