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8.1+牛顿第一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8.1+牛顿第一定律》,共31页。
1.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时消失,那么将发生的现象是(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
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
2.如图所示,氢气球下系着一个重物,它们以某一速度匀速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绳子突然断开,以下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重物立即下落,气球继续上升
B.重物继续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C.气球继续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D.气球继续上升,速度保持不变
3.如图小球从斜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路径是( )
A.沿OA运动B.沿OB运动C.沿OC运动D.沿OD运动
4.下列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B.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C.已经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会慢慢停止运动
D.已经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永远沿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下去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从实验中得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由实验得出,完全是通过单纯的逻辑推理得出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6.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B.实验中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小车的惯性在逐渐减小
C.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慢
D.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难
7.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
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D.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8.下列的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自行车匀速转弯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
C.“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
D.人站在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9.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10.下列有关惯性和惯性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自行车从斜坡上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汽车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力可能是平衡力
D.火车在匀速直线行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此时惯性也消失了
1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车辆启动时扶好扶手B.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
C.跨栏运动员跨栏的过程D.重物从高处落下的过程
12.下列事件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为了节能,公交车进站时要提前关闭发动机,让车缓缓进站
B.汽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C.锤头松了,敲击一下尾部就可使锤头套紧
D.用力拍打衣服,使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13.某同学拉着放有一盛水器具的小车(小车本身无动力装置)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如图所示为某瞬间所发生现象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小车突然水平向左起动
B.图乙一定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刹车
C.图甲可能是小车在手拉着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突然碰到障碍物
D.图乙可能是小车在手拉着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突然碰到障碍物
14.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开车旅游。下列场景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小明看到车外的树木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小明上山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D.小明爬上山顶兴奋地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后不受力的作用
15.干值日时,小远用力将水盆中的水泼出,用四句话解释水被泼出的过程
①水盆受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②水就被泼出;
③泼水时,水盆和水一起向前运动;
④水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16.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体育比赛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头球攻门,球受到惯性的作用奔向球门
B.用力拉弓,弓弯曲得很厉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水对皮划艇的力大于皮划艇对水的力
D.电视转播百米赛时,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跑道相对屏幕后退得快
17.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A.在起跳点之后B.仍在起跳点C.在起跳点之前D.无法确定
18.小明早上乘坐公交车到学校上学,在水平路上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刹车,小明和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如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B.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
D.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1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20.图中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21.理想实验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曾设想的一个理想实验。该实验中的事实和推论如下:
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乙位置的上升高度与原来斜面甲上自由释放时的高度相等;
②上述实验改为斜面丙的位置,小球在斜面丙上的上升高度仍与斜面乙上的情况相等;
③不断减小斜面倾角直至其成为水平面,此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中②③④是可靠事实,①是理想推论
B.上述理想实验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④①②③
C.该理想实验直接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D.该理想实验中小球的惯性消失了
22.如图所示,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离开传送带后落在地上P点,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则物块将落在( )
A.P点B.P点或P点左侧C.P点右侧D.P点或P点右侧
2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的汽车突然熄火,它立即就会停下
B.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是运动的
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能并不受力
D.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24.如图所示,给静止的物体同时施加力F1和F2,其中能继续保持静止的物体是( )
A.B.C.D.
25.老王推铅球,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乙图所示,如果推出的铅球在刚离开手的瞬间,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球将( )
A.
在空中静止
B.
竖直向下掉
C.
斜向上直线运动
D.
