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
展开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水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考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5.全卷g取10N/K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35.5Na:230:16C:12Fe:56)
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火箭助推器常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宏观角度:燃烧产物都是氧化物
B. 微观角度: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
C. 符号角度: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O4N2
D. 方法分析: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其中二氧化碳、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B、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从元素符号的右边向左边读成“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错误;
D、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正确。
故选D。试卷源自 期末大优惠,即将回复原价。2. 以CC14和钠为原料,在700℃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l4+4NaC+4NaC1),我国这一科研成果被世界科学界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CCl4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4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选项错误;
B、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CCl4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12:(35.5×4)=6:71,选项错误,故选C。
3. 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显微镜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需先转动④,再调节②
B. 植物通过筛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
C. 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没有充分展开
D. 图三中的②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
图二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表皮细胞、③气孔。
图三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④转换器。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焦距更准确,若此时观察到的物像不太清晰,再应调节③细准焦螺旋,A错误。
B.植物通过导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气孔处散失到大气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B错误。
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C错误。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图三中的②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正确。
故选D。
4.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B. 乙图表示传粉、受精的过程,受精后,胚珠发育成果实
C.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IV→II→I→III
D. OAB段表示呼气过程,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1)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心脏结构为:Ⅰ左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室,Ⅳ右心房。
【详解】A.脂肪只有在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在口腔和胃内都不能被消化,所以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A错误。
B.乙图表示传粉、受精的过程,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B错误。
C.静脉注射消炎药后,药物血液循环路线为: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分支动脉→病灶。所以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Ⅳ→Ⅱ→Ⅰ→Ⅲ,C正确。
D.O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5. 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机器人(如图),伞状体中放入水磁铁,当薄膜内的导体通过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其工作原理与下列选项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当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A.图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演示的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演示的是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演示的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消防逃生演练中部分反射活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X表示效应器
B. 听到警报声后逃生属于非条件反射
C. 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D. 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图中的X表示感受器,传出神经②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传出神经①为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详解】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X→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故图中X表示感受器,A错误。
B.听到警报声逃生是人出生之后才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传出神经②为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内分泌腺无法分泌激素,但不会影响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完整性,肌肉能够收缩,C错误。
D.由题干中的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子宫内
B.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C. 将桃形李嫁接到生长快、易存活的桃树上,桃树作砧木,桃形李作为接穗
D. 将多肉植物的叶掰下置于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叶上长出根,原来的叶逐渐萎落,周围长出芽,这种培养方法属于出芽生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输卵管内。
(2)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3)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4)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详解】A.人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输卵管内,A错误。
B.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嫁接时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将桃形李嫁接到生长快、易存活的桃树上,桃树作砧木,桃形李作为接穗, C正确。
D.把多肉的置于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叶上长出根并伸入土壤,同时原来的叶逐渐萎蔫,周围长出新叶,成为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生殖,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图中与杭州市今天(3月26日)太阳光照图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3月2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D符合;A图中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是12月22日前后,A错误;B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是6月22日前后,B错误;C图中全球昼夜等长,是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C错误;故选D。
9. 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不正确;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温度(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空气,该选项正确;
C、水的作用是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该选项正确;
D、水的作用是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0. 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 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搭载探月工程重要环节鹊桥二号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加速升空时,动能变大,机械能守恒
