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水循环原理的应用(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52867/0-17182295735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水循环原理的应用(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52867/0-1718229573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人教版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附解析多份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水循环原理的应用(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水循环原理的应用(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天津河东一模)江湖水量流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每年5—6月份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量较大,7—8月次之。2022年7月以来,江西全省持续少雨,极端天气导致的鄱阳湖旱情已使流域内水文情况多次刷新195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在夏季出现大面积湖水干涸的现象。据此完成第1~3题。
1.从水循环环节看,2022年夏季鄱阳湖湖水干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
C.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D.湖面蒸发弱
2.导致鄱阳湖5—6月流入长江的水量大于7—8月的主要原因是( )
①5—6月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用水量少
②5—6月夏季风锋面在长江以南
③7—8月夏季风锋面在长江以北
④7—8月长江干流顶托作用明显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3.实时监测鄱阳湖地区干旱范围及为采取对策需要分析数据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字地球
B.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关系示意图,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334毫米,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920毫米,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毫米。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现象不相关的是( )
A.3、4月份地表较为干燥
B.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C.4、5月份农业用水较多
D.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集速度慢
5.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的最合理解释是( )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C.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施用量少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与“快排”模式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水汽输送减少
B.地表径流减少
C.下渗量减少
D.蒸腾减少
7.下列措施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A.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
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
C.城市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
D.建设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
二、非选择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泉城”济南境内泉水众多,有“七十二名泉”。其中,趵突泉以泉水丰富而著名,被称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出水高度维持在1米左右。1971—2003年,趵突泉每年都出现停喷现象。
材料二 趵突泉成因示意图。
(1)图示趵突泉的形成过程中包含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2)分析导致趵突泉停喷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了使趵突泉能够持续喷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针对“泉城”地下水丰富的特点,济南修建地铁时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答案:
1~3.1.C 2.A 3.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稳定,不是2022年夏季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围湖造田不是从水循环环节来分析原因;由材料可知,2022年7月以来,江西全省持续少雨,极端天气导致的鄱阳湖旱情已使流域内水文情况多次刷新195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在夏季出现大面积湖水干涸的现象,说明地表径流汇入量比平时少,且蒸发旺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6月鄱阳湖地区属于水稻播种和生长季节,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大;我国锋面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5—6月夏季风锋面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支流流域进入汛期,注入鄱阳湖的水量大,鄱阳湖水位高,注入长江水量大,而7—8月夏季风锋面在长江以北,鄱阳湖支流的流量不是最大的,注入鄱阳湖的水量不是最多的,因此鄱阳湖注入长江水量相对较小;7—8月长江干流进入主汛期,河水水位高,河水对湖水注入起到顶托作用,使得湖水注入长江较少。第3题,监测鄱阳湖地区干旱范围使用的是遥感技术,采取对策需要分析数据,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B项正确。
4~5.4.D 5.C 第4题,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这是因为初春3、4月份地表植被少,雨季尚未来到,气温高,蒸发量大,地表较为干燥,吸水能力较强;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水能力强;该时段,农业活动较繁忙,而且4、5月份降水相对较少,农业用水较多;此时段流域内植被远不如夏季茂盛,截流能力较夏季弱,水流汇集速度要快。D项正确。第5题,秋季,气温相对下降,雨季结束,植被生长并不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不会最多;秋季降水量较夏季少,雨水淋溶作用较弱;秋季时,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施用量少,随地表水下渗的物质中矿物质较少;此时的河流径流较夏季小,流水溶蚀作用较弱。故C项正确。
6~7.6.B 7.A 第6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蒸腾增加,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不明显,故B项正确。第7题,“海绵城市”是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量,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量,A项正确;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后,水很快被排出区外,B项错误;城市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不利于下渗,C项错误;建设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改变城市下垫面,下渗会减少,D项错误。
8.答案 (1)降水、径流、下渗
(2)补给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
(3)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雨季回灌地下水;上游山区修建水库;上游山区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建设“海绵城市”。
(4)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防水难度大;保护泉水补给难度大。
解析 第(1)题,图示趵突泉的形成过程中包含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的降水、径流和下渗。第(2)题,补给区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减少,导致趵突泉停喷。第(3)题,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保证地下水量;雨季回灌地下水,增加地下水量;上游山区修建水库,增加补给区水量,增加下渗量;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跨流域调水,补充水源;建设“海绵城市”,增加下渗。第(4)题,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给工程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易造成透水事件,防水难度大;“泉城”济南泉水众多,有“七十二名泉”,保护泉水补给难度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9中国地理分区(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等高线地形图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与日常生活(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