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作文】2024年高考语文最新名校模考卷作文题汇编(全国通用)
2024年高考名校一模作文汇编21(主题:价值审美)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名校一模作文汇编21(主题:价值审美)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讲义),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提升文章深度和广度: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科学发现等多领域的素材,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饱满,展现出作者广阔的视野。
3、彰显个人特色:独特的素材选择和运用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和思考角度,使文章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
4、提高写作效率:积累的素材可以直接应用于写作中,减少构思和寻找例子的时间,提高写作速度。
2024年高考名校二模分主题作文汇编04(主题:价值 审美)
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
积累范文三百篇,高考作文不犯难,作文不要想着押题考中,而要多想着储备材料。名校一模作文,多读多记多得。
1.(23-24高三上·安徽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这也是继2005年的哈罗德·品特之后,再次由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有人认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诺贝尔文学奖自然也没必要关注剧作家。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戏剧体裁的课文,其中必修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戏剧专题,选取了三部经典悲剧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单元导语的第一段内容是:“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一、理解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所给的两段材料。第一段材料是关于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的新闻,特别强调了福瑟的“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第二段材料则是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体裁课文的介绍,以及单元导语中关于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的表述。
二、提取关键信息
1. 约恩·福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这表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2. 有人认为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这是一个需要反驳的观点。
3. 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戏剧体裁的课文,包括三部经典悲剧作品,这说明了教育部门对戏剧教育的重视。
4. 单元导语强调了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等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这些品格正是通过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展现和深刻传递的。
三、确定立意
结合上述关键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1. 戏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够传递人类的精神品格,还能够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 反驳“戏剧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大价值”的观点,指出戏剧对于培养人的情感、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结合教材中的戏剧篇目,分析戏剧如何展现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以及这些品格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
1.赏经典戏剧,品多味人生。
2.在戏剧中涵养品格。
3.读戏剧,悟人生。
【考场佳作】
在戏剧中涵养品格
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颁给一位剧作家,其意义不言而喻。从古到今,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无数剧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处在时代快速发展,信息繁多复杂的数字时代,更需要让心情慢下来、静下来,品读戏剧,感悟人生。
戏剧是生活的缩影,时代的反映。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叹息。读《窦娥冤》,我们看到了善良的窦娥被黑暗社会迫害,仿佛感受到了封建时代官场的黑暗、百姓的艰辛;我们看到了坚强的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仿佛看到了普通民众对公正美好的追求。读《茶馆》,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以及茶馆中的人物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谢幕,看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一部剧作,不仅是文字的展示,不仅是人物命运的呈现,更是一个时代影像的浓缩,它让我们置身其中,与人物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
在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人性光辉与阴暗的交织,看到善良与邪恶的较量,看到希望与绝望的拉锯,从而能更清晰地明辨是非,向善弃恶。读剧作,我们知道了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故事的叙写,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百姓命运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憎恨;读剧作,我们知道了曹禺通过对鲁侍萍不幸遭遇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腐朽与罪恶,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重要命题,歌颂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和意志品质。作者们心怀悲悯之心,引我们对现实做更深入的体察,也让我们在心中不由得生出对善良的赞美,对丑恶的批判,对美好的向往。也让自己生出一颗悲悯之心,在他人淋雨时,撑一把伞;在他人无助时,伸一双手;在他人茫然时,亮一盏灯;在他人挺身而出时,喝一声彩;在他人勇敢无畏时,鼓一次掌。
在生活中,我们会犹豫徘徊,会面临两难的抉择,但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做出选择,选择生存,意味着奋斗;选择毁灭,意味着生命无谓地消耗。在生活中,我们会畏葸害怕,会退缩不前,但曹禺通过鲁大海的性格启示我们,要心怀正义,要敢于挑战,要敢于打破种种束缚,要对未来充满向往,要有敢作敢当的精神。剧中人不仅生活在剧中,也可以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思想和价值,不仅在那个时代闪闪发光,在今天依然可以熠熠发光。跟随剧中人,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品戏剧之精华,养吾辈之品格。愿我们用心品读,用心涵泳,理解人性,塑造品格,不忘戏剧的力量,涵养我们的人生。
【写作借鉴】
1. 深入挖掘材料内涵:
这篇作文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剧作家的新闻入手,深入挖掘了戏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结合教材中的戏剧篇目,分析了戏剧如何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性光辉,以及如何通过戏剧涵养品格。这样的写作思路,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类似材料时,能够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核心观点。
