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生物学家来说,章鱼和乌贼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为和人类差别过大、研究手段限制等,对章鱼和乌贼的研究逐渐沉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新研究手段的发展,它们重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头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在6亿年前,刚刚演化出神经元,还没有聚集形成可以称之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头足类动物和人类就分道扬镳了:脑的进化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几乎是从零开始,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极致。
通过比较人脑和头足类的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神经系统,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了解复杂的大脑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还有什么样的神经结构可以产生智能。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反之,如果我们发现两种神经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功能,就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
头足类神经生物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J。Z。杨在20世纪初发现了乌贼的巨大轴突条直径达一毫米、长数十厘米的巨大神经纤维。得益于这个独特的巨大轴突,英国科学家Hdgkin和Huxley第一次记录到细胞内的动作电位,解释了神经传导的信号一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作为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整个生物学研究中,仅有的能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J。Z。杨随后开展对章鱼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通过损毁实验发现了章鱼存储记忆所在的脑区。这是最早的关于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不同动物的脑中记忆存储结构都是采取类似组织方式。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很少人对头足类,特别是它们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章鱼和乌贼是变色伪装的高手,根据环境瞬间改变全身颜色和图案,和环境融为一体。与陆地上的变色龙相比,它们的变色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不仅改变整体的颜色,还能在皮肤上直接模拟出背景环境的纹理和图案的细节。
章鱼和乌贼的皮肤就像覆盖全身的显示屏,上面有上百万个微小的色素细胞,每个色素细胞相当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这些色素细胞具有不同颜色,每个细胞由一个精妙的神经肌肉的机关控制,使得色素细胞可以随意快速地变大变小。章鱼和乌贼的大脑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皮肤不同区域的色素细胞变化来组成不同的图案。这个皮肤“显示屏”的分辨率高于市面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使得章鱼和乌贼可以在身体表面随意产生出各种复杂图案。
那么,如何研究章鱼和乌贼这种独特功能呢?人工智能技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实验室内,我们运用包含数亿参数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隐藏在背景环境中的乌贼,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乌贼变色图案是在模拟环境中的哪些关键视觉特征。通过对乌贼变色进行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乌贼变色不依赖于预设的运动程序和固定的路径。每次变色过程都采取类似“梯度下降”的算法,是一个起于随机探索、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经过多步迭代逐步逼近背景环境的过程。
头足类研究的新进展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将反哺新技术。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经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运动系统根据抽象的视觉信息重新生成复杂的体表图案的过程可看作第一步视觉处理的逆过程,整个动物界仅有头足类动物拥有这样的图像生成功能。因缺乏对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使得与之相关的图像合成与渲染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一直缺乏来自神经算法的启发,因而在算法效率和速度上远逊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应该说,乌贼和章鱼在神经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的神经运算可能比不上人脑复杂,但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人脑还是一个“黑箱”,无法进行精密研究。而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身,使其神经运算的复杂性被暴露在外,易于研究。如今,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进展已经重新燃起了学术界对头足类动物研究的热情。最近一两年,包括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科学家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追随我们的脚步,重新开始关注这些神秘而奇特的生物。
(摘编自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来自海洋智慧生物的启示》)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乌贼等头足类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过程:由英国科学家J。Z。杨发端,到过去的几十年比较沉寂,再到现在的重新关注。
B.目前,我们发现虽然章鱼、乌贼的神经系统很复杂,但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某功能时,章鱼和乌贼所采取的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
C.章鱼、乌贼的变色没有预设成哪一种颜色,其变色先要随机探索,再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最后经过多步迭代才能完成。
D.中国科学家对章鱼、乌贼的研究取得了不俗成果,这激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重新开始燃起对头足类动物进行研究的热情。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拥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随着脑的进化,二者就分化开来,但各自的头脑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化并发展到了极致。
B.J。Z。杨发现的乌贼巨大神经纤维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是目前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C.大多数人都把果蝇等模式生物集中作为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对象,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
D.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细解密人类大脑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章鱼和乌贼的功能进行研究。
