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1
    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2
    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春秋中后期,铁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周室衰微,诸侯、卿大夫将王田变私田,国家土地所有的井田制逐渐解体。他们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纷纷割据征战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仅如此,诸侯们僭用礼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由此,传统封建制度,比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遭到破坏,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诸侯、卿大夫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扰乱了天下安定的秩序。这是孔子所不愿看到并且想要去挽回的,所以需要“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有的解释为约束自己能使自己品行提升,从而达到“礼”;有的则认为,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私欲,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要恢复到合理化。孔子认为的“克己复礼”只是在阐述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而这里说的“礼”,就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现的各种礼仪规范。
    “为国以礼”是孔子所赞同的治国方略。孔子对鲁君说,百姓是因为害怕触犯法条而受到严酷的惩罚,才会不敢犯事。在孔子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能使“民免而无耻”;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能使百姓“有耻且格”,即孔子认为用刑罚的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而应该用“礼”,从根本上使百姓内心知廉耻,从而他们会明白什么是是非对错,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情他们便不会做。但在当时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治国之道,显然是存在局限性的。当时的社会,战争动乱不断,百姓食不果腹,普通的民众每天只能有精力去想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这样的乱世之下存活下去,因此很难再有余力心中存“礼”。并且对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提出,孔子也十分赞同,才提出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与他所提出的“为国以礼”存在矛盾,二者需要协调。物质方面的需求永远是坚实而难以撼动的基础,至少对于大多普通的民众是这样的。
    (摘编自李欣妮《浅析孔子的礼治思想》)
    材料二:
    儒家的理想社会是礼治社会。在儒家那里,人有智愚之别,长幼尊卑上下应等级有序;所以,家族存在亲疏、尊卑、长幼的严格区别,社会关系中同样衍生出贵贱高低等差。礼是维持这些社会差异秩序,使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名分并使人自觉遵照执行的标准。“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制同异,明是非也。”礼的功能是区分并沟通家与国,亲与贵,尊与卑关系,是天之经、地之义的人伦化和社会化。
    故孔子说人当“立于礼”,坚持“为国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正名”是为国以礼的起点,“君臣、父子”都要坚持严格的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各正名分国家制度才得以确立,社会才能运行有序。在孔子看来,礼调整着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调整着人与人、个人与家庭,臣子与君主等一切关系;合乎各自的关系为礼,不合既是非礼。
    但是,儒家并非不言法,“礼以道其志,刑以防其奸,礼、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是积极的规矩,刑是去恶的惩罚,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孔子不排斥刑罚:“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认为礼治才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者待之以刑”是说礼占据主导地位,但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因此礼刑皆不可废。
    孔孟荀子所说的礼,在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意义上是相同的。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礼是国家施政的标准,有礼则国家政治有轨可循,无礼则施政无准,家国昏乱。正因为如此,礼得到了国家强力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礼的演变,礼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强化。
    (摘编自寇纪元、李森《春秋战国儒法之争——礼治与法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周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孔子认为“刑”无法从根本上使百姓内心知廉耻并且明白是非对错。
    B. 因为诸侯、卿大夫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纷纷割据征战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频频僭用礼乐,所以奴隶制社会走向解体。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要坚持严格的名分,因为正名是国家制度得以确立,社会得以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
    D. 家族关系中存在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区别,决定了社会关系中存在贵贱、尊卑、高低的区别,是天经、地义的人伦之礼和社会之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己复礼”是相对个人而言的,“为国以礼”则是相对国家来说的,二者同时实施能恢复周朝的秩序。
    B. 孔子认为“为国以礼”的实现与物质的保障出现了矛盾,所以他也赞同“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 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礼只有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治国”功用。
    D. 荀子认为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礼治和法治同样重要。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孔子观点的一项是( )
    A.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B. “身有嗜欲,当以礼义齐之。”
    C.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4.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礼治”和“法治”有何关系?