2.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作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引出话题,然后分别从戏剧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性光辉以及涵养品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戏剧的价值。这样的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3. 结合具体作品,增强说服力: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了《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具体作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情节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戏剧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写法不仅使得论述更加具体、生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表达流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5. 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在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强调了戏剧的价值和意义,呼吁人们用心品读戏剧,涵养品格。这样的结尾既呼应了开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完整、紧凑。
2.(2024·吉林·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提到的“在我认识的都市儿童中,大部分失去了对天空的敏感”的现象,在当代并不鲜见。现代青少年享受着先民们难以企及的优越生活,同时,似乎也正在失去感受美好的敏感心灵。彻夜苦读时,不妨望望窗外的星空;困顿迷茫时,不妨投身火热的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一、材料分析
本题目给出的材料主要描述了现代青少年在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似乎正在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感受,特别是以“对天空的敏感”作为切入点。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关于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下降,更可能是指现代青少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下,对于生活的细节、对于自然的美丽、对于内心的宁静和反思的敏感度在降低。
材料中的“彻夜苦读时,不妨望望窗外的星空;困顿迷茫时,不妨投身火热的生活”给出了两个具体的建议,这两个建议实际上是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呼吁或启示:一方面,提醒青少年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星空,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宇宙的浩渺,从而唤醒内心的敏感和感悟;另一方面,当遇到困顿和迷茫时,应该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知、去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
二、立意角度
1. 保护青少年的敏感心灵:可以从如何保护青少年的敏感心灵,防止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变得麻木不仁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如何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既能享受物质优越,又能保持心灵敏感的成长环境。
2. 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可以探讨青少年如何通过接触自然,如观察星空、走进大自然等方式,来唤醒和增强内心的敏感度,让心灵与自然进行对话,从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3. 实践中的敏感与成长:可以从青少年如何在实践中找回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如何在困顿和迷茫中通过投身火热的生活来寻找方向和动力,实现个人成长的角度进行论述。
【参考立意】
1.感受美,让心灵丰富。
2.自然之美是治愈创伤的良药。
3.培养对美的敏感,健全精神和人格。
【考场佳作】
重拾敏感,寻觅美好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们身处科技与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舒适。然而,在这繁华背后,不少人心头涌起一股淡淡的忧虑:我们似乎正在失去那份感受美好的敏感心灵。在这个竞争激烈、压力重重的世界,我们亟需停下脚步,回望那片曾经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星空,重新唤醒那份深藏内心的敏感。
记忆中的星空,是那般璀璨夺目。那时,我们尚年幼,心中无忧,沐浴在星光之下,聆听大自然的呢喃。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那片星空似乎渐行渐渐远,被忙碌与纷扰所遮蔽。我们熬夜苦读,为生活奔波,却往往忽略了抬头仰望那片曾让我们心灵震颤的夜空。此刻,是时候让心灵回归宁静,重新感受那份属于星空的深邃与美好。
当我们在生活的洪流中感到迷茫与困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琐事,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之中。生活的底蕴,正是我们寻找美好感受的源泉。与挚友畅谈理想,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或是独自漫步在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都可能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生活的点滴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品味那份真诚与美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人或许会感叹,现在的孩子过于现实,失去了对美好的感知。然而,我要说,那份敏感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被繁忙的生活暂时掩盖。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去体会,那份敏感便会如同破晓的阳光,重新洒满我们的心田。敏感的心灵,是我们在困境中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感受生活的基石。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固然需要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珍惜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让心灵在风雨中不断成长。那份敏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宝贵财富,它让我们在困顿中坚守信念,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重拾敏感,并非易事。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我们往往被现实的压力所束缚,难以聆听内心的呼唤。然而,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追寻那份深藏的美好,那片星空便会如约而至,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疲惫时,仰望那窗外的星空,寻找那颗指引我们前行的星;让我们在迷茫时,拥抱生活的火热,感受那份真挚与温暖。
