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3页。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0分)
班级开展“诗画艺术鉴赏”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
1.撰写开场白,你用心揣摩。(6分)
同学们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由zhōng赞叹。笔墨诗画,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让我们以“诗与画”为载体,共同欣赏诗画艺术长卷,感受诗画( ▲ )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本次学习旅程,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还能让我们变得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由zhōng( ▲ ) ②载( ▲ )体
(2)在语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2分)
A.融通 B.融洽 C.交融
(3)在语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并列短语,使语意畅通。(2分)
▲
2.辑录配画诗,你展示功底。(7分)
(1)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
(3) ▲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4)下面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两句诗: ▲ , ▲ 。(2分)
小贴示
这幅图为恽寿平的《五清图》,“五清”指的是松、竹、梅、水、月。
(5)你为“春夏秋冬”四季图景配诗。(填序号)(2分)
A.春景图( ▲ )
B.夏景图( ▲ )
C.秋景图( ▲ )
D.冬景图( ▲ )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小组讨论,你发表见解。(5分)
小联:我发现,语文书上《登飞来峰》这首诗,
配了启功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右图),
为什么不配一幅水墨画呢?
你:(1) ▲ 。(2分)
小联:对呀对呀,我想起来了,艺术老师说过
“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都属于美术。
小语:依我看,什么都不要放,既干净又节省
空间,不也蛮好嘛。
你:(2) ▲ 。(3分)
小联:你说得有道理,诗配上画,确实益处多多。
4.广而告之,你创作对联。(2分)
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报道本次活动,班级征求对联式宣传语。你补全下联。
上联:赏诗中画境
下联: ▲
二(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赋得孤云独往还(其一)
[明]徐霞客
秋空净无极,兀兀片云孤。
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
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
我欲神相倚,因之径转无。
(选自《徐霞客诗译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乙】徐霞客传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人也。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①。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②去。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尝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③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绝磴上十数里,复上二十馀里,其巅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其西行,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又数千里,至西番。走笔为记,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以《溯江纪源》一篇寓余,言《禹贡》岷山导江,乃泛滥中国之始,非发源也。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④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⑤,未睹昆仑;唐玄奘、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⑥,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3年1月重印,有删改)
[注]①玄对山水:深深地喜爱山水。②飏:飞扬。③质明:天刚亮。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桑《经》:指汉代桑钦所撰《水经》;郦《注》:指郦道元所作《水经注》。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凿空:开通道路。⑥孤筇双屦:一根竹杖一双鞋,意指孤身一人。
5.“云”是古诗常见意象之一,文化内涵丰富。【甲】诗中“云”的内涵与【乙】文第一段中哪句话相呼应?说说你的理由。(3分)
▲
6.为【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B.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C.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D.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走笔为记,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
8.参照示例,体会【乙】文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矣”字的语气。(3分)
示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
句中“矣”字,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唐雎将自己与专诸、聂政、要离三位侠士相提并论,表达了他的布衣之怒,以及为捍卫国家利益视死如归的决心。情感强烈。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
