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1.(2分)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竹制笔筒B.铝合金门窗
C.塑料购物袋D.蚕丝围巾
2.(2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B.苹果腐烂C.火药爆炸D.食醋挥发
3.(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FeB.AlC.SiD.O
5.(2分)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
A.大米B.植物油C.鸡蛋D.苹果
6.(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7.(2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B.空气分离得到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
9.(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2分)火力发电厂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20t碳酸钙可以吸收6.4t二氧化硫
C.SO2中硫元素质量分数为50%
D.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酸雨,pH<7的水为酸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多选)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C.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与铜粉的质量相等
D.将点燃的木条插入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氮气
(多选)12.(2分)工业上用一氧化氮生产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生成的HNO3中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13.(2分)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4.(2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AB.BC.CD.D
(多选)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分解氧化汞、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相等质量氧气,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最少
B.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4.8g,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10%
C.由Na2S、Na2SO4、Na2S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D.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15.6g,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得到干燥的固体16.7g(不含结晶水),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6.(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铜③大理石④硝酸钾⑤石墨⑥氮气,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
(2)可用于去除油污的是 ;
(3)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6)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17.(6分)天津东临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可用来预防的疾病是 (填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2)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①海水蒸发冷凝得到淡水,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的间隔
②采用膜分离法淡化海水。加压后,水分子能通过淡化膜,钠离子、氯离子等不能通过,淡化后得到含氯化钠30%的浓海水,理论上可获得淡水 g。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试管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8.(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化学上“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 。
(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表示的是 。
(3)如图2是部分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如图2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其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5)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制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氢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18分)
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
20.(5分)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序号)。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并返回之旅。火箭使用肼作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X,则X的化学式为 。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不同物质。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 (填序号)。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
21.(7分)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高锰酸钾
D.冰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将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t2℃时,将ng甲固体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溶液,木块漂浮在甲溶液中,降温到t1℃,析出32.4g甲固体,此时甲溶液中的小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n的数值是 ;
(3)某同学配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 6%(填“>”、“<”或“=”)。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22分)
22.(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①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选项中,由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A
B.B
C.C
23.(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广泛。
(1)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涂刷防护层。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
(3)金属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在高温下能将一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铝与氧化钨(WO3)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定质量的镁放入含有等质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填序号)。
A.若滤渣为Cu,则滤液中一定含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B.若滤渣为Mg、Fe、Cu,质量大小关系可能为Mg>Fe>Cu
C.若滤渣为Fe、Cu,Cu与Fe质量可能相等
D.若滤渣为Mg、Fe、Cu,质量大小关系可能为Cu>Fe>Mg
(5)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实验室中发现的合金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可确定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
(1)甲组同学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将稀硫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由图可知中和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图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B→C阶段溶液的pH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乙组对一包白色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已知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
①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沉淀B,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
②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③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可知,沉淀B为 ;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25.(4分)2018年10月,全球首部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在我国发布。化学物质吡唑啉(C3H6N2)是生产折叠手机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之一。计算:
(1)一个吡唑啉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吡唑啉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4)若吡唑啉中含有2.8g氮元素,则该吡唑啉的质量为 。
26.(6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取氯化镁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以下称样品)进行下列实验。计算: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2)向滤液中加入26.6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竹制笔筒B.铝合金门窗
C.塑料购物袋D.蚕丝围巾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竹制笔筒由竹子制成,属于天然材料;
B、铝合金门窗由铝合金制成,不合题意;
C、塑料购物袋由塑料制成,符合题意;
D、蚕丝围巾由蚕丝制成,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B.苹果腐烂C.火药爆炸D.食醋挥发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选项错误;
B、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毒性物质生成,选项错误;
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如气体等)生成,选项错误;