在追寻敏感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与蜕变。那份敏感,如同指南针一般,指引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永不迷失。生活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品味。让我们携手同行,重拾那份宝贵的敏感,让心灵在科技的洪流中熠熠生辉,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敏感的心灵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去感受那片属于我们的美好星空。重拾敏感,让心灵回归宁静与纯粹,感受生活的无限魅力与可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旅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敏感的心灵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写作借鉴】
首先,作者开篇点题,直接指出当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并表达了对重拾敏感的渴望。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明确的认知。
其次,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名言诗句,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通过引用名言诗句,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再者,作者在叙述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星空、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敏感心灵重要性的阐述,作者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温馨而感人的氛围。这种情感的表达,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此外,作者在文中也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悟。通过对比现代生活的忙碌与过去生活的宁静,作者强调了敏感心灵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能够让文章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最后,作者在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了主题,并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文章的整体感,也能够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2024·江西抚州·一模)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中,作者与世人对于桃李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对雅与俗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有人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正在于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也有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俗者未必恒俗,雅者也未必恒雅;还有人说,高雅与流俗并无高下之分,二者对立统一,雅俗共赏才是正确态度。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题目以文言文阅读中的材料为引子,要求考生就雅与俗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并表达个人的认识和评价、鉴别与取舍。作文题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思辨空间,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文化现象,思考雅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审题要点
1. 理解材料:首先,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作者与世人对于桃李的不同态度,以及这背后所反映出的雅俗文化观。材料中提到的“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俗者未必恒俗,雅者也未必恒雅”“高雅与流俗并无高下之分,二者对立统一”等观点,都是考生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内容。
2. 明确观点:考生需要明确自己对雅俗关系的看法。是赞同流俗易传、高雅失传是一种悲哀,还是认为雅俗可以相互转化,或是主张雅俗共赏?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3. 展开论述:在明确观点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展开论述,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以引用历史文化中的例子,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证。
4. 体现鉴别与取舍:题目要求考生体现“鉴别与取舍”,因此在论述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对雅俗文化进行鉴别,还要表明自己在面对雅俗文化时的取舍态度。这种取舍可以是对个人文化品味的坚持,也可以是对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展望。
【参考立意】
1.雅俗共赏,方成人生之境。
2.大俗大雅,辩证看待。
3.以俗为雅,俗不伤雅。
【考场佳作】
雅俗共欣赏 别样自精彩
亲爱的同学们:
在浩渺的文化长河中,有人喜欢“阳春白雪”的清雅高洁,有人钟爱“下里巴人”的通俗质朴。然而,在我看来,雅俗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现象。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方能成就别样的文化精彩。
最近,《罗刹海市》这首歌引发了广泛议论。有人认为其通俗易懂,旋律优美;也有人觉得其歌词不够精致,缺乏深度。然而,这恰恰体现了雅俗之间的微妙关系。高雅与大众,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
大众文化是通俗易懂的,它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正如《诗经》中的“国风”,原本只是地方民歌,却以其简朴的语言和朴素的情感,成为后世风雅的典范。同样,白居易的诗作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得以广泛传播,影响深远。这些大众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高雅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而高雅文化则是对大众文化的提炼和升华。它追求精致雅正,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宋词便是在对茶楼歌馆中歌妓的咿呀之声进行提升之后,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同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在收集路人奇异故事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加工整理而成的。这些高雅文化作品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涵养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雅俗共赏,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弘扬高雅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关注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让雅俗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成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雅俗文化各有其独特魅力,正如梅花与白雪各具风姿。没有了大众的俗,精致的雅便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没有了精致的雅,大众的俗也缺少了升华的空间。雅俗共赏,方能成就文化的别样精彩。
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雅俗文化,既要欣赏高雅文化的精致与深刻,也要品味大众文化的通俗与生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无阻,领略到别样的文化风景。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欣赏雅俗文化的魅力吧!让高雅与通俗在我们的生活中交相辉映,共同铺就中华文化的自信之路!