3.(3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的解说的一项是( )
A.章鱼和乌贼会利用自己的变色功能来隐身于周围的环境中,速度快,也精准。
B.章鱼和乌贼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数量众多,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可以任意变换。
C.章鱼和乌贼在组成不同图案时需大脑通过神经肌肉精确控制皮肤的色素细胞。
D.章鱼和乌贼拥有关键视觉特征,研究时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
4.(5分)请简要说明选择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作为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研究对象的优势有哪些。
5.(5分)关于乌贼和章鱼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发哪些思考?请根据文本概括。
【答案】
B
C
D
①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有着共同祖先。②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易于研究。
5.①可以了解人脑的进化过程及何种神经结构产生智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②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③头足类动物拥有图像生成功能,通过对头足类动物运动控制的研究,可以使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大大提升算法效率和速度。④研究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如何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如何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章鱼和乌贼所采取的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肯定不当。由原文“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可知,材料中只是假设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而没有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中“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不同动物的脑中记忆存储结构都是采取类似组织方式。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的信息可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判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D.表明的是我们研究章鱼和乌贼的方法与途径,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说的“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另外这句话表达也有误,原文说的是“在实验室内,我们运用包含数亿参数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隐藏在背景环境中的乌贼,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乌贼变色图案是在模拟环境中的哪些关键视觉特征”。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头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在6亿年前,刚刚演化出神经元,还没有聚集形成可以称之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可知,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有着共同祖先。
由原文“而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身,使其神经运算的复杂性被暴露在外,易于研究”可知,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易于研究。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通过比较人脑和头足类的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神经系统,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了解复杂的大脑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还有什么样的神经结构可以产生智能。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反之,如果我们发现两种神经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功能,就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可知,对乌贼和章鱼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人脑的进化过程及何种神经结构产生智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
由原文“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经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可知,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
由原文“运动系统根据抽象的视觉信息重新生成复杂的体表图案的过程可看作第一步视觉处理的逆过程,整个动物界仅有头足类动物拥有这样的图像生成功能。因缺乏对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使得与之相关的图像合成与渲染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一直缺乏来自神经算法的启发,因而在算法效率和速度上远逊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可知,头足类动物拥有图像生成功能,通过对头足类动物运动控制的研究,可以使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大大提升算法效率和速度。
由原文“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可知,研究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如何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如何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火春风斗古城(节选)
李英儒
深夜时分,在一条羊肠小路上,老梁领着杨晓冬政委在快步走着。老梁穿一身青色粗布棉衣,腰间系着红色牛皮带,上面斜插着金鸡圆眼大机头的盒子,棉衣瘦得裹身,两个袖口挽得挺紧,加上他那矫健而轻快的步伐,使人感到他是个手脚利索头脑灵活的人。
他一路上老是拉开杨晓冬政委一段距离,为的是能在前面侦察情况;遇到意外,免得他所保护的首长遭到危险。①起初,他们踏着冰硬的小路;后来,又踏着路旁的衰草;将要进村的时候,躲开笔直的大道,钻进村旁的树林。老梁蹲下来听了听,四下没有动静,便站起来,照旧拉开距离,朝村庄走去。当他刚要横跨过路的时候,听见有人喊叫:
“站住!什么人?”
“你是什么人?”老梁反问时,发现前面村头路口趴下五六个人。他像狸猫般敏捷,一个箭步蹿到道旁一棵大树背后,趁势拔出腰间的手枪。
“浑小子,也不打听打听你到了什么地方,这是东亭镇!”
老梁知道来的必是东亭炮楼上的一帮特务。这些家伙,黑夜里成群外出,说不定又要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一股怒火涌上心头:②“龟孙子们,你们眼瞎,耳朵也聋。没听说过姓梁的神枪手?”
“你是武工队的梁队长!”为首的特务发慌了。
“正是他老人家!”艺高胆大的老梁,并不把这些人放在心上。
“梁队长,今天狭路相逢,可是碰巧的,我们可不是专找你的麻烦。依我说,双方都有公事,咱们俩方便好不好?”为首的人又说。
“那你们必须赶快退回去,今天通夜不许出门!”
“我们可以退回去,君子一言为定,可不许背后开枪。”特务们夹着尾巴走了。
杨政委听得十分清楚,心里暗想:“只当他是个普通的警卫交通员,想不到他在敌人面前还有这么大的声威呢。”
在村外停了几分钟,他们从另一条道进了街。不久,老梁像押犯人一样,把个伪保长押了过来。这个家伙,嘴里直嘟囔:“光是带路,我另派个人不行吗?”