B. 火箭发射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燃料的核能转化为机械能
C. 鹊桥二号在轨运行时,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D. 燃气燃烧推动火箭上升的能量转化类似于汽车发动机中的做功冲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箭加速升空时,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增大,总的机械能变大,故A错误;
B.火箭发射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鹊桥二号飞船在轨运行时,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燃气燃烧推动火箭上升的能量转化类似于汽车发动机中的做功冲程,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都是《科学》课本中的活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实验结束后,打开马德堡半球上的气阀便可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
B. 图乙实验中若用注射器向烧瓶外抽气,正在沸腾的液体将停止沸腾
C. 图丙实验中沿箭头方向向B管吹气,A管下方管口冒气泡
D. 图丁实验中若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内推,潜水艇将做下沉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甲实验结束后,打开马德堡半球上的气阀,球内的气压增大,当球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时,便可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故A正确;
B.图乙实验中若用注射器向烧瓶外抽气,导致瓶内的气压减小,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会降低,所以液体会继续沸腾,故B错误;
C.图丙实验中沿箭头方向向B管吹气,导致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A管的页面会上升,故C错误;
D.图丁实验中若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内推,导致潜水艇向外排水,重力减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潜水艇将向上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3. 为了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打磨过的金属X和金属Y上滴加不同溶液,金属X上仅②处有明显现象,金属Y上③和④处均有明显现象。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X可能是Cu
B. 金属Y可能是Zn
C. 金属Y的活动性强于X
D.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Y>Fe>Ag>X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X在②处有明显现象,即金属X能够与硝酸银反应,则金属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金属X可能是Cu,选项正确;
B、由题文可知,金属Y在③处有明显现象,即金属Y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金属Y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Y可能是Zn,选项正确;
C、金属X上仅②处有明显现象,即金属X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金属X的活动性比铁弱,金属Y在③处有明显现象,即金属Y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Y的活动性强于X,选项正确;
D、金属X在②处有明显现象,即金属X能够与硝酸银反应,则金属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选项错误,故选D。
14. 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AO<OB,若在OB的中点处放一物,则该物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
A. 一定成放大的实像B.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成放大的虚像D. 可能成等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由A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B点,则说明B是A的像点,像距大于物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若在OB的中点处放一物,则物距一定大于f,成的一定是实像,若物距小于2f,是放大的实像,若等于2f,成的是等大的实像,若大于2f,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 如图所示,杠杆AB可绕O转动,绳AD连在以A为圆心的弧形槽MN上,D可以在MN上自由滑动,在绳的D端从N向M滑动过程中杠杆仍保持平衡,则绳对杠杆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杠杆AB中,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A端的拉力竖直向下时,OB和OA分别是两侧力臂的长,此时A端力臂最长,而当力的方向发生转动时,力臂都会减小,要想使杠杆继续平衡,就必须施加更大的力才行。因此,当拉力的D端从N向M滑动过程中,拉力应先变小,后变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简答题(共28分)
16.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也可以人传人。请回答:
(1)如图甲所表,当注入抗原X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时,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
(2)对H1N1重病患者治疗中,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功不可没。图乙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由此分析,血液流经人工肺时,血液渗不出去,但可以使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1)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注射抗原Y属于初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慢、数量少,对应曲线C;而注射抗原X属于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所以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对应于曲线B。
(2)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的(血浆、水、血细胞等)渗不出去,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减少,氧气的成分增多。
17. 小金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一株绿色小植物放入一个锥形瓶中,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并密封。传感器的另一端与电脑连接,以检测一段时间内瓶内CO2浓度的变化。
(1)装置内试管中的水主要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
(2)小王认为,一定时间内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蒸腾作用 ②. 不认同,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分析】(1)根的功能是固定和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1)绿色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所以装置内试管中的水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的二氧化碳,一定时间内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不一定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
18. 如图所示,重为100牛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5牛。不计滑轮、绳子、弹簧秤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1)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____瓦;
(2)物体A在5秒内克服摩擦做的功是__________焦。
【答案】 ①. 4 ②. 20
【解析】
【详解】(1)[1]弹簧秤的示数为5N,即拉力F=5N,水平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2)[2]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由知道,物体A在5s内移动的距离
则物体A在5秒内克服摩擦做的功
19. 20℃时,取一定量CuSO固体溶解在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2)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甲 ②. 丙>乙>甲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溶液甲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硫酸铜固体,溶液乙和丙中硫酸铜完全溶解,则三种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故填甲。
(2)溶液丙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水的质量比乙少2g,则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溶液乙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水的质量比丙多2g,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丙,溶液甲与溶液乙中的水的质量相同,且溶液甲中硫酸铜没有完全溶解,且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即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20. 某电厂的粉煤灰含有Al2O3,还有少量的FeO、Fe2O3和其它成分。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以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A12O3流程如下:
(1)流程图中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其中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该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过滤 ②. 铁元素
【解析】
【详解】(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则流程图中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氧化”过程发生反应为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其中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2,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所以该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铁元素。
21. 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__________点最大,B点机械能的大小__________E点机械能的大小。(填“>”、“=”或“<”)
【答案】 ①. C ②. 大于
【解析】
【详解】[1]由图乙知道,过山车的动能在C点最大,在B点最小。
[2]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点的重力势能大小与E点的动能大小相等,所以,B点机械能的大小大于E点机械能的大小。
22.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这作用下,近地面会产生__________的风(选“从郊区吹向市区”、“从市区吹向郊区”填空)。我市洲际大酒店旁边有一个森林公园,这样的绿地中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C水=4.2×103J/(kg·℃))。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①. 从郊区吹向市区 ②. 8.4×1010 ③. 大于
【解析】
【详解】[1]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的温度高,气体上升,郊区的温度低,冷空气流入城市,则城市和郊区之间的风向是,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高空由城市吹向郊区。
[2]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3]因为,由可知,砂石升高温度高于2℃。
三、实验探究题(共45分)
23. 水滴落在荷叶上总是聚集在中央凹陷处,顺着荷叶表面滚落时会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实验,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
②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实验操作】
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甲),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二:①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乙所示。
②参考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 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形状。
(1)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2)实验二的步骤②中若观察到______,则说明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
(3)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丙为防油不粘锅表面的结构图,请说明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______。
【答案】 ①. 用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②. 1区域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③. 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或微凸结构模拟叶表面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B两个区域处理的变量为物质M,故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2)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根据实验一可知,物质M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半球状水滴;清水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球状水滴,说明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将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要得到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的结论,实验现象应该为: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
(3)结合实验结果与图丙可知,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为: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微凸结构模拟叶表皮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
24. 小森为了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步骤】
步骤I: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II:装入试剂药品后立即关闭止水夹。
步骤III: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二氧化碳全部推入锥形瓶,轻轻振荡锥形瓶。
步骤IV:打开止水夹,发现乙瓶中的一部分液体由导管倒吸至锥形瓶甲中。
【思考与交流】
(1)步骤I中气密性检查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锥形瓶甲中的液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结合图2中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连接装置,关闭止水夹,向上缓慢抽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回到原处,证明装置不漏气(合理即可) ②. 溶质由碳酸钠转变为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 ③.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解析】
【详解】(1)根据装置的特点,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关闭止水夹,向上缓慢抽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回到原处,证明装置不漏气;
(2)根据图示和操作步骤可知,AB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点处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溶质为碳酸钠,BC段表示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质由碳酸钠转变为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故溶液质量减少;
(3)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A点相等,都为mg,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加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25. 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______;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______;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可燃空气的质量为,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 ①. 水蒸气 ②. 氢气 ③.
【解析】
【分析】
【详解】(1)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该气体含有氢元素,故该气体为氢气。
(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中氧元素质量加上可燃空气的质量等于生成水的质量,所以可得: 。
26. 小王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器材有:标有“2.5V”字样、正常发光时阻值约为13Ω的完全相同的小灯泡两个,电压恒为3V的电源,标有“20;1A”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导线若干。
(1)图甲是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的实物连接图,请用笔画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压表读数变大;__________
(2)小王在实验之前检查仪表时发现:电流表有电流通过时能自由偏转;但电流表未接入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为了查找故障,小明将电压表拆下,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分别将电压表接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两端,结果只有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则肯定出现故障的元件是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右表中。从表中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W;
(5)若将两个小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3V电源的两端,则两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__________W。
【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电流表未调零 ③. 开关 ④. 0.5 ⑤. 0.48
【解析】
