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密集的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 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 欧洲比亚洲多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平原比山区多
2.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 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 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 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土壤
4. 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图1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形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逐渐减小B. 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C. U字形线以内区域人口相对稀疏D. 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6. 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①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B. ②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稀疏
C. ③地地势平坦,人口稠密D. ④地冬季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读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变化图(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完成下面小题。
7.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 )
A.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对人口吸引力下降B. 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安徽人口迁入量增大
C. 浙江山地多平地少,早期以人口迁出为主D. 东部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方向不同
8. 甲曲线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北京B. 江苏C. 江西D. 广东
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住比(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期间安徽省( )
A. 人口迁移以净迁入为主B. 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
C.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D.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
10. 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 )
A. 户籍制度调整B. 生态环境改善
C. 生育政策改变D. 就业机会增加
人口最大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 )
A. 矿产资源B. 水资源C. 土地资源D. 生物资源
12. 推断该省级行政单位最可能是( )
A. 新疆B. 湖北C. 山东D. 广东
13. 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大力开采地下水B.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是两种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示信息反映的是( )
A. 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容量
B. P1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环境承载力
C. 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
D. P2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
15. 两条曲线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
A. 警戒性B. 相对性
C. 临界性D. 绝对性
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起,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
A. 减少水患B. 便于取水C. 方便耕作D. 利于防卫
17. 古城中心的变迁,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 )
A. 湿润B. 干旱C. 温暖D. 寒冷
下图为“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某一土地。OA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商业B. 住宅C. 工业D. 行政
19. 工业占地面积往往较大,仅考虑土地成本,工业活动主要集中在( )
A. OAB. ABC. BCD. OB
城镇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镇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图示信息,A、B、C、D四地地租最高的是( )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21. 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吊脚楼(下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用木柱撑起。吊脚楼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吊脚楼建设在山坡上的主要原因有( )
①当地平地少②可减少地质灾害威胁③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④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23. 吊脚楼的特征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木质结构—当地多地震B. 支柱架空—当地多潮湿天气
C. 尖顶—当地冬季多暴雪D. 宽檐—当地多大风天气
24. 在农业社会,当地聚落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林木产量小B. 河流水量少C. 风俗习惯D. 耕地面积小
下图为2000年和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完成下面小题。
25. 甲乙两国是( )
A. 巴西、印度B. 印度、日本C. 美国、巴西D. 印度、美国
26. 目前四个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A. 甲国城市化速度最快B. 乙国农村人口比重最高
C. 中国城市化水平高D. 英国出现虚假城市化
陶斯镇位于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这里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自16世纪以前就开始的印第安人土胚结构建筑房屋的艺术,村落由两组房屋群组成,均用晒制的土胚泥砖砌成。下图示意陶斯镇土胚泥砖砌成的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传统民居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 黄土深厚B. 气候湿润C. 昼夜温差小D. 降水较少
28. 该传统民居墙体厚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B. 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
C. 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D. 白日减少热量输入室内,夜晚减少室内温度输出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1850年之后,中、美、英三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A. 英国城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
C. 美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早与英国
D. 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30. 关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 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C.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D. 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
二、综合题(每道题20分,共计40分)
31.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1)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________(稀疏或稠密),且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川西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_______流入地吸引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当地为吸纳这部分劳动力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32.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功能区:①____、②____。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试说明原因: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地____,试说明原因____。2023一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密集的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 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 欧洲比亚洲多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平原比山区多
2.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 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 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 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题详解】
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A错;欧洲人口没有亚洲人口多,B错;东半球比西半球多,C错; 平原比山区多,D对。故选D。
【2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③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C正确。①是亚洲东部,人口增长数量较多,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迁入人口比重较小;②是南亚,经济较落后而城市化水平较低;④为美国,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地。故选C。
【点睛】本题以人类密集地区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土壤
4. 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两种。高原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平原聚落分布密集,有沿河形成的聚落,由沿海形成的聚落;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聚落的分布地。