D、食醋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FeB.AlC.SiD.O
【分析】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5.(2分)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
A.大米B.植物油C.鸡蛋D.苹果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米中富含淀粉,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中富含油脂;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B.空气分离得到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体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液氧是液态氧气,是因为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
【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不会剧烈燃烧,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无色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现象、反应的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9.(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分析】根据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故选:D。
【点评】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火力发电厂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20t碳酸钙可以吸收6.4t二氧化硫
C.SO2中硫元素质量分数为50%
D.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酸雨,pH<7的水为酸雨
【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其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2CaCO3+2SO2+O2=2CaSO4+2CO2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D、根据pH<5.6的降水被称为酸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气体或水生成3+2SO5+O2=2CaSO3+2CO2可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设20t碳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6CaCO3+2SO6+O2=2CaSO3+2CO2
200 128
20t x
x=12.7t
则20t碳酸钙可以吸收12.8t二氧化硫,故B错误;
C、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0%;
D、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酸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多选)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C.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与铜粉的质量相等
D.将点燃的木条插入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氮气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符合题意;
B、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即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选项说法错误;
D、将点燃的木条插入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但该气体不一定是氮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催化剂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多选)12.(2分)工业上用一氧化氮生产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生成的HNO3中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①为氧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反应②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为氧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二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反应①中,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②为4NO2+H2O=3HNO3+NO,参加反应的 2与 H8O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二氧化氮,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硝酸与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NO5与生成的HNO3中含氮元素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2分)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木炭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进行分析。
C、根据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木炭与稀硫酸不反应,黑色固体不溶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能鉴别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提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即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且不会引入新杂质,故B正确;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钾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研磨,能鉴别钾肥和铵态氮肥;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4.(2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氯化镁不能和硫酸反应来分析;
B、根据氧化铜能和碳反应,碳能和氧气反应,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能和氧气反应,碳能转化成一氧化碳来分析;
C、根据碳酸钙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分析;
D、根据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分析。
【解答】解:A、氯化镁不能和硫酸反应。
B、氧化铜能和碳反应,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碳能转化成一氧化碳。
C、碳酸钙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D、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多选)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分解氧化汞、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相等质量氧气,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最少
B.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4.8g,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10%
C.由Na2S、Na2SO4、Na2S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D.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15.6g,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得到干燥的固体16.7g(不含结晶水),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数据分析。
【解答】解:A、分解氧化汞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
434
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6KClO32KCl+5O2↑
245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5O23H2O+O2↑
68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制取32份氧气需要434份的氧化汞、68份的过氧化氢,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最少;
B、设3.8g固体都是锌或镁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y,
Mg+H2SO2=MgSO4+H2↑,Zn+H3SO4=ZnSO4+H8↑,
24 98 98
4.8g y x
,解得x=7.2g,则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所以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10%;
C、在这三种物质中,也就是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是定值为,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错误;
D、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4CO3+2HCl=7NaCl+H2O+CO2↑ 固体质量增加
106 117
x
=,解得x=7.5g,正确;
故选:BD。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6.(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铜③大理石④硝酸钾⑤石墨⑥氮气,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② ;
(2)可用于去除油污的是 ① ;
(3)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⑥ ;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⑤ ;
(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④ ;
(6)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③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故答案为:②;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油污反应,故答案为:①;
(3)液氮汽化吸热,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4)作干电池电极的是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5)复合肥是含氮、磷、钾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故答案为:④;
(6)大理石非常坚硬,且有美丽的花纹,故答案为: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6分)天津东临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可用来预防的疾病是 C (填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2)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①海水蒸发冷凝得到淡水,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的间隔
