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
展开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修葺隐逸别出新裁南腔北调
B.商酌循环如失重负举手打拱
C.悲悯累赘香气四溢甘之如怡
D.恍惚恩惠海阔天空圣贤豪杰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
B.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C.检查组将继续紧盯网吧乱象治理,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上网。
D.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
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 )(2分)
A.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B.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5.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
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育融合的影子。
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
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①④②③⑤D.②④①③⑤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油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文章。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最重要”的“最”是副词,“嗡嗡”是拟声词。
C.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D.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
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你班将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生活中的广告词”活动组组长,请完成以下任务。
7.[活动设计]你们小组需要设计三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2分)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评析广告词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
8.[活动实施]组员小思在图书馆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产生了疑惑,请你帮她解答。(2分)
9.古诗文默写。(6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4)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8分)
(一)小星查找资料,发现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可爱的科技人才,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所记录,请你与他一起探究。(13分)
[甲]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有删改)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曾用八年的时间不断更改设计图纸,设计建造出宝塔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10.课内迁移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易耳见往事耳
B.但逐层布板讫用讫再火令药鎔
C.未布瓦,上轻尔安敢轻吾射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12.小星用文言文翻译策略理解[乙]文,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4分)
(1)策略示例:
(2)策略迁移:请你运用以上翻译策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13.小星读了这两则短文,写了以下感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5分)
千百年来,传统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活板》中,印刷工毕昇追求“活”的技艺,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比如,在印刷时他会准备两块板(1)“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刻字印时他会每个字都刻好几个,如果遇到没有的字,也会立即(2)“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
《梵天寺木塔》中,木工喻皓追求“(3)________________”(请用一个字概括)的技艺,用(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的方法解决了令别人束手无策的问题。
虽然只是最普通的工匠,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追求技艺上的(5)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一个四字词语),他们也都是“最可爱的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9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4分)
15.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5分)
(三)阅读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芭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A.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哪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人们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高的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B.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道:“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6.小语同学画了一张表格来梳理文章情节,发现文中的树与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请你帮他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4分)
17.批注式阅读可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处。请按照括号中的要求对文章中的A.B两处进行批注。(4分)
A.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批注)
B.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展开联想,补写“弟弟”此时的内心独白)
18.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散文的美感与意境。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2分)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A.“清香”一词可以读得轻一些,并稍稍延长,让人联想到小院中花香四溢的场景。
B.“浓烈”和“执着”可以重读,以花香的浓烈侧面表现槐树的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C.“竟”后应该稍作停顿,以突出“我”看到这一“奇迹”时内心惊讶程度之深。
D.这两句感情基调是伤感的,再回小院,洋槐树虽在,却已物是人非,想到弟弟遭遇的人生的变故,“我”不禁感慨唏嘘。
19.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从“花之美”“情之美”“理之美”中任选一个主题,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谈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尤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说,“父慈子孝”应该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诤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子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儿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选自《读书与做人》,有改动)