先向上运动再竖直向下掉
26.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一个粗糙的斜面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A,当这整个装置一起沿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3个力B.物体A受到4个力
C.物体B受到4个力D.物体B受到5个力
27.在运动会铅球比赛项目中,运动员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沿水平方向斜向上一个合适角度将铅球推出,那么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铅球将( )
A.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B.只受重力
C.只受到手的推力D.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28.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环追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车速过快、未保持有效车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快,汽车的惯性越大B.保持车距可以减小惯性
C.刹车距离与车速无关D.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9.2015年9月26日,宁波轻轨2号线开通试运行,大大缓解了宁波市区的交通压力。下列是小科对坐轻轨上看到的一些现象用科学知识进行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列车刚启动时,没有抓扶手的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没有抓扶手的人没有惯性
B.列车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少列车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C.坐在列车上的人,看到隧道中的广告牌向后移,是选择了列车为参照物
D.当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列车上站着的人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0.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 时,乘员由于 而撞伤。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个,分别是 。
(3) 表面最粗糙,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3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所示,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所示,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所示,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3)纠正错误后,对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车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八年级下学期《8.1 牛顿第一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时消失,那么将发生的现象是(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
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于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的方向运动下去。
【解答】解:A、因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外力消失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会继续保持运动,故说法错误;
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
C、正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外力同时消失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说法正确;
D、方向发生改变也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也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氢气球下系着一个重物,它们以某一速度匀速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绳子突然断开,以下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重物立即下落,气球继续上升
B.重物继续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C.气球继续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D.气球继续上升,速度保持不变
【分析】先分析绳子断开前物体的速度,再分析绳子断开后物体的速度和受力情况,结合惯性知识可判断其运动情况。
【解答】解:
绳子断开前,重物随气球匀速上升;绳子断开后,重物由于惯性仍会向上运动,又因为重物受到重力作用(不再受拉力),所以重物上升的速度逐渐减小,速度减小为0后会向下运动;由于气球所受浮力不变,且不再受向下的拉力,所以气球向上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如图小球从斜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路径是( )
A.沿OA运动B.沿OB运动C.沿OC运动D.沿OD运动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小球的正确路线。
【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保持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4.下列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B.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C.已经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会慢慢停止运动
D.已经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永远沿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下去
【分析】(1)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故A正确;
原来静止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时,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故B正确;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将永远沿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下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从实验中得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由实验得出,完全是通过单纯的逻辑推理得出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其原因是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该实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经分析、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规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故选:D。
6.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B.实验中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小车的惯性在逐渐减小
C.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慢
D.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难
【分析】①实验中要求小车从同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上的滑行的距离。而这三种材料我们非常熟悉,从而比较出受阻力的不同,然后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任何阻力的话,物体的速度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惯性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解答】解:
A、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A错误;
B、小车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无论小车状态如何,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故C正确;
D、小车运动状态是否容易改变,决定于小车的质量,与受到的摩擦力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
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D.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运动方向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A正确;
B、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误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的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自行车匀速转弯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
C.“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
D.人站在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自行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不符合题意;
D、人站在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分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其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A错误;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其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变化,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B错误;
C、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火箭,其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其运动状态不变;故C正确;
D、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其运动速度变化,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惯性和惯性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自行车从斜坡上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汽车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力可能是平衡力
D.火车在匀速直线行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此时惯性也消失了
【分析】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的量度。
【解答】解:A、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故B错误;
C、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火车在匀速直线行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但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不会凭空消失,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车辆启动时扶好扶手B.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
