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1
    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2
    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4年春晚节目《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下列关于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泥B.烧窑C.做坯D.画坯
    2.“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是( )
    A.馒头B.鲜奶C.西红柿D.油条
    3.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
    B.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垃圾要分类回收处理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
    4.我国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镓的原子序数是31
    5.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高层建筑失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抽油烟机
    D.家庭消毒杀菌时,大面积喷洒酒精
    6.下列诗句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很高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釜底抽薪——撤离可燃物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7.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于道路除雪
    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馆里图书失火
    C.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食醋可除水垢[主要成分是、]
    8.实验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下列化学观点和思维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如图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时,和的溶解度相等
    C.海水晒盐可以得到大量的
    D.℃时饱和溶液降温到℃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1.某化学小组开展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1)若要组装一套制取的装置,选择图一仪器中的b、c和_______(填标号)。
    (2)将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润过的小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花变为_______色,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上述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一种)。
    (4)若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10%的稀盐酸_______g。
    Ⅱ、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5)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氧气,观察图一中的所给仪器,完成此实验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
    (6)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为_______。
    (7)红热的木炭放到氧气中燃烧,将木炭由上往下缓缓伸入到瓶底的目的为_______。
    (8)同学们收集了几瓶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用于探究“密闭体系中蜡烛燃烧时间与氧气体积分数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由图像可获取的信息为:
    ①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时,蜡烛持续燃烧的时间最长。
    ②_______(写一点)。
    12.金属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Ⅰ、金属的应用:越是活泼的金属,越难以从其化合物中冶炼出单质。常见金属的使用发展史如图一所示。
    (1)从信息中得知,铜比铁、铝更早被人类利用,原因是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铝弱,所以_______。
    (2)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但青铜器在放置过程中会生锈,生锈的铜制品主要成分为和,加热能生成、、。若将生锈铜制品中的铜进行回收,可以进行下列图二所示流程进行反应。
    图二所示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反应最少有_______个;写出一个由直接转化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在间接转化为的反应途径中,物质M的名称为_______(答一种)。
    (3)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1元、5角、1角硬币的材料分别为钢芯镀镍、钢芯镀铜、铝合金。与古时的铜钱相比,合金硬币具有的优点为______(填标号)。
    A.易加工B.抗腐蚀性好C.硬度大
    Ⅱ、金属的冶炼:同学们用图三装置进行了工业冶炼铁的模拟实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4)实验先通气体后加热是防止_______现象发生。
    (5)从环保角度考虑,此装置的缺点为_______。
    (6)用氧化铁代替赤铁矿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若要证明氧化铁已经全部转化为铁,可将得到的固体产物冷却、拌匀,取样后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观察颜色方法除外)。
    Ⅲ、金属活动性的验证:为了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同学们做了图四所示的实验
    (7)甲、乙、丙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填标号);有现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8)同学们实验后反思,认为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甲、乙、丙实验中,无需进行的实验为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Ⅰ、【资料一】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一所示。
    由资料一可知:
    (1)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_______。
    (2)某实验基地的图二技术属于图一中的碳中和途径;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图二的碳中和过程:_______。
    (3)在20℃时,和的溶解度分别为0.165g和109g。用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可实现碳循环。已知也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但该过程不适合选用溶液代替溶液,你认为主要原因为_______。
    (4)碳中和是指的排放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为______(填标号)。
    A.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Ⅱ、【资料二】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固体,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与发生反应,生成和氢气。
    由资料二可知;
    (5)释放氢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生成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6)氢气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原因为_______。
    (7)释氢材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4.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竹纸的制作过程为:
    斩木漂塘——煮徨足火——舂(Chōng)料成泥——荡料入席——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小组同学对古法造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学习与探究活动。
    Ⅰ、造纸工艺的发展
    (1)煅烧大理石可以得到两种氧化物,古法造纸是向煅烧后的固体中加水,将生成的_______与竹子一同浸泡、蒸煮,来溶解竹子中的木质素。
    (2)人们发现在上述蒸煮过程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是)可加快木质素溶解和漂白,原因是与某种碱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碱性更强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蒸煮后的材料舂捣成泥后加入到清水中使纤维均匀分散,材料入席过程中用帘子捞起纤维的过程与实验室中的_______操作过程相似。
    现代造纸工艺直接使用氢氧化钠溶解木质素,并且要对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在制浆过程中,最后产生的碱性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Ⅱ、探究上述碱性废液的成分
    (4)为了验证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
    (5)为了测定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一定量废液,按照下图进行实验:
    通过测定装置_______(填标号)的质量变化值,可以计算出废液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出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通入空气的速率过快,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答两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揉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做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鲜奶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D、油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符合主题;
    B、化肥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现实的,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B不符合主题;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故C符合主题;
    D、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D符合主题;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镓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镓的原子序数是3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做法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时,会造成电路断路,电梯不能运行,所以不能乘坐电梯逃离,故B做法错误;
    C、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C做法错误;
    D、酒精易燃,大面积喷洒酒精,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家庭消毒杀菌时,不能大面积喷洒酒精,防止发生爆炸等,故D做法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而不是熔点很高,A错误,符合题意;
    B、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在远处就能闻到香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釜底抽薪,移走了柴薪,燃烧不能继续进行,是通过移走可燃物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明金刚石硬度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可用于道路除雪,A正确;
