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国槐是我国北方常见植物,在各大名胜古迹中也常有它的身影。有些国槐的茎已出现空心现象,但仍能逐年加粗。主要原因是没有损伤到国槐茎中的( )
A.树皮B.木质部C.形成层D.韧皮部
2.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B.增加周围环境湿度
C.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D.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3.人体的血液中,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4.我们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同一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5.下列属于毛细血管特征的是( )
①管壁厚,弹性大 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管腔大,管腔中有瓣膜 ④管腔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慢性贫血症患者常表现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不仅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以采取输血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为患者输入主要含红细胞的成分血
B.输血前应做交叉配型实验,以保证输同型血
C.动脉分布浅且血流速度慢,因此可采用动脉输血
D.患者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7.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选用尾鳍较大颜色较浅的小鱼作为观察材料
B.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可以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C.可以根据分支处血液流向初步判断血管类型
D.在视野中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三种血细胞
8.实验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下列对观察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B.右心室壁最厚
C.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D.心脏左右不相通
9.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A. B.
C. D.
10.戊二醛是一种常施用于水体的杀菌剂。为了研究戊二醛是否会对水下植物香蕉草的生长造成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中溶解氧(溶于水中的氧气)是香蕉草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
B.为了使呼吸作用的检测效果更明显,本实验可以遮光进行
C.溶解氧减少量越多,说明香蕉草的呼吸作用越弱
D.实验表明,戊二醛的施加会对香蕉草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11.以下不利于粮食储存的条件是( )
A.入仓前粮食晒干
B.仓内保持低温
C.粮仓需适时开窗通风
D.仓内保持潮湿
12.患者在医院吸氧时,氧气需先通过潮气瓶(如图)。潮气瓶的功能类似于( )
A.鼻毛
B.鼻腔内毛细血管
C.鼻腔内黏膜
D.气管“C”形软骨
13.吸气时,氧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
A.鼻→咽→气管→支气管→肺
B.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食道→气管→肺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4.肺泡周围包绕着大量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A.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D.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15.人体进行呼吸时会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 )
A.组织细胞B.血液C.肺泡D.心脏
16.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它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依赖于( )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纤毛
17.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和模拟活动(如图1、图2),揭示了鱼在水中呼吸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口与鳃盖交替开合,使水流经过鳃丝
B.鳃丝内有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水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可以扩散进入血液
D.水流与血液的流向相同时,鱼可获得更多的氧气
18.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B.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D.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19.人体泌尿系统中可以暂存尿液的结构是( )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20.小李最近出现尿量突然增加,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且血检结果显示胰岛素分泌正常。初步判断小李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
21.在学校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们满面通红,汗流浃背。这一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有( )
A.保护和调节体温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排泄和保护D.调节体温和排泄
22.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中枢B.反射弧C.神经纤维D.神经元
2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B.运动C.抑制D.兴奋
24.协调身体平衡的器官主要是( )
A.小脑B.脑干C.大脑D.脊髓
25.下列关于膝跳反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叩击的部位是被实验者膝盖下方的韧带
②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③膝跳反射的反应表现为小腿突然跳起
④膝跳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6.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听到枪声响起,迅速起跑
B.碰到仙人掌尖刺,手立刻缩回
C.喝水时被呛到,引起咳嗽
D.咀嚼新鲜柠檬,分泌大量唾液
27.人们进行滑雪运动时需要佩戴雪镜。这是为了减少白色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球内的( )
A.晶状体B.角膜C.玻璃体D.视网膜
28.下列各组疾病中,由于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造成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地方性甲状腺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巨人症
D.糖尿病和甲亢
29.下列关于激素和内分泌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导管进入到血液
B.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C.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人体出现第二性征
D.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30.在研究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时,发现从鳃与尾消失到四肢出现的阶段,蝌蚪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大幅度升高;若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则蝌蚪不再出现形态结构变化。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可以( )
A.促进生长发育B.调节血糖浓度
C.促进新陈代谢D.提高神经兴奋性
二、非选择题
31.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
(1)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的搏动为血液流动提供 。
