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内蒙古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云南卷)
展开2、二模考试大致在五月份,难度相对较大。这次考试主要检测学校以及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成果,让老师和孩子找到问题的关键,是否存在基础不扎实,计算能力是否需要加强等等。然后找到解决方法,做到复习方法的改进,以及重难点的分布,复习的目标。
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云南卷)
语 文·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伟大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们心灵丰富的滋养:南湖的红船开辟了民族的新航道,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锻造了民族的坚韧不拔,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点(rán)了民族胜利的希望,两弹一星的光芒辉映了民族的奋发图强……伟大的革命精神激荡人心,(cuī)人奋进。新时代青年身处历史洪流,应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志气,做中华民族脊梁的骨气,常补精神之钙,时时掸去思想之尘,以赤诚之心立报国之志,甘做一颗永不懈(dài)、永不生锈的(luó)丝钉,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韧rènB. 骨gǔC. 掸dǎnD. 绩jī
1.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业绩(yèjì),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成就。故选D。
2. 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燃 摧 怠 摞
B. 燃 催 怠 螺
C. 然 摧 殆 螺
D. 然 催 殆 摞
2.B【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点燃(diǎn rán ),意思是使燃烧;点着。催人奋进(cui rén fèn jìn ),某种事物促发、鼓舞人奋勇前进。懈怠(xiè dài ),意思是松懈懒散。螺丝钉(luó sī ding ),圆柱形或圆锥形金属杆上带螺纹的零件,一端有帽。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 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 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 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3.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句中形容各种思想迅速出现,合乎语境,正确。B.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与后文“笑出声来”重复。C.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句中形容观众的掌声激励了队员,不合语境。 D.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句中形容水流,望文生义。故选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 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 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4.B【解析]A 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只要”改为
“只有”,也可把“才”改为“就”;B项,正确;C项,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D项,缺主语,可去掉“随着”。故选 B。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恰”在诗中竟然这样的传神。
②我最喜欢的是后两句,“恰恰”,多有意思的词语,生动鲜活,惟妙惟肖,有音律之美。
③小时候读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④原来“恰恰”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见蝴蝶在花丛中蹁跹起舞,枝头的黄莺忍不住唱起歌来。
⑤春天的气息一瞬间扑来,莺歌燕舞,花开陌上,内心充满无限的喜悦。
③④②①⑤B.⑤③②④①C.⑤①②③④D.③②④⑤①
5.D 解析:此句段是欣赏诗句的,③以诗句开头,引领话题,是第一句;
前文引出诗句,然后进一步指出喜欢的诗句及具体词,②与上一句衔接紧密,是第二句;结合上句的“音律之美”④中前一分句即是承接了话题,是第三句;
①总的谈对诗句的赏析,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②④⑤①故选:D。
6、名篇名句默写。(6分)
流淌在古诗文中的中华文化,吟咏至今,情思悠长。①“秋风萧瑟, ”是曹操胸中的磅礴力量,②“ ,飞鸟相与还”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得;③“ ,愁云惨淡万里凝”是岑参驻守边疆的愁思,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则是李商隐羁旅的苦涩;“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的盎然生机,⑥“浮光跃金, ”是范仲淹心中的洞庭美景。
6.(1)洪波涌起 (2)山气日夕佳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巴山夜雨涨秋池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静影沉璧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79年,庄蹻(qiā)主动向楚倾王请缨,要求率领一支精兵挺进滇地,建立敌后根据地,从而分解楚国在正面战场的压力。于是,庄踽领兵数千,从郢都出发,潮沅水而上,进入黔中郡以西的且兰、夜郎(都在今贵州境内),最终抵达了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公元前277年,庄蹒在滇池建立根据地之后,打算返回楚国商讨抗秦大计。由于道路被阻隔,庄蹻及手下军士不得不滞留于滇池。后来,庄蹻见返回楚国无望,就在当地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定都于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
材料二:
云南最早见诸史籍的古滇国,楚将庄蹒在此建国,称为“滇王”。1955年至1957年,考古专家对晋宁石寨山遗址进行第一、第二次考古发掘,证实晋宁就是古滇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特别是1956年发掘出土的“滇王金印”,进一步证明古滇国的都邑就在晋宁的晋城。滇池东南岸的古滇国都邑晋宁,如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的一个区。这里是明代七下西洋的外交家、航海家郑和的生身之地,是滇池畔的一颗明珠,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鲜花盛开的大地,更是昆明甚至云南的一张光耀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
材料三:
(1)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作简要概括,40字左右。(2分)
(2)作为新时代的你,面对厚重的云南文化,你有什么想法?(2分)
答案:(1)示例:晋宁,是古滇国的都邑,是郑和生身之地,是昆明甚至云南的一张光耀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
(2)示例: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不要辜负了先人们为我们积累的宝贵财富,不要辜负了先人们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4分)
近日,班级开展阅读《水浒传》活动,老师提前进行了阅读调研。针对比较集中的困惑点,老师建议立足作品特点,寻找阅读突破路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两项任务。
