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a— 40 Fe—5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下列家务劳动中, 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垃圾分类 B. 晾晒衣服
C. 用自来水淘米 D. 用白醋除水垢
2. 2023年我国“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为“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体重增加, 饮食只吃蔬菜和水果
B. 合理摄入油脂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C.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维生素
D. 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3. 化学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延长海鲜的保存时间
B. 秸秆综合利用, 避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
C. 研制新型药物,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D. 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 2022年10月31日, 梦天实验舱(搭载有主动型氢原子钟、冷原子锶光钟) 成功发射。氢和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元素和锶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 008 g
C. 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
D. 氢元素与锶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质量不同
5. 2022年1月, 由中国科学家担纲, 人类首次合成甲二醇[化学式为CH2(OH) 2]。下列有关甲二醇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属于无机物
B. 所含元素中,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D. 不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7. 下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富氧空气中, 氧气的浓度为100%
B. 该过程中分子停止了运动
C. 该过程中氮分子的体积不变
D. 该过程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8. 下列对化学核心观念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 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守恒观: 32 g硫和16 g 氧气反应生成48 g二氧化硫
C. 微粒观: 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D. 转化观: 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9. 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将空气里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 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空气反应器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燃料反应器中最终生成两种物质
C. 化学链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 消耗等质量的甲烷, 化学链燃烧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 该技术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0.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正确的是( )
11. 某同学按图1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 Ⅱ中KNO3溶液的质量为210 g
C. 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Ⅲ中溶液是60 ℃时KNO3的饱和溶液
12.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装置探究CO2的性质, 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 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1中通入CO2后, a处先变红色, c处后变红色
B. 装置2中两支蜡烛同时熄灭
C. 装置1、装置2都能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装置2中, 蜡烛熄灭后注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
含有碳元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 共28分)
13. (5分) 阅读下列短文, 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的“飞扬”火炬利用高压储氢, 在低温下能够很稳定地让氢气从高压储氢容器里释放出来。由于氢气在日光下燃烧时的火焰完全透明, 科研人员在火炬喷口的表面涂装金属盐类给火焰上色, 确保火炬点燃后火焰的颜色鲜艳明亮。火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其密度只有钢的1/4, 强度是钢的6~7倍。
(1) 点燃“飞扬”火炬时,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微观角度分析, 将氢气从高压储氢容器里释放出来, 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
A.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合金
B. “飞扬”火炬中燃料的燃烧产物无污染
C.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比钢的小, 强度也比钢的小
D. 碳纤维与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飞扬”火炬点燃后, 火焰的颜色鲜艳明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6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中, 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反应速率,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
(3) 用装置C、D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满后, 要使装置C中的反应停止, 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5. (6分) 某化工厂以废金属(主要成分为Fe和Cu, 表面有少量油污) 为原料回收海绵铜, 并制备氯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aNO2易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在步骤②中起催化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2+4HCl+O2eq \(=====,\s\up7(NaNO2))4FeCl3+2H2O。
(1)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废金属表面的油污, 试剂X最好选用_____(填字母) 。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钠溶液
(2) 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
(4) 步骤③中分离得到滤渣C和滤液D,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16. (6分) 某研究小组以“食品中的脱氧剂”为主题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
【任务一】探究脱氧反应发生的条件
【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用O2浓度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O2含量(质量分数) 的变化, 如图2所示。
(1) 结合图2分析, 集气瓶②中的铁粉发生了脱氧反应,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________同时接触。
(3)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 食品包装中加入脱氧剂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
A. 使食品保持干燥, 抑制霉菌生长
B. 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色、变质
C. 杀菌、消毒
【任务二】探究氯化钠、活性炭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 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如表所示) , 用O2浓度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O2含量(质量分数) 的变化, 如图3、图4所示。
(4) 实验5中, a=________。结合图3、图4,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以上实验分析, 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___(写一条即可) 。