    B、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图书馆里图书失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
    D、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与水垢中和反应,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水和空气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需要空气,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待冷却至室温后,不能形成压强差,烧杯中的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
    C、碘不溶于水,能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C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实验结束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臭氧,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正确;
    B、由图可知℃时,两曲线相交,和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故海水晒盐可以得到大量的,C正确;
    D、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t2℃时饱和溶液降温到℃时,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D。
    11.答案:(1)a、f
    (2)红;
    (3)
    (4)73
    (5)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6)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7)防止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膨胀逸出
    (8)50;当氧气体积分数大于50%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越剧烈,燃烧时间越短
    解析:(1)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要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等,故选择图一仪器中的b、c和a、f;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将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润过的小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花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3)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因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含有氯化氢气体杂质,其化学式为;
    (4)设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1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故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73g10%的稀盐酸;
    (5)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等,故完成此实验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为试管;
    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6)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为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7)红热的木炭放到氧气中燃烧,将木炭由上往下缓缓伸入到瓶底的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内的氧气受热膨胀逸出;
    (8)①由图二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时,蜡烛持续燃烧的时间最长;
    ②由图二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大于50%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越剧烈,燃烧时间越短。
    12.答案:(1)铜更容易冶炼
    (2)2;或或;硫酸铜或氯化铜
    (3)ABC
    (4)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5)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6)用磁铁吸引,若磁铁能吸引黑色固体,说明氧化铁已全部转化为铁
    (7)丙;置换反应
    (8)丙
    解析:(1)I、铜比铁、铝更早被人类利用,原因是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铝弱,所以铜更容易冶炼;
    (2)根据流程图可知,铜制品主要成分为和,加热铜可以生成氧化铜,加热能生成、、,所以生成的反应最少有2个;
    氧化铜和还原剂氢气、碳或一氧化碳均能反应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或;
    在间接转化为的反应途径中,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或氯化铜,再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故M的名称为:硫酸铜或氯化铜。
    (3)合金的优点有易加工、抗腐蚀性好、硬度大等,故选ABC。
    (4)实验先通气体后加热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5)从环保角度考虑,此装置的缺点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残留的一氧化碳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
    (6)氧化铁和铁都是黑色固体,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检验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可以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检验,若磁铁能吸引黑色固体,说明氧化铁已经完全转化为铁;
    (7)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铝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不能与硫酸亚铝溶液反应,所以甲、乙、丙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为丙;
    有现象的实验中,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8)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甲、乙、丙实验中,甲实验可得活动性铝大于铁,乙实验可得活动性铁大于铜,因为甲、乙实验已经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故无需进行的实验为丙。
    13.答案:(1)碳替代
    (2)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太小,溶液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差
    (4)AC
    (5);氢氧化铝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气中氢气的化合价为0价
    (6)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7)10%
    解析:(1)由图一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
    (2)二氧化碳能够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3)CO2也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但是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太小,溶液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差,故“捕捉”空气中的CO2不适合选用溶液;
    (4)A、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符合题意;
    B、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可以增大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C符合题意;
    故选AC;
    (5)与发生反应,生成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铝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气中氢气的化合价为0价;
    (6)氢气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原因为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7)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答案:(1)氢氧化钙
    (2)
    (3)过滤
    (4)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5)D;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也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进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解析:(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段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古法造纸是向煅烧后的固体中加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竹子一同浸泡、蒸煮,来溶解竹子中的木质素;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3)荡料入席过程中用帘子捞起纤维的过程,是分离纤维和液体的过程,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过程相似;
    (4)根据实验结论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步骤一: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钙可以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步骤二:即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取骤一所得的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步骤一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5)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被装置D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可通过测定装置D的质量变化值,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如果通入空气的速率过快,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也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进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分析
    步骤一: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完全后,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步骤一加入的溶液过量的原因为_______。
    步骤二:取步骤一所得的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溶液。
    _______
    相关试卷

    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l-27,72g D,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165g和10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选择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