出村不远,就看到封锁沟。伪保长迈上沟沿,指着深不见底的封锁沟说:“两丈多深,直上直下,哪能过呢,等到天明,化了装从炮楼口走吧?”
杨政委走过来,想对伪保长做动员说服工作。梁队长做了个制止的手势,扭转头说:③“爬沟、过楼任你挑,出了差错,这第一颗子弹是给你准备的。”
伪保长无可奈何,改说炮楼附近沟浅,也能通行,就怕被敌人发觉。接近炮楼处,果然沟浅,且有行人踏践的小路。这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炮楼里的挂灯。伪保长带着发抖的声音说:“同志们听,楼上正打牌,趁这机会,你们快过吧!千万别出声响。”
梁队长根本不理睬他,先帮助杨政委过路,返身扒住沟沿,突然亮开嗓门喊:“伪军们听着!你们还给鬼子当看门狗呀?我今天挺忙,只说两句话:你们已经对人民做下了很多坏事,赶快低头认罪,给自己留个下场,要再执迷不悟,留心武工队的神枪。”话音未了,他举枪“啪”的一声,那盏明亮的挂灯给打灭了,黑暗的炮楼上吓得死一般寂静。伪保长伏在封锁沟对面,一动也不敢动。杨政委称赞说:“好准的枪法呀!”
不知什么原因,过沟之后,老梁的步子越来越快了。一个村庄显现在眼前。④月亮从雾帐后面升起,活像谁从东方地平线上挑起个大红灯笼。这个村庄的出现,使梁队长止不住的高兴起来。过沟之前,他几乎整夜都沉默无言,现在,话却多了。杨政委知道这儿不是老梁的故乡,老梁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们从北面进了村。西高坡上有矮矮的三间土房,周围用秫秸堆砌。老梁很熟悉地搬开两个秫秸捆,照着山墙,按照暗号敲击。敲到第三遍时,听见有人轻轻咳嗽声。时间不大,门开了,一个头发蓬松手掩襟怀的女人,把他们让进去。梁队长领先朝里走,到屋之后,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伸手摸出火柴,点亮灯,看了看炕上睡得正香甜的孩子,然后扫了扫炕,拉下条棉被,叫杨政委上去暖和一会儿。杨政委确实疲乏了,刚躺下,眼睛就睁不开了。朦胧之际,听到外间有说话的声音。他竭力尖起耳朵,听到下面的对话:
“我在这儿休息一天,行不行?”说话的口气,好像小学生向老师请假。
“不行!”女人说得挺干脆。
“孩子能带过去吗?放在这边没人照管哪!”
“这些问题上你少操点心。拿着个男子大汉,偏这么婆婆妈妈竭竭螫螫的。”
杨政委奇怪了。这是梁队长同女房东在交谈吗?想起老梁同志在路上喝退特务枪打炮楼那股威严雄壮的劲头儿,为什么在这位女同志面前这么服服帖帖的?正琢磨着,他们进屋来了。梁队长发现杨政委没睡觉,表情有些不自然,忙向他介绍这位女同志,说她的名字叫金环。杨政委说自己叫杨晓冬,趁着说话,向金环瞥了一眼,见她年纪不过廿四五岁,面色微黄,身材纤瘦,两眼显得聪颖机警,但是隐藏着一股子泼辣和傲气。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借杨晓冬政委的视角,描绘一个陌生人眼中老梁的形象特点,既概括了老梁的外貌,也体现了政委细致的观察力。
B.梁队长行进间偶遇特务,体现了当时环境的复杂与凶险,但梁队长在敌人心中素有威名,也能果断反问,从容应对。
C.小说一直采取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如二人进村时的方位、地形、环境情况,还有梁队长是如何与金环对暗号的,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D.文章末尾,金环方才正式出场,但是她泼辣的性格已经通过之前的对话和老梁对她的态度、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7.(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的几个分号,从内容上分别叙述了路途中不同的客观状况,体现了人物的主观心理,展现了老梁的谨慎、周密。
B.句子②写出了老梁的愤怒。因为他正在执行重要任务,敌人却撞到了他的眼前,而且还没认出他来,于是他爆起了粗口。
C.句子③中的“第一颗子弹是给你准备的”,表明老梁在威胁伪保长,这个办法比政委的“说服”策略更果断有力。
D.句子④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小说在紧张之余也富有诗意,兼有交代时间、调整节奏、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8.(5分)“梁队长根本不理睬他”这个段落,写出了不同人物的心理。请加以梳理概括。
9.(5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话题:简笔写英雄: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枪。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话题或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
6.C
7.B
8.①梁队长:镇定、勇猛、威严,要以枪法震慑敌人。