①链式 ② 鲁智深 ③杨志 ④晁盖 ⑤突出特点:口语化(通俗易懂)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没有主人公,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可据此作答。
②根据“大闹五台山”,可以判断出:这是鲁智深。相关情节:鲁智深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鲁智深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智深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长老写书荐往智清长老处。只好把他打发到大相国寺去了。
③根据“卖刀”,可以判断出:这是杨志。相关情节: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
④根据“梁山泊义士尊”,可以判断出:这是晁盖。相关情节:晁盖等上山入伙,王伦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了王伦,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拒绝。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
(三)书写与鉴赏(4分)
9.仔细观察下列书法作品,任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写在田字格中。(2分)
10.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三、阅读与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1-12小题。(4分)
水调歌头(苏轼 ) 十五夜望月(王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冷露无声湿桂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今夜月明人尽望,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知秋思落谁家?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面对两首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首中秋咏月的诗词佳作,都营造了思深情长的意境,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甲词下片紧承上片的最后两句,仍然在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C.乙诗中的“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感,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D.甲词实写宫阙,反映词人内心的矛盾;乙诗虚写中庭月色,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分)
11.D.从“今夜月明人尽望”可知,乙诗实写中庭月色。故选D。
12.名家在朗诵“人有悲欢离合”时,为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将停连处理为“人有/悲/欢/腐/合”。请谈谈你对这样处理的理解。(2分)
12.理解:人世间本来就有悲有欢,有离也有合,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有圆也有缺,有隐也有现,自古以来世界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难过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10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皇甫谧①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②云:‘三牲③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④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汝自得之!”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⑤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节选自《晋书•皇甫谥传》)
【注释】:①皇甫谥,字士安,过继给叔父叔母为子。②《孝经》,书名,相传为曾子弟子所作,是儒家讲孝道之书。③三牲,牛、羊、猪等牲畜。④豕,指猪。⑤席坦,人名。
13.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②面刺寡人之过:
③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④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1)①没有谁。②当面指责。③曾经。④停止。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莫:没有谁。
②句意: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面刺:当面指责。
③句意: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尝:曾经。
④句意:后来得了风痹病,仍然坚持读书。辍:停止。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②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2分)
①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予下等奖赏。
②难道是我安家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欠缺么?(不然,)你怎么会愚笨迟钝得这么厉害呢。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指责讥刺;于,在。句意为: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予下等奖赏。
②中重点词语有:岂,难道;何,怎么。句意为:难道是我安家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欠缺么?(不然,)你怎么会愚笨迟钝得这么厉害呢。
15.同样是“劝诫”,甲文邹忌对齐威王“劝”的方式和乙文叔母任氏对皇甫谧“劝”的方式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①邹忌采用了婉言劝谏的方式,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现身说法,这种劝诫方式含蓄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②叔母任氏采用了直言劝诫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劝说时,直言不讳,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直陈利害,纠谬救失,能使人幡然醒悟,改过从善。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见邹忌采用了婉言劝谏的方式,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现身说法,这种劝诫方式含蓄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结合“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汝自得之”,可见叔母任氏采用了直言劝诫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劝说时,直言不讳,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直陈利害,纠谬救失,能使人幡然醒悟,改过从善。
【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沉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病,仍然坚持读书。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7分)
国产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CT”
①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加持下,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我们可以使用B超、CT、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仪器。想知道一座几十米高的古城墙的健康状况,该怎么办?