【详解】(1)[1]根据实验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灯泡电压,要求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压表读数变大,即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使用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作图如下所示:
(2)[2]电流表未接入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电流表未调零。
(3)[3]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发生断路,分别将电压表接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两端,结果只有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开关位置发生断路,导致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无法构成通路,因此无示数。
(4)[4]由表可知,当灯泡电压为2.5V时,电流为0.2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5)[5]将两个小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3V电源的两端,两灯泡平分电源电压,均为1.5V,据表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0.16A,则两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
27. 小明在实验室看到一科学玩具——牛顿摆,如图1甲所示,它由支架、细线和5个完全相同的钢球组成,每个钢球通过两根无弹性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并紧挨着排列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拉起最左侧的钢球,释放后,它像单摆一样向右摆动撞击相邻钢球,仅把最右侧的钢球撞出,其他球几乎静止不动。这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碰撞后仅有一个球摆动,而其余球仍然保持静止?于是他提出问题: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做出以下猜想:
①可能与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大小有关;②可能与撞击球的数量多少有关;
将牛顿摆等效为单摆模型,如图1乙所示是一个钢球撞击其它钢球的情形,五个钢球自左向右标为A~E球。若不考虑能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球作为撞击球拉至一定的高度(保持细线绷直),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后,A球向右摆动过程中,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动能;
(2)探究猜想①时,必须先控制每次撞击球的__________相等,为了改变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你的操作办法是:___________。释放后,当钢球A以不同速度发生碰撞时,每次均仅有E球被撞出,由此可判断: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撞击球的速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仅有一个球被撞出,于是他向老师请教,老师说:牛顿摆的钢球间发生碰撞时,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所以最终只有一个钢球被撞出。根据老师的讲解,小明继续探究猜想2,将A、B两球作为撞击球紧挨着,拉起一定高度后同时释放,A、B球向右摆动并与C球相撞,则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2中的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请阐述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重力势 ②. 数量 ③. 将A球拉至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 ④. 无关 ⑤. 乙 ⑥.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释放后,A球向右摆动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2][3][4]探究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撞击球撞击时的速度大小有关时,需要控制撞击球的数量相同,改变撞击球的速度的大小,即将A球拉至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当钢球发生碰撞时,仅有E球被撞出,这表明被撞而摆动的钢球数量与撞击球的速度无关。
(3)[5][6]由图1乙可得:5个完全相同的钢球说明每个钢球的质量相同;5个球紧挨着排列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高度相同,则5个球的重力势能也相同;由于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说明A球刚撞击B球时与球E刚摆动时具有相同的动 能,即 BCD球在传递速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将A、B两球作为撞击球紧挨着拉起定高度后同时释放,撞击球的速度被大小不变地依次“传递”给下一个球,即摆动球的速度与撞击球的速度相等,而在传递速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摆动球的质量和撞击球的质量相等,所以会有两个球被弹起,故乙正确。
28. 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科制作的模型。
模型评价表
(1)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__________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3)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科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______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 ①. 2NaOH+SO2=Na2SO3+H2O ②. 二氧化碳 ③. 3 ④. 图3中使用水和铁片,在酸雨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解析】
【详解】(1)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2)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即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原因是,煤中含有碳元素,燃烧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无法判断煤燃烧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故按照指标而被评为合格;
(3)图1模型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图2中使用水和金片,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法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按照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而图3中使用水和铁片,铁能够和酸反应,在酸雨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两种改进模型中,图3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四、解答题(共42分)
29.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装有水,容器底面积是100cm2,将体积为4×10-4m3的物块A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8N,将物块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2)物块A的密度ρA;
(3)若无测力计,换用密度为0.2×103kg/m3的泡沫塑料制成的“救生圈”,使得泡沫和物块A刚好都浸没水中不沉底。则该泡沫“救生圈”的体积多大。
【答案】(1)0.8N;(2)1.2g/cm3;(3)100cm3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物块A的重力为
将物块A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称重法可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根据G=mg和可得,物块A的密度为
(3)泡沫和物块A刚好都浸没水中不沉底,把泡沫和物块A看成一个整体,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整体受到的重力,即
即
可得,该泡沫“救生圈”的体积为
答:(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为0.8N;
(2)物块A的密度ρA为1.2g/cm3;
(3)该泡沫“救生圈”的体积为100cm3。
30. 电动微单车可有效地减轻交通压力。小科网上购买了某一款电动微单车(如图甲所示),其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1)小科用图乙所示推车(质量约为15千克),将20千克装有电动微单车的包装箱从快递收发点运回家。假设在推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小科在水平路上推动推车前进100米,求小科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
(2)忽略电动微单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当电池容量下降到20%时需要进行充电,则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时速能行驶多少千米?
【答案】(1)3500J;(2)25km
【解析】
【详解】解:(1)包装箱的总重力
在推动过程中推车受到的阻力
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
(2)忽略电动微单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当电池容量下降到20%时需要进行充电,电池使用容量是80%,电能为
单车行驶的时间
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时速能行驶路程
s=vt=25km/h×1h=25km
答:(1)小科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是3500J;
(2)忽略电动微单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当电池容量下降到20%时需要进行充电,则在额定功率下以最高时速能行驶25km。
31. 秋冬季节,浴室内的镜子上常附有水雾而影响使用。为此,小明想将浴室镜改装为一个自动控温防雾镜。
