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浙江省杭州市启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展开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5.全文取。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酸碱性B. 过滤溶液
C. 干燥氢气D. 测物体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取样滴加酚酞溶液,不能直接向原试剂瓶中滴加酚酞溶液,错误;
B、过滤液体时,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
故选C。
2.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
A. 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B. 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C. 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D. 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答案】B
【解析】
【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
(2)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4)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详解】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如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正确。
C.胃液呈酸性,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C错误。
D.37℃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37℃,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3. 下列四种“植物”的“自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豌豆能进行自传粉,能产生种子进行有性生殖,说法正确;
B、蕨不会开花结果,能用抱子进行无性生殖,说法正确;
C、蘑菇不会开花结果,用孢子进行繁直,属于真菌,说法错误;
D、桃树正在进行嫁接,成功关键是接穗和石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说法正确。
故选 :C。
4. 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都可遗传
B. “杂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亲代更优良的性状,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
C. 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机会相同的
D. 拉马克的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B
【解析】
【分析】(1)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的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杂交可能具有原来两个亲代的优良性状,这是因为杂交的新个体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亲代,杂交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使杂交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原来表现在两个不同亲代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在杂交后代表现出来,这在科学上被称为“杂交优势”,B正确。
C.在繁衍过程中,基因既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机会是不相同的,C错误。
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错误。
故选B。
5. 室温时,向30克某固体物质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溶解,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若固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
A. 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中的溶液
B. ③和④中的溶液一定都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
C. 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能为50g
D. ④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②中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①中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④中的溶液一定都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③是恰好饱和溶液,则室温时,75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某固体,则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30g×=40g;若③是不饱和溶液,则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大于40g,则该固体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能为50g,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 莲莲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莲莲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寓意纯洁、高贵与祥和。下列关于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莲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叶绿体
B. 莲是水生植物,生殖方式与藻类植物相同,也是用孢子繁殖
C. 莲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莲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因此莲的细胞不是都具有叶绿体,A错误。
B.莲是水生植物,也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错误。
C.莲是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
D.莲是植物,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D错误。
故选C。
7. 锂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该反应中属于催化剂
C. 在物质分类属于氧化物
D. 锂电池中储存了大量的电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反应物MnO2中,锰元素显+4价,在生成物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Mn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MnO2属于反应物,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LiMn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锂电池能将化学能、电能相互转化,不是锂电池中储存了大量的电能,错误。
故选A。
8. 在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时,科学老师向溶液中加入了足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一定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看到这一现象,以下同学们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小胡认为:没有加稀硝酸,看到白色沉淀,不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B. 小姚认为:没有用硝酸钡,看到白色沉淀,不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C. 小李认为:只将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后,若现象不变,则能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D. 小孙认为:虽然没有用稀硝酸和硝酸钡,已经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酸的氯化银沉淀,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时,科学老师向溶液中加入了足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银离子,也没有碳酸根离子;再加入一定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酸的硫酸钡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