    5. 好的议论文应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 D 2. C 3. A
    4. ①礼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础,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②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有了法律的保障,礼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强化。③礼治和法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二者皆不可废。
    5. ①论点明确,材料一首段就提出孔子是在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提出恢复“礼治”这一中心观点,观点明确。②论证严密,材料二中第一段先论证“礼治是儒家的理想社会”,第二段再驳论“儒家并非不言法”,最后得出结论“礼治”和“法治”相辅相成。论证逻辑层层深入,严密合理。③论据充分,两则材料大量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礼治”的名言,来论证儒家对“以礼治国”的推崇,论据充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曲解文意、张冠李戴。首先“决定了”这种说法在文中并没有体现,原文中“家族存在亲疏、尊卑、长幼的严格区别,社会关系中同样衍生出贵贱高低等差”说明二者并不是因果关系。其次礼是维持这些社会差异秩序,使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名分并使人自觉遵照执行的标准。家族关系中存在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区别并非“礼”。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二者同时实施能恢复周朝的秩序”错误。由原文“但在当时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治国之道,显然是存在局限性的”可知,选项说法太绝对。
    B.“孔子认为‘为国以礼’的实现与物质的保障出现了矛盾”错误。由原文“这与他所提出的‘为国以礼’存在矛盾,二者需要协调”可知,“为国以礼”的实现与物质的保障出现了矛盾不是孔子认为的,而是作者的观点。
    D.“礼治和法治同样重要”错误。由原文“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者待之以刑’是说礼占据主导地位,但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可知,荀子认为礼法皆不可废,但礼占据主导地位,法只是辅助工具,二者地位并不一样。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意思是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仪呢? 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乐呢? 强调“仁”在礼乐治国中的主导作用。不符合原文的观点。
    B.意思是当身体有了对追求享受的(的想法),应该用礼仪来压制,管理他。符合材料一所说的“克己复礼”。
    C.意思是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符合材料一所说的“克己复礼”。
    D.意思是殷商沿袭了夏朝的制度,其增减的地方,我们都可以通过考证而得知。周朝实行的礼法是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制度形式上的增减,也能通过考证而得知。体现以礼治国。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由原文“认为礼治才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孔孟荀子所说的礼,在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意义上是相同的。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可知,礼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础,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
    由原文“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礼得到了国家强力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礼的演变,礼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可知,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有了法律的保障,礼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强化。
    由原文“礼是积极的规矩,刑是去恶的惩罚,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因此礼刑皆不可废”可知,礼治和法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二者皆不可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把握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说到“‘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诸侯、卿大夫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扰乱了天下安定的秩序,这是孔子所不愿看到并且想要去挽回的,所以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所以材料一首段就提出孔子是在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提出恢复“礼治”这一中心观点,观点明确。
    材料二第一段观点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是礼治社会”,一、二两段论证礼的重要性,第三段说到“但是,儒家并非不言法”,进一步强调礼、法的关系,最后说到“礼占据主导地位,但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因此礼刑皆不可废”,得出“礼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结论。论证逻辑层层深入,严密合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礼以道其志,刑以防其奸,礼、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两则材料大量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礼治”的名言,来论证儒家对“以礼治国”的推崇,论据充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文本二: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我的剑术荒疏已久,只能给你帮场,正像最黑暗的夜里一颗吐耀的明星一般,彼此相形之下,一定更显得你的本领的高强。
    雷欧提斯 殿下不要取笑。
    哈姆莱特 不,我可以举手起誓,这不是取笑。
    国王 奥斯里克,把钝剑分给他们。哈姆莱特侄儿,你知道我们怎样打赌吗?
    哈姆莱特 我知道,陛下;您把赌注下在实力较弱的一方了。
    国王 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现在既然众人皆说他胜你一筹,那就叫他让你几招。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赛)
    国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一幕)
    6. 潜台词是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语境能领悟出来言语,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下列对《雷雨》《哈姆莱特》选段中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原文:周朴园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潜台词:你和你妈都太自以为是,竟敢不听从我的话!
