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多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科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多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科学试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需要的营养来源有所不同,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细胞质提供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后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不能听到次声波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3.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4.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真菌既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蘑菇属于真菌,其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属于细菌,其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D.真菌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而细菌没有
6.关于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主要功能有听觉形成的传导性结构和保持身体平衡(即位觉)两个方面
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三个结构
C.鼓膜能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D.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7.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到了本次月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57分。这一天的月相以及有关日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新月;南极点处于极夜
B.满月;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C.满月;北半球昼长夜短
D.新月;南半球昼长夜短
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②与③B.③与④C.①与④D.①与②
9.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跳远前的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锤头松了撞击锤柄
D.司机系安全带
12.在临安西天目山有东方蝾螈栖息,这种蝾螈常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山间水沟中,偶尔也会爬上紧邻水沟的陆地觅食。下列对于这种蝾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幼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B.受精过程可以在陆地上完成
C.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从母体中获得营养
D.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
1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太阳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
C.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因不发光而变暗的部分
D.日冕层上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耀斑
14.如图,两个质量相等且上、下底面粗糙程度也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甲和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a、Fb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a大于拉力Fb
B.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相同
C.甲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甲、乙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一定相等
15.下列各选项中所说的两个量相等的是( )
A.甲图中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对相同试管底部所产生的压力
B.乙图水面高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底面积相同)所受水的压力
C.乙图中两容器对水平桌面所产生的压强
D.等质量的两种液体距离底部相同距离的A,B两点的液体压强
16.如图,只有B物体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左、右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侧受向上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侧受向下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上的摩擦力
17.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造成的
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
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
18.如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甲~丁四项中,正确的项目共有( )
甲: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乙:结构①中的精子与⑤结合形成受精卵
丙:结构②发育成种皮,结构③发育成果皮
丁:胚珠内的细胞数决定果实内的种子数
A.一项B.两项
C.三项D.四项
19.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选项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A.B.
C.D.
20.现在各学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②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对飞行的足球仍有力的作用
④守门员及时截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2分)
21.如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 ,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
(2)图②是被子植物生殖的 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内的 。
22.油菜和玉米是都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油菜花和果实结构图,图三是玉米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二是由图一的 (填数字序号)发育而成的。其内的胚珠将发育成图二中的
(写名称)。
(2)图三中,“1、2、3、4”四部分共同构成了玉米种子中的 (写名称),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由 (填数字序号)提供。
23.图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 纬线;北半球正值 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中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是______。
A.变短B.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
24. 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某一在地球上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上竖直悬挂在某一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若把此物体带到“葛利斯581d”行星上,用托盘天平可以测得此物体的质量是 kg,把此物体竖直悬挂在上述同样的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 N,此时该物体的惯性与在地球上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26.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3个罐头瓶编号1-3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3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2)由表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 ;
(3)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说明实验设计思路 。
27.小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蜡烛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置于图乙所示位置时,在蜡烛同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现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完成问题:
(1)成像原理与图甲相似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照相机B.放电影C.播放幻灯片D.放大镜
(2)蜡烛燃烧变短会影响实验结论,此时最佳的调整方法是______(选填字母)。
A.把透镜往下移B.把光屏往上移
C.把蜡烛往上移D.把蜡烛往下移
(3)图乙中光屏放上后,发现烛焰的像没有变化,原因是 。
28.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每次都让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是通过 比较得出的。为了使实验现象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次在同一斜面上静止释放小车的高度都必须相同,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3)从图示中的①②③④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6分)
29.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请通过准确的作图画出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保留作图的痕迹)。
30.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如图所示,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坐标中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3)若斜面长50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10秒。
31.如图是我国生产的某型号的重型卡车,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当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g取10N/kg)。则: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需要的营养来源有所不同,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细胞质提供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后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答案】B,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专供卵生和卵胎生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胎生的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内也有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物质。
【解答】
A.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故A正确;
B.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黄和卵白提供,故B错误;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C正确;
D.胎生动物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及发育到胚胎初期,受精卵还没有结构与母体相连,故营养是都由卵细胞内的卵黄提供的。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D。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不能听到次声波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均听不见;
(4)不同人的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A.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A错误;
B.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均听不见,故C错误;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战斗机甲是静止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战斗机乙是运动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战斗机乙是静止的,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了66.5°的倾角,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赤道时,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地球公转轨道图如图下所示:
【解答】
读图可知,2023年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中的②位置,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B。
5.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真菌既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蘑菇属于真菌,其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属于细菌,其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D.真菌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而细菌没有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1)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2)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解答】
