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形状B. 将水净化处理
C. 面粉爆炸D. 洗涤剂洗餐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水净化处理是将水中的物质分离,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面粉在有限的空间燃烧释放大量的气体和热导致爆炸,爆炸过程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洗涤剂洗餐具属于乳化作用,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 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故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A符合题意。故选A。
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A. 转移蒸发皿 B. 取用固体粉末
C. 溶解固体 D. 称量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用手拿热的蒸发皿,故A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故B正确;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故C错误;
D、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4. 碳单质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图是三种不同碳单质结构,关于它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钻石的微观模拟可以用②表示B. 三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C.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D. ③是足球烯的微观模拟结构,可用于超导领域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碳单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金刚石,②是石墨,③是C60。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金刚石,可以做钻石,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③是足球烯的微观模拟结构,可用于超导领域,故说法正确。
故选D。
5. 《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B. 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 若雨水的pH小于7,则该降雨为酸雨
D. 水蒸气聚成云的过程,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云和雨的形成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故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雨水的pH≈5.6,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则pH<7的雨水不一定为酸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蒸气聚成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分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 “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 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D.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黄酮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每个黄酮素分子由15+10+2=27个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可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故选B。
7. 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反应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D.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氯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的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中的氧气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知,有1个氧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则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4:(2-1)=4:1。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知,反应前一共有6个分子,反应后有5个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 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 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 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pH小于7,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选项A错误;
B、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b的pH在5~6之间,洗手液a的pH在3~4之间,洗手液b的pH比洗手液a的pH大,因此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选项B正确;
C、洗手液c的pH在8~9之间,pH﹥7,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C正确;
D、洗手液d的pH在12~13之间,呈碱性,洗手液a呈酸性,洗手液d和a混合时,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和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如果洗手液a中的酸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小于7,如果洗手液d中的碱性物质剩余则混合液的pH就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9. 同学们在一定量NaOH 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为探究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他们取少混合后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探究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1.验证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消失;2.验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向混合后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混合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若混合后的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不与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钠反应,也是无明显现象,所以通入二氧化碳不能验证氢氧化钠的消失,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
B、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和产生的氯化钠中都含有氯离子,所以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验证盐酸的消失,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
C、向混合后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但是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减少,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
D、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镁条,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后的溶液中不含稀盐酸,证明稀盐酸消失,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 向盐酸和氯化镁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溶液中的
B. 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盐酸和氯化镁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A、由分析并结合图像可知,0-b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说明a点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则a点溶液中的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bc段(不含b点),氯化铜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2NaCl+Mg(OH)2↓,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盐酸恰好反应完全,c点时氯化镁恰好反应完全,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生成的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整个变化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未标记分值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0分)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氧气分子________;
(2)三个氢离子________;
(3)赤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氧气分子表示为2O2;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正负号和数字标出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表示多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氢离子表示为3H+;
【小问3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其化学式为Fe2O3。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厨房中的化学:柴、米、水结合所学展开调查,得到了如下信息:
(1)柴: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家庭以煤为燃料,煤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到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到了80-90年代管道煤气、天然气又取代了“蜂窝煤”,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米:中国餐桌的主食米饭和面食主要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_(填选项)。
A. 蛋白质B. 糖类C. 无机盐D. 维生素
(3)水:水是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之一,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经烧开的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结合分析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量的多少,凉开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燃料与空气(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③. (2)B
(3) ①. 混合物 ②. 软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燃烧越充分,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充分,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加充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小问2详解】
米饭和面食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小问3详解】
经烧开的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化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从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含量的多少的角度分析,凉开水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13. 铜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图1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模型。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2)A点表示铜单质,是因为________;