②以往,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就是通过在墙体上打孔取材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情况。但这种勘探方式会直接破坏墙体,后期还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另一种是雷达监测法。雷达的频率越小,穿透程度便会越深,但其精度会相应变差,成像可能出现偏差;而如果探测太浅,又不能够满足古建筑、山脉等大型物体的探测深度需要。钻孔法对城墙有损,而使用雷达法,基本上70%的情况都探不出来。
③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两位骨干教师,带着由两位工程师以及四五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向着古都西安出发。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长1.6米形状酷似冰柜的仪器。他们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了一次“CT”。原来,科研人员在被测物体周边放置缪子探测器,根据缪子射线在物体中不同方向的穿透情况,搜集肉眼看不见的缪子计数,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像。缪子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成像原理,即角度散射成像和强度衰减成像。此次西安古城墙探测运用的便是强度衰减成像法。
④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利用的是不需要人工放射源产生的天然射线,具有无接触勘探、不受时空限制、不会对勘探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绿色环保等特点,但它的使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在室外使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电路短路,或者电压波动较大等,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也会跳动不稳,得经历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⑤在团队不断优化完善下,这项技术也从考古探测发展到了地质勘查、矿产勘探、集装箱检测等更广阔的空间。
⑥前段时间,团队又有了新思路:是否可以使用缪子成像技术探测青藏高原的冰川厚度,明晰岩石边界?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都致力于将其本土化。现在团队这项技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
⑦考古科技化,技术国产化,归根到底都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想获得“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我们必须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也是一条光明的必胜之路。
16.选择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 )。(2分)
A. 可以通过 CT、B超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来检查城墙内部情况。
B. 用钻孔法检测不会直接破坏城墙。
C. 使用雷达检测法检测城墙,仅有少部分情况能被探测出来。
D. 科研人员通过目测可以绘制城墙三维图像。
C.A.第①段“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我们可以使用B超、CT、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仪器”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是检查城墙内部情况,故A错误;
B.第②段“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就是通过在墙体上打孔取材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情况。但这种勘探方式会直接破坏墙体,后期还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不会直接破坏城墙错误,故B错误;
D. 第③段“,根据缪子射线在物体中不同方向的穿透情况,搜集肉眼看不见的缪子计数,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像”,可知绘制城墙三维图像是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的,而不是目测,故D错误;
故选C。
17.根据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3分)
(1)原有检测方式的不同。
(2)
(3)
(2)缪子成像技术的原理 (3)缪子成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概括第③④内容,第③段,根据“原来,科研人员在被测物体周边放置缪子探测器……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像。缪子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成像原理”可以知道这段内容写的是缪子成像技术的原理。
第④段,根据“具有无接触勘探、不受时空限制、不会对勘探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绿色环保等特点(优点),但它的使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缺点)。”可以知道这段内容写的是缪子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18.从全文看,第⑥段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2分)
第⑥段首先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新思路,同时呼应标题。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本土化程度高,为第⑦段呼吁“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所以不能删去。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先概括本段内容,再考虑内容上是否和说明对象一致,是否对说明对象进行补充、拓展,再考虑结构上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第⑥段首先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新思路(内容概括),同时呼应标题(结构上照应)。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本土化程度高(这项技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为第⑦段呼吁“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所以不能删去。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1分)
花园大院
肖复兴
①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土得掉渣儿,比如狗尾巴胡同、粪场大院;有的很雅,像百花深处、什锦花园、芳草地、杏花天。花园大院,就是这样一条有着好听名字的老胡同。
②花园大院,在石碑胡同旁边,东临天安门,背靠前门大街,离我家不远,过前门楼子,穿过天安门广场,走着就可以到。第一次到那里去,是母亲去世之后那一年的春节。那时,我快六岁了。去那里,是因为那里有崔大叔崔大婶家。崔大叔和我父亲是税务局的同事,崔大婶和我生母是河南信阳的老乡,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自然很熟。
③那一年春节去崔家,一路上,父亲嘱咐我和弟弟进了崔家的门要先鞠躬拜年,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说什么,怎么说。那时候,我内向得很,也自卑得很,非常害怕当着外人的面说话。一路走,一路背着父亲教给我要说的话,一路担心说不好,或者说错了话。
④那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尽头,大门朝东,就是他们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春节去拜年时,老槐树疏枝横斜。进了大门,是一个开阔的院子,房子围成半圆形,和我们大院的格局完全不一样。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形成弧形走廊。走进屋子,木地板,水泥磨花吊顶,典型的西式样子,更是和我家住的房子不同。这样的陌生感,加剧了我的紧张,见了崔大叔和崔大婶,尽管父亲一再催促着我叫人,我却更不敢张口了。
⑤崔大婶嗔怪地对父亲说道:“孩子脸皮薄,不叫就不叫吧,别逼孩子啦!”
⑥崔大叔在一旁听了呵呵笑着也劝父亲。
⑦父亲却死拧,不管崔大婶和崔大叔怎么说,非逼我叫一声“崔大叔崔大婶”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低着头,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崔大婶……”
⑧“还没有叫崔大叔呢!”父亲生气地说我。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⑨那是崔大婶和崔大叔给我的第一印象。
⑩后来,常去崔大叔和崔大婶家,如果是夏天,门前那棵老槐树下,一地槐花如雪。在北京,我家没有一个亲戚,我愿意去他们家,特别是崔大婶待我很亲,总会让我涌出一种家的感觉,她那带有信阳口音的话语,常让我想我母亲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呀!
