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

    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第1页
    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第2页
    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08讲: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讲义(统编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词语汇释,特殊句式,课文重点,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u \l "_Tc28800" 考点一:孙权劝学 PAGEREF _Tc28800 \h 1
    \l "_Tc7730" 考点二:卖油翁 PAGEREF _Tc7730 \h 5
    \l "_Tc30987" 考点三:陋室铭 PAGEREF _Tc30987 \h 9
    \l "_Tc22562" 考点四:爱莲说 PAGEREF _Tc22562 \h 11
    \l "_Tc22957" 考点五:活板 PAGEREF _Tc22957 \h 14
    考点一:孙权劝学
    一、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资:帮助; 治:治理; 通:通史; 鉴:借鉴——说明编撰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体裁: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二、词语汇释
    (一)重点实词
    1.卿(qīng):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脱。
    4.务:事务。
    5.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9.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0.过:到。
    11.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2.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3.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14.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15.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16.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17.见事:认清事物。
    (二)重点虚词
    1.岂:难道。 邪:通“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耳: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见往事耳)
    3.乃: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
    4.孰(sú):谁。 (孰若孤)
    5.及: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
    6.非复:不再是。 (非复吴下阿蒙)
    7.更(gēng):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8.而:连词,表顺承。 (结友而别)
    (三)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四)一词多义
    1.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2.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知晓)
    3.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4.以: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
    (五)古今异义
    1.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2.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3.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4.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5.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6.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7.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8.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9.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0.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11.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六)词的活用
    1.卿言多务:言,名词作动词,说,借口。
    2.见往事耳:耳,名词作语气词,罢了。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动词作名词,推辞。
    (七)文言称谓语
    1.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中的“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完整句子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四、课文重点
    1.《孙权劝学》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2.文中的三个人物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身份背景作分析。三个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又是怎样的?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孙权身为人主,对臣子寄予厚望,真诚关怀,可算是一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明君。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吕蒙起初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总算能够从善如流,好学上进。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率真坦然,踌躇满志,无论是在君主还是在同僚兼上级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鲁肃:慧眼识人。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却能对吕蒙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和他结友,可见鲁肃的敬才、爱才与爽朗豪放的气质、磊落坦荡的襟怀。
    总的来说,孙权的话,晓以大义又以己作譬,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鲁肃语带惊奇,流露出的是佩服和欣慰;吕蒙的回答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1)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2)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3)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4)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5)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五、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考点二:卖油翁
    一、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文体:笔记体小说,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二、词语汇释
    (一)重点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善长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
    3.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5.睨之 睨:斜着眼睛看
    6.久而不去 去:离开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矢:箭
    8.但微颔之 颔:点头
    9.但手熟尔 但:只是
    10.康肃忿然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11.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轻:轻视
    12.以我酌油知之 以:凭借
    13.以钱覆其口 以:用
    14.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15.因曰 因:于是
    16.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二)重要虚词。
    1.之
    (1)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4)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指卖油翁)
    2.其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指陈尧咨)
    (2)以钱覆其口(代词,指葫芦)
    3.以
    (1)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
    (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4.而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连词,表承接)
    (2)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但)
    (3)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三)通假字
    1.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指油勺)
    (四)一词多义
    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五)古今异义
    1.睨之久而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2.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试。
    3.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六)词的活用
    1.吾射不亦精乎(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自钱孔入。(省略主语“油”,完整句子应为:“油自钱孔入”)
    2.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尝于家圃射”)
    四、课文重点
    1.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相当于受了侮辱。因此,连用两个问句质问。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低,一向狂傲的陈尧咨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2.“笑而遣之”的“笑”写出了什么?
    “笑”一方面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所说道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1)惭愧的笑:您真是熟能生巧啊!是我太骄傲了,真是惭愧,惭愧啊!
    (2)歉疚的笑:您倒油的技艺确实高超,我不该瞧不起您!
    (3)自嘲的笑:哎!我射箭的技术和这卖油翁倒油的技术也差不多啊!
    (4)心悦诚服的笑:您倒油的技艺的确高超啊!佩服佩服!
    3.总结陈尧咨、卖油翁的性格特征。
    陈尧咨: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傲慢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五、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讲述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含蓄地告诉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考点三:陋室铭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诗豪”。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秋词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铭》一中的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韵母:ing。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二、词语汇释