注意: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 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三】测定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研究小组设计了图5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 取10 g脱氧剂样品, 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 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称出装置的总质量为m1 g。
步骤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逐滴加入稀硫酸, 待不再产生气泡时, 关闭活塞, 称出装置的总质量为m2 g。
(6) 请根据以上数据, 计算脱氧剂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 。
(7) 球形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图5中如果没有球形干燥管, 测得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7. (5分) 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0 g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煅烧, 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 7 g(已知杂质不与酸反应) 。
(1) 为检验剩余固体中有无碳酸钙残余, 请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一、1. D 【点拨】垃圾分类、晾晒衣服、用自来水淘米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因此都属于物理变化; 用食醋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等) , 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 B 【点拨】只吃蔬菜和水果, 缺少糖类、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素的摄入, 营养不均衡, A错误; 油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摄入过多易造成肥胖, 要合理摄入, B正确;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C错误; 剧烈运动后, 人体流失了较多的电解质, 应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 而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对身体有害, D错误。故选B。
3. A 【点拨】甲醛有毒, 不能用于浸泡海鲜, A错误; 秸秆直接焚烧会污染空气, 综合利用可以防止污染环境, B正确; 研制新型药物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C正确; 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正确。故选A。
4. C 【点拨】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A错误; 1. 008是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错误;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 C正确;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错误。故选C。
5. B 【点拨】CH2(OH) 2中含有碳元素, 属于有机物, A错误; CH2(OH) 2中,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2)=3:1:8, 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正确; CH2(OH) 2是由CH2(OH) 2分子构成的, CH2(OH) 2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错误; CH2(OH) 2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 D错误。故选B。
6. B 【点拨】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A错误; 溶解时, 要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粗盐溶解, B正确; 过滤时, 要用玻璃棒引流,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C错误; 蒸发结晶时, 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D错误。故选B。
7. C 【点拨】由图可知, 通过分子筛后, 空气变成了富氧空气,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富氧空气中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 氧气的浓度不可能是100%, A错误; 该过程中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错误; 任何时候分子的体积都不会发生改变, C正确;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因此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D错误。故选C。
8. B 【点拨】H2O和H2O2均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正确; 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eq \(=====,\s\up7(点燃))SO2, 其中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1:1:2, 与16 g氧气反应的硫的质量为16 g, 硫剩余16 g, 生成32 g二氧化硫, B错误; 稀盐酸、稀硫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C正确;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正确。故选B。
9. D 【点拨】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2Cu2O+O2=== 4CuO, 属于化合反应, A错误; 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8CuO+CH4===CO2+2H2O+4Cu2O, 生成物有三种物质, B错误; 化学链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 消耗等质量的甲烷,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相同, C错误; 此装置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 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D正确。故选D。
10. D 【点拨】在某固体中加入水, 放出大量的热, 该固体可能是生石灰、氢氧化钠等, A错误; 某气体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该气体可能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B错误; 将某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该溶液可能是稀盐酸、稀硫酸等, C错误; 在软水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 会产生大量泡沫, D正确。故选D。
11. D 【点拨】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31. 6 g; 6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110 g。20 ℃时, 30 g KNO3在100 g水中全部溶解, Ⅰ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30 g,100 g+30 g)×100%≈23%, A错误; Ⅱ中温度为20 ℃, 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 6 g KNO3, Ⅱ中KNO3溶液的质量为100 g+31. 6 g=131. 6 g, B错误; Ⅱ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31.6 g,100 g+31.6 g)×100%≈24%, Ⅲ中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 KNO3, 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110 g,100 g+110 g)×100%≈52%, 故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C错误; 60 ℃时, 110 g KNO3在100 g水中恰好全部溶解, Ⅲ中溶液是KNO3的饱和溶液, D正确。故选D。
12. C 【点拨】装置1中通入CO2后, 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c处先变红色, a处后变红色, A错误; 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一般情况下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装置2中短蜡烛先熄灭, 长蜡烛后熄灭, B错误; 装置1中c处先变红色, a处后变红色, 装置2中短蜡烛先熄灭, 长蜡烛后熄灭, 这些实验现象都能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正确; 装置2中, 蜡烛熄灭后注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因为装置1中通入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错误。故选C。
