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押上海卷第2-7题(古诗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
展开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2-7题(古诗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2-7题古诗文阅读原卷版docx、押上海卷第2-7题古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目。从上海市近几年中考命题来看,该题都是从课内、课外分别选取难度相当、且内容有所关联的文言语段材料进行比较,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理解”、“课内文言句子翻译”、“课内语段内容分析”、“课内外语段文意概括和写法比较”等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大都是简单题、中等难度题,都要求学生依据文本,有条理、有层次的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1.(2023·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乙】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丙】相见甚欢
王阮亭宦①广陵,一夕雪甚,漏且三十下,风籁②窈窕,街鼓寂然。灯下简箧中故书,得吴宾贤诗,且读且叹,遂泚笔③为序。明日,走急足④驰二百里寄之。吴感其意,为刺舟⑤来郡城,相见甚欢。
[注释]①宦:做官。②风籁:风声。③泚笔:以笔蘸墨。④急足:指快速传送文书、书信的人。⑤刺舟:撑船。
2.甲词中“西江月”是 ,乙文选自《 》一书。(2分)
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伯牙破琴绝弦( ) (2)灯下简箧中故书(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巍巍乎若太山。
5.从下列选项中为丙文“窈窕”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文静美好的样子 B.妖娆的样子
C.美女 D.幽深的样子
6.甲词丙文都写了夜景,从甲词中 、稻香、蛙声和丙文中“一夕雪甚”看出,甲词丙文的季节不同,甲词是 季,丙文是冬季;甲词写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丙文写景营造了王阮亭读书的氛围。(5分)
7.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具体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伯牙的做法和丙文中吴宾贤“为刺舟来郡城”的举动都表达了 的情感。(6分)
2.(2022·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出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风亦畏寒。”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也。”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抑:则,就。②本:根据。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2.【甲】【乙】两文提到的孔子是_________学派的创始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孔子不能决也( )
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5.【甲】文中孔子因“______________”而“问其故”;【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说“_____________”而“问故”。
6.【甲】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儿子鼎说“然则孔子亦无眉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7.【甲】【乙】两文中的孩子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
三、(2021·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节选)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核舟记(节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丙】
口技(节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2021·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更无所供( ) (2)其告示云( )
6.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7.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一、文言实词理解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文言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三、内容理解概括
1.考查形式
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2.考查内容
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3.解题方法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四、语段比较探究
1.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2.“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谒王公廷相
王公廷相①,道艺纯备②,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③,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④,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注释] ①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②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③一舆人蹑新履:一位职位低微的官吏穿着新鞋。④沾濡:浸湿。
2. 甲诗作者是______,乙文作者朝代是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香远益清( )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皆择地而蹈”中“蹈”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踩,踏 B.顿足 C.遵循,实行 D.舞蹈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濯清涟而不妖
5.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古往今来文采斐然、才华卓越之人。
B. 【乙】文中,暗示了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原因是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
C. 【乙】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者越来越少的感慨之情。
D. 【丙】文中,王廷相告诉作者:一个人走路千万要当心,否则摔倒会造成终身遗憾。
6. 【甲】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和【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7. 【乙】文【丙】文都告诉我们:做人要_______。但两文的说理方式有所不同,【乙】文说理方式是: ________;【丙】文说理方式则是: 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D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②安堵:安居;安定。③案行:巡视。
2. 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________,乙文《出师表》中“表”是________。
3.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及军退(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B. 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
C. 用流马运送(军粮)D. 对峙了近一百天
5. 丙文中的“己志”,就是乙文中的“_________”,和甲词中的“_________”意思相近。
6. 丙文中诸葛亮“分兵屯田”的做法和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7. 仿照甲词结尾思想情感的变化、补写丙文的结尾。
天下奇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 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乐工罗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①。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毗睚③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④。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变易新声:创作新曲调。②审:深知。③眦睚:瞪眼,发怒,指极小的仇怨。④京兆:京城长安地区的长官和衙门。
2. 甲文作者是_____, 字永叔, 号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恃恩自恣( )
(2) 会幸苑中( )
4.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
B. 尝射于家圃 置琵琶于其上
C.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5.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感动皇上,因为这个(缘故) 得到皇上的宠爱
B. 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使皇上感动,因为这个(缘故) 得到皇上的宠爱。
C. 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感动皇上,所以得到了皇上的宠爱。
D. 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使皇上感动,所以得到了皇上的宠爱。
6. 甲文的陈尧咨因“____”而自矜,然而卖油翁用酌油技艺告诉他____的道理;乙文的罗程因____而自恣,后“以眦睚杀人”被宣宗“付京兆”,表明他没有明白____的道理。
7. 乙文详写乐工们向唐宣宗求情的经过,有何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
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愿至昃②不辍。慕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②厌(zè):指日西斜。③吾伊:伊吾,咿吾。读书声。④不移时:不一会儿。⑤义例:阐明义理的事例。
2. 乙文作者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穷冬烈风( ) (2)有得即识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5. 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颜回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贫困而忧愁。
B. 孔子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富贵。
C. “贤哉,回也!”是倒装句,突出了孔子对颜回高尚品质赞叹。
D. “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中的“饭”“曲”意思分别是粗粮、弯着。