(3)B点所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A、C、E所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②C与炭粉混合高温加热
③E的水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
【答案】(1)29 (2)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铜单质的化合价为0)
(3)
(4)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铜的原子序数是29;
【小问2详解】
A点表示铜 (Cu ) 单质,是因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铜单质的化合价为0);
【小问3详解】
B点所对应物质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Cu2O;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A为铜单质,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符合“一换一”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②由图可知,C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炭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换一”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由图可知,E为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是两种物质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物质,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③。
14.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同学们认为实验A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
(2)B实验中,对比①②两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分别向盛有等量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1)有气体生成,不是密闭装置
(2) ①. 需要氧气 ②. 提供热源、隔绝氧气
(3)NaOH能与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同学们认为实验A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有气体生成,不是密闭装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
【小问2详解】
B实验中①处的白磷燃烧,②处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处于相同的温度下,现象不同的原因是①处的白磷在锥形瓶中含有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后可以燃烧;②处的白磷虽然温度可以达到着火点,但因为在热水中被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故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小问3详解】
C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CO2能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反应,左右两边软塑料瓶相同,所含的二氧化碳含量相等,左瓶和右瓶的溶液体积相同即溶剂水一样,但右边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氢氧化钠,观察到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由此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15.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
(3)若要制取4.4g二氧化碳,至少需用到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_______g;
(4)如果用装置E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②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③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
④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在水中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答案】(1)试管 (2)BC
(3)50 (4)③②①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故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BC;
【小问3详解】
若要制取4.4g二氧化碳,至少需用到溶质质量分数14.6%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答:至少需用到溶质质量分数14.6%的稀盐酸的质量为50g;
【小问4详解】
装置E收集氧气,正确的顺序为:③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②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④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在水中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故填③②①④。
16.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再次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辉煌,回答问题。
(1)飞船舱段建造使用铝合金,而不使用单质铝的原因是_______。
(2)核心舱内配置了氧气制备、二氧化碳去除等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吸收(与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长期驻留空间站会对航天员身体造成影响,航天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的钙、铁等元素。人体缺铁会导致_______;宇航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将航天员呼吸产生的废气导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答案】(1)铝合金硬度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
(3) ①. 贫血 ②. 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铝合金具有硬度大、抗腐蚀性能更好等良好性能,所以飞船舱段建造使用铝合金,而不使用单质铝。故填:铝合金硬度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小问2详解】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锂与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3详解】
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航天员呼吸产生的废气。附所以宇航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将航天员呼吸产生的废气导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故填:贫血;吸附。
17. 下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2)欲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填选项)。
A. 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D. 在时,将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
E. 时,分别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质量:
【答案】(1)B、C、A
(2)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3)ABDE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故填:B、C、A。
【小问2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欲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加溶剂或降低温度。故填: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小问3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A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所以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故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在时,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在时,将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5g+50g=75g,故D错误;
E.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时,分别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的质量:,故E错误。
故选:ABDE。
18. 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物(能与盐酸反应),常用的抗酸药物有碳酸氢钠片、铅碳酸镁片,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两种药物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铝碳酸镁片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②抗酸原理:抗酸药物中的离子和胃酸中的氢离子反应,降低胃液酸性。
活动一:定性探究抗酸药物与“胃酸”的反应。
(1)铝碳酸镁片中含有铝离子、镁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上述知识分析,该药物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小王取一定量碳酸氢钠片与的稀盐酸(模拟胃酸)反应。药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他对反应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作出猜想】
(2)猜想l:只含NaCl;猜想2:_______;猜想3:NaCl、
【设计实验】
(3)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活动二:定量探究抗酸药物与“胃酸”的反应,对比分析产生的速率快慢和中和酸的能力强弱.
如图1,利用数字化实验分别测定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时,产生的速率快慢和pH的变化,得到“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曲线(如图2)、“pH与时间”曲线(如图3)。
(4)结合图2、图3数据分析,若胃反酸严重的胃病患者,应选择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片哪种更合适?并说明原因_______。
【反思与提升】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种类的胃药。
【答案】(1)、
(2)NaCl、HCl
(3) ①. 稀HCl(稀) ②. 有气泡产生 ③.
(4)铝碳酸镁片,因为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片生成气体较多容易胀气,铝碳酸镁片使pH值增加较多,因此反应的胃酸更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抗酸原理:抗酸药物中的离子和胃酸中的氢离子反应,降低胃液酸性胃酸,氢离子为阳离子,与阴离子反应,铝碳酸镁片中阴离子有氢氧根和碳酸根,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水,碳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可以消耗氢离子,故答案为:OH-、;
【小问2详解】
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恰好反应,则只有氯化钠,若盐酸过量,则为氯化钠和盐酸,若碳酸氢钠过量,则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结合猜想1或3可知,猜想2为:NaCl、HCl;
【小问3详解】
实验一中猜想3错误,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后,不发生反应,无气体生成,没有明显现象;实验二中猜想2正确,说明含有盐酸,而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看到有气产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HCl+Na2CO3 =NaCl+H2O+CO2↑;
【小问4详解】
结合图2、图3数据分析,若胃反酸严重的胃病患者,应选择铝碳酸镁片更合适,因为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片生成气体较多容易胀气,铝碳酸镁片使pH值增加较多,因此反应的胃酸更多。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
无明显现象
猜想3错误
实验二
另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
_______
猜想2正确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