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展开1.植被(1)概念与类型: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天然形成的植被,称为 天然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灌丛、草甸、沼泽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 叫作人工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2)植被与环境①植被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②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 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③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3)主要森林植被的特征及分布
(4)主要草原和荒漠植被的特征及分布
2.土壤(1)土壤的组成
(2)土壤的特征①土壤的剖面构造 ②土壤颜色:东北地区—黑土;黄土高原—黄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南方地区—红壤。
(3)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土壤的养护与改良措施①养护: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②改良措施贫瘠土壤——实施耕作,增施有机肥;过黏、过砂土壤——掺沙、掺泥;酸性土壤—— 增施熟石灰;盐碱土壤——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地膜覆盖;风沙土壤——植树种 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
知识拓展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 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 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 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 生长的植被影响气候。
典例 (2022山东,8—9,6分)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 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 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1.C 2.C
解析 1.由图可知,山谷、山坡植被明显不同,这是受地形影响,C正确;小型山间盆地,局地范围小,海拔差异小,热量和降水差异不大,岩性相差不大。
2.②示意的土壤剖面腐殖质层较厚,无淋溶层,说明有机质累积多,淋溶少,可判断该地 地势较低,坡度较小,排除甲处;一般情况下,森林土壤比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丙处 植被为塔头薹草,故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故选C。
考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 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2)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 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3.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连锁变化: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 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 变。(2)快速变化: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的演化进程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更加快速,各要 素变化也不同步。(3)人类干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人类干扰 的后果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干扰速度也越来越快。
典例 (2022湖南,11—13,9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 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 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 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 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 1.B 2.A 3.B
解析 1.从表格中数据可判断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先由30.33%增长到74.33%,后又下降到34.33%,即先上升后降低。对比表格数据可判断,海拔总体上随离河 岸距离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①错误;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先上升 后降低,②正确;土壤容重总体上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结合文字信息 “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可推知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离河岸距离的增 加先上升后降低,③正确;土壤电导率与离河岸的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土壤电导 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2.观察表格中的“群落结构”可以发现,该地草本植物的分布与乔木密切相关,该地地 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的草本植物能在林下较好地生长,主要是根系深的胡杨将 深层地下水或土壤中的水分带到浅层土壤, A正确;草本植物根系浅,水分竞争力不强, B错误;该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浅根系的草本植物难以直接从深层获取水源,C错误;该 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浅根系 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D错误。
3.由表格信息可知,离河岸950~1 250米的地段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减少,但在离河岸200~ 350米处土壤容重高达1.50g/cm3时,仍然有灌木,因此A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950~ 1 250米的地段土壤含水量由7.78%骤降至2.32%,又由于距离河岸较远,地下水埋藏较深,乔木和灌木植物根系主要吸收较深层的水,草本植物根系浅,因此灌木消失主要 是与乔木之间的水分竞争,D错误、B正确;据表格信息可判断,在离河岸50~800米土壤 电导率(土壤含盐量)无论在较高或较低时都有灌木的存在,因此灌木植物的生长与土 壤含盐量关系不大,C错误。
4.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2)分析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路
考点3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地域差异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 能量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纳总结 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 式命名。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 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 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3.典型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判断思路和成因分析
1.判断思路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 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 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4.水平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技巧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2.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①主导因素:水热条件
由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一般半山腰最多)。②分异规律:自然带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基带
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b.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在不同山体随纬 度增加而降低。 c.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知识拓展 1.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5.地方性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而变化(如下表)。
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典例示范(2023全国甲,44,10分)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 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 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要求:材料与原理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解题思路 本题摘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理念为命题材料,“读原文、悟原理”,说明其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从地理视 角理解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解答本题,首先参考自然环境要素组成,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各部分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均是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进一步迁移应用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 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对“绿水青山”的作用(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组成“绿水青山”);再运用自然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推进对生态系统的改善作用;最后从自 然环境的统一性演化角度,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我国环境的改善意义。
答案 山水林田湖草沙均是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绿水青山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山水林田湖草沙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 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2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发利用与治理修复,要注重要素之间、 区域之间、系统之间协同,构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一体化保护体系;(2分)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生态战略;(2分)一体化保护 和系统治理有利于污染治理攻坚向纵深推进,为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等。(2分)
考法提炼 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般思路
考法实践(2023江门一模,5—7)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 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 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 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 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 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答案 B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 ( )A.暖湿→冷干 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 D.冷湿→暖湿
答案 C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 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D.耕地规模变大
答案 B
典例示范[2023北京,19(1),4分]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 500平方千米的农 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下图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 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答案 栖息地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考法提炼 从生物生存繁殖条件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4.(2023 5·3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6分)新喀里多尼亚岛主要由一主岛及其他数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19 000平方千米,人口约 20万。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岛上平地较少,是太平 洋众多岛屿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岛屿。下图示意新喀里多尼亚岛主岛位置与山脉 分布。
阐释新喀里多尼亚岛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岛屿的条件。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半球陆地自然带,D②③④,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1页。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生物循环,光合作用,物质迁移,自我调节,不同步,深化整合·提素能,研析典题,对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