(2)当心肌功能发生障碍时,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出心脏,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当左心衰竭时,患者通常表现为乏力等症状,主要原因是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无法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足够的 ,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3)心脏移植是治疗重症心衰的一种有效救治方法,但寻找合适供体困难重重。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中国心”。“中国心”中设计有单向“阀门”,是模拟 可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
根据下图可知,该患者的心衰发生的位置在 (填心脏腔室名称)。此位置“中国心”将血液泵出,通过人造血管送入 (填血管名称),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32.芒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热带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是非常重要的。
(1)芒果果实营养丰富,其中的有机物在叶片中合成,由茎中的 运输至果实。
(2)果实存放不当时,细胞内有机物不断分解会造成果实营养成分损失。目前常用的保鲜方式有两种:用果蜡涂膜、熏蒸乙烯抑制剂。为探究这两种方式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果实成熟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乙烯,根据图甲可知:随着芒果贮藏天数的增加,乙烯浓度 ;另有研究表明,在这一阶段内,随乙烯浓度升高,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这对果实保鲜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②由图乙可知,相同贮藏天数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三种保鲜方式对呼吸强度均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 方式的保鲜效果最好。
(3)用果蜡涂膜能够阻断气体进出水果并减少水分流失。生活中也有一些保鲜水果的做法与涂膜的原理一致,请试举一例: 。
33.尿常规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项目之--,可以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机体的生理状况。
(1)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 ;当血液流经 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因此尿液中一般不会出现大分子蛋白质。
(2)研究表明: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时发现,参与不同强度的运动后,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质,这一现象被称为“运动性蛋白尿”。如图所示,运动强度越 ,尿液中蛋白质越多。
(3)科研人员推测运动性蛋白尿出现的原因是,剧烈运动使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进而使得肾小球的通透性 ,这样蛋白质就很容易滤过出来形成蛋白尿。
(4)对运动性蛋白尿进行监测,可以反映人体对运动强度的耐受度。合理运动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会在休息24小时后消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若普通人运动后检测发现有大量尿蛋白,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34.“打呼噜”是睡的香吗?其实不然,如果打鼾过程戛然而止,隔了几秒又重新开始打鼾,就需要注意了,这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简称OSA)。
(1)研究表明肥胖是诱发OSA的首要因素。仰卧睡眠时,舌根、软腭过度松弛塌陷,脂肪组织堆集在上呼吸道周围,使得呼吸道内径 ,气流经过塌陷部位时,软组织剧烈震动引发打鼾,使外界与 的气体交换受阻。
(2)OSA会导致血氧浓度下降,位于颈动脉内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感知到这一变化,并将兴奋传导至 内的呼吸中枢,引发膈肌 程度加深,迫使气体冲破阻碍恢复身体供氧。
(3)OSA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还会诱发冠心病、脑血栓,需要及时关注。科研人员探究改变夜间睡眠姿势是否缓解OSA的影响。
①选取3组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患者进行相关监测研究,数据记录如上表。根据结果可知,OSA患者采取 睡姿更有利于缓解症状。
②采取此睡姿更有利于缓解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偏 (填“左”或“右”)侧,此睡姿能够 (填“增加”或“减少”)身体对心脏的压迫,利于血液的回流及肺部的气体交换,使呼吸畅通。
35.生物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探究(如图1)。取一段透明软管,一侧连接注射器空筒,另一侧的处理分别为:
1组——插入带叶枝条;
2组——插入去叶枝条;
3组——不插入枝条。
向空筒中注入稀释的红墨水至2毫升刻度处,观察并记录液面变化。
(1)实验过程中,需将三组装置放在 等条件一致的环境中。
(2)静置15min,观察注射器中液面下降情况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第 组数据记录的是同样条件下,容器中液体的蒸发量。
(3)为进一步探究空气流通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新的改造,在固定板上加装一个微型风扇(模拟空气流通),如图2所示,标记为第4组。
①为确保实验准确,应选择上一实验中的 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注射筒中的液面刻度,第4组的液面 (“低于”或“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空气流通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4)有小组想根据蒸腾作用的原理制作仿生加湿器。同学们已筛选几种材料,并完成初代产品,接下来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请你从性能、外观等角度提出两条评价指标 、 。
36.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通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和机械振动,传导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但另有一些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声波的传导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当我们吃饼干时,能够听到饼干咔吱咔吱碎裂的声音。这类声音的感知方式是依靠骨传导进行的。
在骨传导过程中,声波不经过空气传导,而是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 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的传递,传导至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再经过听神经传递至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方式,能够省去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因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因此人们利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骨传导耳机。
但是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制作的耳机,最后都是要通过耳蜗中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形成听觉。如果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对毛细胞造成损伤,进而伤害听力。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建议:要想减小耳机造成的伤害,最重要还是要掌握“60—60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尤其当你出现短暂性或长期耳鸣后应及时停止佩戴耳机,并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测试听力以便发现隐性听力损失,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1)通常情况下,声波通过外耳道内的空气传播到达中耳,图1中的[a] 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2)在骨传导中,声波直接带动 产生机械振动,内耳中的耳蜗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兴奋,沿着 将兴奋最终传递至 ,在此产生听觉。
(3)关于骨传导耳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骨传导耳机音质更清晰
B.佩戴骨传导耳机,能减少声波扩散对他人的影响
C.骨传导耳机不会引起毛细胞的震动
D.骨传导耳机不引起鼓膜震动
(4)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使毛细胞受损。由图2可知受损的毛细胞表现出 的特点,这种损伤不可逆转,进而影响听力。
(5)在耳科门诊患者中,约有20%的听力障碍患者都是大中学生。为了保护听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 。
组别
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总次数/每小时