C.跨栏运动员跨栏的过程D.重物从高处落下的过程
【分析】(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解答】解:
A、公交车启动时,乘客要扶好扶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
B、上下楼梯时靠右行驶只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规定,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跨栏前运动员是运动的;跨栏时,由于惯性人在空中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就会很容易跨过栏杆,是利用了惯性,故C符合题意;
D、重物从高处落下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与惯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事件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为了节能,公交车进站时要提前关闭发动机,让车缓缓进站
B.汽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C.锤头松了,敲击一下尾部就可使锤头套紧
D.用力拍打衣服,使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分析】惯性是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对于有害的惯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
【解答】解:A、公交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车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这是利用惯性,故A不合题意;
B、汽车行驶要保持一定车距是为了防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尾部,使锤柄受力开始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结果就可以使锤头套紧在锤柄上,这是利用惯性,故C不合题意;
D、灰尘原来静止,衣服运动后,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灰尘脱离出来,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某同学拉着放有一盛水器具的小车(小车本身无动力装置)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如图所示为某瞬间所发生现象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小车突然水平向左起动
B.图乙一定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突然刹车
C.图甲可能是小车在手拉着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突然碰到障碍物
D.图乙可能是小车在手拉着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突然碰到障碍物
【分析】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盛水的碗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也随之变化,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出现水向右或向左泼出的情况出现。此题是通过碗中水的状态结合惯性知识来判定小车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答】解:(1)甲图中,水向左泼出。当小车由静止向前运动或加速运动时,碗也随之向前运动,而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出现了水向左泼出的现象。
(2)乙图中,水向右泼出。当小车由运动变为静止或突然减速时,碗也随之减速,而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所以出现了水向右泼出的现象。
综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干值日时,小远用力将水盆中的水泼出,用四句话解释水被泼出的过程
①水盆受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②水就被泼出;
③泼水时,水盆和水一起向前运动;
④水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据此对题干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解答】解:用力将水盆中的水泼出时,泼水时,水盆和水一起向前运动,水盆受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水就被泼出。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16.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体育比赛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头球攻门,球受到惯性的作用奔向球门
B.用力拉弓,弓弯曲得很厉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水对皮划艇的力大于皮划艇对水的力
D.电视转播百米赛时,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跑道相对屏幕后退得快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4)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头球攻门,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奔向球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用力拉弓,弓弯曲得很厉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
C、水对皮划艇的力大于皮划艇对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电视转播百米赛时,以屏幕作为参照物,跑道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跑道相对屏幕后退得快。故D正确。
故选:D。
17.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A.在起跳点之后B.仍在起跳点C.在起跳点之前D.无法确定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也就是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运动物体有保持运动的性质。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来旅客随轮船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旅客竖直向上跳起后,由于旅客具有惯性,他在水平方向上仍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所以等他落到甲板上后,他和轮船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相同的距离,仍落在起跳点上。
故选:B。
18.小明早上乘坐公交车到学校上学,在水平路上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刹车,小明和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如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B.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
D.小明和车上的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车上的人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下部与车一起停止,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故选:A。
1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伤害。
【解答】解:A、运动员助跑跳起后,人离开地面,由于惯性人会继续向前运动,可以跳得更远,是惯性的应用,不合题意;
B、为了减速捏刹车闸是为了给车阻力,阻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使锤头套在锤柄上的,不合题意;
D、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与衣服脱离,利用了惯性,不合题意。
故选:B。
20.图中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还有惯性的问题,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惯性可以分析出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由于车原来做匀速运动,小球和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发现小球向前运动了,由物体的惯性可以知道应该是列车减速,而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滚动了。
同时小球做了曲线运动,由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小球应该是受到了向南的力的作用,而球在桌面上,没受外力的作用,由此可知应该是桌面受到了向北的力的作用,向北运动了,所以才会发现小球相对于桌面向南运动的情况,也就是列车受到了向北的力的作用,所以列车应该是向北转弯。所以B正确。
故选:B。
21.理想实验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曾设想的一个理想实验。该实验中的事实和推论如下:
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乙位置的上升高度与原来斜面甲上自由释放时的高度相等;
②上述实验改为斜面丙的位置,小球在斜面丙上的上升高度仍与斜面乙上的情况相等;
③不断减小斜面倾角直至其成为水平面,此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中②③④是可靠事实,①是理想推论
B.上述理想实验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④①②③
C.该理想实验直接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D.该理想实验中小球的惯性消失了
【分析】分析实验步骤,然后找出实验事实、假设与推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根据题目所示实验操作,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解答】解:
A、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是假设;
②“上述实验改为斜面丙的位置,小球在斜面丙上的上升高度仍与斜面乙上的情况相等”与③“不断减小斜面倾角直至其成为水平面,此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在假设基础上进行的推论;
④、“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是事实,故A错误;
B、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④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②上述实验改为斜面丙的位置,小球在斜面丙上的上升高度仍与斜面乙上的情况相等;
③不断减小斜面倾角直至其成为水平面,此时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实验步骤是④①②③,故B正确;
C、该理想实验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还需要推理,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此理想实验中小球的惯性没有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2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的汽车突然熄火,它立即就会停下
B.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是运动的
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能并不受力
D.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分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行驶中的汽车,把突然熄火,由于惯性车不会立即停下来。故A错误。
B、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故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静止时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24.如图所示,给静止的物体同时施加力F1和F2,其中能继续保持静止的物体是( )
A.B.C.D.