②采用膜分离法淡化海水。加压后,水分子能通过淡化膜,钠离子、氯离子等不能通过,淡化后得到含氯化钠30%的浓海水,理论上可获得淡水 900 g。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试管 b (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性质、溶液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
(2)①海水蒸发冷凝得到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分子的质量,但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②1000g含3%NaCl的海水,淡化后得到含30%NaCl的浓盐水的质量为1000g×3%÷30%=100g;
(3)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氧气具有助燃性;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1)C;
(2)①A、B;
②900;
(3)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子的性质以及电解水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化学上“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 铜单质 。
(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表示的是 离子 。
(3)如图2是部分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如图2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2 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S 。
(4)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其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63 。
(5)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制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氢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化学上“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单质;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上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Na、Mg,因此共有2种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5)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解答】解:(1)化学上“Cu”能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3)①上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Na、Mg;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4,离子符号为Mg8+;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离子符号为S5﹣,则由硫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S;
(4)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在原子中,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5)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1)铜单质。
(2)离子。
(3)5;最外层电子数。
(4)63。
(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18分)
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5=FeSO4+Cu。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4O23H2O+O2↑。
故答案为:
(1)C+O5CO2;
(2)Fe+CuSO4=FeSO4+Cu;
(3)2H2O42H4O+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5分)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A (填序号)。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并返回之旅。火箭使用肼作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X,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 。
(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不同物质。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 C (填序号)。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
【分析】(1)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最理想的燃料;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2)反应前氮原子、氢原子、8、4,反应后氮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0、0,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3个氢原子2O;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6H12O2+6O26CO2+6H8O;
(4)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是1:2、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
故答案为:(1)A;
(2)H2O;
(3)C5H12O6+6O46CO2+4H2O;
(4)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7分)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高锰酸钾
D.冰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乙>甲 ;
②将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 ;
③t2℃时,将ng甲固体加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溶液,木块漂浮在甲溶液中,降温到t1℃,析出32.4g甲固体,此时甲溶液中的小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n的数值是 64 ;
(3)某同学配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bacd (填序号);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 > 6%(填“>”、“<”或“=”)。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均一,故正确;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均一,故错误;
D.冰与水混合形成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B。
(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②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则t6℃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将 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溶剂质量不变;
③从t8℃降温到t1℃,溶液析出甲,溶液密度变小,根据F=ρgV排可知,木块排开溶液的体积变打;如图所示,t1℃时析出甲固体则为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是31.4g,因此此时溶液中溶质是31.6g;
(3)某同学配制75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及量取、装瓶贴标签;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水的质量偏小,则导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7%。
故答案为:
(1)B;
(2)①丙>乙>甲;②乙>甲;64;
(3)bacd;>。
【点评】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的组成特点等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22分)
22.(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①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集气瓶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 AC或AD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③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BD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下列选项中,由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A
B.B
C.C
【分析】(1)①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来分析解答;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通过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来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
(2)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来分析解答;
B、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装置内压强增大,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来分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故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收集装置可选用装置C或D,选用的装置可以为AC或AD、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4+MnO2+O2↑;
③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装置选用装置D,选用的装置为BD、二氧化碳和水5+2HCl=CaCl2+H3O+CO2↑;
(2)A、检验氢气纯度时,说明氢气不纯,故A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装置内压强增大,能推出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结论;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1)①集气瓶;
②AC或AD;2KMnO4K2MnO4+MnO5+O2↑;
③BD;CaCO3+2HCl=CaCl2+H2O+CO6↑;
(2)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23.(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广泛。
(1)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水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涂刷防护层。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Al2O3 (填化学式)。