②伪军:惊慌、胆小、怯懦,被梁队长威慑住。
③杨政委:称赞(佩服)梁队长枪法。
9.示例一:简笔写英雄。①小说语言风格简练平易,读者容易理解;②小说善于以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英雄,多角度描绘梁队长的形象特点;③小说善于以侧面烘托描写英雄,借同志、敌人的视角塑造梁队长这一形象;④小说善于以对比、悬念写英雄,交代了梁队长威严勇猛、服帖谨慎的两种侧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示例二:枪。①枪是梁队长战士身份的标志,梁队长持枪震慑敌人,保护同志;②精湛的枪法、警惕的心理,体现着梁队长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③梁队长开枪时的威严勇猛,又和最后服帖、不自然的神情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小说一直采取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分析错误。小说并非一直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后半部分使用了有限视角,没有交代金环的身份以及梁队长说话口气变化的原因,制造了悬念。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因为他正在执行重要任务,敌人却撞到了他的眼前,而且还没认出他来”分析不当,梁队长愤怒,还因为不知道特务要去做什么坏事,因此想要教训、吓唬他们。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梁队长根本不理睬他,先帮助杨政委过路,返身扒住沟沿”可知,面对伪保长的胆怯,梁队长非常镇定,并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对伪军们喊话,劝他们不要执迷不悟,然后“话音未了,他举枪‘啪’的一声,那盏明亮的挂灯给打灭了”,表现出他神准的枪法。从中可以看出梁队长镇定、勇猛、威严,以精准枪法震慑敌人。
而在伪军方面,从“黑暗的炮楼上吓得死一般寂静”可以看出,面对梁队长挑衅般的喊话和用枪打灭挂灯,伪军们没有人敢出来应对,而是保持了沉默。从中可以看出伪军的惊慌、胆小、怯懦。
在杨政委方面,看到梁队长在伪军面前如此勇敢,而且枪法如此只好,不禁“称赞说:‘好准的枪法呀!’”。他内心对梁队长枪法佩服至极。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如果选择“简笔写英雄”这一话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进行分析:
第一,小说语言风格简练平易,读者容易理解。小说的语言非常简练,易懂。如“他一路上老是拉开杨晓冬政委一段距离,为的是能在前面侦察情况;遇到意外,免得他所保护的首长遭到危险”“老梁知道来的必是东亭炮楼上的一帮特务。这些家伙,黑夜里成群外出,说不定又要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一股怒火涌上心头”等,作者用平易的语言叙述故事,让读者的阅读非常顺畅,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第二,小说善于以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英雄,多角度描绘梁队长的形象特点。如小说中对梁队长外貌的描写,“老梁穿一身青色粗布棉衣,腰间系着红色牛皮带,上面斜插着金鸡圆眼大机头的盒子,棉衣瘦得裹身,两个袖口挽得挺紧,加上他那矫健而轻快的步伐,使人感到他是个手脚利索头脑灵活的人”;动作描写,“他像狸猫般敏捷,一个箭步蹄到道旁一棵大树背后,趁势拔出腰间的手枪”等。这些描写都从多角度塑造了梁队长这一英雄形象。
第三,小说善于以侧面烘托描写英雄,借同志、敌人的视角塑造梁队长这一形象。比如从敌人的表现来展示梁队长的勇敢,“他举枪‘啪’的一声,那盏明亮的挂灯给打灭了,黑暗的炮楼上吓得死一般寂静”,从同志眼中的形象来表现梁队长的威严与对敌人的强大震慑力,“杨政委听得十分清楚,心里暗想:‘只当他是个普通的警卫交通员,想不到他在敌人面前还有这么大的声威呢。’”
第四,小说善于以对比、悬念写英雄,交代了梁队长威严勇猛、服帖谨慎的两种侧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在选文的前半部分,无论是面对半路遇见的特务还是面对炮楼里的伪军,梁队长都表现出自己的威严勇猛,让特务们乖乖地退回去,让炮楼里的伪军不敢吱声。但在金环面前,他“说话的口气,好像小学生向老师请假”,表现地服服帖帖。两者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也为读者制造了悬念,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动力。
