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共14小题,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1. 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在食品包装中用作保护气的是
A. CO2B. N2C. O2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符合题意;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符号表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符号中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H+B. HC. 2HD.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H+可以表示1个氢离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H可以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H表示2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D、H2O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效果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取用块状固体
C. 处理废酸溶液D. 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把块状药品放入试管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中,应倒入指定容器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 我国锂资源储量丰富。下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B. x=3
C. 锂属于非金属元素D. Li2O中Li的化合价为+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A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3=x+1,算得x=2,B错误;
C、由“钾”的汉字名称偏旁“金”可知,它属于金属元素,C错误;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Li2O中O的化合价为-2,设Li的化合价为x,则有2x-2=0,算得x=1,D正确。
故选:D。
5.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A. K2SO4B. CO(NH2)2
C. NH4NO3D. Ca(H2P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A、K2SO4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符合题意;
B、CO(NH2)2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H4NO3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C15H11O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 花青素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
C. 花青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花青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1+16×6=287,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选项正确;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所以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1个花青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选项错误;
故选B。
7. 精盐(NaCl)和碱面(Na2CO3)是厨房里常见的固体。下列鉴别二者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 品尝B. 闻气味C. 加柠檬汁(含柠檬酸)D. 加食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碳酸钠无咸味,在厨房中可以通过品尝区分精盐和碱面,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碳酸钠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柠檬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食醋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越王勾践剑,出土时锈蚀轻微。下列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埋藏的环境中氧气少B. 剑身表面可能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C. 埋藏的环境非常潮湿D. 宝剑由抗腐蚀性能好的合金制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剑生锈需要氧气的参与,埋藏的环境中氧气少,则剑锈蚀不严重,故选项说法正确;
B、剑身表面可能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隔绝了剑与氧气、水的接触,则剑锈蚀不严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埋藏的环境非常潮湿,会加速剑的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宝剑由抗腐蚀性能好的合金制成,则剑不易被腐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 下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银白色
B. 燃着的酒精灯用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C. 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COCO2+Fe
D.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移去酒精喷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的,铁粉是黑色的,所以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酒精灯将其点燃处理,可防止污染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C、硬质玻璃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这样既能防止铁在高温下被重新氧化,又能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观念认知错误的是
A.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结构不同
B. 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D. 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化学基本观念。
A、因为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A说法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氧气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C说法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还可由原子、离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装置A可用于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装置B和C的组合制取O2,停止实验时,为防止导管中产生倒吸现象,操作是________。
(4)用装置D收集O2,体现O2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5)装置E是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初始加入液体试剂的液面应________(填“高”或“低”)于b处。
(二)探究物质的性质
(6)图1实验中,观察到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而在酒精中能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