【写作借鉴】
一、引入话题,明确观点
这篇作文开篇即引用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比,提出了雅俗共赏的观点。这是一种有效的引入方式,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现象,突出了雅俗共赏的重要性,为下文展开论述奠定了基础。
二、举例论证,支撑观点
在论证雅俗共赏的观点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例子,如《诗经》中的“国风”、白居易的诗作、宋词以及《聊斋志异》等。这些例子既有历史上的经典文化作品,也有贴近生活的通俗文化现象,通过具体的事例,使观点更加生动有力。
三、引用诗句,增添文采
文中引用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句,既巧妙地总结了雅俗文化各有其独特魅力的观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语言更加优美动人。
四、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在论述雅俗文化的关系时,作者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指出雅俗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对比分析不仅深化了读者对雅俗文化的理解,也展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尾呼吁,升华主题
结尾部分,作者发出呼吁,希望同学们能够共同欣赏雅俗文化的魅力,让高雅与通俗在生活中交相辉映。这一呼吁不仅升华了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4.(23-24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苏沧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记录了一个异乡的风俗。
阿拉斯加有一条塔那诺河,一百多年来的每年三月第一天,小镇的人们会聚在一起,在冰冻三尺的大河中立一个木头三脚架,将一根绳子与瞭望塔上的钟摆相连。当冰雪融化、冰层断裂、三脚架终于倒下的一瞬间,钟摆会停下。钟摆停在几时几分几秒,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
这个“定格春信”的仪式,让人浮想联翩。它告诉我们什么?地冻天寒,要相信春天的降临;寻常岁月,要保持对美的渴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先引用作家苏沧桑的文章里的一个独特风俗,在阿拉斯加的塔那诺河,当地的人们会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在河中树立一个三脚架,并用一根绳子和钟摆相连。等到冰消雪化之时,三脚架倒下瞬间的钟摆停在几时几分几秒,这个时间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接着,写“定格春信”的仪式对人们的启示,也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它象征着人们在天寒地冻之是时对春天的期待和信仰,也象征着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本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冰冻三尺”的时刻依然要保持对“春天”的渴望。这里的“冰冻三尺”之时,可理解为人生的“冬天”,即人处在困境之时;“春天”可以理解成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理想,美好的追求等。即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要相信春天的降临,都要保持对美的渴望,都要保持生活的信心,都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信念、渴望、追寻。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结合材料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苦难与困厄都无法阻挡一颗灵魂对前方希冀与美好的渴望。主体部分,首先论述“前行途上,首先当有希望。希望是动力、是目标,是一切奋然与勤勉的泉源”,再论述“明确希望后,亦当有美的渴望。此渴望为滋养,为清风,为抚平现实伤痕的温和之药”,论证时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故最后总结“有希望、有渴望,故人生得以有路途,前行得以有能量,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奔赴”。
【参考立意】
1.身处逆境,要相信春天终会降临。
2.寻常岁月,要保持对美的渴望。
3.不管环境如何,对美好事物要有信念、有渴望、有追寻。
4.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考场佳作】
试上超然台上望
现代社会以亚当·斯密一言“追求瞬时的实在功用导向”为导向,滥觞于历史过往的仪式传统似乎悄然瓦解。但面对“未被定义”的人生蓝图,我想借苏公一言“试上超然台上望”,让目光所及跨越工具理性的桎梏。
窃以为,哪怕身陷“艰难苦难繁霜鬓”的泥淖也要坚信“春天还会远吗”。尽管“世味年来薄似纱”的泥沼令人生畏,也应追寻“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雅致。
不屈的信念与对美的汲汲所求,实为一扫时代沉疴的良方药剂。
“让生命的土壤,一半种小麦,一半种玫魂。”卡尔维诺之言可谓是切中肯綮,物质的普适性是不可被除的,但在寻常岁月躬耕于麦田之时,也无妨看看生活的玫瑰。
且看,伍尔芙在那段工厂林立、铜锈弥漫的岁月里,用女性主义的大椽之笔书写对美的渴求。再观,卡夫卡在那段金钱至上的观念胜过疟疾的岁月里,投向文学,以甲虫之异化呼唤美感的复苏。
“你有两块面包,应换取一朵水仙花。”默罕穆德之言仍回荡于世人耳边。在精神维度,对美这种价值理性的拥抱,便是卡尔维诺们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
