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2.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D.露天焚烧垃圾
3.下列相关事实以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4.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氮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B.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氧化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D.微量元素:钙、铁、锌
5.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值为2,y的数值为30
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C.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的核外电子数为32
6.天水麻辣粉最近火遍全网,其富含淀粉,化学式为。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H、C、O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C、H、O元素质量比是6∶10∶5
C.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钾原子______。
(2)3个氮分子__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__。
(4)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
(5)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2.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回顾踏青之旅,同学们对化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踏青所用到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_。
A.遮阳伞的不锈钢骨架B.伞的尼龙面料C.塑料饭盒
(2)部分同学自备的食物,有面包、牛奶、橙子,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_________。
(3)同学们利用铁锅烧水煮饭是利用了铁的____性:把水煮沸目的是降低水的___。
(4)做完食物后、某同学向燃着火堆上覆盖一层沙土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把铁锅洗净擦干的目的是_________。
(5)野餐结束后,某同学衣服上沾上了少量油污,用水无法洗掉油污。用洗衣液可以洗掉油污。这是利用洗衣液的__________作用。
(6)返程前,同学们收集到一些垃圾,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矿泉水瓶B.擦手的纸巾C.果皮
13.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曲线上点A表示: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从上图可以知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
(3)有A、B、C三支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后,试管中溶液一定为饱和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或C”)
(4)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将20g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4.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为单质,C是胃液的成分之一,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且可用作建筑材料,F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B的俗名是_________;
(2)反应“A+D”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3)物质B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用途是_________;
(4)反应“F→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A转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B或C作发生装置,相对于B装置,C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用如图实验验证的性质。B处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可验证______________;C处观察到_______。可以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从A-F中选择);
(6)在G装置中装入浓硫酸可干燥某些气体,该气体不能是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④
三、实验题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在A、B、C、D、E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硫酸钾溶液呈中性。
(1)A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在C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再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证明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
(4)写出E试管中恰好反应后的两种微粒:________(填除水分子以外的微粒符号)。
实验后,将C、D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形成无色溶液,为了得出烧杯内废液里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废液里的溶质除酚酞试液外还有什么?
【进行猜想】
(5)猜想l:________。
猜想2:硫酸钠、硫酸钾和硫酸。
【设计实验】
(6)请设计猜想2成立的实验方案。
【归纳总结】
(7)经实验验证猜想2成立。以上实验可知。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答一点即可,下同)。
【拓展应用】
(8)将烧杯中的废液直接倒入铸铁下水道,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7.铁铜金属粉末常用于生产机械零件。为测定某铁铜金属粉末中铁粉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2)生成氢气的质量。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条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不同分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二者化学性质不同,但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是
有毒的,故A错误;
B、水结冰后,冰浮在水面上,说明冰的密度小于水,水分子间隔变大,故B错误;
C、夏天高压电线变长,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会使间隔变大,故电线变长,故C正确;
D、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分类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毒性,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类错误;
C、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分类正确;
D、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分类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A、淀粉是由H、C、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
B、淀粉中C、H、O元素质量比是(12×6n):(1×10n):(16×5n)=36:5:40,故B错误;
C、淀粉是由淀粉分子构成的,1个淀粉分子是由6n个碳原子、10n个氢原子、5n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淀粉中C、H、O元素质量比是(12×6n):(1×10n):(16×5n)=36:5:40,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
9.答案:B
解析: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C.在反应物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中氮元素为零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诜:B。
10.答案:B
解析: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蒸馏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选用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量粉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1.答案:(1)2K
(2)
(3)
(4)
(5)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原子可表示为2K。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4)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其化学式为。
(5)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
12.答案:(1)A
(2)橙子
(3)导热;硬度
(4)隔绝氧气;防止铁锅生锈
(5)乳化
(6)A
解析:(1)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A、不锈钢属于合金,此选项符合题意;
B、尼龙属于合成纤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面包富含糖类,牛奶富含蛋白质,橙子富含维生素,所以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橙子;
(3)同学们利用铁锅烧水煮饭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把水煮沸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
(4)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烤完食物后,某同学向燃着的火堆上覆盖一层沙土使火熄灭,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把铁锅洗净擦干,可使铁与水隔绝,防止铁锅生锈;
(5)野餐结束后,某同学衣服上沾上了少量油污,用水无法洗掉油污,用洗衣液可以洗掉油污,这是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因为洗衣液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
(6)A、矿泉水瓶属于可以回收垃圾,此选项符合题意;
B、擦手的纸巾不属于可以回收垃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果皮不属于可以回收垃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1)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C
(4)26.5%
解析:(1)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曲线上点A表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后,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所以C试管中析出晶体。即试管中溶液一定为饱和的是C。故填:C。
(4)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将20g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则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8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填:26.5%。
14.答案:(1)熟石灰、消石灰
(2)置换反应
(3)配制波尔多液
(4)
解析:分析: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胃液的成分之一,则C是盐酸(酸);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且可用作建筑材料,则E是碳酸钙(盐);A为单质,盐酸能转化成A,则A是氢气(单质);氢气、盐酸都可以和氧化铜反应,则D是氧化铜(氧化物);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成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则B是氢氧化钙(碱),F是二氧化碳;经检验、推断无误。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2)反应“A+D”可以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物质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用途是和硫酸铜溶液一起配制波尔多液;
(4)由分析可知,E是碳酸钙,F是二氧化碳,反应“F→E”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俗称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1)试管
(2)前;防止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破裂;;连续均匀冒出
(3)控制反应速率;
(4)能与水反应;下端木条比上端的木条先熄灭
(5)AE或EA
(6)③
解析:(1)由图可知,标号①是试管,故填:试管;
(2)①在固定试管时应先放置酒精灯,然后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试管的位置,故填:“前”;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防止试管底部破裂;
③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当装置内空气排出时,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3)①C装置和B装置的不同点是C装置用到了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流下的速率,从而能控制反应速率,故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①B处观察到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了,两者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
②C处观察到下面的木条先熄灭,上面的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下端木条比上端木条先熄灭;
(5)制取氨气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固体,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只能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E,故填AE装置;
(6)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不和硫酸发生反应,而氨气可以和硫酸发生反应,故选③。
16.答案:(1)溶液变红
(2)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4)、
(5)硫酸钠、硫酸钾
(6)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7)硫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8)腐蚀铁质下水道
解析:
17.答案:(1)70%;
(2)0.5g;
(3)24.5%;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最后剩余的6g固体是不与稀硫酸反应的铜,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20g-6g=14g,则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70%。
(2)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5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5g。
(3)解: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y=24.5g
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水结冰后,冰浮在水面上
温度降低,水分子的间隔变小
C
夏天高压电线变长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八月桂花飘香
花香成分中的分子变大了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排水法收集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除去河水中难溶性杂质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双氧水 、蒸馏水
鉴别
取样,加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B
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
检验
燃着的木条罩于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C
与固体混合物
分离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溶液()
除杂
加过量粉、过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2成立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2024年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31,2024年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