    B. 《雷雨》原文:蘩漪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潜台词:无论如何这碗药我都是不会喝的!
    C. 《哈姆莱特》原文: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现在既然众人皆说他胜你一筹,那就叫他让你几招。潜台词:国王对哈姆莱特曾说过他看好雷欧提斯,是为了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使比赛激烈。
    D. 《哈姆莱特》原文: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潜台词:是防备毒剑之计不成功,为毒酒之计作铺垫。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的出现,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激烈。她的出现,为了衬托了周萍的无奈和悲哀。
    B. 《雷雨》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不仅是对周冲的追问,也是对整个家庭道德秩序的维护。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即家庭内部的道德冲突和权力斗争。
    C. 《哈姆莱特》文中在比剑时,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D. 《哈姆莱特》文中“这一个消息”是指哈姆莱特比剑胜利、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的消息。国王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实际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想激起哈姆莱特的斗志,又想借此机会除掉哈姆莱特或雷欧提斯。
    8. 请梳理并概括《雷雨》第一幕的主要冲突和情节发展。
    9. 请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对话的运用以及情节的构建等方面鉴赏《哈姆莱特》第一幕中的艺术特色。
    【答案】6. B 7. A
    8. ①矛盾冲突:周朴园坚持让周蘩漪喝药,其实质是封建家长的冷酷专制与家人的反抗的矛盾。
    ②情节发展:周蘩漪不愿意喝药,但周朴园为了控制她,用以身作则的要求,最终迫使周蘩漪屈服。
    9. ①人物个性鲜明。剧中人物形象深刻鲜明,如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冷静,雷欧提斯的直率和认真。
    ②对话运用巧妙。文中的对话既揭示了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情节集中紧凑。紧紧围绕剑术比赛这一主线,展现了角色间的较量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潜台词的把握能力。
    B.她不想要过被周朴园压迫的生活,说明她在周府的圣湖过的十分不顺心,而后文周朴园的强迫行为,也表现出了繁漪生活的无奈和压抑。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为了衬托了周萍的无奈和悲哀”错误。是揭示了周朴园的虚伪和自私,也揭示了周萍的无奈和悲哀。她的出现,使了得原本就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冲突和情节的把握能力。
    《雷雨》第一幕主要是围绕周朴园让繁漪喝药展开的,而繁漪不想喝,于是周朴园让儿子周冲和周萍劝说繁漪喝药,周朴园对繁漪说“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可见周朴园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繁漪不喝药,并且周冲和周萍都试图劝说周朴园,母亲你不想喝就不要让她喝了,但是都被周朴园无情地给否定了,所以,周朴园坚持让周蘩漪喝药,其实质是封建家长的冷酷专制与家人的反抗的矛盾。
    《雷雨》第一幕首先是周朴园和繁漪的对话,周朴园强迫繁漪喝药,繁漪不想喝。这时候周冲对周朴园说繁漪不想喝药就不要强迫她,这时周朴园让周冲请母亲喝药,并且周朴园对繁漪说要替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当繁漪还是不想喝的时候,周朴园又让周萍劝说繁漪喝药,就这样繁漪无奈地将药喝了下去。所以这一幕主要写到蘩漪不愿意喝药,但周朴园为了控制她,用以身作则的要求,最终迫使周蘩漪屈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这一幕写到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比剑,哈姆莱特的第一剑,雷欧提斯说“没有击中”,第二剑,雷欧提斯说“我承认给你碰着了”,说明雷欧提斯在击剑比赛的过程中的认真和直率。而当奥力克斯说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想要将酒给哈姆莱特的时候,哈姆莱特说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酒放在一旁,说明哈姆莱特面对危急的局势时的机智和冷静。所以,这一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一幕写到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比剑,哈姆莱特的第一剑,雷欧提斯说“没有击中”,但是奥斯里克却说击中了,并且是很明显的一剑,于是才有了国王让人将酒拿给哈姆莱特的情节,这时候哈姆莱特说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酒放在一旁,不仅塑造了哈姆莱特机智冷静的形象,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文中巧妙运用对话,既揭示了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一幕的情节是仅仅围绕剑术比赛这一主线展开的,先写到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二人赛前准备,然后又写到比赛的情况,同时也加入了国王试图在比赛中以庆祝的名义毒死哈姆莱特的情节,同时,正是因为哈姆莱特并没有中国王的圈套,没有喝毒酒,才有了后文复仇的情节,所以,这一幕紧紧围绕剑术比赛这一主线,展现了角色间的较量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猴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不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路性鄙A好勇B力C志伉直D冠雄鸡E佩猴F豚G陵H暴孔子。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或知尔”中的“如”意为“如果”,与《鸿门宴》“请如厕”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
    B.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
    C. “子路性鄙”中的“鄙”是“粗鲁”的意思,与《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字意思相同。
    D. 古人的“字”是成年礼时由父母或长辈取的,用于表示成年和尊重。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比子路年长9岁,曾经被子路欺侮,后来孔子用礼乐感化了子路。
    B. 季康子问孔子子路有没有仁德,孔子顾左右而言他,说子路没有仁德。
    C. 卫灵公继位十二年,他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
    D. 孔悝作乱时,子路担任蒲邑的大夫,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往卫国都城,刚好与子羔相遇,子羔劝子路不要白白遭受祸殃。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2)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14.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子路性格有何缺陷?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FH 11. C 12. A
    13. (1)译为: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2)译为: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