A.真菌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蘑菇是多细胞个体,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其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关于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主要功能有听觉形成的传导性结构和保持身体平衡(即位觉)两个方面
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三个结构
C.鼓膜能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D.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解答】
A.耳的鼓膜、听小骨和耳蜗是听觉形成的传导性结构,前庭和半规管具有保持身体平衡(即位觉)的作用,故A正确;
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三个结构,故B正确;
C.鼓膜能将声波转化成机械振动,并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故C错误;
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通过听小骨传来的振动,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看到了本次月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57分。这一天的月相以及有关日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新月;南极点处于极夜
B.满月;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C.满月;北半球昼长夜短
D.新月;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据题干资料可知,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一次月全食,也就是满月。1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B。
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②与③B.③与④C.①与④D.①与②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答】
①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②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③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①和④。
故答案为:C。
9.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
故答案为:D。
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初中学过的成像包括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根据各种成像时像的成因及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③放大镜成像是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故A错误;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故B错误;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故C错误;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D。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跳远前的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锤头松了撞击锤柄
D.司机系安全带
【答案】D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解答】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获得向前的动力,由于惯性再继续向前滑行,是利用惯性,不符合题意;
C.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用力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一开始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障碍物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不符合题意;
D.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在临安西天目山有东方蝾螈栖息,这种蝾螈常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山间水沟中,偶尔也会爬上紧邻水沟的陆地觅食。下列对于这种蝾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幼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B.受精过程可以在陆地上完成
C.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从母体中获得营养
D.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解答】蝾螈两栖动物。
AD.蝾螈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A错误;D正确;
B.蝾螈受精过程必须在水中,故B错误;
C.蝾螈的胚胎发育在水中进行,从卵黄中获得营养,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1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太阳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
C.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因不发光而变暗的部分
D.日冕层上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耀斑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A错误。
BC.光球层上温度偏低的区域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故B正确,C错误。
D.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如图,两个质量相等且上、下底面粗糙程度也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甲和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a、Fb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a大于拉力Fb
B.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相同
C.甲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甲、乙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和摩擦力相同。
【解答】CD.甲、乙质量相同,重力相同,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同;故C错误、D正确;
AB.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不一定与乙的速度相同,因为都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相同,拉力相同,故拉力Fa等于拉力Fb,故AB错误。
故答案为:D。
15.下列各选项中所说的两个量相等的是( )
A.甲图中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对相同试管底部所产生的压力
B.乙图水面高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底面积相同)所受水的压力
C.乙图中两容器对水平桌面所产生的压强
D.等质量的两种液体距离底部相同距离的A,B两点的液体压强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1)结合密度计算公式分析比较密度大小,再利用p=ρgh分析比较压强大小,根据F=pS分析两种液体对相同试管底部所产生压力的关系;
(2)根据p=ρ液gh比较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根据F=pS分析两个容器底部所受水压力的关系;
(3)由图可知左容器水的体积大,由容器水的体积小,由密度公式判断出两容器中水质量的关系,由G=mg判断出水重力的关系,根据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总重力判断出容器对水平面压力的关系,由压强公式判断出两容器对水平桌面所产生压强的关系;
(4)两个烧杯内液体质量相等,右图液体的体积大,所以右边容器液体的密度小,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烧杯完全相同,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A、B在同一高度,走边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A点以下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于B点以下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根据此关系式可求A、B两点压强的大小。
【解答】A.两试管相同,液体质量相同,由图知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乙试管中液体密度较小,即ρ甲>ρ乙,且深度h相同,由p=ρgh知乙试管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较小,根据F=pS知甲液体对相同试管底部所产生压力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两容器水面相平,即水的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可知,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故B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左杯水的体积大,右杯水的体积小,由ρ=mV知左图水的质量大,由G=mg知,左图水的重力大,左图对桌面的压力大,由于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FS知左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故C不符合题意;
D.丙图中液体质量相等,根据G=mg知两液体的重力相同,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根据p=FS知,在容器底面积相同时两个烧杯底部所受压强相同,右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大,根据ρ=mV知左边液体的密度大;
根据公式p=ρgh可知,A、B以下液体对底部压强pA下>pB下,所以A、B两点压强为pA=p-pA下,pB=p-pB下,所以pA<pB,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如图,只有B物体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左、右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侧受向上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侧受向下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上的摩擦力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以B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确定A对B的摩擦力的方向,然后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判断B对A的摩擦力的方向;接下来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确定A的右侧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1)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B对A的摩擦力与A对B的摩擦力方向相反,即A的左侧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平衡力。它受到向下的重力、B对A向下的摩擦力,此时肯定有一个力与它们平衡,即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因此这个力肯定是右侧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B.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造成的
C.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
D.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恰好就是地球的两条经线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地球上任何一地的杆影都是正午最短,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表面不像月球表面那样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地球上的晨线和昏线不是地球上的两条经线。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8.如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甲~丁四项中,正确的项目共有( )
甲: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乙:结构①中的精子与⑤结合形成受精卵
丙:结构②发育成种皮,结构③发育成果皮
丁:胚珠内的细胞数决定果实内的种子数
A.一项B.两项
C.三项D.四项
【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在花粉管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中的花药进行有丝分裂并形成两粒精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内部后,顶端破裂,释放出两粒精子,其中一粒与卵细胞结合,另一粒与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完成双受精过程。由图可知,①花粉管,②是子房壁,③是胚珠,④是两个极核,⑤是卵细胞。
【解答】由图可知,甲: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甲正确;
乙:结构①中的精子与⑤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乙正确;
丙:结构③是胚珠发育成种子,丙错误;
丁: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种子数,胚珠内的细胞数和胚珠数不一样,丁错误。
甲、乙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9.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选项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A.B.