    (一)重点词语
    1.有仙则名( 出名 )
    2.有龙则灵( 灵验,神奇 )
    3.斯是陋室( 指示代词,此,这 )
    4.惟吾德馨( 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
    5.苔痕上阶绿( 动词,由低处长到高处 )
    6.谈笑有鸿儒( 大儒,博学的人 )
    7.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8.可以调素琴( 弹奏 )
    9.阅金经( 佛经 )
    10.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嘈杂的音乐 )
    11.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使……乱 )
    12.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公文 )( 使……劳累,使……疲劳 )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操蛇之神闻之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三)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2.惟吾德馨。 (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四)词的活用
    1.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3.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5.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6.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三、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陋之有? 应为:“有何陋”。
    四、课文重点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四:爱莲说
    一、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谥号“元公”,著《周敦颐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说”就是“谈谈”的意思,《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爱莲的原因,说说喜爱莲的道理。
    二、词语汇释
    (一)重点词语
    1.甚蕃 (很多)
    2.陶渊明独爱菊 (只,惟独)
    3.出淤泥而不染 (连词,表示转折) (沾染)
    4.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5.不蔓不枝 (长蔓延) (生枝节)
    6.香远益清 (更加)
    7.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9.余谓菊 (我)(认为)
    10.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11.陶后鲜有闻 (少)
    12.宜乎众矣 (应当)(多)
    (二)一词多义
    1.之
    水陆草木之花 之:结构助词,的。
    但微颔之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或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清澈。
    香远益清。 清:清芬。
    3.远
    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远: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
    (三)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 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四)词的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2.不蔓不枝。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3.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逸之花,富贵之花,君子之花)——定语后置。
    三、课文重点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①“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②“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不攀附他人;
    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名远扬以及美好端庄的姿态。
    2.文章结尾以作者的感叹作结,结合文章谈你对“叹”的理解。
    ①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
    ②叹爱莲者太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
    ③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的厌恶。
    3.作者在写“莲”的同时又写了“菊花”和“牡丹”,用意何在?
    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作者对三种“爱”的评价,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名逐利,自己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豁达的品德。
    5.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①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6.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②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③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
    7.简要分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文中的作用。
    ①运用排比句式,借花喻人,②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对象,即“菊”代表隐居避世者,“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 “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者。③以此突出莲的“君子”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考点五:活板
    一、作家作品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他精通多学科知识,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后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也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二、词语汇释
    (一)重点词语
    1.板印书籍:指雕版印刷。
    2.钱唇:铜钱的边缘。
    3.蜡和纸灰:混合。
    4.冒之:覆盖。
    5.一铁范:模子。
    6.持就火炀之:靠近;烘烤。
    7.药稍镕: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8.字平如砥:磨刀石。
    9.已自布字:另自,另外。
    10.更互:交替、轮流。
    11.奇字:生僻字。
    12.旋刻之:旋即。
    13.燔土:烧 。
    14.用讫:完毕。
    15.殊不沾污:根本。
    16.群从:堂兄弟及诸子侄。
    17.至今宝藏:珍藏。
    (二)通假字
    1.活板 同“版”,指印刷版。
    2.药稍镕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同“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4. 若止印三二本 同“只”,仅
    (三)一词多义
    1.就: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2.帖:每韵为一帖(tiè,名词,标签) 则以纸帖之(tiè,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3.若:不若燔土 (如,像) 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
    4.为: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皆为板本 (动词,是)
    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
    5.以: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6.其: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
    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四)古今异义
    1.唇
    古义:古义:边缘。例:薄如钱唇。
    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
    2.群从
    古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例: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今义:指许多人跟从。
    (五)词的活用
    (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
    (3)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火烧令坚(“令”后省略了宾语“之”,指字印。)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了介词“于”。)
    2.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为……所……”表示被动。)
    五、课文重点
    1.作者是怎样介绍雕版印刷的历史的?
    对于雕版印刷的历史,作者使用了“尚未”“始”“已后”“皆”这几个关键词。在“盛”字前使用“尚未”一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雕版印刷唐朝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说明冯瀛王时期雕版印刷才开始推广应用;“已后”一词明确了普遍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范围的广泛。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活版发咀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时间和使用情况。
    第二部分(第2段):点明活版发明时间。
    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活版下落。
    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作者在介绍活版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3.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明确:
    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
    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
    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
    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
    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
    拆板“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佛之,其因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板,重复使用
    五、课文主题
    本文以活字印刷术为说明对象,紧扣“活”这一特点来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以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相关学案

    第06讲:名句默写-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

    这是一份第06讲:名句默写-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共14页。

    第03讲:句子-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

    这是一份第03讲:句子-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点号的用法,标号的用法,四里外是浅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2讲: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

    这是一份第02讲:词语运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讲义,共1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