然而,在实践的场域之中,仅怀有仪式所承载的美的追求就显得有些苍白了。“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栖息地之间,隔着我整整一生。”安德烈·纪德之言,无疑是明晰了路径选择。
石破不可夺其坚,丹磨不可夺其赤。予观夫历史之华夏,尝见倜傥非常之人以信念为箭矢,考载千往往昔。君可见,陶潜素心抚孤琴于南窗之下,眄庭柯干北庭之中,细嗅菊以东篱之下,荷锄归于西山之上。君可闻,太白志坚,朝登太行之山,夕饮金樽清酒,心向北则渡冰塞之川,意在东则游蓬莱之阁。君可知,向秀作赋,刘伶醉酒,嵇康抚琴,正如孤芳自赏之秋菊,中通外直之青莲,岌岌陆离之修竹。幸好,他们葆有坚定的信念,因而陶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晋史幸余一陶潜;李翰林安能摧眉,唐宫少一“戏子”,绣口一吐便为半个盛唐。
效安德烈·纪德之言,葆有不变的信念,让曾经不可承爱的生命之重有了心灵的归宿,让原本“艰难苦难繁霜鬓”的人生活成了一座精神明亮的花园。
揆诸现实,正值青春的我们即将踏上海明威所言“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是左转走向美学式微,美感贫瘠的物质主导,还是右转步入意志消沉的虚无之地?不妨登上超然台,尽揽大千万象。
摒弃已有的路径依赖,立足超然台,不偏不倚,放眼来时路,纵使青丝染雪,亦不畏岑岭连亘,因为有一份美好栖息于心中。
【写作借鉴】
1. 引用与化用古典诗文,增添文学色彩
本文多次引用古典诗文,如“试上超然台上望”、“艰难苦难繁霜鬓”、“世味年来薄似纱”等,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同时,化用古典诗文,如“晴窗细乳戏分茶”、“你有两块面包,应换取一朵水仙花”等,使得文章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2. 运用例证,增强说服力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通过列举伍尔芙和卡夫卡等文学家的例子,说明了对美的追求和信念的重要性。这些例证不仅使得观点更加具体,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使用比喻和排比,丰富语言表达
文中多处使用比喻和排比,如“让生命的土壤,一半种小麦,一半种玫瑰”、“倜傥非常之人以信念为箭矢”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 逻辑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从引言到论述,再到结尾,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作者先通过引言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到现实,提出自己的选择。整个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5.结合现实,引发思考
作者在文章结尾部分,结合现实,提出了青年一代即将面临的选择。这种结合现实的写法,不仅使得文章更加贴近实际,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使得文章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5.(23-24高二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暑期有篇报道称,“今年暑期医美旺季的消费主力以毕业生等年轻群体为主,眼鼻整形等‘轻手术’项目备受追捧。”
上述报道说明,国内医美整容已经趋向年轻化、低龄化。针对这种现象,你作为一名学生,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材料提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现象——医美旺季消费主力以年轻群体为主,“轻手术”项目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并且指出这种焦虑正在向低龄化蔓延。在当前社会,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并愿意通过整形手术等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容貌。这反映出社会审美观的变迁,以及年轻人在追求美丽方面的需求和压力。但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过早地进行整形手术可能会对年轻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过分关注外貌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等。
综上所述,面对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的现象,我们可以支持年轻人追求美丽,但同时也要关注整形手术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应该从提升内在素养入手,让自己莫被乱象迷了眼。因为一个人美不美,要从她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各方面去评判,并非以相貌就能衡量一个人的美丑。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层深入的结构,先列现象,指出整容低龄化的危害,对青少年身体、心理的影响;再析原因,分析整容低龄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所谓的“颜值即正义”,“不能当学霸,就来当校花”,审美观念的错误等;再解决问题,指出真正的美到底是什么,如真正的美美在心灵,真正的美美在素养,真正的美美在德行,真正的美美在奋斗等。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立意】
1.岁月静好,何惧容颜易老。
2.颜值焦虑下的青春反思。
3.寻美,从心开始。
4.对整容低龄化说不。
5.颜值虽可贵,修养价更高。
【考场佳作】
岁月静好,何惧容颜易老?