如果选择“枪”这一关键词来写短评,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
第一,枪是梁队长不可缺少的武器,是梁队长战士身份的标志。无论是在半路遇上特务,抓来伪保长,还是后来从炮楼旁过封锁沟,枪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枪梁队长持枪震慑敌人,保护同志。枪是梁队长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
第二,通过枪这一物象,塑造了梁队长这一英雄形象。如“他举枪‘啪’的一声,那盏明亮的挂灯给打灭了,黑暗的炮楼上吓得死一般寂静”表现了梁队长精湛的枪法。而“他像狸猫般敏捷,一个箭步蹄到道旁一棵大树背后,趁势拔出腰间的手枪”则体现出梁队长警惕的心理。
第三,梁队长面对特务伪军,勇敢顽强,精准的枪法让敌人丧胆;而在金环面前,梁队长则表现的服服帖帖,像个小学生。所以,通过枪这一物象,表现梁队长开枪时的威严勇猛,又和最后服帖、不自然的神情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盂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向曰:“子无二马二舆,何也?”献伯曰:“吾观国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向曰:“吾始贺子之拜卿,今贺子之俭也。”向出,语苗贲皇曰:“助吾贺献伯之俭也。”苗子曰:“何贺焉?夫爵禄旗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修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今乱晋国之政,乏不虞之备,以成节,以絮私名,献伯之俭也可与?又何贺?”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材料二: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宰予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曰:“然则夫子何欲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贶【注】乎?”王曰:“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第三》)
【注】贶(kuàng),赐,赏赐。
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A卿必有军B事C是故D修车马E比卒F乘G以备H戎事。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同“斑”,指杂色斑点或斑纹。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意义和用法相同。
B.虞,指意料,预料。与成语“不虞之誉”中的“虞”词义不同。
C.遗,指给予,赠送。与《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的“遗”词义相同。
D.赐,指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成语“端木遗风”的涵义就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之风。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等级森严,以官职级别的高低决定所配备的车马的数量,比如上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八匹马,中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四匹马,下大夫只配备一套车马。
B.盂献伯被授予上卿之位后,叔向前往祝贺。当他看到孟献伯门口的车马时,叔向认为盂献伯节俭,然后让苗贲皇去祝贺。但苗贲皇认为孟献伯不值得庆贺。
C.孔子派宰予出使楚国,楚昭王准备了用象牙装饰的安车来迎接孔子,但宰予根据孔子日常的言行断定孔子会接受,于是就回绝了楚昭王的安排。
D.宰予回来后,子贡认为宰予没有说尽老师道德的高美。他认为夫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宰予所说的只是老师的一些实事罢了。而孔子却认为宰予贵在真实,子贡显得浮华。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爵禄旗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
(2)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
14.(3分)同是节俭,苗贲皇对于“献伯之俭”和宰予对于“孔子之俭”的认识有何不同?