【详解】A、虽没有加稀硝酸,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已排除了溶液中存在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存在,看到白色沉淀,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错误;
B、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已排除了溶液中存在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存在,没有用硝酸钡,使氯化钡溶液,看到白色沉淀,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错误;
C、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已排除了溶液中存在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存在,再加入一定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能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虽然没有用稀硝酸和硝酸钡,已经足以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正确。
故选D。
9.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的相邻车道上行驶,下图是两车每相隔1秒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则( )
A. 甲车速度快
B. 乙车速度快
C. 图上两车经过的总时间相同
D. 图上两车经过的总距离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由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乙车做变速运动,在第一秒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在第4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甲车和乙车运动的时间都是4s,所以两车经过的总时间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两车经过的总距离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0. 2022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出现了一次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关于超级月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与月球没有大气层有关
B. 当晚日月地三者成一条直线,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
C. 这一天我们还有可能观察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D. 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继续向北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的确与月球没有大气层有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晚日月地三者成一条直线,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而不是月球位于中间,B错误符合题意;钱塘江大潮的潮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大,而且农历的每个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所以一年中有120天可以观潮,C正确不符合题意;6月14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继续向北(北回归线)移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如图所示,将水平桌面上的长方体物块由甲所示状态沿顺时针方向竖起后成乙所示状态。物块和桌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S甲>S乙)。物块处于甲、乙所示状态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有( )
A. F甲>F乙B. F甲<F乙C. p甲>p乙D. p甲<p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受力面积减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压强公式
可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故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小乐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餐饮店门口正在使用的一个液化石油气的钢瓶的下半部分外壁有一层白白的霜(如图所示)。这真的是霜吗?由于当时正是夏天小乐就感觉更加奇怪了。于是走到钢瓶旁,用手取下一些霜放在手心里,感到冰冰的,发现霜立即融化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乐把霜放在手心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制定探究计划
B. 为了探究霜的成因,可以采取将液化石油气停止使用一会,观察霜的变化
C. 液化石油气本身的温度很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钢瓶外壁上凝华
D. 霜在手心中很快就熔化,说明它没有熔点,属于非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乐把霜放在手心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证据,故A错误;
B.为了探究霜的成因,可以将液化石油气停止使用一会,观察霜的变化,如果霜熔化,说明使用过程中液化石油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钢瓶外壁上凝华形成的霜,故B正确;
C.液化石油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钢瓶外壁上凝华,故C错误;
D.霜在手心中很快就熔化,说明它熔点低,霜是小冰晶组成的,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3.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岁月中沧海桑田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七大板块构成
B. 火山和地震是引发各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和张裂的原因
C. 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
D. 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构成,A错误;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引起了火山地震,B错误;珠穆朗玛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C正确;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故需节约用水,D错误。故选C。
14. 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块甲和乙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且乙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的力作用,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 绳子对甲的力大小为
C. 甲对绳子的力和乙对绳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对乙的力和绳子对乙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块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而滑动摩擦力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体受到拉力和两个的摩擦力平衡,由于两个的摩擦力相等,则每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5F,甲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甲受到绳子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为0.5F;乙受到绳子向左的拉力0.5F、地面的摩擦力0.5F与右侧拉力平衡,对乙的力和绳子对乙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甲对绳子的力和乙对绳子的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 现有一款电动牙刷,铭牌上标着如下参数“额定电压/功率:1.5V、0.3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工作时的额定电流为0.5A
B. 小明正常刷牙一次,消耗的能量约为200J
C. 在刷牙过程中,电动牙刷主要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工作原理
D. 电动牙刷充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动牙刷工作时的额定电流为
故A错误;
B.正常刷牙约3min,正常刷牙一次消耗的能量约为
W=Pt=0.3W×3×60s=54J
故B错误;
C.电动牙刷的主要装置是电动机,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工作原理,故C正确;
