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观成实验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科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27/0-17182141484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观成实验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科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27/0-17182141486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观成实验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科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27/0-1718214148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观成实验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科学试题
展开1.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1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的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Cu:64 Zn:65 Ag:108
本卷g取10N/kg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 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 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 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 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肯德基、麦当劳快餐食品多数是油炸的,在高温加工的过程,食品中的维生素被破坏,蛋白质变性,油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但是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完善,自我控制力弱,B错误。
C.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C正确。
D.伴随着身体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慌,D错误。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做这题的关键是理解青春期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
2. “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 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 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 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B、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说法正确。
故选B。
3. 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B. 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C. 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植物→虫→鸟,A错误;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群落,B错误;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图中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4. 如图,地球、月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 A 运行至 B 时,月球正好从 M1运行至 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运行到 A 点那天的月相是新月
B. 月球运行到 M2 点时可能发生日食
C. 月球从 M1 运行到 M3 正好一个朔望月
D. 日地月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是朔月,在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是满月,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是一个朔望月。
(2)当月球转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有可能发生日食或月食。
(3)月相形成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是月相形成的原因之一。
【详解】A、地球运行到A点那天,太阳、月亮、地球运动到同一直线上,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照亮月球的亮面正好人们都看不到,人们看不到月亮,此时是新月或称朔月,故A正确。
B、因为要发生日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图月球运行到M2点时,三者没有在同一直线上,故一定不会发生日食,故B错误。
C、月球从M1运行到M3正好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是一个朔望月,故C正确。
D、日、月、地位置变化是月相形成的原因较多:日、月、地位置变化、光的直线传播等,故D正确。
故选B。
5. 对下列科学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若向肺动脉里灌水,水最终会从上、下腔静脉中流出
B. 图乙:植物生长素向光侧比背光侧分布多
C. 图丙: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可以在原始地球上产生
D. 图丁:扦插时,要修剪部分叶片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
【答案】D
【解析】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A.图甲: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水从猪心脏的肺动脉灌入,只能再从肺动脉流出,A错误。
B.图乙:植物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B错误。
C.图丙: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变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C错误。
D.图丁:扦插时,要修剪部分叶片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
故选D。
6. 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 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 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故A错误;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
D.雾和霾不同一个概念;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像落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了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CO2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Ⅰ中物质的化学式为CH4O
B. 反应II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 O2是反应Ⅰ、Ⅱ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D. 该成果对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图示可知一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H4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Ⅱ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此可知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Ⅰ中氧气为反应物,反应Ⅱ中氧气为生成物,因此氧气在该转化过程中可循环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该过程中反应物有二氧化碳,因此该成果对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比如本题,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9. 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故A错误。
B.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故B错误。
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故C正确。
D.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故D错误。
故选C。
10. 建构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属于采用建构模型来认识事物的是
A. 用酚酞变色指示酸碱发生反应