血氧减少事件的次数/每小时
仰卧位
左卧位
右卧位
仰卧位
左卧位
右卧位
轻度组
22.7
5.4
3.1
14.1
4.4
2.6
中度组
39.5
13.5
8.2
28.0
10.4
6.6
重度组
71.6
51.3
44.1
56.2
42.6
36.4
组别
处理方式
液体刻度(mL)
实验前
15min后
液体减少量
1
带叶枝条
2
1.8
0.2
2
去除叶片的枝条
2
1.98
0.02
3
无材料
2
1.99
0.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因此,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虽然国槐的茎已出现空心现象,但仍能逐年加粗。主要原因是没有损伤到国槐茎中的形成层,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A错误。
B.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B正确。
C.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B
【详解】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故选B。
5.D
【详解】①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错误。③静脉血管管腔大,管腔中有瓣膜,错误。②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正确。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为了避免血液的浪费,贫血患者可以为患者输入主要含红细胞的成分血,A正确。
B.输血前必须要做交叉配血试验,以免出现血型不合,B正确。
C.动脉分布深且血流速度快,静脉分布浅且血流速度慢,因此一般采用静脉输血,C错误。
D.贫血患者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因此应选取尾鳍色素较少的活小鱼作为观察材料,A正确。
B.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正确。
C.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静脉,C正确。
D.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视野只能看到到红细胞通过情况,D错误。
故选D。
8.B
【详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四个腔体组成,其中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A正确。
B.右心室将血液射向肺,行程较短,而左心室将血液射向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B错误。
C.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内流动脉血,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C正确。
D.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但是同侧心房和心室相通,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在此可忽略不计)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消耗的氧气,因此放出氧气;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10.C
【详解】A.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溶于水中的氧气)是香蕉草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A正确。
B.为了使呼吸作用的检测效果更明显,本实验可以遮光进行,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实验现象,B正确。
C.溶解氧减少量越少,说明香蕉草的呼吸作用越弱,C错误。
D.据图可见:戊二醛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对香蕉草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D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植物的活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干燥、低温和缺氧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因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利于种子度过最长时间的休眠期,种子的贮藏期时间也会延长。但在湿度大、温度高、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大,种子内贮存的有机养料将会通过种子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种子的贮藏期限因此会缩短。可见,选项中“仓内保持潮湿”不利于粮食储存。
故选D。
12.C
【详解】A.鼻腔前部的鼻毛有阻挡灰尘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B不符合题意。
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潮气瓶内含蒸馏水可湿润吸入的气体,因此潮气瓶的功能类似于鼻腔内黏膜,C符合题意。
D.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体的畅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D。
14.B
【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所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A
【详解】A.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表膜相当于细胞膜,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A正确。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B错误。
C.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C错误。
D.草履虫依靠纤毛摆动完成运动,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鱼呼吸时,口与鳃盖交替开合,使水流经过鳃丝 ,A正确。
B.鳃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内有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水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可以通过气体的扩散进入血液,C正确。
D.由图可知,水流与血液的流向相反时,鱼可获得更多的氧气,D错误。
故选D。
18.D
【详解】A.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属于排泄,A不符合题意。
B.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C不符合题意。
D.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D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A错误。
B.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B错误。
C.膀胱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C正确。
D.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小李最近出现尿量突然增加,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且血检结果显示胰岛素分泌正常,则可以判断其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因而出现糖尿,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D
【详解】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
所以,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这些事实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D符合题意。这一现象不能体现皮肤的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ABC不符合题。
故选D。
22.D
【详解】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故选D。
23.A
【详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故选A。
24.A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
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B错误。
C.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25.C
【详解】①膝跳反射实验中叩击的是被实验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正确。
②膝跳反射的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错误。
③测试同学用手掌或小锤迅速轻敲受测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会出现小腿突然跳起或弹起的现象,这就是膝跳反射,正确。
④膝跳反射的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错误。
故选C。
26.A