D.电动牙刷工作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4分)
16. 读下列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______,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______有些人在甲处突然爬到乙处,会有胸闷头晕等高原反应,原因是:______。
【答案】(1)水汽输送
(2) ①. 比热容比较大 ②. 乙地海拔高 ③. 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往高处走,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同时氧气含量越少,人体供氧不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水汽输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的箭头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气流运动,可表示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小问2详解】
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海边山脚)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山顶)避暑,原因是乙地位于山坡,海拔较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较凉爽。有些人在甲处(山脚)爬到乙处(山顶),突然会有胸闷头晕等高原反应,原因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往高处走,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同时氧气含量越少,人体供氧不足,所以会出现身体不适应的感觉,如胸闷、头晕等,也就是高山反应。
17. 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
(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______。(选填“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蚯蚓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
(3)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覆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由图乙可知,黄色薄膜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冬季薄膜覆盖能提高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原因______。
(4)众多昆虫中,果蝇因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 ①. 群落 ②. 分解枯枝落叶 ③. 提高温度,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 ④. 基因
【解析】
【分析】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群落。
(2)在茶园生态系统中蚯蚓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枯枝落叶。
(3)冬季薄膜覆盖能提高扦插生根率的主要原因提高温度,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
(4)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18. 上学期,不少同学因甲流居家学习,预防甲流可接种甲流疫苗,治疗可用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流病毒属于______(填“传染源”、“病原体”或“传播途径”);
(2)接种甲流疫苗预防甲流的方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3)甲流期间,往往有高烧不退的现象,此时人体的产热______散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①. 病原体 ②. 保护易感人群 ③. 等于
【解析】
【分析】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可见,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流病毒属于病原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
(3)高烧不退时,其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依然是相等的,不然其体温不可能是恒定的。所以甲流期间,往往有高烧不退的现象,此时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
19. 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模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的模型,反应后消失的离子“”“”分别表示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列反应也能用此模型图表示的是______
A.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B.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C.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D.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①. Ba2+、 ②. CD##DC
【解析】
【详解】(1)H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后消失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向H2SO4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分别表示硝酸钡溶液中的Ba2+、硫酸溶液中的;
(2)H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后消失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剩余离子的个数比为1:1。
A、向H2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四种离子全部消失,错误;
B、向Cu(NO3)2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两种离子全部消失,剩余离子的个数比为2:1,错误;
C、向Na2CO3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两种离子全部消失,剩余离子的个数比为1:1,正确;
D、向BaCl2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种离子全部消失,剩余离子的个数比为1:1,正确。
故选CD。
20. 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海水里溴化钠()发生反应,再用空气吹出溴()流程示意图如下:
(1).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该反应在的酸性条件下进行,可用______测定反应液的酸碱度.
(3)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和水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①. 置换 ②. pH试纸或pH计 ③. 吸收单质溴,使溴与空气相互分离
【解析】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常见的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根据流程图可知,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Br2+SO2+2H2O═H2SO4+2HBr,加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吸收单质溴,使溴与空气相互分离。
21.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滑。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使物体A以1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为3s。则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运动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_,拉力F的功率大小是___________W。
【答案】 ①. 0.5m/s ②. 7N ③. 14W
【解析】
【分析】
【详解】[1]滑轮组自由端的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的两倍,所以滑轮B上升的速度为
;
[2]由图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重力,
不计绳重及绳与轮的摩擦,则物体B匀速下滑时,绳子上的拉力为
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A受到的摩擦力为
f=F拉=7N;
[3]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作用在A上的拉力
F=F拉+f=7N+7N=14N
物体A以1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运动,则拉力F的功率为
。
22. 如图甲所示,用手弯折铁丝,铁丝会变热,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此过程能量转化与乙图中_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答案】 ①. 做功 ②. A
