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食品夹
B. 瓶盖起子
C. 钳子
D. 核桃夹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品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BCD.瓶盖起子、钳子、核桃夹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疫情期间,同学们做到了居家防疫、学习和锻炼都不误。下列事例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 捡起地上的羽毛球B. 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 托着篮球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D. 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捡起地上的羽毛球,对羽毛球施加了力,羽毛球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人对羽毛球做了功,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人对拉力器施加了力,拉力器伸长,人对拉力器做了功,故B不符合题意;
C.托着篮球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人施加的力竖直向上,篮球在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篮球不做功,故C符合题意;
D.将实心球抛向空中,手施加了力,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实心球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5s,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500WB. 100WC. 50WD. 10W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估测中学生的质量和楼层高度计算功率:
通常情况下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所以该同学的重力
G = mg = 50kg × 10N/kg = 500N
所以该同学克服重力上5楼所做的功约为
W = Gh = 50kg × 10N/kg × 4 × 3m = 6000J
该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故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500W。
故选A。
4.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的作用下,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甲得,物体A在水平推力F1、F2的作用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的水平推力等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与水平地面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因此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故F1=F2;由图乙得,物体在力F1作用下速度较快,由
可知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我国选手谷爱凌摘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的金牌。谷爱凌离开跳台后,从低处向高处跃起后下落,在此过程中( )
A. 动能一直减小B. 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 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C.谷爱凌离开跳台后,从低处运动到高处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D.谷爱凌离开跳台后,从低处运动到高处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整个过程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B. 机械做功的功率越大,机械做功越快
C. 有用功做的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D. 额外功做的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机械的省力情况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
B.功率是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做功的功率越大,表示其做功越快,故B正确;
C.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有在总功一定时,有用功做的越多,机械效率才会越高,故C错误;
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有在总功一定时,额外功做的越少,机械效率才会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所示,G=80N,在力F的作用下,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物体的速度和力F的大小分别是( )
A. 0.8m/s,160NB. 8m/s,40N
C. 0.4m/s,160ND. 2m/s,40N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图可知:该动滑轮的拉力作用在滑轮轴上时,不计摩擦及滑轮重,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
F=2G=2×80N=160N
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距离是拉力F和滑轮移动距离的二倍,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故物体上升速度为
v=2×0.4m/s=0.8m/s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应为正比例函数,故A错误;
B.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B正确;
C.物块在斜面的位置逐渐升高,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
D.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9. 如图所示,圆强形轨道CD固定,水平杠杆OAA端恰在圆的圆心处,小圆环E套在轨道上通过细线与水平杆OA端相连,一重物G悬挂在杠杆上的B点。在E环从C点沿轨道顺时针转到D点的过程中,细线对A端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不变B. 先变小再变大
C. 一直变小D. 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在E环顺时针转动中,杠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且阻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阻力臂为OB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均不变时,动力臂越大,动力会越小;E环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最大为OA,则此时动力最小,所以E环从C端移动到D端的过程中,动力会随角θ的变大而先变小后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如图所示,小明用同一个动滑轮分别把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已知物体A的质量小于物体B的质量,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上升的速度与物体B上升的速度相同
B. F1所做的功与F2所做的功相同
C. F1做功的功率小于F2做功的功率
D. 滑轮提升物体A的机械效率小于提升物体B的机械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明用同一个动滑轮分别把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但不知道所用的时间的大小关系,故物体A上升的速度与物体B上升的速度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已知物体A的质量小于物体B的质量,根据G=mg可知,物体A的重力小于物体B的重力,小明用同一个动滑轮分别把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
可知,F1所做的功小于F2所做的功,故B错误;
C.F1所做的功小于F2所做的功,但不知道所用的时间的大小关系,故F1做功的功率不一定小于F2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
D.动滑轮的重力相同,且物体A的重力小于物体B的重力,根据
可知,滑轮提升物体A的机械效率小于提升物体B的机械效率,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1. 如图所示,某风景区的一段盘山公路,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般模样,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选填“省力”、“省距离”或“省功”)。
【答案】 ①. 斜面 ②. 省力
【解析】
【详解】[1][2]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利用盘山公路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任何简单机械都不能省功。
12. 如图所示,同一滑轮采用甲、乙两种连接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及滑轮和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则手的拉力:F甲______F乙;机械效率η甲______η乙(均选填“>”“<”或“=”)。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为
F甲=G=100N
乙滑轮是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为