【详解】A.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到枪声响起,迅速起跑,是出生后才有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CD.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碰到仙人掌尖刺,手立刻缩回;喝水时被呛到,引起咳嗽 ;咀嚼新鲜柠檬,分泌大量唾液,这些反射活动都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会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BCD错误。
故选A。
27.D
【详解】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因此佩戴雪镜是为了减少白色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球内的视网膜,D正确。
故选D。
28.C
【详解】A.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
B.大脖子病是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错误。
C.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正确。
D.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29.A
【详解】A.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
B.垂体既能分泌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和发育,也能分泌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B正确。
C.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C正确。
D.,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且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30.A
【详解】由题干可知,发现从鳃与尾消失到四肢出现的阶段,蝌蚪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大幅度升高;若破坏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则蝌蚪不再出现形态结构变化。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故选A。
31.(1)动力
(2)能量
(3)瓣膜 左心室 主动脉
【详解】(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当心肌功能发生障碍时,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出心脏,当左心衰竭时,患者通常表现为乏力等症状,主要原因是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足够的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到心室到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中国心”中设计有单向“阀门”,是模拟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血液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根据图可知,该患者的心衰发生的位置在左心室(心壁最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此位置“中国心”将血液泵出,通过人造血管送入主动脉,进而向全身组织细胞供血。
32.(1)筛管
(2)增加 不利 抑制 果蜡涂膜+熏蒸乙烯抑制剂
(3)用保鲜膜包住水果
【详解】(1)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故有机物在叶片中合成,由茎中的筛管运输至果实。
(2)①根据图甲可知:随着芒果贮藏天数的增加,乙烯浓度升高;由于随乙烯浓度升高,细胞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故对果实保鲜是不利的。
②由图乙曲线图可知,相同贮藏天数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三种保鲜方式对呼吸强度均有抑制作用,且果蜡涂膜+熏蒸乙烯抑制剂的方式保鲜效果最好。
(3)用果蜡涂膜能够阻断气体进出水果并减少水分流失。生活中也有一些保鲜水果的做法与涂膜的原理一致,如用保鲜膜包住水果。
33.(1)肾单位 肾小球 原尿
(2)大
(3)增大
(4)消炎
【详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尿液中一般不会出现大分子蛋白质。
(2)由图可知,运动强度越大,尿液中蛋白质越多。
(3)正常情况下,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肾小球过滤。科研人员推测运动性蛋白尿出现的原因是,剧烈运动使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进而使得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这样蛋白质就很容易滤过出来形成蛋白尿。
(4)若普通人运动后检测发现有大量尿蛋白,说明肾小球发生炎症,可以采取的做法是消炎治疗。
34.(1)变窄 肺
(2)脑干 收缩
(3)右卧位 左 减少
【详解】(1)仰卧睡眠时,舌根、软腭过度松弛塌陷,脂肪组织堆集在上呼吸道周围,使得呼吸道内径变窄,气流经过塌陷部位时,软组织剧烈震动引发打鼾,影响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2)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在脑干中,膈肌下降时完成吸气动作。OSA会导致血氧浓度下降,位于颈动脉内的化学感受器能够感知到这一变化,并将兴奋传导至脑干内的呼吸中枢,引发膈肌下降程度加深,迫使气体冲破阻碍恢复身体供氧。
(3)①根据结果可知,OSA患者采取右卧位睡姿更有利于缓解症状。
②采取右卧位睡姿更有利于缓解症状,因为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偏左侧,此采取右卧位睡姿能够减少身体对心脏的压迫,利于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维持血液的回流及肺部的气体交换,使呼吸畅通。
35.(1)光照、温度
(2)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
(3)1 低于
(4)性能方面:是否能增加空气湿度等; 外观:美观、方便移动等。
【详解】(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过程中,需将三组装置放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一致的环境中。
(2)由表格可知,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第3组中无材料,所以第3组的数据记录的是同样条件下,容器中液体的蒸发量。
(3)①为确保实验准确,保证单一变量原则,应选择上一实验中的第1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注射筒中的液面刻度,若第4组的液面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空气流通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4)性能方面:是否能增加空气湿度等;外观:美观、方便移动等。
36.(1)鼓膜
(2)颅骨 神经传递 听觉中枢
(3)C
(4)纤毛数量减少
(5)减少避免长时间长时间或大音量使用耳机等
【详解】(1)通常情况下,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由耳郭收集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声波通过外耳道内的空气传播到达中耳,图1中的a 鼓膜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2)在骨传导过程中,声波不经过空气传导,而是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的传递,传导至耳蜗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再经过听神经传递至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AB.人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研制出了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的方式,能够省去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因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故A正确、B正确。
C.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制作的耳机,最后都是要通过耳蜗中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形成听觉,故C错误。
D.在骨传导过程中,声波不经过空气传导,而是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故D正确。
故选C。
(4)当长时间佩戴耳机时,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毛细胞受损。由图2可知,受损的毛细胞与健康毛细胞比较,受损毛细胞纤毛数量减少。这种损伤不可逆转,进而影响听力。
(5)当长时间佩戴耳机时,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毛细胞受损,进而影响听力。为了保护听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长时间长时间或大音量使用耳机等。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