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_。
A.彰显 滋养引领
B.彰显 养育引发
C.显露 滋养引发
D.显露 养育引领
3.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比喻)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互文)
D.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
5.下列书法作品都是描写端午香粽的诗句,对字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图1是小篆,字形呈长方形,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燕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C.图3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图4是草书,字形端正,笔意行云流水,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10分)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1)劝说:为了确保人象安全,请你拟一条标语,用于悬挂在关键路口,劝返前往高风险区的人员。(2分)
(2)应对:野象群进入莲花村田地觅食,村里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请你以村委会名义向村民做好解释安抚工作。(4分)
(3)讨论:班上模拟现场指挥部就该事件展开讨论,议题包括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请你就其中一个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100字左右)(4分)
7.填空。(7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木兰诗》中写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成语“扑朔迷离”的来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①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同“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同“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9.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4分)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
10.运用推荐的方法,解释加粗词语,其中(3)(4)两小题填序号。(4分)
1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12.如何理解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结合《木兰从军》内容,简要概述。(4分)
13.以上的诗、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特别文摘》,有改动)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⑤段画线句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参加抽考比赛的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C.第⑦段中,父亲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是因为父亲脾气好,不和“我”计较。
D.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有关的几件事,流露出浓浓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15.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6.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我们所学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在望父买橘时同样流下眼泪。请联系原文说说二者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4分)
17.“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悄悄离去了”,文中父亲的悄悄离去,给作者留下无尽的思念。读完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把它写出来。(4分)
(四)阅读文字,回答问题。(9分)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唤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雪”写了哪几件事。(3分)
19.从修辞角度给文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式批注。(3分)
20.分析第⑦段中“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的原因。(3分)
三、作文(50分)
21.请以“莫辜负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了解三组近义词的意思即可选出正确的选项。“彰显”指鲜明地显示;“显露”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应选择“彰显”。“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养育”指抚养和教育。结合语境可知是家风让人获得心灵的支撑,所以应该选择“滋养”。“引领”的意思是引导,带领;“引发”指引起,触发。结合前文可知此处应该选择“引领”。
3.答案:B
解析:根据横线处和前文内容的对应性即可得出答案。“绿茵”对应“青芜”,“千缕”是“雨”的特点,“红叶清风”对应“秋日看花”,“洁白”对应“雪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答案:D
解析:图4是行书,不是草书。“字形端正”“结构匀称”的评价也与图4不符。
6.答案:(1)(示例)前方有象,请您转向!
(2)(示例)乡亲们:野象群进村,虽然咱村的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但是,不要惊慌。首先要注意安全,村里会尽快统计各家损失,然后上报政府,党和政府会尽快出台应对措施的,请大家放心吧!
(3)(示例1)我认为可以采取投食诱导的方式“劝返”象群。相关部门可以快速调集野象喜吃的各种食物,预先放置在象群的必经之路,逐步诱导野象偏离迁徙路线,让它们返回原本的栖息地。
(示例2)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保护好大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表明村委会的态度,即认识到了各家各户都有很大的财产损失,会尽快做好统计工作上报政府;最后,表达希望村民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党和政府安排的愿望。
(3)首先从“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中选择一个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7.答案: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明月来相照;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项,“扶桑”代指日本,首联写水军舰队航行在东海之上,士气高昂,军势雄壮,倭寇的一切行动早已在我军掌控之中。故“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理解有误。B项,颔联写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军战士已做好战斗准备。故“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突出了士气的高昂,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C项,颈联描写夜晚战争场面,炮火连天,战歌豪迈,水军的气势锐不可当。故“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和战况的激烈,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答案选D。
9.答案:①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②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
10.答案:(1)更加;(2)买;(3)③;(4)①
11.答案: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断句。句意:时值可汗点兵,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军书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被)编入此次出征的队伍中。据此断句即可。
12.答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引弓射箭,与敌人搏斗十二年,屡建奇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第一则文本中的“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理解即可。
13.答案:《木兰从军》通过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的事迹,表达对巾帼不让须眉的赞美之意。《题木兰庙》则是通过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表达了对木兰的赞美;又通过木兰对家乡的思念等,含蓄地批判了统治阶层需要花木兰和王昭君这样的女性保家卫国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古诗文情感的能力。《木兰从军》主要叙写木兰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结合“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可知,文章写出了木兰的孝行和英勇善战,表达了作者对木兰的赞美之情。《题木兰庙》这首诗用“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表达了作者对木兰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又用“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既写出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又用“昭君出塞”的典故,含蓄地批判了统治者需要女子保家卫国的行为。