F乙(G+G动)(100N+20N)=60N
所以F甲>F乙。
[2]两幅图中的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额外功要多,总功也多,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100%可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所以η甲>η乙。
13.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披挂着红白色大伞飘然于天际,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至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返回舱在匀速着陆时,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机械能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小 ③. 变小
【解析】
【详解】[1]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返回舱在匀速着陆时,质量不变,速度大小不变,动能不变。
[2]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3]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
14. 如图是使用手机和自拍杆自拍时的示意图,自拍杆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O为支点)。已知自拍杆长1m(质量忽略不计),手机对杆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2 = 3N,图中L1 = 10cm,L2 = 80cm,则手垂直于杆的动力F1 = ______N。拍摄需要伸长自拍杆时,若保持F1的作用点、方向及支点位置不变,则F1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费力 ②. 24 ③. 变大
【解析】
【详解】[1]通过观察图可知,人为了举起自拍杆所施加的力F1的力臂为L1,手机所造成的阻力F2的力臂为L2,因为L1 = 10cm,L2 = 80cm,所以L1 < L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自拍杆可看作是一个费力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 = F2L2,代入数据L1 = 10cm,L2 = 80cm,F2 = 3N得
F1⋅×10cm = 3N × 80cm
解得F1 = 24N。
[3]拍摄者伸长自拍杆,则阻力臂L2增大,保持F1的作用点、方向及支点位置不变,则动力臂L1不变,由于阻力F2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得,动力F1变大。
15. 如图所示,小明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400N,把一个重600N的木箱沿斜面推到1.8m高处,斜面长4.5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木箱沿斜面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答案】 ①. 60% ②. 160
【解析】
【详解】[1]推力做的总功为
推力做的有用功为
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
斜面的机械效率
[2]由得,木箱受斜面的摩擦力为
16. 如图所示,现用一个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A,使物体A在5 s内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了50 cm,已知物体A重600 N,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4 N,拉力F的大小为10 N,则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答案】 ①. 12 ②. 80% ③. 3
【解析】
【详解】[1]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2][3]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是3,做的总功为
拉力的功率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7. 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的简易图,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B为重心);用力作用在壶盖上A点时,可将壶盖打开,请在A点画出所需最小力F的示意图(O为支点).
( )
【答案】.
【解析】
【详解】重力作用点的重心B,从B点竖直向下画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G;当打开壶盖的力最小时,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则动力臂要最长;壶盖上O点为支点,OA为最长的动力臂,过A点作垂直于OA斜向上的动力F,如图所示:
.
18. 如图是撑杆跳运动员起跳动作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运动员对撑杆A点竖直向下的拉力及其力臂。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撑杆A点沿竖直向下画出拉力的示意图,从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l,如图所示:
19. 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从动滑轮上挂钩开始,依次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绳端回到人的手中,提升物体绳子条数为3,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23空;每空1分,共23分。)
20. (1)在如图甲所示的提升重物的装置中,所用的滑轮是________(选填“动”或“定”)滑轮,使用此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
(2)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目的是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的关系。如图所示,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圆斑_________(填“A”或“B”)是皮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
【答案】 ①. 定 ②. 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③. 高度 ④. B
【解析】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该滑轮不能随物体而移动,因此该滑轮是定滑轮,在使用此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2)[3]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已知两个实心铁块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两个铁块的高度不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是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高度的关系。
[4]皮球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下落到地面时,转化成球的弹性势能越大。球的弹性势能越大,球的形变就越大,在纸上留下的斑痕就越大。所以B是皮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
21. 西安市三中初三实验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每格长度等距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重力均为0.5N的钩码若干个。
(1)杠杆安装好后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此时的杠杆 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若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杠杆调节好后,小明在杠杆上A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B处挂 ___________个钩码,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完成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 ①. 是 ②. 右 ③. 6 ④. 6 ⑤. 变大 ⑥.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
【详解】(1)[1]当杠杆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时,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左端下沉,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3]如图甲所示,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时,根据杠杆平衡
解得n=6,所以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6个钩码。
(3)[4]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其中每一个钩码重0.5N,那么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F=6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5]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当动力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4)[6]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22. 小聪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从而判断_________的动能大小;