20.作者提倡“孝”,认为“孝”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6分)
2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尤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从课本中,你认识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也知道了老王、阿长、“父亲”……他们或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惧牺牲;或在平凡的生活中,知恩图报,善良仁义,忠厚勤劳。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身上闪现着人类优秀品格的光辉,给予你前进的力量,鼓舞你重拾信心,引导你向善、求美、务实。
请以《他(她)引导我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主题鲜明,叙事具体。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或地名。③600-9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别出新栽——别出心裁。B项,如失重负——如释重负。C项,甘之如怡——甘之如饴。D项,书写无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可将“领悟”与“感知”调换位置。B.两面对一面,可将“能”改为“能否”。C.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环境”。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情节的把握。刘四爷之所以想让祥子留下来,是因为祥子在平日里在人和车厂中,经常帮助刘四爷打理车厂,扫地,很勤快,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故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排序。解答时先通读供排句,理解文字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梳理。本段文字主要讲述科学文化,故②句“科学是……是……”应为首句,④句“科学还是……”紧跟其后。①句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阻碍影响,这是对④句的转折,所以①句在④句之后。③句阐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由来,所以排在①句之后。⑤句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由来的具体阐述,所以排在③句之后。由此可知,顺序是②④①③⑤,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公”是对男子的尊称。“翁”,泛称男性老人,是对男子的敬称。
7.答案:示例一:搜集广告词
示例二:采访广告制作人
示例三:撰写广告词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明确活动应围绕“生活中的广告词”进行设计;然后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使设计的活动具有可行性。
8.答案:引用诗句作为广告词,显得雅致(或两个“轻轻的”运用反复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保持安静的要求。
解析:通过仔细分析这则广告词可知,可从内容或语言(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从内容上看,广告词引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显得典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保持安静的要求;从语言(用词)的角度来看,广告词中两个“轻轻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突出强调作用,表达了让读者保持安静的要求。据此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即可。
9.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濯清涟而不妖
(3)可据理臆断欤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并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怆”“濯”“笼”。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A项,语气词,不译/语气词,罢了;B项,都是“完毕”的意思;C项,分量小,与“重”相对/轻视。故选B。
11.答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是前提,需要停顿一次;“贻以金钗”是接下来的动作,需要停顿一次;“问塔动之因”是目的。
12.答案:(1)①两块板;②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2)匠师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第(1)题,①处,“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主语承前省略,前面说的是“两块板”,故这里应补上“两块板”。②处,“有奇字素无备者”是宾语前置句,应是“素无备有奇字者”,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就是“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第(2)题,这句话完整内容应是“(匠师)乃以瓦布之,而(木塔)动如初”,然后进行翻译即可。
13.答案:(1)更互用之;(2)刻之,以草火烧;(3)稳;(4)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5)精益求精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1)(2)(4)空,根据语段中的内容提示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填写即可。第(3)空,由“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可知喻皓追求“稳”的技艺。第(5)空,甲文中的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乙文中的喻皓提出“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使木塔稳固,可知工匠在追求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参考译文]
[乙]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匠师)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支撑,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对技艺精研熟悉。
14.答案: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花草树木带有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15.答案: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描绘诗歌的话,画面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够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
16.答案:(1)采摘槐花,开心愉悦
(2)被拦腰截断
(3)走出低谷,开始新生活
(4)托物言志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1)“粗壮挺拔,花香醉人”对应第①段,由第②段“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可得:采摘槐花,开心愉悦。(2)“工地出事,自闭痛苦”对应第④~⑤段,由第③段“翌日清晨,人们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可得:被拦腰截断。(3)“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对应第⑦段,由第⑨~⑩段“变得坚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可得:走出低谷,开始新生活。(4)这篇文章通过记叙被雷劈过的槐树重生后更加繁茂,以及受伤的弟弟走出低谷后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也应有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故(4)处可填:托物言志。
