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微专题生物与环境、冻土(课件)(新高考)
展开为了更好地搞好高三地理学科的第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第二轮复习以讲练结合为主,查缺补漏;专题复习为主,注重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注重思维方法、注重应考能力、注重学科特征。重视文科焦点、热点知识,注重因材施解。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专题6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网络·思维脑图构建知识体系,强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程度
专情分析·解密高考分析考点高考命题情况,解析高考中对考点的考查及预测方向
高频考点·以考定法针对高考题进行真题详细分析,同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
核心素养·微专题考点细化,逐一突破,以微见全
考点一:生物与环境【高考解密】 命题点01 生物与环境【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考点二:冻土【高考解密】 命题点01 冻土【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命题点 生物与环境·典例01】(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真题解析】由题干可知当地气候冷湿,水分充足,限制林线因素为热量(最热月均温不低于10摄氏度),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雪线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命题点 生物与环境·典例01】(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真题解析】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命题点 生物与环境·典例01】(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真题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原先的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都被破坏,火山喷发若干年内,山地冰川和山地森林将逐渐恢复,山地森林将逐渐向上恢复,森林上限升高;火山口附近的地温逐渐降低,永久性积雪冰川逐渐增加,向下发展,积雪冰川下限降低,两者发生显著变化,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生物的数量可以影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
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演化等方面。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气候是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其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对生物的分布范围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对生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同时气候的变化(变暖或变冷)会影响到生物的数量。
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演化等方面。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物的健康和生存。优质的水质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量的营养物质,同时保持适当的酸碱度,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水质不佳可能导致生物体内毒素积聚,影响其健康状况。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是各类生物的基础,对生物的养分供应和根系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首先,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影响土壤贫瘠、养分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而土壤肥沃则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土壤的酸碱度和水分含量也会对生物产生重要影响。酸性土壤可能限制某些植物的生长,而过湿或过干的土壤也会妨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演化等方面。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城市化等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其次,大规模的工业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会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此外,过度捕捞和滥用农药等行为也对生物的生存和种群数量造成了威胁。
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植被的花、根、茎、叶的不同形态特征,表现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理结构适应:不同动物具备不同的生理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沙漠地区的骆驼适应了长时间无水和高温的环境,它们的体表被覆盖着厚厚的毛皮,可以隔离炎热的高温。另外,骆驼的体内还有大量的脂肪,以便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提供能量行为适应:动物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例如,寒冷的地区的动物会在冬季冬眠,以节省能量并避免低温对身体的损伤。此外,一些鸟类会定期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毛发和皮肤颜色适应:动物的毛发和皮肤颜色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北极能和白色的鹿在雪地中更容易隐藏自己。而沙漠中的动物则常常有浅黄色或棕色的毛发,可以更好地融入沙漠的颜色食物链适应:不同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来生存。例如,食草动物适应了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的消化系统具备能够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而肉食动物则适应了以其他动物为食,它们通常具备锐利的牙齿和爪子社会行为适应:动物往往生活在群体中,它们需要适应群体之间的社交关系。例如,蜜蜂的社会结构十分复杂,工蜂、雄蜂和女王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①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分析:气候:一般来说气候类型越复杂,生物多样性越丰富也越复杂;水热条件越好,种群数量越多。例如热带雨林;地形: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丰富,生物多样性越丰富;食物:食物来源越丰富,种群密度越大;生境:生境的空间分布,完整性、破碎性会影响到物种的丰富程度。人类活动:有利: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不利: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湿地面积减小,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过度捕捞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生物多样性破坏分析: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1)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环境。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种类减少以至濒临灭绝。人类对植物的过度采伐或对动物的过度捕杀。环境污染加剧,生物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
