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格陵兰岛为世界面积第一大岛,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83万人,岛屿中部为冰雪高原,冰雪覆盖面积超过岛屿面积的4/5,图甲示意格陵兰岛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爪哇岛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岛,人口约1.45亿人,面积为1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大,图乙示意爪哇岛地理位置及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岛人口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资源 C.地形 D.矿产
2.推测格陵兰岛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是( )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3.爪哇岛上的火山口附近有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湿润 C.土壤肥沃 D.植被丰富
【答案】1.A 2.B 3.C
【解析】
【1题详解】
爪哇岛地处低纬,气候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海洋性强,比较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分布较多,而格陵兰岛纬度高,气候严寒,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影响两岛人口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气候,A正确,与水资源、地形、矿产的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解读图文信息可知,格陵兰岛西南部纬度相对较低,且有暖流流经,还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地带,气候相对温暖,故该区域气候相对温暖,适宜人类居住,B正确,ACD错,故选B。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口附近,山灰累积较厚,土壤肥沃,适合农耕,C正确;火山口附近地形不平坦,A错。气候湿润、植被丰富不是此处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B、D错。故选C。
根据相关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某年珠三角外省人口数量排名如下图所示(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珠三角地区吸引外来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气候 C.文化 D.经济
5.湖南流入珠三角地区的人口较河南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较近 B.文化相近 C.收入差距 D.气候相近
6.外来人口的流入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是( )
A.改善人居环境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D.优化劳动力结构
【答案】4.D 5.A 6.D
【解析】
【4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经济较发达,吸引了大是外来人口到此务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与河南相比,湖南与广东空间距离更近,A正确;文化、气候不是促进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BD错误;收入差距是吸引河南、湖南人口流入广东的原因,但不是二者流人数量差异的原因,C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人口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改善人居环境,A错误;就业岗位的增加是吸引外来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流入的影响,B错误,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较贫乏,C错误;流入珠三角地区的主要是年轻的劳动力,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发达地区劳动力结构得到优化,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功能区布局较为合理。近些年来,该城市规模扩展较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B.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8.图中甲处适宜布局的企业可能是( )
A.服装厂 B.芯片厂 C.钢铁厂 D.造纸厂
9.该城市规模扩展较快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优化 B.外来人口涌入 C.生态环境改善 D.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7.C 8.A 9.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功能区所在位置及其占地规模可知,①位于城市外围,有绿化带与主城区相隔,是工业区;②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交通便利,是商业区;③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是居住区;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甲处位于居住区,且临近河流,故其适宜布局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厂,A正确;芯片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宜靠近大学城和科研所,B错误;钢铁厂占地面积大,有噪声污染,不宜布局在居住区,且对水源有污染,不适宜布局在河流上游,C错误;造纸厂对河流有污染不宜布局在河流上游,D错误;BCD错误,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城市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外来人口涌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B错误;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规模扩大无关,C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干栏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底层悬空,不作为住房;吊脚楼通常是一种前虚后实的楼居,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后半部是接地的平房。下图示意干栏和吊脚楼剖面结构,有学者认为吊脚楼是由干栏演变而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两种建筑结构方式均能适应( )
A.干旱环境 B.寒冷环境 C.潮湿环境 D.冻土环境
11.与干栏相比,吊脚楼( )
A.散热防潮效果好 B.山地环境适应强
C.抵御风寒能力强 D.人类居住更舒适
【答案】10.C 11.B
【解析】
【10题详解】
两种建筑底层架空,不作为居住场所,且用木(竹)柱作为底架,据此可推测其所在区域气温较高,湿多雨,底部架空可防潮,且利于通风散热。故选C。
【11题详解】
吊脚楼后半部分接地,通风散热效果较差,A错误;吊脚楼一部分接地,可依地势临山坡而建,更能适应山地环境,B正确;吊脚楼底部架空的目的是通风散热,与抵御风寒无关,C错误;从居住舒适度来看,应考虑当地的局部小环境,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判断,D错误。故选B。
如果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伴随着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同时扩张,且城镇人口的扩张速度超过乡村,称之为“城乡扩张型城镇化”;以城镇人口增长为主、乡村人口减少为辅的城镇化模式称为“城镇吸引型城镇化”;乡村人口流失水平高于本地城镇人口增长的城镇化模式称为“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城乡人口同时收缩但城镇收缩较慢的城镇化模式称为“城乡收缩型城镇化”。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各省城镇化模式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目前,我国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处于( )
A.起步阶段 B.初期阶段 C.中期阶段 D.后期阶段
13.甘肃省“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内( )
A.城镇发展速度较快 B.城镇就业机会较少
C.乡村剩余劳动力少 D.城市落户政策严苛
【答案】12.C 13.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藏城镇和乡村人口同时扩张,且城镇人口的扩张速度超过乡村,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故选C。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相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甘肃省内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小,以及乡村剩余劳动力多,导致向省外迁移的人口多于向省内城镇迁移的人口;相对于沿海省份,甘肃省内落户政策相对宽松。故选B。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北部和中部降雨量相对较大。以色列政府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以色列西部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能源
15.以色列海水淡化厂布局的突出优势是( )
A.用地充足 B.技术先进 C.能源充足 D.原料丰富
16.配建天然气发电厂对以色列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益处有( )