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在暑假,不少年轻人都进行了外貌上的“改造”。该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容貌焦虑更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面对这一现象,我不禁开始反思: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我们究竟在惧怕什么?我以为,美好人生何须“操”之过急?岁月静好,何惧容颜易老?虽然外在容颜自是第一印象,但内在之美才是真正涵养。
整容日益低龄化,折射出人们心灵的焦虑和时代的浮躁。有的直播平台主播通过整容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成为被年轻人追逐的“流量”;有的用人单位存在以貌取人的偏见;有的家长甚至坦言“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这些现象不免让人认为颜值是就业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让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必要投资。
诚然,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无法抗拒岁月的痕迹。但我们应该明白,美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一个人的气质、修养、才华和品格,都是构成一个人魅力的要素。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越丰富,他的魅力就越持久。
岁月静好,容颜易老。我们不能阻止岁月的流逝,但我们可以让内心更加丰富。一个人的容貌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但内心的气质和修养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醇厚。我们不应该过于在意自己的容貌,而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魅力。
颜值绝非正义,拥有内在才华,美会由内向外散发。君不见,北宋词人贺铸,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但他凭借逼人才气,写就“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名句,千古留名;君不见,清学者纪晓岚“貌寝短视”,但他凭借傲人才气,著《阅微草堂笔记》,纂修《四库全书》,在文坛、官场盛名;君不见,董宇辉自嘲说自己相貌像兵马俑,但他相信“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努力读书,厚积知识,成为当今最具内涵的顶流主播。
“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虽然社会上总免不了“颜值控”,但是最后的成功不一定属于颜值。岁月静好,何惧容颜易老?让我们不再被容貌焦虑所困扰,而是珍惜岁月,让美在心灵深处绽放,成为最“美”的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内心的美照亮整个世界。
【写作借鉴】
1. 引入话题,提出问题
本文开头以整容现象作为切入点,通过描述现象引出问题,即人们为何会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对容颜易老感到焦虑。这种引入方式既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2. 深入分析,揭示原因
文中对整容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原因,包括社会风气、直播平台的影响、用人单位的偏见以及家长的心态等。这种深入的分析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为后续论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对比论证,突出观点
文章通过对比外在容颜和内在之美,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列举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他们虽然容貌普通,但凭借才华和内在修养赢得了千古留名,进一步论证了内在美才是真正持久的魅力。
4. 引用名言,增添文采
文中多次引用名言警句,如“腹有诗书气自华”、“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等,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深度。
5. 结尾总结,呼吁行动
文章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岁月静好,无需惧怕容颜易老的观点。同时,呼吁大家不再被容貌焦虑所困扰,珍惜岁月,让美在心灵深处绽放。这种结尾既呼应了开头,又升华了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整篇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一气呵成。同时,语言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赘词,读起来非常顺畅。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名校一模作文汇编07(主题:思辨感悟)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讲义),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名校一模作文汇编06(主题:文化交流)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讲义),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名校一模作文汇编05(主题:规则法治)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讲义),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佳作,写作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