9.现在有不少“说走就走”的旅游爱好者,喜欢独自或结伴外出探险,寻求刺激。读了【乙】文后,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4分)
▲
(二)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死在山上的树
刘诚龙
走在田谷坳山上,山风配百花香,合成气,一服一服地,漱口,灌喉,入肺,囤胃,再丝丝缕缕,行肝,抚脾,沁肾,醒脑,通经络,扪筋骨,与血巡毛体,身心舒泰,神清气爽。人,活在山中,活在树林里,活在鸟语花香间,是最好的活着。
离乡多年,再回来,寻访故迹,故迹已无处可寻。牛路,牛过不得,当年牧牛的人,更过不得。枞树底下,那块扑克地呢?跺脚跺出猪槽深的坑,被抹平,全平了。小时候,牧牛是耍活,把牛赶到山上,牛吃叶也罢,吃草也罢,吃土也罢,随牛去,我们或蹲或跪在枞树林里,咋咋呼呼打牌。赢了,蹦起来跺脚;输了,也蹦起来跺脚。紧实的山地,硬是跺出小坑来。枞树林地面寸草不生,寸物没有。野鸡茅,青苔藓,车前草,芨芨草,早被姐、被妹、被老娘,割得根都不留。这些东西可以垫猪栏牛栏的。枞树落叶,松针形的落叶,也全都被扫到簸箕里,自簸底塞到箕顶,一担一担,担回去,给猪牛做被窝。枞树底,干净,坦平。
枞树林里,我看到一棵枞树,死了。那里,又一棵枞树,光杆杆,一点绿色也没有,死了。转身看,死了的,还有竹子,一根,一根,那里还有一根,一根。竹子好大,根底碗口粗,竹子活着,砍回去,可以织一个打猪草的背篮,加一个筛米的筛盘。竹子用处大矣哉。枞树更是乡亲的抢手货,造屋做椽皮,做楼板,都靠枞树。
枞树与竹子,死了。死在山上,春来秋去,风吹雨淋,有好些年头了吧,死在山上,死后还在山上。我扒荆棘,我穿灌木,我走到枞树尸首旁,树干了,死了不少时日了,青苔如烂布条,乱缠其上。我手拍树干,连连叹:好柴好柴。转去三代,都是农民;我这一代,只要回转一次身,都是樵夫。春夏季,寒暑假,腰缠砍刀,簸箕盛斧,直往山上奔。枞树最是目标,枞树不砍,砍的是枞树枝。嗦嗦嗦嗦,身子可比猴子,三五下,爬到枞树中央,先坐在枝丫处,打几声哦嗬,唱一首山歌,然后坎坎伐枝兮。棵棵枞树,都被爬过,枝干所剩无几,也得砍。老娘派了任务,跟吃饭挂钩,放学了,下午不打一担柴,回来莫吃饭。
这一棵又一棵死在山上的树,死在山上的竹,就这么死着,现在竟没谁来捡。其时也,雪落高山岭,冰结枞树枝,枞树撑不起严寒,倒了。树们冻得死,乡亲喜得死。冰天雪地里,胶鞋里一脚的冰水,跑到山上,砍雪压树。好好活着的树,是不准砍的。雪压树,半死,还没死,只看哪个跑得快,掮得动,那树就是你哥的屋梁,那树就是你姐的嫁妆。要买文具盒,要交学杂费,堂兄曾带我到铁炉冲各个山头砍树,小腿粗的,碗口粗的,半夜砍回来,卖煤矿做矿木。
如今,都懒了。建房,不用树;家具,不用树。没谁到山上偷砍树了。树放肆长,乔木、灌木,都放肆长,长得山青青、树苍苍、草绿绿、水灵灵。树,生在山上,没人砍;树,死在山上,没人要。树木与翠竹,活得自在,居然是水泥钢筋赋予的。
人不打扰树,树便很自在。人不打扰树,是最深的爱树。
山可以无人,人不可无山。
(《草原》2024年第3期,有删改)
10.梳理文本,完成下表。(4分)
11.品味文中画浪线的语句。(4分)
嗦嗦嗦嗦,身子可比猴子,三五下,爬到枞树中央,先坐在枝丫处,打几声哦嗬,唱一首山歌,然后坎坎伐枝兮。
▲
1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句“山可以无人,人不可无山”的理解。(4分)
▲
(三)组合文本阅读(11分)
【材料一】
Sra的横空出世
2024年开年,由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ra,只需一段提示文本,就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和特定动作类型,且主题和背景基本准确的高清视频。
从目前Sra生成的视频来看,它在处理某些细节时可能会出错,例如混淆物体的左右方向。同时,它也无法完全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或在长时间跨度内保持故事线的高度一致连贯。
目前,人工智能(AI)发展面临几大挑战。首先是数据瓶颈。尽管像GPT-4这样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在数据标注上取得了进展,但数据依然是深度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限制因素。其次是泛化瓶颈。目前的AI系统往往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在面对新任务时难以有效适应。第三是能耗瓶颈。随着AI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所需的计算资源和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大。
在AI高速发展的同时,OpenAI也采取了相关手段来阻止不当视频的发布。Sra内置的文本提示过滤器可筛选发送给模型的所有提示,阻止对暴力、仇恨言论以及名人肖像等敏感或不适当内容的请求。
(选自《金陵晚报》,2024年02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材料三】
当前,AI已经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汇总人类的日常对话及行为等简单信息,从而对人类的思维想法进行解读。同时,人类的行踪也将会落入AI技术掌控者的眼中,毫无隐私可言。
AI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社会生产,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催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和岗位,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开发者、半自动化系统设计人员、监督与协助机器人人员等。同时也提高了行业门槛,导致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专注于某些领域的提升,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意愿。日常生活中,AI技术加持下的短视频、直播行业方兴未艾,各种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被长久的裹挟其中,可能会丧失合理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削弱人的主观能动性。
AI技术发展也产生了责任伦理困境。如今,AI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AI的责任划分,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法律规定。比如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较快,若无人驾驶汽车在运行中引发交通事故,那么是由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承担责任,还是由无人驾驶汽车的操作者承担责任?