B. 用水结冰显示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用大小、形状不同的小球组合表示分子结构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推测出有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酚酞变色指示酸碱发生反应,是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不符合题意;
B、用水结冰显示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是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形状不同的小球组合表示分子结构,是采用建构模型来认识事物,符合题意;
D、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推测出有O2产生,是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1.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物质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是氯化铵B. 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物质A溶解
C. 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 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答案】D
【解析】
【详解】A、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7gNH4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盐A是NH4Cl,盐B是KNO3,说法正确;
B、一定温度下,水越多,物质溶解的量越大,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说法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则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
故选D。
12. 2019赛季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于4月1至7日在北京举行。在比赛中,球杆击打白球,白球离开球杆后继续滚动并撞击红球,白球缓慢静止而红球向前滚动。下列有关球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球离开球杆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球杆的推力
B. 白球向红球靠近的过程中,红球相对于白球是静止的
C. 红球受到白球撞击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红球具有惯性
D. 整个运动过程中,白球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白球离开球杆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白球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球杆的推力,故A错误。
B.白球向红球靠近的过程中,红球相对于白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红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红球受到白球撞击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红球具有惯性,故C正确。
D.整个运动过程中,白球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白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所示,两滑轮采取不同的绕绳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相同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1所做的额外功多
B. F1<F2,F2移动距离多
C.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D. F1>F2,F1移动距离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
n1=2
n2=3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F2移动距离多;不计绳重及摩擦,由,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由此可知
F1>F2
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两图中的额外功都为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也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同,由知道,利用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总功也相同,由知道,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 向MgSO4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 b点时溶液的pH=7
C. 原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7.5%
D. 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2.4%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错误;
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错误;
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x=15%
y=14.2g
z=5.8g,错误;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正确。
故选D。
15.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至A端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电源电压为20VB. EF是V1表示数随A表示数变化的图像
C.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D. 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为14.4W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图甲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当滑片P从B端至A端的过程中,R2变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V2示数变小,又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V1示数变大。因此图乙中EF是V2表示数随A表示数变化的图像,图线MN是V1表示数随A表示数变化的图像;当滑片P在A点时,V1示数最大为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U=12V,故AB错误。
C.当滑片在B端时,由图乙可知,R2两端电压U2=8V,此时对应的电流I=0.4A,由欧姆定律可得,,故C错误。
D.电源电压一定,当电路中电流最大I=1.2A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大P=UI=12V×1.2A=14.4W,故D正确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电路的动态分析,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填空题(共44分)
16. 番茄果实是我们熟悉的果蔬,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成熟的番茄果皮颜色有红、有黄,这种性状由上的________决定。
(2)番茄植株开花后,待雌蕊中卵细胞受精完成,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________发育成果实。
(3)番茄幼苗可用嫁接等方法培育,嫁接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4)有研究证明番茄中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致癌物的伤害,癌细胞也即肿瘤细胞的特点有________。
【答案】 ①. 基因 ②. 子房 ③. 无性 ④. 能无限次数地分裂
【解析】
【分析】(1)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
(3)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而言,癌细胞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
【详解】(1)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成熟的番茄果皮颜色有红、有黄,这种性状由DNA上的基因决定的。
(2)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番茄幼苗可用嫁接等方法培育,这种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4)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但不进行分化,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次分裂、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但不具有传染性。
