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ㅤㅤ渐入仲秋,没有了夏的热烈与粗犷,整个大地似乎格外的憔悴。唯独这一棵树,好像把yùn niàng了一个夏天的活力毫不吝啬地拿了出来,在这片静mì_______而萧瑟的土地上,显得生机勃勃。或许它更像一位lì_______临的王,用全部的力量在唤醒这昏沉的大地——来吧,让我们再造一个春夏!
    ①给加点字注音。
    粗犷
    吝啬
    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ùn niàng
    静mì
    lì 临
    2.(8分)名句默写。
    (1) ,若出其里。(东汉末曹操《观沧海》)
    (2) ,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沾衣欲湿杏花雨,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4) ,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现代朱自清《春》)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色如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冬雨不像春雨那样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C.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D.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他不但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却上不去。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
    5.(3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①亮丽的色彩 ②昂扬的旋律 ③精彩的细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6.(3分)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一部志人小说集,由唐代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咏雪》选自此书。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
    C.(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D.(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7.(2分)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藤野先生》记述了“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严九郎相识、相处、分别几个片段。“我”后来因为“想拯救国民的精神”而弃医从文。
    C.在《琐记》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倔强耿介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8.(4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A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 B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B 》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选文中所提到的两本书分别是A《 》和B《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两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9.(4分)综合实践活动。
    ㅤㅤ《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朋友呢?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为了更好的让班级同学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你所在的班级正举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设计两个环节。
    活动一:
    活动二:
    ②请写出一句你活动前搜集关于交友的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10.(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首句从哪个感官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D.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垂询”是谦辞)
    (2)解释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尊君在不
    ④相委而去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12.(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吴起守信
    ㅤㅤ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方与之食
    B.起之不食以俟者
    C.下车引之
    D.起不食待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期返而食
    ②故人至暮不来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其为信若此
    (3)翻译句子。
    故人来,方与之食。
    (4)《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对我们有何启发?
    13.(14分)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枣儿红
    ㅤㅤ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ㅤㅤ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ㅤㅤ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ㅤㅤ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ㅤㅤ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ㅤㅤ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ㅤㅤ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ㅤㅤ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ㅤㅤ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ㅤㅤ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ㅤㅤ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ㅤㅤ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中秋前后,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至少写出四件)?请简要概括。
    (3)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三、作文。(50分)
    14.(50分)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一声真诚的赞许,一句热情的鼓励,一张欢聚的照片,一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都能让我们体验到幸福。
    请你以“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ㅤㅤ渐入仲秋,没有了夏的热烈与粗犷,整个大地似乎格外的憔悴。唯独这一棵树,好像把yùn niàng了一个夏天的活力毫不吝啬地拿了出来,在这片静mì_______而萧瑟的土地上,显得生机勃勃。或许它更像一位lì_______临的王,用全部的力量在唤醒这昏沉的大地——来吧,让我们再造一个春夏!
    ①给加点字注音。
    粗犷 guǎng
    吝啬 lìn
    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
    静mì 谧
    lì 莅 临
    【考点】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①guǎng lìn
    ②酝酿 谧 莅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8分)名句默写。
    (1)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东汉末曹操《观沧海》)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现代朱自清《春》)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星汉灿烂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吹面不寒杨柳风
    (4)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重点字:藤)
    (5)一年之计在于春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色如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冬雨不像春雨那样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C.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D.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考点】成语和熟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该成语用于形容女性,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
    BCD.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他不但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却上不去。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B.有误,搭配不当,“友谊”与“解决”不能搭配,可把“和友谊”去掉;
    C.有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不但”改为“虽然”;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3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 ,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①亮丽的色彩 ②昂扬的旋律 ③精彩的细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道题给出句子,要求根据语境填入,要注意前后搭配即可。
    【解答】第一空根据“人生如一本书”,后面填精彩的细节。第二空根据“人生如一支歌”,自然是填“昂扬的旋律”,第三空根据“人生如一幅画”,自然填亮丽的色彩。故顺序为:③②①。
    故选:B。
    【点评】本道题的结题关键在于瞻前顾后,找到内在的逻辑联系。
    6.(3分)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一部志人小说集,由唐代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咏雪》选自此书。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
    C.(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D.(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不是唐代文学家。
    B.有误,“左迁”是贬谪,降职的意思,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所以说“左迁”是升职错误。
    C.正确。
    D.有误,“府上”敬辞,不合语义,这里应该用谦辞“寒舍”。
    故选:C。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2分)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藤野先生》记述了“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严九郎相识、相处、分别几个片段。“我”后来因为“想拯救国民的精神”而弃医从文。
    C.在《琐记》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倔强耿介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考点】《朝花夕拾》.