(选自《科技智囊》,2023年第6期,有删改)
1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Sra能基本准确地完成文生视频,但对细节处理还不能完全胜任。
B.AI技术的发展所产生责任伦理困境,引发了人们对AI治理的探讨。
C.AI在替代工作岗位时,因岗位对能力的需求不同,替代程度也不同。
D.AI技术加持下,影视作品易被粗制滥造,使人丧失了社会现实批判能力。
14.细读【材料二】,推测哪些行业或工作将可能被AI替代。(3分)
▲
15.班级围绕“AI技术深度发展的利与弊”开展辩论。你作为正方三辩,完成攻辩阶段的问答。(6分)
正方:AI技术深度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AI技术深度发展弊大于利
回答对方质疑:
(1)▲
(2)▲
提出质疑问题:
(3)▲
回答对方质疑:
◎AI技术的深度发展,势必导致很多传统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AI技术的深度发展,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同时也增加了数据泄露和安全风险。
◎AI技术的深度发展,还产生了巨大责任伦理困境。以上进一步说明,AI技术的深度发展弊大于利。
提出质疑问题:
◎AI技术大量挤压就业岗位,那些被AI取代的大量劳动力将如何生存?
◎AI技术的深度发展带来的责任伦理困境该由谁承担?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反方二辩 正方三辩
(四)名著阅读(8分)
16.比较阅读,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请参照小联的分享,从初中语文课本推荐的36本名著中,选择2本,展示你的比较阅读成果。
小联的分享:
你的分享:
三(54分)
17.微写作。(9分)
三年同窗,离别在即。请你从下面三句诗中任选一句,设计一幅画,赠给同桌。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时人不知凌云木,只待凌云始道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求:①说明画的构图和意味,条理清晰;②字数在80-100字以内。
18.大作文。(45分,含书写分5分)
你关注到教室里张贴的“学习金字塔”图吗?它简洁地告诉我们: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留存率)是不同的。
请从以下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
(2)不要出现含考试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20分)
1.(6分) (1)(2分) ①衷 ②zài
(2)(2分)C (A融合通达,强调流通、贯通、沟通;C无隔阂,偏指感情关系好)
(3)(2分)并列短语,符合语境。
示例:灵秀而高雅/沉静而深刻/纯净而高尚
2.(7分)(1)(1分)悠然见南山 (2)(1分)长河落日圆 (3)(1分)鸡声茅店月
(4)(2分)(诗句涉及“松、竹、梅、水、月”五个意象中的任一个,精神正向即可)
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5)(2分)(注意:0.5分1空;错一个,一般会错2个)
正确序号:A-④ B-② C-① D-③
3.(5分)发表见解,有针对性,言之有据。
(1)(2分)示例: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同根同源,都是用水墨创作,同属于美术艺术(1分),所以配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实际上就是配了一幅水墨画(1分)。
(2)(3分)指出诗配画的作用2分,结合《登飞来峰》和启功书法作品为例印证1分。
示例:诗配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诗的内涵与意境/丰富读者的审美体验/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可提升整体艺术境界。比如启功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遒劲刚健、大气磅礴,与《登飞来峰》开拓进取、从容自信的感情基调贴合。
4.(2分)内容适切1分,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语意相关、仄起平收)1分。