17. 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1)新冠病毒对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造成严重伤害。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肌肉缺血。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______。
A.吸烟 B.紧张 C.肥胖 D.经常运动
(2)甲流是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HINI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甲流属于______传染病。除勤通风、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体内产生一定的防御功能,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答案】 ①. 胰岛素 ②. D ③. 呼吸道 ④. 特异性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来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被斑块堵塞、官腔变窄时,因血液流动受阻,会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都有可能导致冠心病,可见吸烟、紧张、肥胖都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经常运动不会引起冠心病,故选D。
(2)甲流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甲流疫苗,体内的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甲流的抗体,从而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18.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科学学习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H2、CO2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2)某同学选用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同学选择上述A装置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他选择的理由是_____。
【答案】 ①. CD ②. 2KClO32KCl+3O2↑ ③. 反应物都是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
【解析】
【详解】(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稀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反应的共同点是没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故选CD。
(2)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A装置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理由是反应物都是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
19. 如图,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
(1)该实验正在模拟地球的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我国夏至日地球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_____(填“A”或“B”)附近。
【答案】 ①. 公转 ②. B
【解析】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详解】(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可见,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
(2)[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当地球仪平移图中的B位置附近时,北极全部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是我国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0. 纸火锅(见图)在各城市悄然兴起,据了解这种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_________。
(2)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答案】 ①.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②.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详解】(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纸火锅在使用时不会被火点燃。烧不着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2)碳酸饮料能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1.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即它不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也不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①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收集到“易燃空气”(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的理由是______。
②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设: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
③如图所示为水电解模型图,可推导水的化学式是或。要确定水的化学式为而不是,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
【答案】 ①.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 在同温同压下,电解产生2 升氢气和1升氧气的水蒸气为2升,而不是1升
【解析】
【详解】①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四氧化三铁中含有铁和氧元素,氢气中含有氢元素,则说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③由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若2升水电解生成2升氢气和1升氧气,则可证明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4O2。
22. 将两张同样的纸分别剪出两个相同的缺口,并在其中一张纸中间部分下端夹一个夹子,如图甲、乙所示。小科和小江各捏住一张纸上沿的两端,拿起后都让纸面竖直且保持静止,此时,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自身重力大小。然后,他们用力迅速向两边拉,图甲中纸断成两截,图乙中纸断成三截,多次实验结果均相同。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分夹上夹子后________导致惯性增大。
【答案】 ①. 等于或= ②. 质量增大
【解析】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夹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详解】夹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在乙中的中间夹上一个夹子,则中间的纸的质量变大,惯性变大,当用力迅速向两边拉时,中间纸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所以两边的纸会被拉开,纸断成三截。
23.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处下落掉入水中,入水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N,体积为1×10﹣3m3,ρ水=1×103kg/m3。
(1)物体在b处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N;
(2)物体从b处到c处,做_____(填“加速”、“减速”或“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3)物体最终会处于_____状态。
【答案】 ①. 10 ②. 减速 ③. 漂浮
【解析】
【详解】(1)[1]物体在b处时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2)[2]由于物体的重力为6N,受到的浮力为10N,即物体从b处到c处,故物体做减速运动。
(3)[3]物体浸没在水时,,根据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最终会处于漂浮状态。
24. 特快电热壶由于快捷方便,被许多家庭、宾馆使用,下表是某电热壶的技术规格铭牌。请据图示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将2L、25℃的水烧开,理论上需要______min。
(2)小红发现正常情况下烧开这壶水,实际时间要20min,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①. 15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水的质量为
水吸收的热量为
不考虑能量损失,消耗的电能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需要的时间为
(2)[2]消耗的电能所产生的内能一部分被电热水壶吸收,一部分散失在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所以实际烧开水的时间大于理论烧开水的时间。