(2)乙、丙两次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___,小球向下滚动过程中_________转化为动能,观察到质量大的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远,说明动能的大小和_________有关;
(3)结合甲、乙两次实验说明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_________;
(4)小聪将木块下的长木板换成光滑的玻璃板,观察木块被钢球推动的距离,可以探究_________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可推断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将_________。
【答案】 ①. 木块移动的距离 ②. 钢球 ③. 控制钢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④. 重力势能 ⑤. 质量 ⑥. 汽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⑦. 阻力 ⑧.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1][2]该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体现的,木块被撞的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被撞的越近,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小,采用了转换法。
(2)[3]让质量不同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由于高度相同,则钢球下滑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目的是控制钢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4]钢球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中,钢球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钢球向下滚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观察到质量大的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远,由转换法,说明动能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3)[6]选择甲、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钢球的质量相同,乙图中由斜面自由下滑的高度较大,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也较大,乙图中钢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动能较大,所以汽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7][8]小聪将木块下的长木板换成光滑的玻璃板,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观察木块被钢球推动的距离,我们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因初速度相同的的钢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通过的距离长,速度减小慢,据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钢球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即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3. 上体育课,同学们做引体向上活动时,发现采用双手握杠时,两手间距有以下几种情况:有比肩宽大的,有与肩同宽的,也有比肩宽小的,如图甲所示:
那么,这几种握杠方法的“省力”程度一样吗?因此,小涵对“做引体向上的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双手握杠的间距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人的体重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手臂的长度有关。
小涵用两根相同的橡皮条系上同一重物并挂在水平杆子上,已知杆上相邻点间的间距相等,如图乙,改变橡皮条在杆上所挂的位置,并观察每次橡皮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回答:
(1)实验中根据_________来比较拉力的大小;
(2)当橡皮条悬挂在C、H两点时,仅改变橡皮条的原长,根据已学物理知识可知:受到的拉力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由此可判断,橡皮条竖直悬挂时,猜想三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可以得到结论:当手臂长和人的体重一定时,随着双手握杆间距的增大,拉力______(选填“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在做引体向上时,最好采用两手间的距离______(选填“比肩宽”、“与肩同宽”或“比肩窄”)的方式更省力。
【答案】 ①. 橡皮条长度 ②. 不会 ③. 错误 ④. 一 ⑤. 先减小后增大 ⑥. 与肩同宽
【解析】
【详解】(1)[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橡皮条的长度来显示其所承受的拉力的大小,这是转换法。
(2)[2][3]当橡皮条悬挂在C、H两点时,即物体对橡皮条拉力沿竖直方向时,由力的平衡,两根橡皮条的拉力和等于物体的重力,故仅改变橡皮条的长度,受到的拉力不会改变,由此可判断,橡皮条竖直悬挂时,猜想三是错误的。
(3)[4]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只改变了橡皮条在杆上所挂两点的位置,而其他因素没有改变,故可以验证猜想与双手握杠的间距有关,即猜想一。
[5]由表中数据知,从1、2、3、4、5实验,橡皮条在杆上所挂两点的距离逐渐变小,橡皮条的长度先变短后变长,故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可以得到结论∶当手臂长和人的体重一定时,随着双手握杆间距的增大,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在做引体向上时,最好采用悬挂点在CH两点,即与肩同宽最省力。
2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省用负压救护车转运患者进行集中隔离治疗。该车配置了负压装置,负压舱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将内部空气“吸入”排风净化装置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病毒的传播。某次转运病人时,救护车以4.5×104W的恒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9×103m,用时600s。求:
(1)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多少m/s?
(2)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J?
(3)救护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所受的阻力是多少N?
【答案】(1)15;(2)2.7×107;(3)3000
【解析】
【详解】解:(1)由可知,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是
(2)由可得,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是
(3)救护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救护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得,救护车所受的阻力为
答:(1)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是15m/s;
(2)救护车在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是2.7×107J;
(3)救护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所受的阻力是3000N。
25. 质量为8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3)该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1)200N;(2)633.3N;(3)91.7%
【解析】
【详解】解:(1)由左图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不计绳重与摩擦,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得
(2)工人的重力
由右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不计绳重与摩擦,滑轮组绳子的拉力
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3)该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最大拉力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则提升货物的最大重力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
答:(1)动滑轮的重力是200N;;
(2)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是633.3N;;
(3)该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是91.7%。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橡皮条在杆上所挂的点
A、J
B、I
C、H
D、G
E、F
橡皮条的长度
较长
稍长
最短
稍长
较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R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h,5W,下列说法中,5W,求此时的空气湿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