示例:品画中诗情
二(46分)
(一)(15分)
5.(3分)找对句子1分,“云”的意象分析1分,文句理解1分。
示例:与“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颺去”呼应(1分)。诗中“云”的特征是孤立自持,舒卷自如,象征着自由独立,无拘无束(1分)。而此句中的徐霞客如同受困的飞鸟,一心想挣脱束缚,展翅飞翔,表现出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的人格特质,两者意蕴相似(1分)。
6.(2分)C
7.(3分)一个分句1分,意译即可。
示例:(徐霞客)拿笔快速地记录,(所记内容)即使是擅长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8.(3分)明确语气1分,包含的思想情感1分,给人的阅读体验1分。
示例:“矣”字表感叹(1分),徐霞客对自己能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与孤身一人的力量,做到与有皇帝命令或国家支持的张骞、玄奘、耶律楚材三位前人一样,纵横千里,遍游神州,深感自豪与满足(一生无憾)(1分)。感慨无限,令人动容(1分)
9.(4分)辩证分析2分,学习建议2分。
示例:朋友,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探险精神固然值得肯定(1分),但如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1分)。此外,仅追求新鲜刺激意义不大,我们更应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走遍大好山河的远大志向(1分)和治学严谨,追根求源、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1分)。
(二)(12分)
10.(4分)简明概括,意对即可。
示例:①树木丛生,生机盎然(2分);②依赖索求,关系紧张(2分)
11.(4分)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示例:运用拟声词,多用动词和短句/采用了比拟(拟物)、夸张、化用《诗经》中的诗句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诙谐幽默,富有乡土气息),写出了我爬树砍枝时的动作敏捷,身姿矫健,展现出农村孩子苦中作乐的自信与顽强。
12.(4分)理解句子的浅层含义2分,揭示蕴含的深层含义2分。
示例:“山可以无人”是说,山林是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生命循环系统。大自然对人类从不索求,没有人类的索求与破坏,山林会更加丰茂自在(2分)。“人不可无山”是说,无论是物质匮乏时,还是生活富裕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大自然(山林)慷慨的给予。人类更要懂得感恩和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
(三)(11分)
13.(2分)D(绝对化错误,文中是说“可能”)
14.(3分)根据表格中信息推测,正确列举一个得1分。
可预见的体力劳动(1分)、收集数据(1分)和处理数据(1分)等工作类型可能被替代。
15.(6分)注意辩论流程:正方三辩回答的是反方二辩提出的质疑问题。
(1)(2分)
示例:对方辩友说的其实是AI技术应用带来的困境,并不能证明弊大于利。人工智能在取代部分传统工作的同时,也在产生大量新的工作,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具有推升作用。
(2)(2分)
示例: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责任伦理困境令人深思,但我们相信,不断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与监督体系,完全可以解决责任伦理困境的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产品在交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我们会确保其技术成熟,责任明确后,再投放市场。
(3)(2分)
示例:难道因AI技术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弊端,我们就要“因噎废食”,停止AI技术的深度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背道而驰吗?