参考译文《木兰从军》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年幼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军书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被)编入此次出征的队伍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出征。木兰便换了男装,买了马和马具,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奔走效劳了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诗词鉴赏》《题木兰庙》
诗人先从人物形象的外在落笔,“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多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把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梦里曾经与画眉”,“梦里”“与画眉”形象地表达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独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唐代诗人戎昱曾在《咏史》中说:“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而深蕴其中的议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两句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 第⑦段“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父 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 这一点儿路算个啥!’”从这些语句中可知,父亲面对“我” 的埋怨并不生气,因为“我”的埋怨是对父亲的心疼,而父 亲不辞辛苦地蹬车来给“我们”送东西,不在乎被埋怨,是 因为对“我们”有深深的思念和爱。理解为“父亲脾气好, 不和‘我’计较”不正确。
15.答案:“父亲的车后座”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父爱的象征,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为作者抒写父爱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叙事线索,回忆了父亲一生中的几件事,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与父亲的车后座有关的故事太多,“车后座”包含着太多的爱。据此理解作答。
16.答案:文中的“我”和朱自清先生一样,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是出于对孩子真挚的爱,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意思相近,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主题都是表现“父爱”,可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流泪所蕴含的情感。本文中“我”在父亲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真挚的爱,回想起从前在车后座上度过的时光,“我”的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背影》一文中父亲到车站送“我”时为“我”买橘子,爬上月台的艰难动作中,蕴含着他对孩子的爱,“我”的泪中包含着体会到父爱后的感动及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17.答案:【示例】生命易逝,我们应珍惜当下,多与父亲沟通交流,让父亲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好好回报父亲、孝顺父亲。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表述即可。如世事无常,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对父母的孝敬,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可以是温暖的陪伴,寻常时光中的关怀和体贴,也可以是自己的学业有成,给他们以安慰。
18.答案:①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母亲雪后从姥爷家回来;③“我”和哥哥随父亲迎着雪赶集回家;④归乡的游子赞雪;⑤造雪机造雪装扮江北大地;⑥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
19.答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儿时对雪的热爱和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画线句把漫天的雪花比作大雾、柳絮和海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使用“像……像……更像……”的句式,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气势更强烈,节奏感更强,更好地突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儿时对雪的热爱和向往。
20.答案:①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②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③江北已变成国家级新区,焕发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⑦段“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可知,曾经的江北而今已变成国家级新区,焕发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根据第⑦段“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可知,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根据第⑦段“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可知,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据此归纳游子欣慰的原因即可。
21.答案:[例文]
莫辜负那份情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这首《感恩的心》,我感慨颇多。在这人世间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母爱无声,父爱无言,面对父母的默默呵护与疼爱,我们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才不会辜负那份情。
许多来过我家的客人都说我是个好孩子,懂得感恩。殊不知我也曾是个逆子。
记得一年初冬的早晨,我吃了几口早餐,便急忙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上学了。没走几步,就听见妈妈在身后喊:“多穿点,会着凉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就嚷道:“爱穿你穿吧,谁穿那么多啊!”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跑了。一路上真的很凉,我硬着头皮走到了学校。
来到教室看了一下课程表,第一节是令人讨厌的数学,然后是心理课,结果班长通知,第一节课体检,我开心极了,把寒冷都忘了。体检中我最关注身高,飞快地脱下心爱的运动鞋。“哈!我又长高了!”我忍不住在心底欢呼。同学说:“冻傻了吧!没解鞋带怎么穿?”是啊,没解……可我每天不都没解……难道是妈妈?
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二节课。心理课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分别深爱着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孩儿和一个年轻有为的富豪,可是有一天厄运突然降临到了女孩儿和男孩儿头上。女孩儿在车祸中毁了容,而男孩儿则破产了,负债累累。请问,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是否还会深爱着这个女孩儿和这个男孩儿?”结果班上有10%的人说一定会,有30%的人说可能会,而60%的人说一定不会。这时,老师说:“看来男人的事业和女人的容貌很重要啊!”
我们都笑了,但老师又说:“可你们没考虑过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是这个女孩儿和这个男孩儿的父母吗?”所有人的笑容都僵住了。老师说:“重新回答!”这次所有人的答案都一致,那就是:“一定会!”包括眼中噙满泪水的我。
父母的恩比天高,父母的情比海深。父母的恩情是寒冬里的一盆炭火,在我们寒冷时温暖我们的心房;父母的恩情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我们光明和希望;父母的恩情是十字路口的路标,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方向。为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莫辜负父母的那份恩、那份情!
解析:[写作指导]该题为半命题作文题。关键词是“莫辜负”。“辜负”的意思是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莫辜负”正好相反,就是不能亏负。我们不能辜负的有很多,如青春、美景、父母的期望、时间等。如写莫辜负青春,可以列举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轶事,说明梦想应该在青春时期铸就,所以要珍惜时间,不能辜负青春;写莫辜负家长的期盼,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入手,写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体会家长的苦心;写莫辜负美景,可以描写春夏秋冬的别样景色,从而表现美景不可辜负的主题。
可以写议论文,通过列举名人的青春励志的例子论证论点,注意采用“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写作,使层次清晰;可以写成记叙文,要注意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以描写带动情节发展。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①_______________
战后(尾联)
②_______________
方法
依据
解释加粗词
词语迁移法
精益求精
(1)长而益精____________
课内迁移法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2)市鞍马____________
语境推断法
字典义项:①数量小,不多。②减少。③年幼。
(3)少习骑____________
字典义项:①换。②改变。③容易。
(4)木兰乃易男装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