图1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形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逐渐减小B. 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C. U字形线以内区域人口相对稀疏D. 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6. 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B. ②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稀疏
C ③地地势平坦,人口稠密D. ④地冬季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答案】5. C 6.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因此人口密度大,A正确。②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晚,B错误。③地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故C错误。④地位于墨西哥沿海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人口密度大,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图中美国人口分界线的分布特点,结合柱子的高低,判断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再结合美国地形的分布状况和地形特征,针对问题作答即可。
读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变化图(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完成下面小题。
7.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 )
A.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对人口吸引力下降B. 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安徽人口迁入量增大
C. 浙江山地多平地少,早期以人口迁出为主D. 东部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方向不同
8. 甲曲线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北京B. 江苏C. 江西D. 广东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上海人口迁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就业岗位向周边省级行政单位转移,A错误;中部地区经济开发政策逐步落实,特别是皖江城市带建立,2013年以后安徽人口以迁入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的开始时间是2011年,不能显示浙江早期人口迁移,C错误;东部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产业类型差异造成的,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以迁出为主,且迁出量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经济较落后省份,C正确;北京、江苏、广东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和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自然环境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二、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政治因素。1、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住比(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期间安徽省( )
A. 人口迁移以净迁入为主B. 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
C.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D.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
10. 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 )
A. 户籍制度调整B. 生态环境改善
C. 生育政策改变D. 就业机会增加
【答案】9. D 10. D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相比,常住人口一直小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向外流动,A错误。人口迁移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少于户籍人口数量,B错误。由于人口向外流动,且流出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老年人口比例应该是增加的,C错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常住人口增加,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是安徽省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回流,D正确。故选D。
【点睛】考察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最大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 )
A. 矿产资源B. 水资源C. 土地资源D. 生物资源
12. 推断该省级行政单位最可能是( )
A. 新疆B. 湖北C. 山东D. 广东
13. 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大力开采地下水B.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1. B 12. C 13.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1题详解】
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据图分析,图示省级行政单位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人口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故选B。
【12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该省级行政单位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可知,该省水资源短缺,因此提高该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大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反而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自然资源等。
下图是两种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示信息反映的是( )
A. 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容量
B. P1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
C. 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 P2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
15. 两条曲线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
A. 警戒性B. 相对性
C. 临界性D. 绝对性
【答案】14. C 15. B
【解析】
【分析】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
【14题详解】
P1和P2都是代表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的合理容量应越大,据图可知P2>P1,所以P2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1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
【15题详解】
两条曲线形态的变化,说明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不同,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故选B。
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起,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
A. 减少水患B. 便于取水C. 方便耕作D. 利于防卫
17. 古城中心的变迁,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 )
A. 湿润B. 干旱C. 温暖D. 寒冷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离宫距长江近,容易发生水患,故都城未建在离宫处,A正确;离宫距长江近,更便于取水,B错误;都城是君王居住办公之地,而非农业生产之地,C错误;离宫临近河流,河流可作为天然防御屏障,更利于防卫,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而到了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说明水患问题缓解,可能是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径流减小,水患减少,B正确,A错误;离宫和都城距离近,气温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不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乡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
下图为“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某一土地。OA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商业B. 住宅C. 工业D. 行政
19. 工业占地面积往往较大,仅考虑土地成本,工业活动主要集中在( )
A. OAB. ABC. BCD. OB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读图可知,商业、住宅、行政和工业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OA范围内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商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规划设计为付租能力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相应功能区,OA段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OA 段最可能形成商业区;AB段住宅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B段最可能形成住宅区;BC段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BC段最可能形成工业区,故最可能形成工业区的是BC段,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镇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镇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图示信息,A、B、C、D四地地租最高的是( )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21. 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四地中A地位于市中心,靠近消费群体,交通便利,地租应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D地高级住宅区环境质量较好,生活便利,且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森林和河流,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D正确;A地在市中心,交通拥堵,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A错误;B地离铁路近,噪声较大,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B错误;C地位于河流的下游,主导风的下风向,污染严重,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C错误。故选D。