(四)(8分)
16.(8分)列出两部名著名2分(每部1分),阐释理由6分(每条2分)。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三(54分)
17.(9分)微写作(说明画的构图和意味,条理清晰;字数在80-100字以内)
(1)内容表达5分:关键信息准确完整4分,条理清晰1分;
(2)文从字顺4分: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有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字数符合要求1分。
示例:我选择诗句(2)。设计的画面是:高山峻岭中,远处一棵参天古松与近处一棵小松,遥相呼应。小松尚幼,半隐于灌木丛,意味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以祝愿同学勇敢自信,成就未来。
18.(45分,含书写5分)大作文
(1)书写(5分),截取大作文前五行文字进行评判。评分标准:
①清楚(能辨识、基本无涂改修正),2分;
②工整(大小合适、字体较统一、布局合理),2分;
③美观(有楷书或行楷的基本笔法、流畅舒适),1分。
(2)作文(40分),评判原则:参考“三切四看”原则,先看切题情况,再视亮点加分。
一看切题:完全切题30分起评,基本切题24分起评,不切题16分起评;
二看功底:0-10分,看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即是否有亮点:
①立意、感悟:立意的高低,见识的深浅,感悟是否独特。
②材料、内容:材料是否真实新颖,内容是否丰富充实。
③思路、结构:思路是否清晰,构思是否巧妙,结构是否合理。
④修辞、写法:遣词造句顺畅、表情达意准确、写作手法灵活等。
(3)题目解读
此为基于学生真实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境任务型作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的主题在以下三个任务(叙事、议论、实用)中选择一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体鲜明的作文。
作文命题中给出的三项任务,可讲述记叙自我主动探索学习方式改进与优化的经历,谈感悟与发现;可阐述议论,谈论自己对“主动”“深度”“高效”“化被动为主动”“学用结合”等学习的认识与思考,也可介绍说明“主动学习”“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学用结合”的具体方法与建议。命题完全取材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促使学生反思与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力。
具体到本次写作,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内容思考必须立足“学习”话题,围绕“学习方式的改进与优化”来立意,谋篇构思。②注意发挥自身写作的特长,命题采用三个任务选择其一来构思写作。这必须学生根据考场思考与个人写作的习惯性思维来巧妙选择文体写作,彰显自己的写作智慧。③写作的主题一定要鲜明:科学讲究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学用结合”等。文章主体一定要紧扣“学习方式的改进与优化”来构思,展现自我对“学习”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思考。④文体鲜明,即写作任务围绕“学习”话题,可以讲述经历、分享体会;也可以发表看法、发出倡议;也可介绍学习方式与学习经验,推广科学学习方法。⑤注意阅读对象是“刚刚跨入初中段”的学弟学妹,可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的学习方式,或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改进建议,适当注意要有诸如“称呼”“问候语”等交际语。
最后,还要关注试题中的写作不同文体要求,如叙述自己改进学习方式的经历或见闻,要讲述自己亲身见过、做过或遇到过的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我”的行动或感受,凸显该经历对我的别样启发或积极影响,要关注细节,突出重点,感受真实;如议论“如何改进或优化学习方式”,要聚焦话题,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并扣住观点进行阐释,或展开论证,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有一定说服力;如介绍某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讲究说明层次与方法,易于他们理解与接受。
(4)评分建议:
①分享经历或体会的习作要求:
1)完全切题(30分起评):讲述自我“学习”的经历感受以及学习方式优化后的显著变化或深刻影响,有完整且生动的故事情节,描述人物行动或感受,能紧扣中心、详略得当、语言流畅,即可得30分。再视语言、内容、逻辑结构上升或下降。语言、内容、逻辑结构中有一项有闪光点即可加分,上浮至满分为止,同理有明显不足也可降分,但一般不低于30分。注意:内容不一定明扣材料,可以暗扣材料。
2)基本切题(24分起评):扣住自我“学习”的经历感受写作,但主体部分没有凸显优化“学习方式改进与优化”给自己带来的别样启发或影响;加分后不超过29分;
