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B.用彩纸折幸运星C.用糯米等原料酿甜酒D.湿衣服晾干
2.建设美丽泰兴,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废旧电池B.布袋购物,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C.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3.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D.核电荷数
4.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而铜绿受热易分解,其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OB.H2OC.CO2D.CuCl2
5.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②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B.图③④对应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图①对应元素所形成离子的符号是H+
D.图②④对应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6.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酸: H2O、 H2CO3
B.常见的还原性物质: CO2、CO
C.常见的黑色固体: Fe3O4、 MgO
D.常见的复合肥: KNO3、NH4H2PO4
7.下列对CO2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角度: CO2属于有机物
B.微观角度: 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性质角度: CO2 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D.应用角度: CO2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汽水、化肥等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2 (SO4)3B.CaCO3→Ca(OH)2
C.Cu(OH)2→CuCl2D.H2O2→ H2
9.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和同学人身安全的保障,以下哪位学生实验操作正确
A. 甲生稀释浓硫酸B. 乙生过滤茅洲河水
C. 丙生称量NaOH固体D. 丁生查气密性
1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He ②A1 ③Al3+ 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③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 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图 2,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C.图 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 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含量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C.t2℃时将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析出49g晶体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B.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
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
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二、填空与简答
1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1)写出甲图所示实验中,烧杯B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并说明理由。
15.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Sn+SnCl4=2SnCl2
(1)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减少了对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 (举1例)。
16.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货运飞船携带多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空间站燃料、太空食品等。
(1)在太空中生活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通过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对废水进行净化,其中吸附这一步骤可以使用 (填物质名称)。
(2)运载火箭助推器常用的燃料有煤油(石油炼制产品)和液氢等,请你说明选用煤油或液氢的理由 。
(3)为了解决空间站中二氧化碳堆积问题,科学家常采用过氧化钠()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我国已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实验。水稻种子在太空中的生长需要施加氯化铵化肥。氯化铵属于 (选填“氮肥”、“钾肥”或“复合肥”)。
(5)中国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铝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科学探究题
17.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1)由如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 ,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分别编号为A、B).
(4)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 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
③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
步骤I: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步骤II: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实验结论】两份溶液中均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上述实验中步骤 (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四、实验题
18.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图),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请分析实验中,下面几种情况所产生的误差:(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B.当红磷燃烧后未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19.五种试剂分别是铁粉、浓氨水、蒸馏水、澄清石灰水、双氧水(10%)。任选试剂与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把这五种试剂区分开来。
(1)不用任何试剂,可以鉴别出来的两种试剂是 。
A.铁粉B.浓氨水C.蒸馏水D.澄清石灰水E.双氧水
(2)区分余下三种试剂的实验方案如下(试剂任选)。
五、计算题
20.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
(3)含铁元素质量相等的FeO、Fe2O3、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观察固体表面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振荡三个塑料瓶
方案一
方案二
分析
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A中试剂为 ;方案二的A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分别取少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再分别通入 ,观察。
若观察到 ,则原试剂为 。
另取少量两种没鉴别的试剂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 。
若观察到 ,则该试剂为 ;
若观察到没有明显现象,则该试剂为蒸馏水。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冰块融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正确;
B、用彩纸折幸运星,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正确;
C、用糯米等原料酿甜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正确;
D、湿衣服晾干,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回收废旧电池,能保护金属资源,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做法合理;
B、布袋购物,能减少塑料袋的食用,减少“白色污染”,该选项做法合理;
C、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还是化石燃料,不能完全禁止,应合理使用,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选项做法合理。
故选C。
3.B
【详解】A、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不同。符合题意;
C、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电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4.D
【详解】因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含有铜、氢、氧、碳元素,不含氯元素,其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氯化铜。
故选D。
5.C
【详解】A、①②分别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两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④对应的离子为钠离子和硫离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只有两个电子层;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有三个电子层,它们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失去1个电子形成离子,能形成阳离子氢离子,符号为H+,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②④对应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硫元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二者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水不属于酸,故A错;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B错;
C、氧化镁属于白色固体,故C错;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故错误;