25. 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答案】 ①. Fe ②. 复分解反应 ③. ③
【解析】
【分析】酸的化学性质有五个: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酸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铁能与盐酸、硫酸铜反应,盐酸能与铁、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盐酸、硫酸铜、氯化镁反应,硫酸铜能与铁、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能与三种物质反应的是氢氧化钙,因此E为氢氧化钙;只能与氢氧化钙一种物质反应的是氯化镁,因此D为氯化镁;盐酸能转化为氯化镁,B为盐酸;盐酸能与铁反应,硫酸铜能与铁、氢氧化钙反应,因此A是铁,C是硫酸铜;综上可知:A是铁、B是盐酸、C是硫酸铜、D是氯化镁、E是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理正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物质是铁,其化学式为:Fe;
(2)C与E反应为:CuSO4+Ca(OH)2=Cu(OH)2↓+CaSO4,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盐酸反应生成D(氯化镁)的物质有:单质、氧化物、碱、盐4类,其中单质是镁,氧化物是氧化镁,碱是氢氧化镁,盐是碳酸镁。故选③。
【点睛】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要根据题给条件和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完成解答,最后放到整道题目的环境去验证。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6. 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
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
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C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__________;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__________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实验预测】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小丽和拓展小组同学终于制成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压强(或压力) ②. B ③. 瓶内先进气泡,然后向外滴水 ④. 一天中气温升高时,装置向外滴水,气温下降或不变时,不向外滴水
【解析】
【详解】(1)因为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压强。
(2)由题,开始时,瓶内气体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大于大气压,水从小孔滴出;
当二者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小孔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
温度逐渐降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体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小于大气压,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
当气体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再次等于大气压,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
根据图戊,A、B、C、D四点,B处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瓶内气体压强最大,温度最高。
(3)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先进气泡,一段时间后逐渐瓶内气体温度恢复至室温,则瓶内气体和水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然后向外滴水。
(4)结合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分析,该装置一天中供水的情况是一天中气温升高时,装置向外滴水,气温下降或不变时,不向外滴水。
27. 小明探究“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一】
(1)要证明溶液对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溶液能改变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不变;
(2)为探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含溶质质量为a克的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溶液中,取充分反应后的全部溶液继续进行实验,流程如图(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
若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未改变,则______(用m、n表示)。
【探究二】
为进一步探究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哪种微观粒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
(3)若观察到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答案】 ①. 化学性质 ②. 1.6m+n ③. 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乙、丙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
【详解】(1)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溶液能改变H2O2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mg固体是氧化铜,ng固体是硫酸钡,若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未改变,则2×(mg×+ng×)=ag,a=1.6m+n;
(3)若观察到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乙、丙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CuSO4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
28.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单向阀模拟瓣膜,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同时挤压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橡皮球经红色软管流出进入烧杯: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烧杯经蓝色软管流入橡皮球。
(1)若蓝色软管1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______。
(2)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功能。橡皮球被压缩后弹开恢复原状,其中“弹开恢复原状”模拟心脏______过程,此时血液由静脉回流心脏。
(3)指导老师指出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可进一步完善。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______。
【答案】 ①. 主动脉 ②. 舒张 ③. 房室瓣
【解析】
【分析】图中红色软管①模拟肺动脉、红色软管②模拟主动脉、蓝色软管①模拟肺静脉、蓝色软管②模拟上、下腔静脉、橡皮球①模拟右心室、橡皮球②模拟左心室、甲烧杯模拟肺部毛细血管、乙烧杯模拟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细血管网。
【详解】(1)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观血液循环途径图可知:若蓝色软管①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②模拟主动脉。
(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表示心脏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回心房,这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因此,橡皮球被压缩后弹开恢复原状,其中“弹开恢复原状”模拟心脏舒张过程,此时血液由静脉回流心脏。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因此,模型中缺少的心脏结构是房室瓣。
29. 如图是用于“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将该装置置于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1)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______而得知,这样的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还有很多,下列实验中运用的方法与本实验的方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验证唾液消化淀粉
B.观察和解剖花
C.模拟呼吸运动