    【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ABD.正确;
    C.有误,“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是《无常》。
    故选: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4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A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 B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B 》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选文中所提到的两本书分别是A《 鉴略 》和B《 山海经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两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考点】《朝花夕拾》.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甲文出自《五猖会》,父亲逼迫“我”背的书是,是《鉴略》;对这本书,鲁迅先生是反感的,父亲逼迫他在看赛会前背下来,实在是对孩子天性和快乐的扼杀。乙文出自《阿长与<山海经>》,阿长给“我”买来的书,就是题目中的《山海经》;对这本书,作者“太过于念念不忘”,非常渴求得到。
    答案:
    《鉴略》《山海经》;对《鉴略》这本书,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厌恶的,排斥的(或反感),因为父亲在看戏前让他背,他认为这扼杀了作为孩子的他内心的快乐。《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渴慕已久、心心念念渴求(或渴望)阅读的书籍。
    【点评】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9.(4分)综合实践活动。
    ㅤㅤ《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朋友呢?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为了更好的让班级同学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你所在的班级正举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设计两个环节。
    活动一: 介绍我自己
    活动二: 讲交友故事
    ②请写出一句你活动前搜集关于交友的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考点】活动设计.
    【分析】①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按照题干“为了更好的让班级同学相互了解,彼此熟悉”设计活动环节,符合中学生实际即可。
    ②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写出一句关于交友的名言,并据此名言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
    【解答】答案:
    ①示例:活动一:介绍我自己;
    活动二:讲交友故事。
    ②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感悟:中学生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因此交朋友一定要交具有正能量的人,互相帮助,积极向上。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10.(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首句从哪个感官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词句赏析;内容理解;主旨情感.
    【分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绿遍山原白满川”意思是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郁,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从视觉描写的角度描绘了山原间草木葱郁,河流里水色映着天光的初夏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据此分析理解概括即可。
    答案:
    (1)运用视觉描写。“绿”,写出了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2)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郁,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濛濛,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闲着的人很少,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忙着插秧了。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D.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垂询”是谦辞)
    (2)解释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太丘舍去 离开
    ③尊君在不 同“否”
    ④相委而去 舍弃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释义。
    ABC.正确。
    D.有误,“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为:太丘独自离开了。去,离开。
    ③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④句意为:却放弃我离开了。委,舍弃。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惭,惭愧。引,拉。句意: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②重点词语:顾,回头看。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答案:
    (1)D
    (2)①约定 ②离开 ③同“否”④舍弃
    (3)①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②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点评】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同“否”
    12.(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吴起守信
    ㅤㅤ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A.方与之食
    B.起之不食以俟者
    C.下车引之
    D.起不食待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期返而食 吃饭
    ②故人至暮不来 到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担心
    ④其为信若此 守信用
    (3)翻译句子。
    故人来,方与之食。
    (4)《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对我们有何启发?
    【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言虚词;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之:代词,指友人;
    B.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之:代词,指元方;
    D.之:代词,指友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等待您一起吃饭。食:吃饭。
    ②句意为: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至:到。
    ③句意为: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恐:担心。
    ④句意为:他这样守信。信:守信用。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方,才。食,吃饭。句意为: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
    (4)本题考查人物评价和见解阐述。结合原文事件,以及文中的“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能看出,吴起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为人遵守诺言,要讲诚信,做守信之人。
    答案:
    (1)B
    (2)①吃饭;②到;③担心;④守信用。
    (3)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
    (4)品质: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启发: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3.(14分)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枣儿红
    ㅤㅤ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ㅤㅤ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ㅤㅤ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ㅤㅤ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ㅤㅤ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ㅤㅤ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ㅤㅤ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ㅤㅤ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ㅤㅤ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ㅤㅤ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ㅤㅤ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ㅤㅤ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中秋前后,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至少写出四件)?请简要概括。
    (3)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考点】词句理解赏析;内容理解概括;主旨情感.