①缩短供水距离 ②提高供水水质 ③稳定淡水生产 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4.A 15.D 16.B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西部地区降水偏少,但此地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的需水量很大,只依靠降水难以满足需求,海水淡化市场广阔,A正确;技术、资金、能源会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以色列海水淡化广空间布局不均,布局在沿海,取水方便,成本低,D正确;西部沿海人口密集,用地井不充足,能源、技术条件地区差异较小,排除ABC。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海水淡化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配建天然气发电厂,使能源供应得到保障,淡水生产便更为稳定,同时天然气发电成本降低,可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③④正确;配建天然气发电厂并没有缩短供水距离,对于供水水质影响较小,排除①②。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限度。下图为我国环境承载力示意图。
(1)描述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地区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3)有人认为短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分布会更加不均衡。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整体分布不均匀,东高西低(或由沿海向内陆呈递减趋势)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3)我国东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西部地区好,降水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高,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高,进口的资源多,环境承载力得到提升;所以短期内可能人口会继续向东部迁移,人口分布更加不均匀。
【解析】该题以环境承载力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承载力地区分布特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点可以从整体和局部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读图可知我国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分布不均,东南部地区承载力较大,西北部地区承载力较小。
【小问2详解】
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水平低,总体上环境承载力低。
【小问3详解】
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短期内东西部地区的自然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不会发生大的转变,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可以吸引人口到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高,可以进口更多资源,供养更多人口;科技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东部地区的人口拉力作用依然较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的大趋势依然存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指出,将佛山市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形成以广州中心区和佛山中心区为双核的“强核心簇群式”空间布局模式。这一划时代的决策,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融合,更是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深度融合。
(1)请说出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2)简述将佛山市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的意义。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广州都市圈的协调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
(2)能够连接、辐射、带动大西南的全面发展;接受产业转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
(3)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间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快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步伐;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进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解析】本题以佛山市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化的标志、区域协调发展意义和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可作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小问2详解】
佛山市是联系广州市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能够连接、辐射、带动大西南的全面发展;佛山与广州将进一步推进全域同城化,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佛山市地价比广州低,可以接受产业转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经济的共同发展。
【小问3详解】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广州亦面临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内部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城市交通道路拥挤、基础设施老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公共服务投入配比失衡等,因此需要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间交通往来和区域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为区域间优势互补、均衡协调发展、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提供强大支撑;加快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步伐;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进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无霜,光热条件好,土壤为滨海砂质壤土,十分适宜胡萝卜生长。晋江种植胡萝卜的文字记载从明朝开始,至今已有200多年。自20世纪末引进系列优良胡萝卜品种后,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和我国冬种胡萝卜重要基地,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近年来晋江不断引进试验和筛选国产种子,让胡萝卜带上“中国芯”。2023年“晋江胡萝卜”成功上榜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下图示意晋江市相对位置。
(1)简述晋江成为我国冬种胡萝卜主要产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2)说明让晋江胡萝卜带上“中国芯”,对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为促进晋江胡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晋江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分条件好;冬季温和无霜,有利于胡萝卜的生长;冬季降水少,光照条件好;
(2)降低胡萝卜生产成本;保障胡萝卜生产稳定性;提高良种研发水平,提升胡萝卜品质;促进种子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技术。
(3)加大种子研发,开发新品种;提高管理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胡萝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宣传,打造胡萝卜品牌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
【解析】本题以福建省晋江市胡萝卜种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措施、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区域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优势气候条件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条件描述,晋江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气温高,冬季无结霜期,且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光照条件好,有利于胡萝卜的生长。
【小问2详解】
胡萝卜“中国芯”的使用可以减少进口种子,降低种子的成本,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国内资源有利于保障种子的稳定来源,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加强种子研发,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有利于促进种子生产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
【小问3详解】
可以从丰富品种,生产管理,提高附加值、技术投入、品牌效应等角度展开分析。胡萝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种子科技的研发投入;规模化生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技术;发展胡萝卜产业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打造胡萝卜的品牌,突出产品特色,加强产品的品牌效益,有利于胡萝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 图示期间安徽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