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日常保护
3.林线及其变化①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3.林线及其变化②影响因素:A热量因素: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植物不能够很好地生长。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山地林线分布则越低。
3.林线及其变化②影响因素:A热量因素: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植物不能够很好地生长。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海拔 :同纬度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3.林线及其变化②影响因素:B.降水因素: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林线及其变化②影响因素:C..土壤因素:森林出现在轻质的土壤上,比如沙土、沙壤土、砾石土,不出现在黏土、黏壤土上; (不利于根系发育);有冻土层存在,森林不会出现;排水不畅的盐碱地,森林难以生长;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浅薄,保水能力差,森林难以生长;D.风因素:微风可以传播种子和花粉;大风侵蚀土壤,土壤变薄,大风使,地表蒸发加强,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
【考向01-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3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百岁兰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长得十分奇特,茎秆高4米,地面上只有20厘米左右,有两片从茎顶生出并左右分开的叶子,匍匐于地上,叶宽30厘米,长3米左右,最长能有6~7米(左图)。它主要分布在安哥拉与纳米布沙漠(右图)。经过碳14测年,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甚至可到2000年,故得此名。与其他沙漠植物的针状叶子相比,百岁兰叶片宽大的原因是( )A.根系发达,可获取地下水源B.靠近沿海,拥有露水补给C.纬度高,蒸发量小D.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题型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百岁兰叶生长在近海的沙漠中,该处寒流流经,形成大量的海雾,会有重重的露水落下来,能源源不断地为百岁兰叶提供水源,B正确、D错误。其他沙漠植物的根系也很发达,所以根系发达不是百岁兰叶片宽大的原因,A错误。百岁兰生长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C错误。故选B。
【考向01-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3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百岁兰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长得十分奇特,茎秆高4米,地面上只有20厘米左右,有两片从茎顶生出并左右分开的叶子,匍匐于地上,叶宽30厘米,长3米左右,最长能有6~7米(左图)。它主要分布在安哥拉与纳米布沙漠(右图)。经过碳14测年,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甚至可到2000年,故得此名。在百岁兰“长寿的一生中”,叶片所起的作用是( )①减少蒸发②减轻侵蚀③获取养分④塑造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题型解析】叶片所覆盖的大面积地面,使下面的土壤温度低而有湿度,减少蒸发,①正确。叶子匍匐于地上,也防止了风对土壤的侵蚀,对形态的塑造作用不大,②正确、④错误,A正确、CD错误。养分主要依靠根系获取,③错误,B错误。故选A。
【考向01-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3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百岁兰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长得十分奇特,茎秆高4米,地面上只有20厘米左右,有两片从茎顶生出并左右分开的叶子,匍匐于地上,叶宽30厘米,长3米左右,最长能有6~7米(左图)。它主要分布在安哥拉与纳米布沙漠(右图)。经过碳14测年,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甚至可到2000年,故得此名。推测百岁兰叶片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叶片较厚,为革质②表面有气孔构造③表皮密闭,密封性好④叶片较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解析】由于百岁兰生长在较低纬度的沙漠地区,根据生长环境可推知,为减少蒸腾作用,叶片较厚,为革质,①正确、④错误;根据前两问分析可知,该地露水多,可以给百岁兰叶提供水源,所以叶片表面有气孔构造,②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向02-通过“生物与环境”考查“生物多样性”】(2023·山东济宁·济宁一中统考三模)天坑是喀斯特地区发育的四周岩壁峭立、平均深度超过100m的地表负地形。圈闭化的负地形使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局地小气候以及差异性较大的植物生境。云南深陷塘天坑(25°N,103°E)深148m,其部分坑壁出现崩塌退化,崩塌堆积体在坑底周围形成斜坡。左图为深陷塘天坑平面示意图,右图为天坑坑壁退化示意图。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解析】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③,③地坡度最平缓,崩塌堆积体最多,土壤层厚,而且地处云南,盛行西南季风,③地降水较丰富,各种生物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水热环境,故选C。
【考向02-通过“生物与环境”考查“生物多样性”】(2023·山东济宁·济宁一中统考三模)天坑是喀斯特地区发育的四周岩壁峭立、平均深度超过100m的地表负地形。圈闭化的负地形使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局地小气候以及差异性较大的植物生境。云南深陷塘天坑(25°N,103°E)深148m,其部分坑壁出现崩塌退化,崩塌堆积体在坑底周围形成斜坡。左图为深陷塘天坑平面示意图,右图为天坑坑壁退化示意图。该天坑坑底生物多样性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水分C.热量D.光照