    14. 性格直率,行事鲁莽,逞勇好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
    “性”的宾语为“鄙”,所以应在“鄙”后面断开,即在A处断开;
    “好”的宾语为“勇力”,所以应在“力”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志”的宾语为“伉直”,所以应在“直”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
    “冠”的宾语为“雄鸡”,所以应在“鸡”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佩”的宾语为“猴豚”,所以应在“豚”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孔子”的谓语为“陵暴”,中间不应断开。
    所以,应选B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假如,如果/去,往”;句意:如果有人了解你。/请求去厕所。
    B.正确。
    C.“意思相同”错误。“粗鲁/身份卑微”;句意:子路性情粗朴。/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说子路没有仁德”错误。原文中孔子对子路有无仁德并没有发表意见。
    C.“卫灵公继位十二年”错误。由原文“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可知,原文中是卫出公。
    D.“孔悝作乱时,子路担任蒲邑的大夫”错误。由原文“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可知,原文中孔悝作乱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稍”,慢慢地;“委质”,带着礼物;“因”,通过,经由。
    (2)“得”,得罪;“诛”,谋杀;“出奔”,逃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材料一孔子刚抛出问题,孔子立刻“率尔而对曰”,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可见性格之率直鲁莽。
    材料二第二段介绍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可见他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而过刚者则易折,所以下文写卫国变乱,子路不听子羔劝告,要去烧杀作乱者,最终死于非命。子路之死本可避免,但他选择以个人之力想要成事,结果以卵击石,玉碎当场。这件事可见子路有勇而无谋,行事莽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奉(孔子)而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在家的时候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国内)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第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亲近民众;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魇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宋·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②邯郸道:比喻虚幻之路,也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的是词人退隐后居室幽静安然的场景,环境娟秀清新、灵动自然。词人善于用景物之间的颜色的对比和转换进行艺术渲染。
    B. 词人下阕转写隐逸后的生活,写出了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C. 上阕一个“扫”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风人的动作情感,呼应了“尘不到”,突出了环境的清新。
    D. 词人在下阕中写到“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据此可以推断词人被迫归隐,但内心仍然渴望在朝廷做官。
    16. 该词所描绘的景物形象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赏析。
    【答案】15. D
    16. ①起首二句描绘了清碧的江水和繁花翠草,营造了一幅美丽清新的烂漫春光图;
    ②“午觉醒来闻语鸟”以静衬动,用鸟声体现了春光的宁静,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
    ③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清新、宁静的乡村水光山色图,表达了词人淡泊、旷达的超然情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词人被迫归隐,但内心仍然渴望在朝廷做官”错误。“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写到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所以词人的归隐是自愿的,并且自己贪恋闲适,不再想建功立业之事。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把握能力。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意思是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描绘了清碧的江水和繁花翠草,营造了一幅美丽清新的烂漫春光图。
    “午枕觉来闻语鸟”意思是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本处以静衬动,用鸟声体现了春光的宁静,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
    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清新、宁静的乡村水光山色图。作者如今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所以表达了词人淡泊、旷达的超然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了冉求谦冲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3)唐朝的科举制度扩展了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贤才所谏又多能为圣君所取,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3)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未来航空,会是什么样?从材料到发动机,从通信到能源动力,人们在猜测,颠覆性的改变会从哪里发生?一般来说,信息电子将全方位变革传统航空形态,材料制造是航空发展的基础,能源动力关于飞行器有决定性影响……
    1.飞行器发展瞄准高能化、智能化。“双碳”目标要求民航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民用航空将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航空科技发展的总趋势是高能化与智能化复合发展,高能为“体”,智能为“魂”,这两方面需要 。
    2.超材料、智能结构或将带来颠覆性改变。航空领域素有“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说法,可见材料属性对飞机性能至关重要。另外,航空工业本质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技术对于实现稳定的大规模批产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工业正迈入材料、制造一体化时代,也使材料制造领域成为涌现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来源。
    3.发动机和燃料的变革,或将深刻改变未来航空。发动机和燃料可看作飞机的心脏和血液,该领域的颠覆性发展将深刻变革未来航空形态。
    4.量子信息、5G、大数据,赋能航空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入第三波浪潮,量子信息、5G、大数据等取得突破,使该领域迅速成为 的研究方向,也成为重要的航空赋能技术来源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双管齐下;举足轻重;炙手可热