(7)图2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锌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
(8)为了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中X是_________(填写试剂及用量)。
【答案】(1)锥形瓶 (2)2H2O22H2O+O2↑
(3)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密度比空气大 (5)低
(6)溶剂的种类 (7)强
(8)20mL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装置A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小问3详解】
用装置B和C的组合制取O2,停止实验时,为防止导管中产生倒吸现象,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填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小问4详解】
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则用装置D收集O2,体现O2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5详解】
装置E是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初始加入液体试剂的液面应低于b处,用手将软塑料捏瘪,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开始发生,松手后,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填低。
【小问6详解】
水和酒精是常用的溶剂,图1实验中,观察到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而在酒精中能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故填溶剂的种类。
【小问7详解】
图2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即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锌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由此得出结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填强。
【小问8详解】
二氧化碳溶于水,为了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中X是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即X是20mL的水,故填20mL的水。
12. 阅读下面材料。
2024年4月28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上,氢能产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氢气的主要来源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和电解水制氢。化石燃料制氢技术比较成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目前理想的制氢技术,其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光催化、光电催化和光-电催化耦合制氢,对应的氢能转化率如表1。
表1
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除了储氢合金,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液态阳光”也是一种储氢载体。“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色氢气,结合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制备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甲醇相比氢气、甲烷等燃料,它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以汽油为主的燃料储存运输设施,降低了氢气储存和运输的成本。
“液态阳光”关键技术之一是合成甲醇时催化剂的选择。工业生产选择催化剂时,催化剂的稳定性是重要参考条件之一。中国科学家突破了这一关键技术(部分研究成果如图4),推动了“液态阳光”生产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事实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碳中和路径。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能属于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电解水制氢技术中,在电源的_______极产生氢气。
(3)如表1所示,光-电催化耦合技术优势之一是_______。
(4)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煤经过加工合成的甲醇,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作“液态阳光”。
(6)甲醇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以汽油为主的燃料储存运输设施,原因是_______。
(7)根据图1信息,选出合成“液态阳光”最适合的催化剂_______(填序号)。
A. ZnO-ZrO2B. CuZnOAl2O3C. CuZnOAl2O3(240℃)D. CdO-ZrO2
(8)“液态阳光”是理想的储氢材料,据此推测其不仅在合成的过程中能吸收氢气,还应具备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9)“液态阳光”的应用具有减碳、碳中和等作用,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可再生 (2)负
(3)氢能的转化率较高
(4)3H2+CO2CH3OH+H2O
(5)不能 (6)甲醇常温下为液态 (7)A
(8)化学性质不活泼 (9)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金属与酸反应等方法制得,则氢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小问2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在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小问3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光-电催化耦合技术优势之一是氢能的转化率较高;
【小问4详解】
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小问5详解】
“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色氢气,煤经过加工合成的甲醇,反应中没有H2参与,则不能称为液态阳光;
【小问6详解】
甲醇为液态,则甲醇相比氢气、甲烷等燃料,它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以汽油为主的燃料储存运输设施,降低了氢气储存和运输的成本;
【小问7详解】
结合图4分析可知只有ZnO-ZrO2,催化剂随着生产时间增长产生的甲醇浓度一直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其他的催化剂,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产生的甲醇浓度越来越小,则不利于长期生成甲醇;故选A;
【小问8详解】
“液态阳光”是理想的储氢材料,据此推测其不仅在合成的过程中能吸收氢气,还应具备的化学性质为需要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9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则“液态阳光”的应用具有减碳、碳中和等作用。
1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野外生存和救援时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野外生存技巧
Ⅰ、合理着装
(1)羊毛织物的服装保暖性强、吸湿性好。含羊毛的布料灼烧后能闻到_______。
(2)登山鞋沾湿后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说明微粒是_______。
Ⅱ、健康用水
(3)野外常见的溪水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净水器,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Ⅲ、安全用火
(5)野外生火时,用干草引燃木柴。从燃烧条件看,干草、木柴属于_______。