【点睛】住宅小区本身没有具体标准,但构成住宅小区的基本要素(如房屋结构,道路交通,绿化绿地等相关配套设施)是有具体标准的。高档住宅小区一般是由高级或豪华住宅构成,尤其以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整以及利用现代手段服务社区的住宅小区。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吊脚楼(下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用木柱撑起。吊脚楼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吊脚楼建设在山坡上的主要原因有( )
①当地平地少②可减少地质灾害威胁③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④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23. 吊脚楼的特征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木质结构—当地多地震B. 支柱架空—当地多潮湿天气
C. 尖顶—当地冬季多暴雪D. 宽檐—当地多大风天气
24. 在农业社会,当地聚落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林木产量小B. 河流水量少C. 风俗习惯D. 耕地面积小
【答案】22. C 23. B 24.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2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多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贵州地形崎岖,建在山坡上可以充分利用地形条件,①正确;不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威胁,不利于降低建筑成本,②④错误;山坡处不利于洪水汇集,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③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采用木质结构主要与建筑原料有关,A错误;尖顶主要是利于排水,当地不易发生暴雪,C错误;支柱架空可减少潮湿天气的影响,B正确;宽檐主要是减少雨水的影响,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聚落规模与人口规模有关。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当地耕地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人口数量少,导致聚落规模小,故选D。
【点睛】吊脚楼是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的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的物色民族建筑。依山靠河,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具有一定的传统。
下图为2000年和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完成下面小题。
25. 甲乙两国是( )
A. 巴西、印度B. 印度、日本C. 美国、巴西D. 印度、美国
26. 目前四个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A. 甲国城市化速度最快B. 乙国农村人口比重最高
C. 中国城市化水平高D. 英国出现虚假城市化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左右,城市化水平高,乙国城市化水平在35%左右,城市化水平低,美国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高于日本,结合选项可知,甲乙两个分别是巴西、印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城市化水平高,增长幅度比中国低,A错误;乙国城市化水平低,因此农村人口比重高,B正确;英国经济发达,由图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比英国和甲国低,C错误;英国工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化水平高,没有出现虚假城市化,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情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巴西虽未发展中国家,但城市化水平高。
陶斯镇位于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这里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自16世纪以前就开始的印第安人土胚结构建筑房屋的艺术,村落由两组房屋群组成,均用晒制的土胚泥砖砌成。下图示意陶斯镇土胚泥砖砌成的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传统民居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 黄土深厚B. 气候湿润C. 昼夜温差小D. 降水较少
28. 该传统民居墙体厚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B. 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
C. 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D. 白日减少热量输入室内,夜晚减少室内温度输出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地区是否有厚厚的黄土,无相关信息支撑,A错误;土和泥砖砌成的房屋最怕的是雨水冲蚀,该传统民居能够用土坯建造,并经久存在,说明这里的雨水较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BC错误,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区域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白天炎热、夜晚较凉。厚厚的墙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减少室外热量的输入,夜晚减少室内热量的输出,营造出室内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气温偏高的舒适的温度环境,D正确;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和人民生活习惯。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1850年之后,中、美、英三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A. 英国城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
C. 美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早与英国
D. 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30. 关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 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C.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D. 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890--1950年之间,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坡度缓,其速度低于美国,A错误;读图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1965年前后,而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2010年前后,所以英国先于美国达到 城镇化的后期,B错误;读图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于美国,C错误;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最陡,所以其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D正确。故答案选D。
【30题详解】
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城镇化建设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C错误但符合题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点睛】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所以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二、综合题(每道题20分,共计40分)
31.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1)川东和川西人口分布状况,川东地区人口________(稀疏或稠密),且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川西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农民工外出,主要的流入地是_______流入地吸引四川省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当地为吸纳这部分劳动力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稠密 ②. 盆地 ③. 海拔较低的谷地 ④. 农民工外出务工和经商 ⑤.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⑥. 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 ⑦. 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⑧. 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⑨. 但也因此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⑩. 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 ⑪. 发展当地经济,吸纳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
【解析】
【详解】(1)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稀少。川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
(2)四川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
(3)造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
(5)当地为吸纳返乡农民工可采取的措施有:可通过政策优势,吸引返乡的农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等。
32.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功能区:①____、②____。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试说明原因: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地____,试说明原因____。
【答案】(1) ①. 住宅区 ②. 商业区
(2) ①. d ②. 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区;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
(3) ①. 乙 ②.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规划简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和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符合的是②;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应的是①。
【小问2详解】
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符合的是d。
【小问3详解】
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读图可知,该市计划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乙地,原因是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