(1)设计产品。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自动控温防雾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为防雾膜的温控电路原理图。闭合开关S1和S2电磁铁L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防雾膜工作电路启动高发热模式;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0.02安时,衔铁因电磁铁L吸力变小而弹回,防雾膜工作电路转为低发热模式,实现保温。R是热敏电阻,用以探测镜面温度。由图丙可知,小明选择的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测试产品。测试发现该防雾膜的低发热模式功率为8瓦。若R2的电阻为12欧,则防雾膜在高发热模式下工作1分钟,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改进产品。小明为了实现镜面温度可调,在图乙的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最大阻值为100欧的滑动变阻器,则镜面可调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答案】 ①.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防雾膜在高发热模式下工作1分钟,所产生的热量为3360J ③. 32℃-40℃
【解析】
【详解】(1)[1]由图知道,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由图乙知道,工作电路中,当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知道,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防雾膜处于高发热模式;
当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开时,只有R1工作,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防雾膜处于低发热模式;
高发热模式下,R2的电功率
则高发热模式的总功率
由 知道,防雾膜在高发热模式下工作1分钟,所产生的热量
(3)[3] 由知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2A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道,此时热敏电阻R的最小阻值
此时热敏电阻R的最大阻值
由图丙可知,镜面的温度变化范围为32℃-40℃。
32. 2023年8月24日,日本排放核污水到太平洋,有关部门从日本福岛电站附近渔场捕捞的玉筋鱼中,检查出放射性物质铯,铯能在生物体内富集。该渔场中生活着玉筋鱼、卤虫、鹰爪糙对虾、金藻等生物,玉筋鱼捕食以金藻为食的卤虫,黑鳍捕食玉筋鱼和鹰爪糙对虾,鹰爪糙对虾以金藻为食。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日本排放核污水至太平洋,最终会对全人类造成影响。请结合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说说该观点的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金藻→卤虫→玉筋鱼→黑鳍或(金藻→鹰爪糙对虾→黑鳍) ②.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核污染水会随着海洋蒸发,随着降雨扩散到陆地,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源,动植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被不断富集,危害全人类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详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由题干食物关系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金藻→卤虫→玉筋鱼→黑鳍、金藻→鹰爪糙对虾→黑鳍。
(2)日本排放核污水至太平洋,最终会对全人类造成影响,理由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核污染水会随着海洋蒸发,随着降雨扩散到陆地,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源,动植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被不断富集,危害全人类。
33. 图甲是一款在缺氧或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使用的自救呼吸器。
(1)查阅资料获得制取氧气的原理有以下4种,自救呼吸器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2H2O2=2H2O+O2↑
②2KMnO4K2MnO4+MnO2+O2↑
③4NaO2+2H2O=4NaOH+3O2↑
④4NaO2+2CO2=2Na2CO3+3O2↑
(2)人正常呼吸时供氧速度不低于1升每分钟,自救呼吸器一次备料能持续供氧48分钟,以NaO2为例,通过计算说明生氧装置中至少要准备多少克药品?____________(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答案】 ①. ④ ②. 48分钟需要48升氧气,48升氧气质量是1.43克/升×48升=68.64克。
设需要NaO2的质量是x。
x=157.3g
答:需要NaO2的质量是157.3g。
【解析】
【详解】(1)自救呼吸器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为4NaO2+2CO2=2Na2CO3+3O2,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并且生成物碳酸钠对人体影响不大。
故答案为:④;
(2)见答案。
34. 小森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1=NaC1+NaHCO3;当Na2CO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1=NaCl+H2O+CO2↑。他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设加入稀盐酸质量为 x,
x=5 ;
答:加入稀盐酸 5 g 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③. 两种方式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完全来自于碳酸钠,即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解析】
【详解】(1)步骤二中,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1=NaCl+H2O+CO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加入稀盐酸完全生成碳酸氢钠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见答案;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两种方式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完全来自于碳酸钠,即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35. 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温杯在网店热销。往保温杯中加入热水,并可使温度快速降至55度并较长时间保持。项目小组想选择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温杯。
器材:易拉罐(导热性能好),铝箔隔热棉(导热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
(1)方案设计:请你选择上述材料,通过画图,并注明所用材料,设计一个速冷保温杯;____________
(2)实验验证:盖上盖子摇一摇,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发现并没有快速使水达到48℃,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3)方案迭代:在改进实验后,重复上述实验,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请利用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科学知识,解释水能快速降到48℃并维持不的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海波的质量太少,水的质量太多,造成水温太高 ③.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方案设计:用导热性好易拉罐做内胆,中间填入海波,外层用隔热性好的铝箔隔热棉,并用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盛装,如下图
(2)[2]实验验证:由图知道,海波熔化完后温度持续升高,说明海波的质量太少,水的质量太多,造成水温太高。
(3)[3]方案迭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过程海波吸收热量,当海波温度上升到48℃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水温也下降至48℃,不再发生热传递。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的
作用
吸收放出的热量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区域
B区域
处理方法
用物质M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液面上的形状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电压表的示数U/V
电流表的示数I/A
小灯泡的功率P/W
1.5
0.16
2.5
0.20
2.8
0.22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名称:电动微单车
纯电续航距离:30km
最高时速:25km/h
额定功率:400瓦
电池容量:0.5千瓦时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
05,浙江省杭州市启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05,浙江省杭州市启成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文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9,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169,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g取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2,浙江省杭州市养正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82,浙江省杭州市养正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束只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