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章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授课者
班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中国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难点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课件展示诗歌“大江东去浪滔尽”等)朗读完这几句优美诗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人笔下的河流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河流会自西向东流?这说明我国地表西高东低。我们把这种地表高低起伏的趋势称之为地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地势。
朗读诗歌。
回答:向东流。
回答:东部比较低,西部比较高。
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河流与地势的联系,培养对日常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
讲授
新课
一、地势特点
1.读P27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什么?
海拔较高的区域用什么颜色表示?
海拔较低的区域用什么颜色表示?
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回答:(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
海拔较高区域用深棕色表示。
海拔较低区域用绿色表示。
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巩固学生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读图能力,培养对地势特点语言文字概括能力。
(过渡)如何更好地用图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我们需要借助地形剖面图。
2.读“沿北纬36°中国地形剖面图”,仔细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想一想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如果要画一幅简图来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的特点,同学们觉得哪一副图更贴近实际?
(课件展示图片)
图B这一地势起伏形态呈什么形状?
回答:图B。
回答:阶梯状。
利用简图代替地形剖面图,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形态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小结)我们将这一地势起伏形态称之为“阶梯状”。因此,可以得出我国地势特点,我们可以完整地表述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地势三级阶梯
1.我国地势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级阶梯呢?
自西向东,依次为哪一级阶梯?
2.读P27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
回答:三级。
回答:自西向东,依次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回答: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低于500米。
培养读图能力,让学生感受每一级阶梯的海拔高度。
(过渡)知道了地势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接下来我们要明确每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P27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说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完成P28活动题1。
在P23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中,用铅笔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转承)明确了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们继续来认识每一级阶梯内部的状况。
在P23图2.2中,找出每一级地势阶梯上分布有哪些地形区,并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P28活动题表2.2中。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6.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各自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小结)完成表格填写。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界线
第二级阶梯
界线
第三级阶梯
完成活动题并回答: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画分界线,一位学生上台画并展示。
读图,完成表格填写。
回答:第一级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完成表格填写。
通过读图、填图、绘图,学习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方面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地势阶梯界线这一知识的记忆,同时强调山脉名称的书写。
读图填表,让学生明确每一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区,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梳理和归类能力。
填表巩固知识。
(过渡)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具体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自学P27内容,思考我国地势对我国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并完成P29活动题3。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假设我国地势特点不是西高东低,而是反过来西低东高,又会有什么影响?
(课件展示反过来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模型图)
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河流会有什么影响?
(提醒学生从河流的流向方面思考)
在河流上一般可以发展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发展水运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又会有哪些有利影响?
河流东流,便利东西交通,这是有利的影响,那么呈阶梯状的地势对我国交通的发展会有不利影响吗?结合课件上的图片(川藏线天路72拐)思考。
河流上除了可以发展水运交通运输方式,还可以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那么,我国地势特点对水能资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结合P29活动题3,思考这一问题。
对照图2.9,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小结)综上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以及水能等各方面影响很大。
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活动题。
回答: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反过来,会阻碍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水运。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发展水运,可以便利东西交通。
在山区修路难度大,工程量大,且易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在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会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这是地势特点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5.(1)我国大型水电站基本上都位于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通过自学和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分析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分析地势特点对交通影响,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入手分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楚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依次分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以及水能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一、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000米米
界线、主要地形区
1000~2000米
二、地势三级阶梯
湿润气流
<500米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三、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1.气候
2.河流
3.交通
4.水能
习题
巩固
1.小明在复习时对下面的地形和河流的特征有点混淆,你能帮他选一选,以下描述我国的是( )
A.地势中高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B.地势东高西低,多数河流东流入海
C.地势西高东低,多数河流东流入海
D.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河流南流入海
读我国东西向(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2—4题。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横断山脉
3.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
A.航运价值的利用 B.水资源的利用
C.水能资源的开发 D.灌溉、养殖的利用
4.假如我国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
A.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B.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
C.季风气候面积增大 D.对环境影响不大
作业
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P14全部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完成得比较顺利,向学生明确了本节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上课思路条理清晰,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相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我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题以及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攻克这一学习难点。
在实际上课中,美中不足的是板书由于书写字体较大,有一部分内容没有按教学设计当中的呈现出来。学生上公开课比较拘谨,课堂氛围相对于平时来说有一些沉闷。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a href="/dl/tb_c60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势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地势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新课导入,初识浅学地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