⑪每一次去,崔大婶总会留下我,给我做好吃的。有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爱抚地对我说:“你娘要是活着该多好啊!看你长得都这么大,这么懂事了!”说着,她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⑫1970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两年多之后第一次回北京探亲,自然要先去崔大叔崔大婶家。从我进门到落座,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我穿的棉裤厚厚的,笨重得很,棉花赶毡都臃在一起,让她笑话了吧?崔大婶没说什么。临离开北京要回北大荒之前,我去崔大婶家告别,她拿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换上。仿佛要和我穿的这条笨拙的棉裤故意作对比似的,那条棉裤又薄又轻。我对崔大婶说:“北大荒冷,我穿不上这个!”崔大婶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是丝棉裤,比你身上穿的暖和多了!快换上,北大荒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闹成了寒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⑬这是崔大婶为我特意做了一条丝棉裤,这是我这一辈子穿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丝棉裤。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絮的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我换上这条丝棉裤,感动得很,一再感谢她,夸她的手艺好。她叹口气说:“你亲娘要是还活着,她比我做活儿好,还要细呢!”她说这番话的时候,让我从她的眼睛里能够看到对往昔的一种回忆,也让我看到只有作为母亲才有的一种慈爱之情。
⑭如今,花园大院已经没有了。建国家大剧院,花园大院拆迁,崔大婶一家分到了玉蜓桥边高层楼房里的一套单元房。
⑮很多地方,很多亲人,很多时光,都不在了。那条丝棉裤,还埋在我家的箱底。偶然翻箱子时看见它,心里会很感伤。几年前冬天,在美国布鲁明顿孩子家,读到一本《徐渭集》,看到里面的一首诗:“黄金小纽茜衫湿,绣褶犹存举案痕。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诗中的衣衫,是徐渭亡妻的。但不知为什么,一下子让我想起崔大婶给我做的那条丝棉裤。我抄下这首诗,竟也泪眼朦胧。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有改动)
19.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
第一次前往花园大院,崔大婶 ① →常与崔大婶来往,崔家给予“我”家的感觉→“我”要回北大荒前, ② →花园大院拆迁后“我” ③
①体谅关爱“我”(为“我”解围) ②崔大婶特意为“我”做了一条丝棉裤 ③于布鲁明顿睹物思人,怀念往事(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按照要求,赏析句子表达效果。(4分)
(1)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2分)
(1)通过对崔大婶的动作、语言描写(1分),写出崔大婶对我的心疼和理解,刻画了崔大婶善解人意和对“我”的疼爱。(2分)
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从环境描写角度)(2分)
(2)写出雪下的时间长、雪下的大(1分),环境描写营造了静谧的气氛,烘托了对崔大婶的深切怀念之情,升华主旨,令人回味无穷。(2分)
21.有人说,文章主要写“花园大院”,因此第①段完全可以删去。你同意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
不同意。(1分)文章开头写土得掉渣儿的胡同名字,既引出名字好听的花园大院,开头自然、不突兀;又体现了“花园大院”留给我的美好印象和喜爱之情,为全文的叙事抒情作铺垫。(2分)
22.如果给本文设计一幅插图,你会选择以下两个方案中的哪一个?请说明理由。(4分)(2分)
方案A:一座开阔的院落,房子围成半圆形,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
方案B: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
21.示例一:我选择方案B。槐花如雪,既还写出院落环境的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更契合文章主题,它象征了崔大婶圣洁美好的品质。
示例二:我选择方案A。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崔大婶家的样子,与文章内容相吻合,虽缺少了诗意和象征意义,也有家的温馨,让人向往。
四、作文(40分)
23.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40分)
(1)请以“清风徐来,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补全作文题目:与 为伴
以上作文题目任选其一作答。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略。阅读困惑描述
把握作品特点
明确突破路径
作品人物众多,文脉梳理不清楚怎么办?
作品是先分后合的 ①______ 结构
分(前40回):
史进→ ②_______大闹五台山→林冲→汴京城 ③_______卖刀→吴用→梁山泊义士尊 ④_______→武松→宋江
合(41~100回):
梁山聚义,庙堂招安,水浒梦断
任务一:请在①~④处填写相应词语或者人物姓名。(2分)
语言不同于其他作品,抓不住特点怎么办?
作品是在说书底本基础上再创作而成
文段:
众猎户齐叫道:“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虎?……自从有了这窝虎在上面,整三五个月没人敢行。我们不信!敢是你哄我?”李逵道:“我又不是此间人,没来由哄你做甚么!你们不信,我和你上岭去,寻讨与你,就带些人去扛了下来。”众猎户道:“若端的有时,我们自得重重的谢你。却是好也!”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任务二:请结合文段分析,作品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突出特点:⑤_____________(2分)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选择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云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云南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洪波涌起 山气日夕佳 静影沉璧,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云南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