17.答案:A: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槐花比作“风铃”,赋予槐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形态美和旺盛,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B:这就是当年那棵被拦腰截断的槐树吗?如今它竟然已经这样茂盛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熬过了多少磨难,才又成为如今繁茂的样子?槐树遭受重创却能重新焕发生机,我也应该像槐树一样,坚强乐观,振奋精神,积极面对痛苦与磨难。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设计与理解文章的能力。D项,“这两句感情基调是伤感的”表述有误。句中使用了“竟”“奇迹”“更加”“枝繁叶茂”等词,给人以生命力旺盛的印象,作者内心应是充满力量、积极向上的。故选D。
19.答案:[示例一]理之美。异:宗璞由花联想到虽然遭遇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应不惧未来,奋发向前;顾晓蕊表达的是人应该像树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幸时,要坚强平和,坚定信念,才能获得幸福。同:两篇文章都由花及人(托物言志),阐述生活的哲理,将对自然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坎坷与不幸。
[示例二]花之美。异:紫藤萝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好像一条“紫色的大条幅”,作者侧重体现紫藤萝的外观、形态、颜色;本文作者写槐花时不仅从外形上介绍,更侧重介绍槐花清香的味道。同: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紫藤萝花和槐花的美,并将这种对美好的追求倾注在景物中,托物言志,阐述生活的哲理。
[示例三]情之美。异:宗璞在见到紫藤萝之后,感受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本文作者是为弟弟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而感到欣慰。同:两篇文章都有着对家人(弟弟)浓厚的爱与关心,情感都因花而改变,宗璞与本文中的弟弟都在看花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0.答案:父慈子孝(或“父母与孩子是对等关系”)
21.答案:历代皇帝用愚孝治天下是愚孝产生的根源。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A项,“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有误,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的浓厚程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B项,“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有误,应该是“从‘父慈子孝’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C项,“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有误,“孝的概念淡化”并非“时代变革大潮”的必然结果,表述绝对化。故选D。
23.答案:
他引导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对我的引导作用非常大。这位老师教我们数学,年龄也不是很大,40岁左右,可能是为学生操了太多的心,竟然变成了“光明顶”。
记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是在炎热的8月,我被他那身特别的“装扮”深深地“折服”了。他上身一件浅蓝色的翻领T恤,衣领朝上胡乱翻卷着;下身一条黑褐色的中裤;脚上一双失去光泽的皮鞋,还套着一双长长的棉袜——实在是混搭得可以!那时我就想:这个老师很不一般!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刚开学那半个多月,很多同学都无精打采,但在上这位数学老师的课时却格外兴奋。因为他有一个法宝,上课时不怎么讲书上的内容,只是一个劲儿地让我们做他准备的“怪题”,还告诉我们不要怕犯错,要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决心。等我们做错之后,他再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解,有时还加些搞怪的动作,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他又出了一道“怪题”,我们还在冥思苦想之际,他嘴里突然蹦出一句话——老师都被你们搞蒙了,有这么难吗?说完还神情悠然地看着我们,我们愣了一下,哄堂大笑。他喝令我们继续做题,自己两手撑在讲台上,双眉紧锁,犀利的目光从镜片上方穿越而来,与刚才的搞笑模样完全不同。
过了一会儿,见大家都思考得差不多了,他说:“一起来做吧!”然后他飞快地讲解题思路。突然,他停了下来,原来已经讲完了。看我们一脸茫然,他苦笑了一下,用手指着黑板上的解题步骤,说道:“从这步蹦到这步,嘣噔,再蹦到这步,嘣噔……就可以了。”于是,大家恍然大悟,他也得意地跟着笑了起来。
老师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课堂上,他激情四射,声音永远那么洪亮。晚自习时,他回答我们的提问,总是耐心有加。批改作业时他神情专注,学生的每个错误都不放过。我们的周测试卷,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批改完发下来。同学们纷纷感叹,说他高效得像个机器人。
有时,我们一天要上三节数学课,我真想问一句:“老师,您一直站着,腰不酸、腿不疼吗?”老师都如此努力了,我们怎能不好好学习呢?于是,全班同学都像被他感染了似的,甘愿深深地陷进数学的“深渊”里。
我爱我的老师!我在他的引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解析: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引导”,是青少年茁壮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青少年才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可以回忆在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帮助和引导的人。“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也可以是老师、同学、朋友等。这篇文章,不是写人物传记,而是要叙述某个人物对自己的进行引导的事情。补写的内容可以是:健康成长、走出误区、走向光明等。写作时要从正面选材,从“他(她)”对自己的正面引导入手,选择对自己具有积极影响的事例、语言、举动等,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的内容皆可,以反映文章的主题。第二,构思选材。在选择写作的人物时,先确定好这个人物在哪方面对自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选择课本中的人物,写作时可以先写自己是如何接触到这个人物的,或是通过读他(她)的作品对他(她)感兴趣,或是对他(她)的人生经历有所感触等,然后再写自己是如何从这个人物那里获得经验和动力的。也可以写成散文,以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为线索,把素材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写作,突出相似之处,从而抒发赞美和感激之情,表达学习和效仿的决心。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同时,也要注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翻译策略
文言句子
策略运用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①__________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常”译为“经常”;“已”译为“已经”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有奇字素无备者
调整语序,并用现代汉语表述为②__________
槐树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弟弟
粗壮挺拔,花香醉人
(4)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工地出事自闭痛苦
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
(3)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B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