3)不切题(16分起评):从头至尾完全没有涉及“学习”经历与感悟,而是另起炉灶,或主题消极或错误。
②发表看法或倡议的习作要求:
1)完全切题(30分起评):内容扣住“学习”话题,谈主动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常见做法,或改变学习方式的利与弊,观点清晰;说理有层次;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密切;语言体现出较强逻辑,行文思维准确、严密而不失灵活。如能扣住中心观点进行论证,在“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怎么样”几个问题上有思考并有所侧重,语言、内容、逻辑结构中有一项有闪光点即可加分,上浮至满分为止。同理有明显不足也可降分,但一般不低于30分。
2)基本切题(24分起评):缺少任一个要点,24分起评,基本表达好,加分后不超过29分;
3)不切题(16分起评):完全没有涉及主要观点,观点消极或错误,如果文体杂糅,随心所欲,16分起评,视功底上限不超过23分。
③介绍学习或说明的习作要求。
1)完全切题(30分起评):内容扣住“学习”这一话题,提出或介绍的高效学习方式具体明确,方法科学,切实可行;说明有层次;能准确合适引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语言体现出较强逻辑,行文思维准确、严密而不失灵活。即:能扣住“主动学习”“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学用结合”的方法与建议进行介绍说明,语言、内容、逻辑结构中有一项有闪光点即可加分,上浮至满分为止。同理有明显不足也可降分,但一般不低于30分。
2)基本切题(24分起评):缺少任一个要点,24分起评,基本表达好,加分后不超过29分;
3)不切题(16分起评):完全没有涉及“主动”“深度”“高效”“学用结合”“为我所用”等学习方式方法与建议说明,则偏离主题,或文体杂糅,随心所欲,16分起评,视功底上限不超过23分。
(5)特殊情况
①大量抄袭前面阅读,或者明显照抄成文、范文(必须能提供依据原文),给5分;
②不足600字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
③切题,但不满400字且明显未写完20分,300字以下成文15分,不成文10分。
④没有拟写作文题,扣2分。
田谷坳的变化
过去
现在
林中环境
干净坦平,寸草不生
① ▲
人树关系
② ▲
互不干扰,关系和谐
名著
相似点
阐释理由
《简·爱》
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情节安排相似
都是以主人公勇于抗争、从天真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设计情节。
艺术手法相似
都带有自传性质,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主题思想相似
都很励志,都表现反抗苦难命运、冲破时代枷锁、追求人生价值的主题。
名著
相似点
阐释理由
《 (1)▲ 》
与
《 (2)▲ 》
情节结构相似
(3)▲
艺术手法相似
(4)▲
主题思想相似
(5)▲
任务
文体类型
阅读对象
写作意图
一
叙事类
刚刚跨入初中段的学弟学妹
【分享】改进学习方式的经历和感受/采用某种方式学习以后的发现和感悟……
二
议论类
【劝说】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的常见方式/改进某种学习方式的辩证思考……
三
实用类
【介绍】如何采用高效学习方式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名著
相似点
阐释理由
(1)《海底二万里》
与
(2)《西游记》
情节安排相似
(3)都以“开头设置悬念—结尾解开悬念”的形式,展开曲折的历险故事来安排情节。
艺术手法相似
(4)都充满了想象力,都虚构了别具洞天的“海底世界”,给人神奇、魔幻之感。
主题思想相似
(5)都有反思,都以奇幻的故事折射现实,以精神救赎的方式反思如何维护正义与公平。
名著
相似点
阐释理由
(1)《西游记》
与
(2)《水浒传》
情节安排相似
都是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事件,逐次展开,又构成有机整体的章回体叙事结构。(或在局部叙事中都采用过“三叠式”情节)
艺术手法相似
(4)都使用了对比手法,塑造正反面人物,展现人物的善恶忠奸,给人鲜明对照之感。
主题思想相似
(5)都有批判,都直接或间接揭露和批评了封建社会不辨忠奸,赏罚不明的黑暗现实。
名著
相似点
阐释理由
(1)《水浒传》
与
(2)《儒林外史》
情节安排相似
(3)都是以塑造典型人物为线索,前后勾连,形成社会群体像的“珠链式”结构安排情节。
艺术手法相似
(4)都使用了夸张手法,以夸张变形的细节突显人物鲜明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相似
(5)都有讽刺,都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世风的堕落,讽刺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9页,共120分,答案必须用0,给画线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8页,共120分,选择题均是多选题,参考字义,解释文中加点词,用“/”给画线句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