【答案】
CEG
B
C
13.(1)爵禄和旗帜,是用来区别功劳的大小,区分贤与不贤的。
(2)现在天下道德被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振兴礼义道德并推行它。
14.①苗贲皇不赞成“献伯之俭”,他认为这是破坏晋国的政事,光耀私人的名声;
②宰予认可“孔子之俭”,他认为孔子不在乎俸禄和官位,而是贵义尚德,在乎的是能否弘扬道义仁德,如果能助君主“行其道”,孔子就算徒步上朝也心甘情愿。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卿一定要掌管军事,因而要修整车马,训练步兵和战车,以防备战事发生。
“且夫”为连词,表示下文更进一层的议论,“卿”作主语,“有军事”作谓语和宾语,应在“事”后断开,所以选C;
“修车马”“比卒乘”句式结构相同,都是动宾结构,“马”“乘”后分别断开,所以选 E、G。
故选CE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以及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正确。句意:头发斑白的老人大多数还步行。/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B. “词义不同”错。 虞,都指意料,预料。句意: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防备意外的发生。/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C. 正确。 句意: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D. 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楚昭王准备了用象牙装饰的安车来迎接孔子”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可知,楚昭王用象牙装饰安车,是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并不是用来迎接孔子。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异”,区别;“功伐”,功劳。
(2)“方”,现在;“寝息”,被搁置;“兴”,振兴。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的“今乱晋国之政,乏不虞之备,以成节,以絜私名,献伯之俭也可与?又何贺”可知,苗贲皇不赞成“献伯之俭”。他认为这是破坏晋国的政事,光耀私人的名声。
根据材料二宰予对楚昭王说的话以及孔子对两位弟子的评价可知,宰予认可“孔子之俭”,他认为孔子不在乎俸禄和官位,而是贵义尚德,在乎的是能否弘扬道义仁德,如果能助君主“行其道”,孔子就算徒步上朝也心甘情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盂献伯被授予了晋国的上卿之位,叔向前往祝贺,盂献伯的门前停着车马,马不吃谷物。叔向说:“你只有一辆车子一匹马,这是为什么?” 盂献伯说:“我看国人还有饥饿的气色,所以不用谷物喂马;头发斑白的老人大多数还步行,所以不用两辆车子。”叔向说:“我开始的时候是祝贺你被封为上卿,现在要祝贺你的节俭了。”叔向出来,对苗贲皇说:“(你)帮我去祝贺盂献伯的节俭。”苗贲皇说:“这有什么可贺的?爵禄和旗帜,是用来区别功劳的大小,区分贤与不贤的。所以晋国的法制规定,上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八匹马,中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四匹马,下大夫只配备一套车马,这是用来标明等级的。况且卿一定要掌管军事,因而要修整车马,训练步兵和战车,以防备战事发生。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防备意外的发生,太平的时候可以用来供应上朝议事的需要。现在盂献伯扰乱晋国的政事,缺乏防备意外的手段,而成就他的节操,以便光耀他私人的名声,盂献伯的节俭可行吗?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材料二:
孔子派宰予出使楚国,楚昭王用象牙装饰安车,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宰予说:“夫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坐这车的。”楚昭王问:“为什么?”宰予回答说:“我通过老师的日常用度,考虑老师的心思所在来观察,所以知道他不会用这辆车。”楚昭王说:“说说看。”宰予回答说:“自从我侍候夫子以来,私下里见他言语不离大道,行动不违背仁。重视义崇尚德,清正质朴喜好节俭。出仕享有俸禄,但是却不用来积累财富。不合于道义则离去,辞官的时候没有恋恋之心。妻子不穿华丽的衣服,妾也不穿丝制的衣服,车马器皿都不雕刻华丽的花纹,不把谷物等粮食给马吃。如果道可行则以治理国家为乐,道不行则以修身为乐,这就是夫子成为夫子的原因。假如是看起来外观华丽的东西,听起来淫邪的妖冶美女的歌声,夫子经过的时候不会去看,遇到的时候也不会去听。所以我知道夫子不会使用这辆华丽的安车。”楚昭王说:“既然这样,夫子的意愿是什么呢?”宰予回答说:“现在天下道德被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振兴礼义道德并推行它。天下确实如果有想治理的君主能够推行夫子之道,夫子即使是走着去上朝,也一定会乐意去,何必在远方使您这厚重的赏赐遭受辱没呢?”楚昭王说:“从今以后就知道夫子的道德是多么伟大了。”宰予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认为宰予的话怎么样?”子贡说:“没有说尽老师道德的高美。夫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像宰予所说的,不过是老师做事实在罢了。“孔子说:”言语贵在真实,才能使人相信,舍弃了真实还有什么可称赞的呢?所以子贡的浮华比不上宰予的真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怀古》①
【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清】赵翼④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释】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在与西夏的多次战役中处弱势,此后北宋又出兵伐夏,但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在对夏政策上,苏辙一直主张退守求和的态度。②觜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④赵翼:清代史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他弃官归隐,途经赤壁时所作。
15.(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首联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的意气风发,与苏轼《赤壁赋》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苏诗中“安知”一词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赵诗颔联化用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地写出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周瑜得胜的结局。
D.赵诗尾联用典,“沧浪”指渔父劝慰屈原的短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6.(6分)这两首诗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但寄寓的情志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尾联分析。
【答案】
D
16.苏辙诗尾联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赵翼诗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往事如烟,胜败成空,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沧浪’指渔父劝慰屈原的短歌”错误。“月明渔父唱沧浪”,意为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沧浪”此处指渔歌。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苏辙此诗的尾联“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借对曹操失败的评论,表达了对当时的统治者宋神宗贸然进攻西夏的批判之情。
