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A3)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A3)第1页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A3)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A3)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云南卷)(考试版A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6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春天要开的花,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各种花讯接踵而至,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向人们_____(报告/宣示)春的讯息。踏着春天的节拍,人们脱去冬天的妆束,感觉精神一下_____(提高/提振)了许多。置身梨园,暗香袭人。这千恣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①;有的半开半合,②;有的刚刚破蕾,③。每朵梨花都有五六片洁白的小花瓣儿,小花瓣儿手拉手环抱着一簇细嫩的花蕊。蜜蜂闻香而来,围绕着花蕊忙碌。成群的蜜蜂、飞舞的蝴蝶、淡淡的花香,所有这一切令人悦目娱心、想象驰骋。 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按捺(nài)不住 妆束B.接踵而至 一簇(cù)
    C.竞相开放 围绕(rá)D.千恣百态 驰骋(chě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告 提高B.宣示 提振
    C.报告 提振D.宣示 提高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灿烂而热情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似含羞少女
    B.①似含羞少女 ②灿烂而热情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C.①似含羞少女 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③灿烂而热情
    D.①灿烂而热情 ②似含羞少女 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4.文中加点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B.从一树树梨花中,我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C.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D.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5.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倒拔垂扬柳”……武松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杰出的短篇戏剧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耐人寻味,契诃夫的《变色龙》表现出鲜明的讽刺效果。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我国古代有多重纪年法,“壬戌秋日”属于“年号经年法”。
    6.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简·爱相貌平平,身份低微,但她自爱自强,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庄园主人圣·约翰先生的尊敬和爱恋,最终获得了幸福。
    C.《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D.祥子在杨先生家里拉包月,杨先生有两位太太,还有一大群孩子,祥子不但要接送这一家子,还要干杂活,最可恨的是主人不把祥子当人看。
    7.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两句表明希望自己有机会竭尽所能,铲除奸邪势力。
    (2)在初三毕业晚会上,有好友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泪眼婆娑,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勉励他收起眼泪,趁青春年少,奋发有为。
    (3)《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二、综合性学习(8-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8.学校计划在中考结束后为初三毕业生组织以“岁月如歌一一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毕业晚会,邀请你参与晚会的策划工作。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学校团委拟定了以下节目方案,请你参照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拟写第二章和第四章的主题。(2分)
    第一章:曾忆往昔(演讲:《岁月如歌》 视频:《菁菁校园》)
    第二章: (朗诵:《老师,您早》 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三章:炫彩青春(时装秀:《我型我秀》 小组唱:《青春向太阳》)
    第四章: (现代舞:《梦想指路》 合唱:《少年中国说》)
    (2)任务二:请你替主持人给《少年中国说》写一段40字左右的串词,要求连贯得体。(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姓彭斯,名字叫什么呢?”
    “海伦。”
    “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
    “我从更靠北面的地方来,差不多快到苏格兰的边界了。”
    “你还回去吗?”
    “希望能回去。不过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你一定想离开洛伍德吧?”
    “不,我干嘛想离开呢?我是给送到洛伍德来受教育的,不达到目的就离开没有好处。”
    “可是那个老师,斯凯契德小姐,对你这么凶。”
    “凶?哪儿的话!她是严格。她讨厌的是我的缺点。”
    “可要是我换了你,我会讨厌她,对她反抗,她要是拿那个鞭子打我,我就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你也许不会那么做。可要是你真那么做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准会把你从学校开除出去,那就会让你的亲戚非常痛心。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之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这总比冒失行事,让所有和你有关的人都受连累好得多。”
    “可是,在满是人的屋子中间罚站,挨打,终归是丢脸的呀。再说你是这么大的姑娘了,我比你小得多,还受不了呢。”
    “可是既然你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尽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我听了她这番话非常诧异,这套忍耐的学说,我领悟不了,她对惩罚她的人表示的宽容,我更是没法理解和赞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助一种我看不见的光来看待事物的。我疑心也许她是对的,是我错了,可是我已不愿深究这件事。
    (节选自《简·爱》)
    (1)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这段生活在海伦的珍贵友谊中开始,在登报求职后结束。下列事件按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瘟疫中存活②谭波尔的关爱与教育③被勃洛克赫斯特羞辱④好友海伦患病去世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2)莎士比亚说:“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该人物的经历说说他(她)是如何不向命运妥协,勇于同命运作斗争的。(2分)
    ①孙悟空(《西游记》) ②简·爱(《简·爱》) ③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临写与鉴赏(2分)
    10.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pá( )哮,我要piā( )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 )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摘自郭沫若《屈原》)
    三、 阅读(11-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用词精炼,“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经历中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B.这首诗构思巧妙,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意蕴深刻,富有情味,堪称史诗绝唱。
    C.这首诗前六句饱含沉痛悲凉,以“风飘絮”“雨打萍”这两个意象叙说国势艰危、身势困厄,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D.这首诗浩然正气,最后一句由壮而悲、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直抒自己赤诚的爱国忠心。
    12.有同学用《鱼我所欲也》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一句来评价文天祥,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选自《吕氏春秋》)
    1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虽不能察察:(2)夫大国,难测也测:
    (3)其城郭高郭:(4)则民怨上矣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已而之细柳营
    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使人视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16.请依据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2分)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
    (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8分)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7.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2分)
    19.“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作者阐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2.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分)
    2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
    (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24.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四、作文(共4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南京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南京卷)(考试版A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20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江西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江西卷)(考试版A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贵州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贵州卷)(考试版A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