【题型解析】该天坑坑底生物多样性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生物大多需要光照和热量,对于云南来说,降水较丰富,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光照,而天坑坑底中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边缘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生物多样性较少,D正确。边缘土壤更厚,A错误。坑底和边缘的水分差别不大,B错误。地处低纬度,热量都较充足,C错误。故选D。
【命题点2 冻土·典例01】(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洋流D.地形
【真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冻结天数的因素为气温,27°N--37°N,随着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该范围纬度差异不大,所以受纬度影响冻结天数变化应不大,图示在该纬度范围内平均冻结天数变化较大, 表明气温大幅度下降,最后可能是海拔升高,气温急剧下降,D正确;洋流影响局部气温,且影响较小,C错误;土壤、植被对冻结天数影响极小,AB错误,该题选D。
【命题点2 冻土·典例01】(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下列土壤平均冻结期范围中,对应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120~150天B.150~180天C.210~240天D.310~340天
【真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40°N-60°N附近陆地面积最大,对应平均冻结期约为210-240天,C正确,ABD错误。
【命题点2 冻土·典例01】(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北半球高纬地区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冻结期内( )A.昼夜温差较小B.气温波动较小C.光照时间较短D.地表反射较强
【真题解析】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大,比热容大,海水温度变化小,受其影响气温波动较小,所以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B正确;冻结天数和日平均气温有关,受昼夜温差影响小,A错误;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地表反射强,气温低,平均冻结期和冻结天数长,对二者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该题选B。
1.冻土基础①定义:极地、亚极地地区和中低纬的高山、高原地区,在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气温极低,降水量很少,地表没有积雪,形成0°C或0°C以下并含有冰的冻结土层,称为冻土。②分类:暂时性冻土:即受天气变化影响,暂时冻结,不久便融化的土壤或疏松岩石层。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壤或疏松岩石层。其冻土层深度由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壤物理特性等因素决定。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多年连续保持冻结的土壤和疏松岩石。按空间分布可分为连续冻土和不连续冻土。如西伯利亚永冻层连成大片,而欧洲的永冻层则呈块状分布。
1.冻土基础③冻土分层:
1.冻土基础④冻土分布:世界:冻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俄罗斯和加拿大分布最为广泛;中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西北高山、青藏高原地区。
1.冻土基础⑤影响因素:纬度:多年冻土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海拔: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东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气候: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士的发育岩性:砂土导热率较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的形成;黏土导热率较低,不易透水,有利于冻士的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士的发育坡向: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度也不同植被覆盖: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减小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①冻融作用:定义: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①冻融作用:冻融风化:是指土层或岩层裂缝中的水,在冬季或夜晚温度下降发生冻结时把岩石涨裂,并因冻结膨胀产生压力而把裂缝附近的岩石压碎成块石和更细的物质,它是冻土区一种最普遍的冻融作用形式.冻融扰动:是指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发生的,因受冻涨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变形现象。冻融泥流:是指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乘因具有可塑性,在中立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②冻融地貌:定义:在冰缘地带或冻土地区的寒冷气候条件之下,冻融作用使岩石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受到干扰和分选以及冻土层发生变形等,形成石海、构造土、冻融岩屑锥、冰丘等各种独特的地貌。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②冻融地貌:常见类型:石海:基岩经过剧烈的冻融风化,岩石崩解,产生大片巨砾岩屑,堆积在平缓的地面上。石河:充填在凹槽或沟谷中的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岩块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或多年冻土层表面发生整体运动。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②冻融地貌:常见类型:冰楔: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冰楔的形成先是地表形成裂隙,地表水注入再冻结而成脉冰,由于脉冰常深入到永冻层中,到温暖季节,上部活动层的脉冰融化消失,永冻层中的脉冰则仍然存在。到了寒冷季节冻土又发生体积不均衡膨胀,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到来年夏季又在裂隙中注入水分,冬季再冻结胀裂,如此反复作用,就形成冰楔。
