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2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41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45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49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52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64/0-171728917254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介绍,新知导入,新知探究,长城在历史上的影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来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李时珍为什么能编著出如此恢弘的巨著?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
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①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 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②内容: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
《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巨著,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的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我国古代的农学著作,请你对它们进行比较。
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包括农、林、牧、副、渔等。 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采集了《齐民要术》的优秀成果,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策和科学技术,同时还渗透了徐光启富国强民的“农政”思想。 这两部书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影响。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的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
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特点: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街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建文帝 。朱棣在1402年在南京称帝。 1421年迁都北京。
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明朝时期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多的成就?
明朝时,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等级明显的宫殿建筑最能反映皇权的集中与威严,18次的长城修筑,没有能征调大批人力物力的中央集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万万达不到的,也正是这高度集中的政权,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把反抗的心声表现在丰富的文学作品与戏剧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技巨著,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朝小说一览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北京故宫,明长城示意图,嘉峪关,山海关,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一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秦长城,长城的象征意义,北京城,明成祖朱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