    【分析】本文以家乡的枣为线索,回忆了“我”淘气打枣、祖母忙碌看枣、祖母愉快送枣、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等几件童年往事,表达了思念家乡的种种情感: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由“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可概括为:枣多、枣红。由“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 润润,齿颊生香”可概括为:枣多,枣香。
    (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结合“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可概括出写祖母忙碌看枣;结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可概括出写祖母愉快送枣;结合“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可概括出写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可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是动作描写,“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是神态描写,写出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体现祖母的大方、质朴和善良,具有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情感。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看出作者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从祖母愉快给乡邻送枣看出作者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本文写作目的是表现“我”思念家乡的种种情感。
    故选:B。
    答案:
    (1)枣多,枣红,枣香。
    (2)①祖母忙碌看枣;②祖母愉快送枣;③祖母专注晒枣;④全家人幸福吃枣
    (3)这一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得意自豪,体现出祖母的大方、质朴和善良。
    (4)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5)B
    【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作文。(50分)
    14.(50分)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一声真诚的赞许,一句热情的鼓励,一张欢聚的照片,一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都能让我们体验到幸福。
    请你以“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本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在写作时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那一次”,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一是“我很幸福”,就是我的所思所为,抓住“幸福”一词来写,写作文时,这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所兼顾。
    【思路点拨】围绕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的动作,言语展开,比如课堂上的一声赞许,赛场上的一场鼓励,手机里相聚的一张照片,餐桌上温暖的饭菜,一次快乐的远足、雨中的漫步、醉心的阅读、成功的哭泣等。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甜的,但有人说是苦的;幸福,是咸的,但有人说是辣的。其实幸福是什么知道的,也没有人能够尝到什么味道,即使尝到了,也分辨不出是什么味道。我却尝到了,是又咸又涩的。
    幸福,有时来敲门时,也许你没听到,幸福就这样走了;幸福,也许你非常渴望的站在窗台等候幸福的到来时,幸福可能就焕化成了一场风,你来不及挽留,就这样匆匆离去…当你等到幸福时,却又苦涩,像一个没有成熟的柿子。幸福也许就像我这样感受的吧。
    那一天,风刮得很厉害,雨下得很大,天空像一个搅拌机一样,把搅拌出来的黑蜜糖撒满了天空,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黑黑的,我害怕的向家的方向走去,天空如此的黑,仿佛黑暗像还差一个人没有吞没似的,只留出了一点空白,而雨像一只正在咆哮的狮子正奔向街上廖廖无几的人,像少了几个人似的,路,湿滑滑的,倒霉的我竟不小心把脚踩进了一个破损井盖里。“拔出来,使劲”。我鬼使神差的说一句。我我怎么拔都拔不出来,这个损人不利己的井盖真是的。我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小时,最后力气全使完了,唉,可怜的左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受害的却是我,最后,我只能无助的坐在那里,祈求上天能够给我一线生机,可是坐着坐着,脚逐渐的麻木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过去了…恍然间,我模模糊糊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像雨后春笋般喜悦的像那个身影看去,并竭尽全力的向那里喊去,那个身影像是条件反射般向我跑来,我像抓住了一根绳子似的向绳了上的人急切的喊着,是爸爸,是爸爸,那高大而肥硕的身影就是爸爸,渐渐,视线模糊了,眼睛陷入了一片黑暗…
    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我很晚很晚没有回家,又下着大雨,爸爸妈妈担心我出什么事,立即出来四处找我,大街上找过了,商店里找过了…就是找不到我,是听到了我的呼救声向我走来,在一个破损的小巷子里找到了我,可我已经昏迷了…爸爸立即抱起我跑向医院,带我打针,喂我吃药…偶然间,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是苦涩的,幸福,是可以让人流泪的,幸福的味道是神圣的,是在别人不注意时闯进别人心里的,让人感动,幸福的味道也是可以让人激动的。
    【点评】优美的语言,富于个性地表现出自己对语言的参悟。小作者生活体验丰富、细腻!记叙文字为主体,议论文字很好的升华主题和主旨,相得益彰。本文主体部分选用生活细节,是大家都经历过却很容易忽略掉的小事,作者却从中品味到了幸福,契合了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构思巧妙的习作。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