二、13. (1) 2H2+O2eq \(=====,\s\up7(点燃)) 2H2O
(2) 氢分子间的间隔
(3) B (4) 在火炬喷口的表面涂装了金属盐类
【点拨】(1) 氢气燃烧生成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s\up7(点燃)) 2H2O。(2) 氢气在高压下为液态, 从高压储氢容器里释放出来时变为气态, 此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3)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不属于合金, A错误; “飞扬”火炬中的燃料为氢气, 燃烧产物是水, 无污染, B正确;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比钢的小, 只有钢的1/4, 强度比钢的大, 是钢的6~7倍, C错误; 碳纤维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但物理性质不同, D错误。故选B。(4) 氢气的火焰由完全透明变为鲜艳明亮, 是因为科研人员在火炬喷口的表面涂装了金属盐类给火焰上色。
14. (1) 酒精灯
(2) 2H2O2eq \(=====,\s\up7(MnO2)) 2H2O+O2↑; B
(3)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D的b导管口, 若木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关闭弹簧夹
【点拨】(1) 装置A中, 仪器m是酒精灯。(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s\up7(MnO2)) 2H2O+O2↑, 发生装置选B, 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不能选用装置C, 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 不能放在多孔塑料隔板上实现与液体反应物的分离, 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3) 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从a导管口进气, 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 若木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装置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要使装置C中的反应停止, 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
15. (1) B (2) Fe+2HCl=== FeCl2+H2↑
(3) Fe、O (4) 漏斗; NaNO2、NaCl
【点拨】(1) 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能与油污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故选B。(3) 步骤②中, 发生的反应为4FeCl2+4HCl+O2eq \(=====,\s\up7(NaNO2 ))4FeCl3+2H2O, 其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3, O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 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Fe、O。(4) 步骤③中分离得到滤渣C和滤液D, 操作是过滤,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步骤①中, 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 溶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稀盐酸; 步骤②中, 氯化亚铁在亚硝酸钠作催化剂的条件下, 与稀盐酸和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步骤③中,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过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亚硝酸钠是反应的催化剂, 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则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2和NaCl。
16. (1) 氧气的含量下降 (2) 水 (3) A、B
(4) 0. 75;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活性炭的含量越高, 脱氧反应速率越快, 氯化钠的含量越高, 脱氧反应速率越快
(5) 温度(合理均可)
(6) eq \f(14(m1-m2),5)×100%
(7) 碱石灰(或氯化钙, 合理均可) ; 偏大
【点拨】(1) 集气瓶①中的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集气瓶②中的氧气含量明显降低, 说明集气瓶②中发生了脱氧反应。(2) 两个集气瓶内的固体中均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且质量相同, 但集气瓶①中有足量干燥剂, 集气瓶②中是10滴水, 结合图2说明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3) 食品包装中加入脱氧剂的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 抑制霉菌生长, 防止食品变色、变质,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故选A、B。(4) 由图4可知, 实验2、实验3、实验5形成对比实验,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 实验5中a=0. 75。图3中, 三个实验中活性炭的质量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 目的是探究活性炭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图4中, 三个实验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 目的是探究氯化钠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图3、图4,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活性炭的含量越高, 脱氧反应速率越快, 氯化钠的含量越高, 脱氧反应速率越快。(5) 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6)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1-m2) g, 根据Fe+H2SO4===FeSO4+H2↑求出铁粉的质量为28(m1-m2) g, 因此脱氧剂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eq \f(28(m1-m2) g,10 g)×100%=eq \f(14(m1-m2),5)×100%。(7) 球形干燥管内应盛放固体干燥剂, 如碱石灰或氯化钙等; 如果缺少球形干燥管, 氢气逸出时会带出水蒸气, 测得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偏大。
17. (1)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 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说明有碳酸钙残余, 若没有气泡产生, 说明无碳酸钙残余(合理均可)
(2) 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 g-6. 7 g=3. 3 g。
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eq \(=====,\s\up7(高温)) CaO+CO2↑
100 44
x 3. 3 g
eq \f(100,44)=eq \f(x,3.3 g) x=7. 5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eq \f(7.5 g,10 g)×100%=75%。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点拨】(1) 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检验有无碳酸钙残余的操作为:取少量的剩余固体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 说明有碳酸钙残余; 若没有气泡产生, 说明无碳酸钙残余。(2)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进而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中加入水, 放出大量的热
该固体是生石灰
B
某气体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
将某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
D
在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 产生大量泡沫
该水样属于软水
实验编号
铁粉
水
活性炭
氯化钠
实验1
5 g
10滴
—
1 g
实验2
5 g
10滴
0. 75 g
—
实验3
5 g
10滴
0. 75 g
1 g
实验4
5 g
10滴
1. 5 g
1 g
实验5
5 g
10滴
a g
2 g
人教版化学初三上册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初三上册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填空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 这是一份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2%,【解】81,5 143,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 这是一份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鲁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