C.D.
【答案】B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经历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20.现在各学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②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对飞行的足球仍有力的作用
④守门员及时截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①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①错误;
②用头顶足球时,头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②正确;
③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足球不再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故③错误;
④守门员一下子截住射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④正确。
综上分析,正确的是②④,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2分)
21.如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 ,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
(2)图②是被子植物生殖的 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内的 。
【答案】(1)嫁接;形成层
(2)受精;胚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
(2)受精是卵细胞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而植物的受精过程也较为复杂,且被子植物的受精为双受精。
【解答】(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故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嫁接,嫁接的关键是a接穗和b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2)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故答案为:(1)嫁接;形成层;(2)受精;胚。
22.油菜和玉米是都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油菜花和果实结构图,图三是玉米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二是由图一的 (填数字序号)发育而成的。其内的胚珠将发育成图二中的
(写名称)。
(2)图三中,“1、2、3、4”四部分共同构成了玉米种子中的 (写名称),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由 (填数字序号)提供。
【答案】(1)4;种子
(2)胚;5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图一中1花萼、2花瓣、3花丝、4子房。
图三中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5胚乳、6种皮和果皮。
【解答】(1)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由图可以看出:图二果实,由图一的4子房发育而成的。其内的胚珠将发育成图二中的种子。
(2)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由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组成,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胚乳储存营养。因此,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由5胚乳提供。
故答案为:(1)4;种子;(2)胚;5。
23.图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 纬线;北半球正值 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中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是______。
A.变短B.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1)南回归线;冬至
(2)DCBA
(3)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
【解答】(1)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进入了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正值冬至日;
(2)此时,A、B、C、D四地的黑夜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D、C、B、A,即越往南,黑夜越短,白昼越长;
(3)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太阳的直射点会逐渐北移,所以地处北半球的C点地区正午杆影长会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1)南回归线;冬至;(2)D、C、B、A;(3)A。
24. 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某一在地球上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上竖直悬挂在某一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若把此物体带到“葛利斯581d”行星上,用托盘天平可以测得此物体的质量是 kg,把此物体竖直悬挂在上述同样的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 N,此时该物体的惯性与在地球上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0;2;40;不变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2)先根据G=mg求出物体在地球受到的重力,然后根据“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计算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3)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mg=2kg×10N/kg=10N,在地球上竖直悬挂在某一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0N;
因为物体的质量与其空间位置无关,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上物体的质量仍然为2kg;
由于“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受到的重力:2×20N=40N,在“葛利斯581d”行星上,把此物体竖直悬挂在上述同样的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40N;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此时该物体的惯性与在地球上相比将不变。
故答案为:20;2;40;不变。
25.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答案】A;大;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人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人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A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如图D所示。
故答案为:A;大;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26.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3个罐头瓶编号1-3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3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2)由表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 ;
(3)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说明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1)3
(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空气;设置4号瓶,把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其他条件与3号瓶相同,5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1)1号瓶(不做处理)与3号瓶(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水分;
(2)由表中信息可知:1号瓶与3号瓶对照,变量是水分;2号瓶与3号瓶对照,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结果“种子的萌发情况”,能得出的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3)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设计思路添加第4号瓶,向瓶中加水至淹没种子,其他条件与第3号瓶相同。这样,4号瓶放过量水种子淹没在清水中,缺乏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萌发。4号瓶与3号瓶对照,可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故答案为:(1)3;(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3)空气;设置4号瓶,把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其他条件与3号瓶相同,5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27.小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蜡烛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置于图乙所示位置时,在蜡烛同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现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完成问题:
(1)成像原理与图甲相似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照相机B.放电影C.播放幻灯片D.放大镜
(2)蜡烛燃烧变短会影响实验结论,此时最佳的调整方法是______(选填字母)。
A.把透镜往下移B.把光屏往上移
C.把蜡烛往上移D.把蜡烛往下移
(3)图乙中光屏放上后,发现烛焰的像没有变化,原因是 。
【答案】(1)A
(2)A;B;C
(3)成的像是虚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
(3)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解答】(1)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选:A;
(2)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可以将把透镜往下移,或把光屏往上移,或把蜡烛往上移,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3)由于在图乙中,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的像是虚像,因此在图乙中放上光屏,对烛焰成的像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1)A;(2)ABC;(3)成的像是虚像。
28.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每次都让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是通过 比较得出的。为了使实验现象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次在同一斜面上静止释放小车的高度都必须相同,目的是 。
(2)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3)从图示中的①②③④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长短;使得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2)D
(3)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最长,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①②③是实验操作,④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结论;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据此推理回答。
【解答】(1)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滑行的距离最长,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每次都让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是通过小车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比较得出的。为了使实验现象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次在同一斜面上静止释放小车的高度都必须相同,目的是使得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2)①②③是实验操作,④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故选:D;
(3)从图示中的①②③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不受阻力的作用,小车通过的距离无限长,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长短;使得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2)D;(3)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6分)
29.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请通过准确的作图画出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保留作图的痕迹)。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过电光源的像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补出第一条的反射光线交不透明物体右侧的地面于点C,第二条的反射光线交右侧地面于点D,则AB区域即为不透明物体右侧被照亮的范围。
【解答】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因为S距离平面镜为2a,则S′距离平面镜也为2a,那么镜中的像S′与点光源S相距2a+2a=4a;
连接SA,光反射到D点,连接S′B,光反射到C点。
BE=2a,S′E=3a,SS′=4a,
因为AB∥FC
所以ΔS′EB∽ΔS′SC
所以SCEB=SS'S'E得:SC2a=4a3a,
则SC=8a3,
因为AE是△SGH的中位线,所以GH=2AE=2a,
同理SD=2GH=4a
则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为CD的长度,CD=SD-SC=4a-8a3=43a。如图所示:
。
30.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如图所示,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坐标中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3)若斜面长50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10秒。
【答案】(1)
(2)解:v=S /t=25m/5s=5m/s
答:平均速度为5m/s。
(3)<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分别作出五个点,然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根据v=st可知,小球在25~50m所用的时间小于0~25m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小球滚到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解答】
(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在图象中分别作出五个点,这五个点分别为(1,1)、(2,4)、(3,9)、(4,16)、(5,25),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如图所示: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运动了25m,根据v=st计算出小球沿斜面滚下5s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滚下25m所用的时间为25s,则继续滚下25m,则需要的时间小于5s,所以小球滚下50m所需时间小于10s。
31.如图是我国生产的某型号的重型卡车,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当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g取10N/kg)。则: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空载时所受重力:
G0=m0g=2×104kg×10N/kg=2×105N
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
f=0.2G0=0.2×2×105N=4×104N,
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故牵引力:
F=f=4×104N
(3)解:满载时总重力:G总=m总g=6×104kg×10N/kg=6×105N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总=6×105N
S=0.05m2×16=0.8m2
对路面的压强:P=F/S=6×105N/0.8m2=7.5×105Pa<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路面不会对其造成损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利用G=mg得出该卡车空载时的重力,利用F=f=0.2G得出所受的牵引力;
(3)利用F压=G′=m′g得出该卡车满载时对该路面的压力,利用p=F压S得出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的压强,已知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比较可知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
【解答】(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于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利用F=f=0.2G得出卡车受到的牵引力的大小;
(3)由于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则F压=G′=m′g,根据p=F压S得出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的压强,再与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相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会对路面造成损坏。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放置环境
萌发情况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卡车型号
***
空载时质量
2×104kg
轮胎个数
16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时每只轮胎行驶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放置环境
萌发情况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卡车型号
***
空载时质量
2×104kg
轮胎个数
16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时每只轮胎行驶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相关试卷
11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11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8页。
112,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112,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余杭区、临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余杭区、临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