(3)某同学用该装置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想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请根据你的实验经验,分析说明是否容易获得成功: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 ②. 流动方向 ③. B ④. 不容易成功,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鱼靠鳃在水中呼吸,因此在该实验中,用湿棉絮覆盖鱼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方便观察血液流动。
(2)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实验时,判断鱼尾毛细血管两侧的血管类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而得知,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方法,验证唾液消化淀粉和模拟呼吸运动运用了实验法,观察和解剖花运用了观察法,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观察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后,若换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不容易成功,原因是: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排通过,所以在高倍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非常少,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
30.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 ,闭合开关S,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小明认为这是因为通过LED灯的电流大于小灯泡的电流引起的。
(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
(2)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寻找原因: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 观察到小灯泡L发光了。
实验二:在老师帮助下, 他们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表:
①实验一排除了哪种因素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可能性?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把实验结果向老师汇报之后,老师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同学们该实验也说明了LED灯和普通小灯泡的发光原理有所不同, 可以继续探究……
【答案】 ①.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②. 小灯泡短路 ③. 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2]①小灯泡L不发光,可能是发生短路,也可能是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如图乙所示,将灯泡L与LED并联,此时灯泡L发光了,足以说明灯泡本身是正常的,没有发生短路。
[3]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四、简答题(39分)
31. 泡腾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利用柠檬酸(味酸,化学式可表示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和碳酸氢钠(味咸,化学式为:)做泡腾崩解剂,发生泡腾反应: 。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泡腾片”项目化学习.为使口感酸且可口,需要准确控制泡腾片中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项目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夹持装置已略去)所示实验测泡腾崩解剂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1)图甲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B.打开止水夹 C.通空气
(2)下表是项目组设计的“影响测量结果精确度的误差分析”的评价量表,根据量表针对图甲的实验做出评价,以下改进建议合理的是______(可多选)
A.在称量前先通一段时间空气 B.反应结束在装置C后抽气一段时间
C.在装置C后增加浓硫酸装置 D.在装置B、C之间增加碱石灰装置
【答案】 ①. BCA ②. AB##BA
【解析】
【详解】(1)图甲实验操作顺序为先打开止水夹,再通空气,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最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则图甲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BCA;
(2)A、在称量前先通一段时间空气,可以除去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能排除装置内原有空气中CO2的干扰,该建议合理,符合题意;
B、反应结束在装置C后抽气一段时间,可以使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能排除装置内残留CO2的干扰,该建议合理,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水,不需要在装置C后增加浓硫酸装置,该建议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在装置B、C之间增加碱石灰装置,该建议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2. 我国古代著作《墨经》中最早记述了杆秤的杠杆原理。
(1)如图甲所示,当秤盘上放置质量更大的被测物体称量时,秤砣应向______侧移动;如果秤砣生锈,称量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宁想自制一个杆秤,设计图为图乙,
器材:总长18cm的轻质木条,轻质纸盘,细绳,50g、80g、400g的钩码各一个;
要求:①测量范围为0~300g;
②分度值为20g;
③在木条上做刻度,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相等且适当大一些;
小宁通过计算得出,若纸盘上放300g的物体,当杆秤水平静止时,钩码质量m与图中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帮小宁选一个最合适的钩码作为秤砣______,并说明不选择其他钩码的理由;______
(3)为了提高自制杆秤的测量范围,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可多选)
A.增加纸盘的质量 B.换用更长的木条作为秤杆
C.减小秤砣的质量 D.在原提纽左侧增加新提纽
E.换用更细的秤杆 F.增加相邻两刻度的距离
【答案】 ①. 右 ②. 偏小 ③. 80g的秤砣 ④. 见解析 ⑤. BD
【解析】
【详解】(1)[1]杆秤相当于一个杠杆,由图知,提纽处为杠杆的支点,挂秤盘处到提纽处距离为l2,挂秤砣处到提纽处距离为l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则
l2和m秤砣一定,当秤盘上放置质量更大的被测物体称量时,为使杠杆平衡,应增大l1的值,即秤砣应向右侧移动。
[2]如果秤砣生锈,秤砣质量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时,为使杠杆平衡,应减小l1的值,所以称量结果将偏小。
(2)[3][4]由图乙可知
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刻度均匀。若选用50g的钩码作为秤砣时,由表格数据知
故不能满足300g的最大测量值;若选用80g的钩码作为秤砣时,由表格数据知
故能满足300g的最大测量值,且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
若选用400g的钩码作为秤砣时,由表格数据知
故能满足300g最大测量值,且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
不能满足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相等且适当大一些的要求。所以要满足制作杆秤的要求,应选择质量为80g的钩码作为秤砣最合适。
(3)[5]由图乙可知
秤砣的质量一定。
A.增加纸盘的质量,由杠杆平衡条件
可知,m物减小,不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A不符合题意;
B.换用更长的木条作为秤杆,可增大力臂l1最长,由
可知,m物增大,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B符合题意;
C.减小秤砣的质量,由
可知,m物减小,不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原提纽左侧增加新提纽,l2减小,l1最长增大,由
可知,m物增大,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D符合题意;
E.换用更细的秤杆,由
可知,m物不变,不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E不符合题意;
F.由
可知,增加相邻两刻度的距离,m物不变,只是增大了分度值,不能增大杆秤最大测量值,故E不符合题意。
故选BD。
33.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银打模型(如图),总重为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没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泡沫塑料A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大?