2.冻融作用与地貌②冻融地貌:常见类型: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它们在极地、亚极地以及高山地区常有发育石圈:斜坡上发育的石环,在重力作用下常成椭圆形,它的前端由大石块构成石堤,这种石环又叫石圈。石带:在较陡的山坡上,石圈前端常分开,经冻融分选的最大岩块,集中在纵长延伸的裂隙中,形成石带。热融塌陷洼地:是因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引起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各种洼地。这种塌陷过程类似喀斯特塌陷过程,而塌陷原因和温度有关,故又称热力喀斯特。冰胀丘:又称冰堆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冻土地貌
3.冻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不利影响:由于冻土的冻胀和融沉作用,影响地面稳定,导致塌陷,破坏地表建筑和交通等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冻融现象使得路基遭到破坏,路面坑洼不平。道路路基变形,威胁行车安全;反复冻融使管道位移发生弯曲变形;建筑方面:冻土融沉,地基不稳,稳定性差、倾斜,房屋开裂,地面下沉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地表环境发生变化,如地表塌陷、沼泽化大量微生物与病毒复活,威胁人类生存环境释放甲烷与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②有利影响:冻土中的水融化,可以补给河流,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考向01-通过“冻土”考查“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2021上·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除环北极圈外,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 )A.加拿大北部B.巴西高原C.青藏高原D.大分水岭
【题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有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区,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地处中低纬度,没有多年冻土,排除B、D;加拿大北部位于环北极圈,不符合题意,排除A;青藏高原地区在环北极圈之外,且海拔高,有多年冻土分布,因此可能存在热融湖塘,C正确。故选C。
【考向01-通过“冻土”考查“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2021上·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热融湖塘形成过程是( )A.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厚度变薄→地面凹陷→积水成湖B.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塌陷,积水成湖C.气候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厚→地面凹陷→积水成湖D.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体积增大使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题型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环北极圈夏季气温升高,位于上层的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之后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汇集,形成热融湖塘。综上可知,B正确。根据材料,多年冻结层厚度并未变薄,活动层厚度也并未变厚,AC错误。冰楔体积增大,支撑力会更强,不会导致地面凹陷,D错误。故选B。
【考向01-通过“冻土”考查“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2021上·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热融滑塌的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加剧全球气候变暖B.生物多样性增加C.缓解冻土融化速度D.诱发多种地质灾害
【题型解析】“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据材料可知,热融滑塌会使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溢出,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热融湖塘的形成使植被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加之湖岸不断坍塌后退,使冻土融化加速,C错误;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由于热融湖塘形成在平坦的地区,因此诱发的地质灾害并不多,D错误。故选A。
【考向02-通过“冻土”考查“冻土影响”】(2019·山东济南·高三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下图是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根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热棒图示,分析得出热棒的主要工作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题型解析】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其余季节气温高于地温,不需要把冻土层的热量传送给地面。
【考向02-通过“冻土”考查“冻土影响”】(2019·山东济南·高三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下图是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显示热棒倾斜设置,究其原因主要是A.利于路基散热B.便于列车停靠C.利于保护路基D.更加美观
【题型解析】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C对。青藏高原上本身气温较低,气温较高的时段少,不是为了利于路基散热,A错;列车是在铁轨上行驶的,而不是在此停靠,B错;不是为了更加美观,D错。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真题剖析】(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题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
【真题剖析】(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题型解析】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9练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9练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2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15页。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生物与环境、冻土)(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生物与环境、冻土)(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题型特训·命题预测,植被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林线高低,影响非地带性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