赵诗写三国鼎盛时期的骁勇善战的豪杰只存于人心,赤壁古战场已为历史陈迹,现在只剩明月高照、渔父吟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诗人写即目所见,着力于感怀三国历史,借此表达往事如烟、山河遗迹、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与潇洒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也显得可怜可叹了。作者盛年退隐,甘愿从轰轰烈烈归于平淡安静,是对人生的彻悟,也是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 , ”两句,陆游在今夕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通过“ , ”两句来写周文王和孔子,表明古代伟大作品往往是圣贤在困顿中奋发努力写就的。
(3)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抓住了日将出时色彩的瞬间变化,静动有序,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
【答案】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许、衰、鬓、斑、厄、臾、采。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远古时代,“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壮观的景象。而此后,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介绍巍然耸立在游人面前的大王峰和玉女峰,这两座武夷山最著名的山峰,从地貌学的角度而言,年龄差竟有240多万年。在海枯石烂的漫长岁月里,大王峰足足等了玉女峰240万年之久,这是怎样的等待呢?这样的联想,将自然地理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情感。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___①___。在作者何向阳看来,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作品绝不是浮光掠影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它要捕捉的是武夷山水的文化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句中“泗水”的来龙去脉,娓娓讲述中国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之间的“朱张会讲”,细致钩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与朱熹的关联,以及朱熹晚年创建武夷精舍的缘由……某种意义上,作者沿着宋代以来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所谓诗性山水,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单。事实上,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触手可及,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作品洋溢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___②___。
在旅行成为时尚的今天,真正懂得旅行、懂得山水还需要深入沉潜。风景不妨“看”,山水却必须“读”。看可以无所用心,___③___。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推敲山水、叩问智慧、体察自然的人文山水笔记。
18.(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4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将大地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成是“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赋予大地以人的动作和情态,表达更加生动形象。②运用比喻,将“丹霞之奇观”比作地质运动之后的“正常剧目”,形象地展现了丹霞奇观形成的过程,化平淡为生动,引发读者的联想。
作者沿着宋代以来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
20.①更在其文化底蕴;②进入诗性山水的层面;③读却一定要推敲叩问。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将地壳运动变化比拟成人雕塑自己的面容,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大地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大地以人的动作和情态,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将地理上的丹霞地貌比喻为“正常剧目”,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丹霞奇观形成的过程,使所描绘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丰富的联想。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定语的排列顺序不当,数量词一般在前面,形容词一般在后面;数量词“一条”应放在“重要”前面;
二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残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不仅在于险奇”和后文“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非朱子文化莫属”等信息,可以推知迷人之处不仅在风景,更在文化,应填“更在其文化底蕴”。
②处,根据前文“所谓诗性山水……的凝思和顿悟”“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等信息,可以推知上文才是由山水诗进入到哲思的过程,应填“进入诗性山水的层面”。
③处,根据前文“风景不妨‘看’,山水却必须‘读’。看可以无所用心”和后文“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推敲山水、叩问智慧、体察自然的人文山水笔记”等信息,可以推知看完之后的读就要用心读,推敲智慧,应填“读却一定要推敲叩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地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似的,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21.(5分)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微微、朵朵、小小”,试分析它们在各自语境中的作用。
22.(5分)对文学作品来说,字词的恰当使用,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分析其中的字词是怎样增强表达效果的。
【答案】
21.①“微微”表示模糊不清、淡远,符合语境中薄阴天气的特征。
②“朵朵”是量词连用,表示很多朵,符合语段中指“水花”朵朵的场景。
③“小小”是形容词连用,表示“很小”,更加贴合作者远望的直观感受。
22.示例一:本句着一“流”字,化静为动,使“头上有云”这一静景流动起来,使画面具有动态美,让读者更觉真实可感。
示例二:本句着一“钻”字,将梅雨潭溅着的水花人格化,说其主动钻进我们怀里,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新奇有趣。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微微”在这里是“似有非有”的意思,结合前句“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准确的写出了薄阴天气里,云彩淡远、模糊不清的特征。
②“朵朵”表示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水溅起时会形成多个水花,用“朵朵”来修饰“溅着的水花”准确而形象。