【解析】
【详解】[1][2]用手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铁丝会变热,即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此过程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能量转化是一致的;在图A、图C两图中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图C中的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A中的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此过程能量转化与A图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0分)
23. 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和均含有,那么中的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和。
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
高等植物: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₂,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₂。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
(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来源于?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
【答案】 ①. 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 ②. 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 ③.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
【解析】
【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普通的CO2、C18O2和普通的H2O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
(2)希尔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
(3)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①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普通的CO2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是18O.②鲁宾和卡门用C18O2和普通的H2O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③综合实验以上,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
24. 小金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图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实验后,小金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可验证小金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小金还有第二个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选择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刻度尺 ②. 正确 ③. 方案一 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2]由表格可知,2N对应伸长量为
4cm-3cm=1cm
4N对应伸长量为
5cm-3cm=2cm
6N对应伸长量为
6cm-3cm=3cm
8N对应伸长量为
7cm-3cm=4cm
10N对应伸长量为
8cm-3cm=5cm
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小金的猜想是正确的。
(2)[3][4]实验中,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尽管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但是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难以确定,因此还是用钩码好些,故方案一更好。
25. 某合金主要成分为、、及这三种金属的少量氧化物。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已知: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1)金属制成合金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_。
(3)焙烧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回收金属(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往往还用到了,等具有______性的气体。
【答案】 ①. 物理变化 ②. 酸能和锌、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③. Zn(OH)2ZnO+H2O ④. 还原
【解析】
【详解】(1)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金属制成合金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酸能和锌、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3)根据流程图可知,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水,化学方程式为Zn(OH)2ZnO+H2O。
(4)回收金属(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往往还用到了CO,H2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使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单质。
26. 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恒为3V。
(1)小金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为3V,则出现该故障的可能原因是小灯泡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2)排除故障后,小金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应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如表为小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小金的设计是否合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 ①. 断路 ②. 右 ③. 不合理,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当闭合开关后,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发生了断路;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能与电源相通,故是小灯泡断路。
(2)[2]如图甲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示数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一些。
(3)[3]表格中设计灯泡的平均功率是错误的;因为灯泡两端电压改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也改变,由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也随之改变,所以设计灯泡的平均电功率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
27.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前方点燃一只蜡烛A,后方放置一只没有点燃但同样大小的蜡烛B。下面关于这个实验,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实验前,器材的选择很重要,从便于探究像的性质的角度考虑,下列物品适合替代蜡烛做实验的是______
A.两个相同的圆柱体 B.两块相同的橡皮
C.两个相同的围棋子 D.两个相同的象棋子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在判断蜡烛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应该在像的位置上放上光屏,同时眼睛应该到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实验结果显示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像,小乐同学联想到自己在旅游时拍的美景的照片,发现桥在水中的像是“倒立”的,请问,这是否违背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D ②. A ③. B ④. 否 ⑤.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A.两个相同的圆柱体,左右相同,不适合替代蜡烛,故A不符合题意;