B、从微观上二氧化碳使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D、二氧化碳应用广泛,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汽水、化肥等,故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铁,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浓硫酸稀释时,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切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故A选项错误;
B、过滤操作中,应该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应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B选项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不能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C选项错误;
D、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可以用手握住试管,利用人体温度将试管内气体加热,导致气体受热膨胀,若烧杯中导管口出现气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则只有④表示一个分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②和③分别为铝原子和铝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则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③Al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图1中红墨水和水的量都相同,只控制温度一个变量,可以通过观察红墨水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因此,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图2中盐酸的量相同,铁片和镁片的体积、形状、质量都相等,可以通过观察铁片和镁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图3中碳酸钙的量相同,但盐酸的浓度不同,碳酸钙的形状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一种因素,探究该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可知,该实验有两个变量,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图4中气体的体积和澄清石灰水的的量都相同,只有气体的成分一个变量,可以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含量,因此,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详解】A. 没有具体的温度,不能判断甲的溶解度是否比乙的大,错误;
B. 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正确;
C. 没有说明初始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不能判断,t2℃时将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是否析出晶体及析出晶体的多少,错误;
D. 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将t1℃时两者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者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时溶解度甲等于乙,故溶质质量分数甲等于乙;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温度升高,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溶质质量增大,反应过程消耗了水,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
B、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镁和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
C、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由于有硝酸生成,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的pH不会升高到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
D、在发生置换反应时,活泼金属一般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铁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后会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Fe=Fe(NO3)2+2Ag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216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铁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Fe+ Cu(NO3)2= Cu + Fe(NO3)2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64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但下降幅度较铁与硝酸银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A。
14.(1)酚酞试液变红色;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没有必要,这是因为实验甲中已经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没有必要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这是因为实验甲中已经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5. +2 Cu CO(粉尘、重金属颗粒等)
【详解】(1)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设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铜没有参与反应,故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Cu;
(3)二氯化锡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锡和四氯化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工艺中可以避免焚烧塑料产生CO污染,更加环保,减少了对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CO(合理即可)。
16.(1)活性炭
(2)液氢的密度小,热值大,环保
(3)
(4)氮肥
(5) 延展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2)选用液氢比较好,因为液氢燃烧后产物无污染,热值高(或煤油,便于储存,生产成本低);
(3)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O2;
(4)氯化铵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5)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气,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7.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C 氢氧化钙溶液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 可能有氯化钠没有全部反应,又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步骤I
【详解】(1)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水、二氧化碳(或H2O、CO2),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A瓶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A瓶比C瓶变瘪的程度大,故对比A瓶与 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方案一: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方案二:加热后,A中出现白色浑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中出现浑浊,说明A是氢氧化钙,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故A中试剂为氢氧化钙溶液;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利用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不同.
(4)提出猜想:
根据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可能有氯化钠没有全部反应,又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反思评价:
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一定会变红色,无法做出判断;上述实验中步骤I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18.(1)
(2) 偏大 偏小
【详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方程式为;
(2)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从而导致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即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B、 当红磷燃烧后未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瓶内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即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19.(1)AB
(2) 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锰 有大量气泡产生 双氧水
【分析】根据铁粉是固体,浓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等知识进行分析。
(1)
铁粉是固体,浓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所以(1)取样品,观察到固体物质是铁粉,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浓氨水,所以不用任何试剂,可以鉴别出来的两种试剂是:AB;
(2)
区分余下三种试剂的实验方案如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分别取少量三种试剂于三支试管中,再分别通入二氧化碳,观察;若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该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另取少量两种没鉴别的试剂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该试剂为双氧水;若观察到没有明显现象,则该试剂为蒸馏水。
20.(1)
(2)8g
(3)6:9:8
【详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4.2g-6.2g=8g。
(3)由于三种物质中1个分子中铁原子个数不同,则可先将FeO、Fe2O3、Fe3O4进行变型,变为Fe6O6、Fe6O9、Fe6O8,则铁元素质量相同时,氧元素质量比为6:9:8。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