③“小小”是形容词连用,加强了“小”的程度,表示“很小”。结合“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可知,溅起的水花越多,水花就会越小,所以“小小”非常贴切地写出了作者远望水花的直观感受。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都巧用了动词。
第一句中“流”字赋予“云”以动感,作者化静为动,不仅凸显了云彩的清淡飘逸,使画面具有动态美,更让读者觉得真实可感;
第二句中的“钻”字赋予水花人的情态,将梅雨潭溅着的水花人格化,仿佛是梅雨潭溅着的水花主动钻进我们怀里,这样的表达生动活泼,极富意趣。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人读过这样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它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文章这样写道:“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生活着,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
这是鲁迅先生将近生命终点时写下的文字。在黑夜里,在斗室中,他眼里看到的,是穿窗而入的光。你呢,可能也曾经历过困守室中的日子。对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以及生活于其间的自己,是否有什么新的感悟和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提示,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心怀他人,肩担天下。
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是一只火把,就应照亮一段道路;是一把斧头,就应开辟一片坦途;是一缕阳光,就应温暖一方土地;是一捧清水,就应洗净一片浊污。人人地位不同,个个责任重大。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说:“我的任务和叶利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在打扫俄罗斯而已。”有了职业责任感,才有了王顺友几十年行走在山间邮路,才有了张艺谋推掉高额报酬,为奥运耗尽心血,才有了神舟宇航员执行任务时的沉着冷静。树立职业责任感,是树立责任意识的基石。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红烛照深山,温暖洒人间。李桂林、陆建芬怀着对二坪村的责任,将荒芜变为希望,将沙漠变为绿洲,从此,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化的光芒在这里耀眼夺目。“微尘”这个看似渺小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意识。无声奉献,更显其伟大;心怀社会,更显其崇高。树立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它是树立责任感的保障。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责任意识。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每个人树立国家责任感,国家必会长盛不衰。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张自忠的杀敌报国,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反观当今,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成为一大通病。范美忠一跑留骂名,专家们偏爱孔方兄,学者们执着于闪光灯,自媒体渲染浮夸成通病。树立责任意识,自古重要,而今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自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奉献、是博爱;真正的明智,不是割裂自己与他人,而是始终将自己与他人联系,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有一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也会永存!
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相信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为之付出行动,播撒爱与善良。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将它融入海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部分的主旨句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我有关”是主旨句的核心概念,“远方”和“人们”是这一核心概念的外延,是它的适用范围。对“和我有关”内涵的界定是观点生发的一个维度,可以从“和我有关”是什么?为什么和我有关?我们要怎么办三个方向生发。对“远方”和“人们”这两个外延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观点生发的又一维度,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向生发。考生应建立“和我有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三个概念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情境限制,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部分提供的三个维度进行立意。命题立意的导向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要辩证看待“个体发展”和世界“和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个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世界,以天下为己任,明确自己今后肩负的重任。拥有世界“都和我有关”的情怀,具有责任担当精神,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体发展”。
第二部分引导语共四句话,可从四个层面理解。第一层“这是鲁迅先生将近生命终点时写下的文字”“在黑夜里,在斗室中”这是情境限制,隐喻某种人生困境;第二层“他眼里看到的,是穿窗而入的光”是正向的价值导向;第三层“你呢,可能也曾经历过困守室中的日子”是建立材料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思维的走向;第四层“对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以及生活于其间的自己,是否有什么新的感悟和思考?”这是任务指令。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然后展开论述,从个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强调自身与远方和人们的联系,表达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接着论述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最后强调要有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这世界与我有关,世界因我而精彩。
立意:
1.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
2.世界与“我”息息相关。
3.心系天下,追寻梦想。
4.行动上与时俱进,思想上有责任担当。
07-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07-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共18页。
模拟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docx、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考试版docx、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