B.两块相同的橡皮,左右相同,不适合替代蜡烛,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相同的围棋子,左右相同,不适合替代蜡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相同的象棋子,里面的字不同,适合替代蜡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3]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的像、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在判断蜡烛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应该在像的位置上放上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眼睛应该到蜡烛B侧直接观察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
(3)[4][5]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相对于水面来说,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仍然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违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8.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人饮酒后身体是如何维持稳态”这一问题,做了如下实验。已知血氧浓度对正常生物体来讲应该是维持稳定的,心率的快慢可以表示消耗血氧的快慢,心率陕;血氧消耗快。呼吸速率可以表示增加血氧的快慢,呼吸速率快,血氧增加快。实验小组选取了玻璃灯鱼(一种全身透明的鱼类)作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探究。
实验目的: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心率和血氧浓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
a.选取大小相同且干净的小鱼缸6个并编号,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浓度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
b.每个小鱼缸中放入3条大小相近且生长状况良好的玻璃拉拉鱼,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并记录玻璃拉拉鱼的心率。
c.重复以上实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1)本实验选择玻璃灯鱼作为实验材料而不用水蚤(一种节肢动物)的好处是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在酒精浓度为0-20%范围内,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心率的影响是______;酒精对玻璃灯鱼的血氧浓度的影响是______。
(3)从维持血氧平衡的角度来讲,若玻璃灯鱼心率下降,请推测在玻璃灯鱼能活着的情况下,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呼吸速率的影响并写出推理过程______。
【答案】 ①. 玻璃灯鱼全身透明,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心脏的搏动和血液中氧浓度的变化,便于研究人员准确测量心率和血氧浓度,而水蚤内部结构不透明,无法直接观测到心率和血氧浓度的变化 ②. 在酒精浓度为0~20%范围内,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心率的影响是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玻璃灯鱼的心率逐渐下降 ③. 在5%和10%酒精浓度下,血氧浓度略有上升,而在15%和20%酒精浓度下,血氧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并未随酒精浓度的增加呈现明显规律性变化 ④. 随着酒精浓度升高导致的心率降低,玻璃灯鱼可能会提高呼吸速率,以更快地获取氧气,补偿因心率下降而导致的氧输送减少,从而努力维持血氧平衡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详解】(1)本实验选择玻璃灯鱼作为实验材料而不用水蚤的好处是玻璃灯鱼全身透明,可以直接观察到其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心脏的搏动和血液中氧浓度的变化,便于研究人员准确测量心率和血氧浓度,而水蚤内部结构不透明,无法直接观测到心率和血氧浓度的变化,因此在本实验中,玻璃灯鱼更适合作为研究对象。
(2)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在酒精浓度为0~20%范围内,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心率的影响是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玻璃灯鱼的心率逐渐下降;酒精对玻璃灯鱼的血氧浓度的影响是:在5%和10%酒精浓度下,血氧浓度略有上升,而在15%和20%酒精浓度下,血氧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并未随酒精浓度的增加呈现明显规律性变化。
(3)从维持血氧平衡的角度来讲,若玻璃灯鱼心率下降,说明血氧消耗速度减慢。为了保持血氧浓度的稳定,玻璃灯鱼可能通过调整呼吸速率来应对这一变化。推测在玻璃灯鱼能活着的情况下,酒精对玻璃灯鱼的呼吸速率的影响可能是随着酒精浓度升高导致的心率降低,玻璃灯鱼可能会提高呼吸速率,以更快地获取氧气,补偿因心率下降而导致的氧输送减少,从而努力维持血氧平衡。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1分)
29. 小明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在喷壶内滴入少量的酒精,随后打开温度计电源开关,装好喷壶盖子并拧紧。按压打气筒,大约半分钟后,停止打气,温度计示数为27.6℃,透过壶身看后面的物体清晰可见。按下喷壶出气阀门,看到风轮飞速旋转,LED灯珠发光,温度计示数为26.3℃,与此同时打开激光笔对准壶身照射,看到壶内有清晰的绿色激光束,透过壶身看后面的物体已经模糊不清。
请用所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见详解
【解析】
【详解】按下喷壶出气阀门,看到风轮飞速旋转,LED灯珠发光,温度计示数为26.3℃,温度下降是因为喷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下降,透过壶身看后面的物体已经模糊不清是因为喷壶内温度降低后,壶内酒精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
30. 2021年4月25印度尼西亚的一-艘排水量1390吨的潜艇在海下300m处断裂,通过水下搜索发现了海面下850m处的失事潜艇。应印方要求,我国派出排水量为7000吨的军舰协助施救。发现水下有一块排水体积为20m3的残骸,假设残骸被军舰上的起重机匀速向上拉起。已知海水密度为1.03×103kg/m。求
(1)此潜艇残骸在海底受到的浮力多大___________?残骸向上拉的过程中(未出水)浮力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已知起重机的拉力为1.2×106N,求该残骸的密度。( )
【答案】 ①. 2.06×105 ②. 不变 ③. 7.03×103kg/m3
【解析】
【详解】(1)[1]此潜艇残骸在海底受到的浮力
F浮=ρ海水Vg=1.03×103kg/m3×20m3×10N/kg=2.06×105N
[2]残骸向上拉的过程中(未出水),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海水Vg可知浮力不变。
(2)[3]该残骸的重力
G=F浮+F=2.06×105N+1.2×106N=1.406×106N
该残骸的质量
该残骸的密度
31. 手握式订书机(如图)不需要像传统的订书机一样必须要在工作台上使用,可以拿起来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1)该订书机订针与轴点距离为6cm,尾端与轴点距离为10cm,这是一个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
(2)若订住5张纸所需要的力为20牛,则手上需要提供多大的力?( )
(3)订书针每个针脚的面积为,则订纸时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
【答案】 ①. 省力 ②. 12N ③. 1×107Pa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轴点为支点,订书机订针为阻力点,尾端为动力点,尾端与轴点大于订针与轴点距离,动力作用点远离支点,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这是一个省力杠杆。
(2)[2]因为
l1∶l2=10cm∶6cm=5:3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到
F1l1=F2l2
(3)[3]订书针每个针脚的面积为1mm2,订书针与纸的接触面积
S=1×10-6m2×2=2×10-6m2
订纸时产生的压强为
32.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恒温箱电路,如图甲所示。工作电路电源电压,。控制电路电源电压,,热敏电阻R能即时感知恒温箱内温度,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不计线圈的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动触点A与静触点B接触;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时衔铁被释放,动触点A与静触点C接触。求:
(1)闭合开关和,恒温箱开始工作,此时衔铁的动触点A与______(选填“B”或“C”)静触点相接触。
(2)电热丝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______
(3)分析计算恒温箱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范围。______
【答案】 ① C ②. ③. 90℃~100℃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1]闭合开关S1和S2,恒温箱开始工作,R1电路接通,R接入电路工作,若衔铁要被吸下,则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需使R的阻值为