(2)浮子B体积应为多大?
(3)求航标灯静上时绳子对滑轮的拉力大小?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1)[1]航标灯静止时:
F浮A=G排=0.5kg×10N/kg=5N。
(2)[2]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
FA=F浮A-G=5N-4N=1N
绳子对B向下的拉力为
FB=FA=1N
浮子B受到浮力为
F浮=GB+FB=0.5N+1N=1.5N
浮子B的体积为
。
(3)[3]绳子对A和B的拉力都为1N,航标灯静上时滑动受到两根绳子的拉力,所以绳子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N。
34. 小宁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19.8g试剂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________。
(2)小宁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的结论。
(3)b的数值为________。
(4)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答案】 ①. 125 ②. 部分 ③. 2.2 ④.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4.7%
【解析】
【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4)见答案。
35. 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9伏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220伏的电源和阻值为R0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毫安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
(2)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欧时,恒温箱内的温度是多少? _______
(3)要提高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
B.适当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
【答案】 ①. ②. 50℃ ③. BC
【解析】
【分析】(1)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确定加热状态时衔铁的所在的位置,将加热电路的两个触点与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触点相互连接即可;
(2)热敏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首先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 计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图乙确定恒温箱的温度。
(3)要提高恒温箱内的温度,即当电流达到60mA时,衔铁不被吸下来,可以从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强度的角度思考。
【详解】(1)[1]根据乙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会增大,它的磁场会增强,那么衔铁会被吸下来,从而切断加热电路,因此加热电路的两个接头应该与上面的两个触点相连,如下图所示
(2)[2]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设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01, 此时的总电阻为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
由图可知,热敏电阻为100Ω时对应的温度为50℃,即恒温箱的温度将稳定在50℃。
(3)[3]A.适当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会增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增强电磁铁的磁场,故A不合题意;
B.适当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可以减弱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故B符合题意 ;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可以增大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36. 在“同呼吸,共奋斗”的公民行为准则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了初步成效。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3年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全国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指数是用来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简单指标,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疏、氮氧化物、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1)杭州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9,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________。
(2)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这些颗粒甚至可以进入血液,引发心血管疾病,属于________(选填“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
(3)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增多是造成________的主要原因,写出使用精密试纸(精度能达到0.1)测量雨水酸碱度的操作。________
(4)利用科技手段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如图所示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有人认为,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燃油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你是否支持这种观点,请说出理由:________。
【答案】 ①. 轻度污染 ②. 非传染性 ③. 酸雨 ④.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雨水样品涂在精密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⑤. ⑥. 支持,电动汽车行驶中不产生任何尾气,能有效减少燃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不支持,尽管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但电力来源和电池的处理也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杭州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9,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轻度污染;
(2)PM2.5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这些颗粒甚至可以进入血液,引发心血管疾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
(3)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增多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使用精密pH试纸(精度能达到0.1)测量雨水酸碱度的操作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雨水样品涂在精密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对于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燃油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支持,电动汽车行驶中不产生任何尾气,能有效减少燃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标准容水量
YLZ70
220V
700W
2升
实验次数
电压/N
电流/mA
电阻/Ω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结果
改进建议
0☆
1☆
2☆
3☆
误差分析
1.能排除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干扰
2.能排除装置内残留的干扰
3.能排除外界空气中的干扰
4.能排除中混有水蒸气的干扰
m/g
50
80
400
l/cm
18.00
11.25
2.25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盐酸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Ⅰ
优
Ⅱ
良
Ⅲ
轻度污染
Ⅳ
中度污染
Ⅴ
重度污染
Ⅵ
严重污染
1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1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 上交答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7W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观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12,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观城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科学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5A, 2024年6月21日,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5,浙江省杭州市启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05,浙江省杭州市启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文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