6. (1)乙文中作者外出从师求学的艰难有:①自然环境严酷;②____________。
(2)丙文吕文懿勤学表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7.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苦”与“乐”,孔子、颜回以____________为乐,乙文作者因为____________而乐,忘记了生活的艰苦;乙丙两文都谈到了勤学,乙文作者因勤学苦读终成一代文宗大儒,丙文吕文懿因勤学不倦,编撰的史书达到“____________”的高度。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时,君子谁贤?”对曰:“卫灵公。臣观于朝廷。灵公之弟曰公子梁牟,其知足以治千乘之国,其信足以守之,而灵公爱之;又有士曰王林,国有贤人必进而任之。无不达也;不能达,退而与分其禄,而灵公尊之;又有士曰庆足,国有大事,则进而治之,无不济也,而灵公说之;史①去卫,灵公邸舍②三月,琴瑟不御③,待史之入也而后入。臣是以知其贤也。”
【注释】①史:史鰌,卫国大夫,以正直闻名于世。②邸舍:客栈。③御:用,古代君王所用称“御用”。
你和同学们正在开展“古代国家治理之道”主题探究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第一步:阅读理解】
2. 论朝代,以下第一个“今”指____________时期,第二个“今”指____________时期。
(1)卿今当涂掌事(2)当今之时
3. 请尝试用不同方法理解【乙】文字词的意思。
(1)借助课内学过的词义,可以推断词语在新语境下的意义。以下加点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无不济也
B.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灵公说之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其知其信足以守之
D.以观沧海(《观沧海》)→观于朝廷
(2)查找词典发现,“治”有如下常用义项:(3分)
A.治理 B.惩处 C.研究 D.处理
【乙】文中“则进而治之”的“治”是( )的意思。(填写字母序号)
4. 同学们就两文画线句的意思展开讨论,你认为同学( )的理解是对的。
同学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说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了解历史。
同学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说只要粗略阅读,就能了解历史。
同学C:“国有贤人必进而任之”是说有贤士,王林定会进而信任他。
同学D:“国有贤人必进而任之”是说有贤士,王林定会举荐任用他。
【第二步:梳理探究】
5.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填空,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第三步:延伸思考】
6. 【甲】【乙】两文都与“劝说”有关。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阐述孙权和孔子劝说的方式各有哪些高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丙】
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③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④,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狼虎。”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有删改)
[注]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御:本义为驾驭马车,此指驾驶车马的人。③与:帮助,援助。④祠:酬神,还愿。
2. 【甲】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一书。
3.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 (2)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
4. 下列句子与“幸哉今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B. 一狼洞其中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D. 此之谓失其本心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 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7. 下列对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词作者正值壮年而自称“老夫”,表达人生易老的悲凉之感
B. 【乙】文中乡人问曹刿“又何间焉”,是对曹刿主动请见的不以为然
C. 【丙】文中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是因为路上的行者影响了他狩猎
D. 【甲】【乙】【丙】均运用典故来借古讽今,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8. 这三篇作品都展现了古代的明君贤臣形象。为君者,如梁君,具有________的品格;为臣者,如苏轼,________。
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②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③一年而齐国俭也。
[注释]①汰:奢侈。②练紫:紫色熟绢。③朝:朝见。这里意为过了。
2. 【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乙】文节选自儒家经典《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又何间焉( ) (2)庶民不信( )
4.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
B. 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
C. 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
D. 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
5. 【丙】文管仲引用《诗经》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明自己劝谏的内容B. 能增强劝谏的说服力
C. 强调自己劝谏的态度D. 有意识地引导齐桓公
6. 【甲】诗作者借“古人”“来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________的期待。【乙】文曹刿在战前“请见”的行为,表现他________。【丙】文齐桓公听从谏言后积极的回应,体现他________的态度。
7. 【乙】【丙】两文,曹刿和管仲的进言中都隐含着他们的治国理念:【乙】文曹刿的治国理念是________,【丙】文管仲的治国理念是________。
九、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柳公权劝谏(节选)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①,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舍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者三矣③。”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②袂:衣袖。③浣濯:洗。
2.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 又何间焉( ) (2)复召为侍书( )
3. 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十、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龙赋
王安石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②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止,则常至乎害已,而未始至乎丧已,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注】①章:同“彰”,彰显。②始:曾经。
2. 【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
3.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 对【丙】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B.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C.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D.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5. 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
6. 三则诗文均通过写物来表现人的精神和特点。根据诗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诗中“咬”“立”“还”“_________”等字词,赞美了人的坚韧刚正的品质。
【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君子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丙】文中“_________”一句,表明意在以龙写人,人要有龙的变化、仁智、知几、_________等特点。
年份
考点
2024年考向预测
2023
文学文化常识
1.选材设计课内课外,往往三个材料涉及一个共同主题。
2.题型固定,涉及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与提炼、内容概括、主旨理解等。
3.涉及比较,涉及“同中有异”或者“异中有同”。
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词语含义选择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主旨理解
2022
文学文化常识
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句子翻译选择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主旨理解
人物
言行表现
特点
苏轼
(1)“________,________”
威武豪迈、雄姿勃发
曹刿
“未可”;“可矣”
(2)________
公孙袭
讲述景公求雨之故事
(3)________
篇目
背景
进谏者的身份
进谏目的
进谏方式
进谏者的共同形象
《曹刿论战》
(节选)
“(1)”“(2)”
(3)
帮助鲁庄公做好战前准备。
婉谏
(11)
《出师表》
(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禅不能做到尽职尽责
大臣
希望刘禅采纳三条建议:
(5)
(6)
(7)
直谏
《柳公权劝谏》(节选)
“穆宗政僻”
(4)
希望穆宗(8);希望文宗(9)。
(10)
方法
提示
解释
迁移旧知
与“濯清涟而不妖”含义相同
而未始乎丧己_________
推敲结构
与“章”相对
能强能弱,能微能章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16—20题 记叙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1620题记叙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1620题记叙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9—11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911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911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押上海卷第24题 写作-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文件包含押上海卷第24题写作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押上海卷第24题写作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上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