【分析】(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解:
A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图中,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故B正确;
C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图中,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25.老王推铅球,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乙图所示,如果推出的铅球在刚离开手的瞬间,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球将( )
A.
在空中静止
B.
竖直向下掉
C.
斜向上直线运动
D.
先向上运动再竖直向下掉
【分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推出的铅球在刚离开手的瞬间,开始斜向上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铅球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6.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一个粗糙的斜面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A,当这整个装置一起沿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3个力B.物体A受到4个力
C.物体B受到4个力D.物体B受到5个力
【分析】对物体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受力分析的顺序是:先重力后接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是受平衡力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因为这整个装置一起沿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一定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则物体A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即受到2个力的作用;故AB选项错误;
物体B也处于平衡状态,但物体B除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外,还受物体A对它产生的压力,同时物体B在斜面上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还受斜面对它产生的摩擦力,即共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27.在运动会铅球比赛项目中,运动员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沿水平方向斜向上一个合适角度将铅球推出,那么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铅球将( )
A.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B.只受重力
C.只受到手的推力D.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据此解决问题。
【解答】解: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已与手脱离,不会受到手的推力,其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铅球只受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故ABC为、D正确。
故选:D。
28.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环追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车速过快、未保持有效车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快,汽车的惯性越大B.保持车距可以减小惯性
C.刹车距离与车速无关D.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AB错误,D正确;
由物理常识可知,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即刹车距离与车速有关,故C错误。
故选:D。
29.2015年9月26日,宁波轻轨2号线开通试运行,大大缓解了宁波市区的交通压力。下列是小科对坐轻轨上看到的一些现象用科学知识进行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列车刚启动时,没有抓扶手的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没有抓扶手的人没有惯性
B.列车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少列车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C.坐在列车上的人,看到隧道中的广告牌向后移,是选择了列车为参照物
D.当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列车上站着的人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解答;
(2)流线型的设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3)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只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产生摩擦力。
【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没有抓扶手的人同样具有惯性,故A错误;
B、列车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少列车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故B正确;
C、坐在列车上的人,选择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中的广告牌与其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看上去向后移,故C正确;
D、当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列车上站着的人与列车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0.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 急刹车 时,乘员由于 惯性 而撞伤。
【分析】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和乘客的运动状态,当急刹车时,汽车的运动状态,乘客的运动状态就可以解答。
【解答】解: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和乘客随汽车高速行驶,当汽车急刹车时,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停止运动,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为了避免急刹车出现的事故,要系好安全带。
故答案为:急刹车;惯性。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3 个,分别是 重力,摩擦力(或阻力),支持力 。
(3) 毛巾 表面最粗糙,小车在 玻璃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
【分析】(1)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可以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在水平面上是靠惯性滑行的,所以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3)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毛巾最粗糙,滑行距离最近;玻璃最光滑,滑行距离最远;
(4)当物体的初速度相同时,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表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
【解答】解:(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速度,而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根据小车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是靠惯性滑行,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只有摩擦力。所以小车受到三个力作用。
(3)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受到阻力作用会停下来,毛巾最粗糙,对小车的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近;玻璃最光滑,阻力最小,滑行距离最远;
(4)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故答案为:(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3;重力,摩擦力(或阻力),支持力;
(3)毛巾;玻璃。
(4)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所示,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所示,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所示,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b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远 。
(3)纠正错误后,对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车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速度相同 。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
(3)在速度相等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4)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5)根据平衡力条件分析判断;
(6)探究问题时采取保持某一量或某几个量不变,改变一个量,分析探究结果,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b步骤错误,因为在斜面上铺上棉布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不能保持初速度相同了;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图示可知,木板的表面最光滑,则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长;
(3)由实验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4)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因为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6)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b;(2)远;(3)匀速直线;(4)速度相同;(5)不是;(6)控制变量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1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