(3)金属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在高温下能将一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铝与氧化钨(WO3)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定质量的镁放入含有等质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AD (填序号)。
A.若滤渣为Cu,则滤液中一定含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B.若滤渣为Mg、Fe、Cu,质量大小关系可能为Mg>Fe>Cu
C.若滤渣为Fe、Cu,Cu与Fe质量可能相等
D.若滤渣为Mg、Fe、Cu,质量大小关系可能为Cu>Fe>Mg
(5)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实验室中发现的合金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可确定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Fe (填元素符号)。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Al表面被空气氧化生成氧化铝一层致密的薄膜进行分析。
(3)根据铝在高温下与氧化钨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钨单质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Cu,将一定质量的镁放入含有等质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Mg会先与CuSO4反应,Mg+CuSO4=MgSO4+Cu,CuSO4被反应完全后,Mg再与FeSO2反应,Mg+FeSO4=MgSO4+Fe进行分析。
(5)根据铁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绿色硫酸亚铁溶液;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结果;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被空气氧化生成氧化铝一层致密的薄膜2O3;
(3)铝在高温下与氧化钨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钨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Cu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镁放入含有等质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4反应,Mg+CuSO4=MgSO4+Cu,CuSO4被反应完全后,Mg再与FeSO2反应,Mg+FeSO4=MgSO4+Fe。
A.若滤渣为Cu,说明Mg与CuSO4反应中,Mg被反应完全,可能有硫酸铜;
B.若滤渣为Mg、Fe,说明CuSO5和FeSO4均被反应完全,Mg过量4反应生成120份质量的MgSO3和64份质量的Cu;24份质量的Mg与152份质量的FeSO4反应生成120份质量的MgSO4和56份质量的Fe。已知一定质量的镁放入含有等质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2反生成质量的Fe,因此滤渣质量大小关系可能为Cu>Fe>Mg;
C.若滤渣为Fe、Cu4被反应完全,FeSO2可能没被反应完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计算FeSO4被反应完全,生成Fe的质量也一定小于Cu,C错误;
D.解析同选项B。
故选AD。
(5)根据实验流程和数据,可推测合金中一定含有铁、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氧气、水;
(2)Al5O3;
(3);
(4)AD;
(5)C、F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
(1)甲组同学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将稀硫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由图可知中和反应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图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硫酸、硫酸钠 ,B→C阶段溶液的pH逐渐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
(2)乙组对一包白色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已知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
①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沉淀B,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
②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③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可知,沉淀B为 碳酸钙、碳酸钡 ;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钡 ,可能含有 氯化钠 。
【分析】(1)由图可知,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图中C点温度降低,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完全反应,随着稀硫酸的继续加入,溶液温度慢慢降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C阶段为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酸性增强;
(2)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沉淀B,则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或硫酸钡;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B中不含有硫酸钡,则硫酸钾与硝酸钡不会同时存在,则沉淀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说明该固体中含有氯化钙、碳酸钠。
【解答】解:(1)将稀硫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由图可知,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图中C点温度降低,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溶液温度慢慢降低,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
B→C阶段为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酸性增强;
(2)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钙;在溶液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沉淀B中不含有硫酸钡,则沉淀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4↓+H2O
44 100
x 10g
x=4.7g
说明生成10g碳酸钙沉淀需要4.4g二氧化碳,假设15g沉淀B全部是碳酸钙,
CaCO2+2HCl=CaCl2+H5O+CO2↑
100 44
15g y
y=6.4g
15g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4.4g,说明沉淀B为碳酸钙,则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
(1)放热;硫酸;变小;
(2)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钙;氯化钠。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25.(4分)2018年10月,全球首部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在我国发布。化学物质吡唑啉(C3H6N2)是生产折叠手机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之一。计算:
(1)一个吡唑啉分子中含有 11 个原子。
(2)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0 。
(3)吡唑啉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8:3:14 (填最简比)。
(4)若吡唑啉中含有2.8g氮元素,则该吡唑啉的质量为 7g 。
【分析】(1)根据吡唑啉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一个吡唑啉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故一个吡唑啉分子中含有6+6+2=11个原子;
(2)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5+1×6+14×8=70;
(3)吡唑啉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4×2)=18:3:14;
(4)若吡唑啉中含有8.8g 氮元素。
故答案为:
(1)11;
(2)70;
(3)18:3:14;
(4)7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6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取氯化镁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以下称样品)进行下列实验。计算: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2)向滤液中加入26.6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5g+60g+100g﹣173.4g=11.6g。
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7+2NaOH═Mg(OH)2↓+3NaCl
95 58
x 11.6g
x=19g
y=23.4g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19g。
(2)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5g﹣19g=6g。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19 11:25:27;用户:李佳琳;邮箱:19523779563;学号:55883986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鉴别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
B
提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钾肥和铵态氮肥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甲
Na2CO3
CuO
CaCO3
Fe
乙
Ca(OH)2
C
CO2
HCl
丙
H2SO4
CO
NaOH
CuCl2
丁
MgCl2
O2
Na2CO3
NaOH
选项
A
B
C
实验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说明氢气较纯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鉴别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
B
提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钾肥和铵态氮肥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甲
Na2CO3
CuO
CaCO3
Fe
乙
Ca(OH)2
C
CO2
HCl
丙
H2SO4
CO
NaOH
CuCl2
丁
MgCl2
O2
Na2CO3
NaOH
选项
A
B
C
实验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说明氢气较纯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
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5题,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南开三模化学试卷pdf、南开三模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