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广西卷)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Ca-40 Fe-56 铜-64 钡-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金属用于制作炊具 D.石墨用于制作电刷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并有气体放出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中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
A.禁止露天烧烤 B.用氢气做燃料
C.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4.太原的“老鼠窟元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元宵时要用到糯米、黑芝麻等,糯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5.如图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D.铝原子和铝离子电子层数相同
6.“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CO2总量的是( )
A.用煤生产煤气再做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棉花、腈纶、涤纶
B.氮肥:尿素、磷酸二氢铵、氯化铵
C.混合物:石油、水泥砂浆、冰水共存物
D.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B.C.D.
9.关于水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物质可转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过程中一定会观察到溶液变黄
B.反应②可用于食品防潮
C.反应③在电解时,负极产生氧气
D.反应④一定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0.在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食盐分子 B.酸与碱的反应会有水生成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Cl﹣和H2O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中和反应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2.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C11H14O3),有辛辣刺激的味道,可溶于乙醇,具有镇痛、解热等作用。下列关于姜油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姜油酮属于氧化物 B.姜油酮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11
C.姜油酮中含有7个氢分子 D.姜油酮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6:7:24
13.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丙一定为催化剂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生成乙的质量为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14.将一定质量铁的氧化物FexOy和mgCO置于密闭容器中、高温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后,剩余CO的质量为5.6g
B.FexOy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
C.实际参加反应的CO质量为11.2g
D.铁的氧化物FexOy中x:y=2:3
15.运输汽油的槽罐车显著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C. D.
16.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如图一定错误的是( )
A.AB.BC.CD.D
17.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现将agFe2O3在高温下与足量CO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B中产生3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B.实验开始应该先打开弹簧夹①
C.该实验过程中共消耗0.84gCO
D.a=1.6
18.室温下向100mL蒸馏水中加入1gCaCO3,一段时间后再向其中加入10mL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继续加入10mL蒸馏水。该过程中电导率(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电导率越大)的变化如图。已知:室温下,CaCO3的溶解度为0.001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电导率上升是由于CaCO3固体部分溶解于水中
B.c和e对应的时刻分别加入了10mL蒸馏水
C.c→d、e→f,电导率下降,说明CaCO3的溶解度减小
D.g后的电导率几乎不再改变,说明CaCO3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19.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来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反应后,将甲、乙、丙、丁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向无色滤液中加入几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中,只有乙中有气泡产生
B.无色滤液的pH<7
C.滤渣中一定有AgCl和Mg
D.无色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一定有Na+、Mg2+
20.向CuSO4溶液中先后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31
B.bc段发生两个反应
C.d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D.原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71g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21.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麻辣烫备受中国人的喜爱,含有各种食材,如土豆粉、鹌鹑蛋、山药、生菜等,上述食材富含蛋白质的是 。
(2)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3)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它的起落架因使用钛合金制造而更为牢固,能支撑巨大的重量,这是因为钛合金具有 的性质,合金属于 材料。
2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建构结构模型: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与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2)熟悉化学用语:图2中④所表示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3)感受微观粒子的转化:图3表示锂原子与氯原子形成化合物丙的微观过程;写出该过程形成的化合物丙的化学式: 。(图中微粒大小忽略不计)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
(2)3个硫酸根离子 ;
(3)NO2中“2”的意义 ;
(4)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名称)。
24.“乌铜走银”是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2)“乌铜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长时间放置后,乌铜变黑而银却依然光亮如新,原因是 。
(3)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后滤液质量一定减少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3、Cu(NO3)2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g+、Cu2+、Zn2+
25.如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20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分析表中数据,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
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g。
②t2℃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 。
③t1℃时,取3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Na2CO3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26.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常用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其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
(1)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开发新能源可以缓解目前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S2作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其原理如图2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难溶于酸碱的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骤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BaCO3是难溶于水易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1)NaOH固体的俗名: ,步骤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 。
(4)检验滤液中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 。
(5)步骤⑤和步骤⑥不能交换的原因:
。
(6)步骤⑥若加入过量盐酸是否影响产品纯度? (填:“是”或者“否”)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则选用的药品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如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 (填“会”或“不会”)对CO2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4)实验室常用难溶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硫化氢气体(H2S),同时生成FeSO4。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①实验室制取H2S时,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
2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将稀硫酸依次加入到图1中的试管中,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观离子如图2所示,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pH 7(填“>”“=”或“<”),反应后的图中R代表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无明显变化的试管为 (填字母编号)。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H++OH﹣═H2O。请写出与↓相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反应结束后测得D试管中的pH小于7,溶质的成分为 (填写化学式)。
(5)探究实验结束后,把酚酞滴入到C试管中,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蓝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五、计算题(共7分)
30.欲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的实测曲线,分析判断:OE、EF、FG三段中 段化学反应最快, 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2)为了降低该反应的速率,拟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浓盐酸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足量稀盐酸与250g纯净的碳酸钙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点燃
B
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CaCl2溶液
C
检验稀盐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取样,滴加少量NaOH溶液
D
分离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对应变化关系
选项
A
B
C
D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江苏南京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江苏南京卷),文件包含化学南京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南京卷考试版A4docx、化学南京卷考试版A3docx、化学南京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南京卷答题卡docx、化学南京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卷:化学(安徽卷)(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卷:化学(安徽卷)(参考答案),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塑料 软水,分液漏斗,过滤 漏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特别精选卷-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重庆专用): 这是一份特别精选卷-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重庆专用),文件包含特别精选卷-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特别精选卷-中考化学考前一模名师押题金榜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