由图乙,需在温度100℃,因此可知,闭合开关时,衔铁不会被吸下,因此衔铁的动触点A与C静触点相接触。
(2)[2]电热丝R1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
(3)[3]若衔铁要被吸下,则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需使R的阻值为
由图乙,需在温度100℃,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R1停止加热,动触点A与静触点B接触, R与R2并联,当恒温箱温度最低时,控制电路的电流I′=0.03A时衔铁被释放,R2的电流为
R的电流为
R的电阻为
由乙图可知恒温箱内的最低温度为90℃,故恒温箱内的温度变化范围为90℃~100℃。
答:(1)闭合开关S1和S2,恒温箱开始工作,此时衔铁的动触点A与C静触点相接触;
(2)电热丝R1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6×104J;
(3)恒温箱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范围90℃~100℃。
33. 化验员对某市售补钙剂进行检验,想测定其含量是否达标,如图是某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在实验室中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依次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称量,将得到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钙片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你根据题给信息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试通过计算说明(写出具体计算过程)①该品牌钙片含量是否达标_______
(3)如果按用量服用,服用者每天通过该补钙剂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 ①. 3.52 ②. 设:10g钙片中碳酸钙质量为x,
解得:x=8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所以达标。 ③. 0.64
【解析】
【详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g-106.48g=3.52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0片钙片中的碳酸钙恰好与8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见答案;
(3)服用者每天通过该补钙剂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34. 小周和小龙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固体,很像石灰石,小周认为固体就是石灰石;小龙却认为不一定。
(1)小周将石块样品放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酸液,观察到石块表面冒出大量的气泡。小周说:“这个实验证明了它就是石灰石。”但小龙仍然不同意,请说明不同意的理由______。
(2)称取样品10克放入烧杯中,将50克盐酸分5次倒入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同时称出烧杯内药品的总质量,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数据分析:
①表中=______;
②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大理石与酸反应也有气体生成
(2)①38.68;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气体的质量为38.68g+10g-48.46g=0.22g,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完全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0g+50g-58.46g=1.5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x=3.5g
石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35%
答:石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5%。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能证明是石灰石,因为大理石与酸反应也有气体生成;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得,每消耗20g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44g,所以m的值为29.12+10-0.44=38.68;
②见答案。
35.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______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乙),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消耗8.8吨二氧化碳可制取______吨甲醇。(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______kg的二氧化碳。
(,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下列不符合“减碳”理念的是______发电。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答案】 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且变化趋势相同(合理即可) ②. 光合 ③. 化学 ④. 6.4 ⑤. 12.0 ⑥. A
【解析】
【详解】(1)图甲中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大气的平均温度也在升高,且变化趋势相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①微藻是单细胞藻类,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微藻属于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实现固碳;
②二氧化碳和水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③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设生成甲醇的质量为x,
,
x=6.4t;
(3)①燃油汽车100公里耗油质量m=ρ汽油×V汽油=0.7×103kg/m3×10×10-3m=7kg,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kg×7=28.0kg;纯电动汽车100公里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0.8kg×20=16.0kg;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0kg-16.0kg=12.0 kg;
②减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火电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火力发电不符合“减碳”理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故选A。电动牙刷
额定电压/功率:1.5V / 0.3W
广东××有限公司
组别
水中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钩码重力
0
2
4
6
8
10
弹簧长度
3
4
5
6
7
8
序号
P平均/
1
2
2
2.5
3
3
实验编号
1
2
3
4
5
酒精浓度
0(清水)
5%
10%
15%
20%
心率(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血氧浓度
79.67%
80.33%
79.00%
82.33%
79.00%
稀盐酸的质量/g
0
20
40
60
80
100
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g
10
29.12
48.24
67.36
86.48
106.48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10
烧杯内药品的总质量/克
19.56
29.12
48.46
58.46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文渊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阶考试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文渊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阶考试科学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卷中g取10牛/千克,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5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9,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169,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g取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科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科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