    19. 一般来说,材料制造是航空发展的基础,能源动力对飞行器有决定性影响,信息电子将全方位变革传统航空形态……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强调“高能化与智能化复合发展”,所以要同时发展,应填:双管齐下。双管齐下,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
    第二空,语境强调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应填:举足轻重。举足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
    第三空,语境强调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有热度,应填:炙手可热。炙手可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信息电子将全方位变革传统航空形态”是航空发展的未来情况,应放于“决定性影响”之后;
    “关于飞行器有决定性影响”搭配不当,“关于”应改为“对”或“对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① 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②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让见证了千百年岁月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从根本上讲,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永葆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不动摇,留住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本味。在此基础上,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遵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流程,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仅要做到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时代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将名城名镇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更要下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防止建设性破坏,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态发展源清泉涌、细水长流。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将这一砖一石 ③ ,蹬出一条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让古建筑、古街区成为展现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化石”,真正在守护历史中开启未来,让深厚的文化自信在千年古迹的文化韵味中日滋月益、生生不已。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让古建筑、古街区成为展现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化石’”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2. 语言文字运用I中“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加双引号,语言文字运用II中“绣花”加双引号,请比较分析两者表情达意的不同。
    【答案】20. ①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
    ②也属于子孙万代
    ③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21. C
    22. ①“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加双引号表示强调(引用),突出材料属性对飞机性能至关重要,材料属性的革新或将给航空领域带来颠覆性改变。
    ②“绣花”加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绣花”指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的改造开发要“微改造”,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细节,而非对其进行破坏性开发、建设性破坏,体现了作者对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吁。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在说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所以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可填“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
    ②本处是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利益,可填“也属于子孙万代”。
    ③后文说到“蹬出一条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所以要将古建筑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可填“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古建筑、古街区比喻成活化石。
    A.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丝竹代指嘈杂的音乐,案牍代指繁忙的公务。
    B.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恋”“思”分别赋予“羁鸟”“池鱼”人的情态。
    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莺语”比喻琵琶声的婉转动听,“泉流冰下难”比喻琵琶声受阻艰涩低沉。
    D.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晴”一语双关,既指天气晴朗,也暗指感情的“情”。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I中说到“航空领域素有‘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说法,可见材料属性对飞机性能至关重要”,这一句中强调了材料属性对于飞机性能的重要性,材料不同,飞机性能就不同,材料属性的变革或将给航空领域带来颠覆性改变,所以本处引号表示强调。
    “更要下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是说在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的微改造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细节,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防止建设性破坏,所以“绣花”有了特殊的含义,体现了作者对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吁。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14,山西省太原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4,山西省太原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_2024学年贵州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卓越联盟):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贵州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卓越联盟),共10页。

    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