(6)野外用火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是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二)野外应急救援
“氧烛”作为一种固态氧源,适用于救援,结构如下图所示。早期产氧药块选用KClO3,但因其不易启动等缺点,后期改用化学性质相似的NaClO3(受热分解生成NaCl和O2)。
(7)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KClO3和NaClO3均可作为产氧药块的原因是_______。
(8)从物质受热分解温度的角度,推测NaClO3比KClO3具备的优势是_______。
(9)从产氧药块用量的角度,分析NaClO3比KClO3具备的优势是_______。
(10)产氧药块中会加入一些较活泼金属作燃料,但用量不宜过多,分析原因是_______。
(11)某氧烛的产氧药块中含1065gNaClO3和24g镁粉,请计算理论上最多能产生O2_______g(不考虑其他物质参与反应)。
【答案】(1)烧焦羽毛的气味 (2)在不断地运动
(3)混合物 (4)吸附色素和异味
(5)可燃物 (6)及时灭火等(合理即可) (7)二者都含有氧元素
(8)NaClO3受热分解的温度比KClO3低
(9)等质量的NaClO3和KClO3,NaClO3能产生更多的氧气
(10)若金属用量过多,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导致产氧量降低
(11)464
【解析】
【小问1详解】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羊毛的布料灼烧后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小问2详解】
登山鞋沾湿后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说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了;
【小问3详解】
野外常见的溪水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4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5详解】
燃烧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干草、木柴均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
【小问6详解】
野外用火时应注意及时灭火,防止发生火灾;
【小问7详解】
从物质组成的角度,KClO3和NaClO3均含有氧元素,均可作为产氧药块;
【小问8详解】
从物质受热分解温度的角度,推测NaClO3比KClO3具备的优势是NaClO3受热分解的温度比KClO3低;
【小问9详解】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NaClO3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NaCl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从产氧药块用量的角度,NaClO3比KClO3具备的优势是等质量的NaClO3和KClO3,NaClO3能产生更多的氧气;
【小问10详解】
产氧药块中会加入一些较活泼金属作燃料,金属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会发生反应,金属的用量不宜过多,是因为用量过多,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导致氧气的产量更少;
【小问11详解】
设1065gNaClO3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则有
x=480g;
设与24g镁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y,
y=16g
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O2的质量为480g-16g=464g。
14. 刷牙可以保护牙齿。学习小组的同学选择三种含氟牙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摩擦剂是牙膏的重要组成,一般为碳酸钙、水合硅石等,其作用是与牙刷共同作用,擦去牙垢。摩擦剂颗粒直径在5~40微米之间。
Ⅱ、氟化物能预防龋齿。牙膏中还添加了一些其他成分,赋予了牙膏更多的功能。
【活动一】初识牙膏的主要成分
(1)呈碱性的牙膏编号是_______。
(2)依据上表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氧化物
B. 3号牙膏中氟化钠(NaF)的质量分数是0.1%
C.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功能适合的牙膏
(3)依据摩擦剂在刷牙时所起的作用,作为摩擦剂的物质的溶解度应偏______(填“大”或“小”)。
【活动二】测定2号牙膏中CaCO3的含量
测定方案:如图5所示,取1.00g牙膏于塑料杯中称量其质量,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再次称量,通过质量差进行计算。
(4)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讨论:
(5)小组同学指出此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于是同学们查阅了牙膏中各物质的性质,经研讨确定方案可行。
(6)牙膏中CaCO3含量一般占牙膏质量的20%~50%,按含量最大值计算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______g。实际用量还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7)小组同学提出因盐酸具有_______性,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所以用稀硫酸代替做对比实验。
进行实验:按图5方案测量,同学们发现电子天平示数在反应前后几乎无变化,随即对实验进行改进和验证,设计图及相关数据如下:
(8)将塑料杯剪掉一部分之后,重做实验发现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原因是_______。
(9)CaSO4微溶于水,但硫酸溶液与牙膏中的CaCO3反应能持续进行。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原因是_______。
实验2:通过体积差来进行测定
(10)对比实验1,实验2在密闭容器中测得的数据更符合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范围,分析原因是_______。
实验3:对实验2做进一步探究
(11)先打开注射器下端活塞,推入酸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分析实验测得的图像数据发现实验过程中装置漏气,证据是_______。
同学们发现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值得继续探究……
【答案】(1)1、3 (2)C
(3)小 (4)CaCO3+2HCl═CaCl2+H2O+CO2↑
(5)牙膏中其他成分是否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合理即可)
(6)1.00g牙膏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1.00g×50%=0.5g,设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的质量为x,
x=1.825g (7)挥发
(8)生成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跑到空气中
(9)生成的硫酸钙没有将颗粒很小的摩擦剂覆盖(合理即可)
(10)通过推动活塞使稀盐酸和碳酸钙充分反应,可以只将二氧化碳气体顺利排出(合理即可)
(11)最终压强接近起始压强(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1号牙膏的pH为7.5,3号牙膏的pH为7.8,呈碱性;
【小问2详解】
A、单氟磷酸钠(Na2PO3F)由钠、磷、氧、氟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可知,3号牙膏中氟化钠(NaF)的质量分数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功能适合的牙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依据摩擦剂在刷牙时所起的作用,作为摩擦剂的物质的溶解度应偏小;
【小问4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5详解】
单氟磷酸钠或其他物质和稀盐酸反应可能生成气体,影响碳酸钙的测定;
【小问6详解】
见答案;
【小问7详解】
盐酸具有挥发性,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会跑到空气中,造成误差;
【小问8详解】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在塑料中聚集,将塑料杯剪掉一部分之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跑到空气中,测定结果更准确;
【小问9详解】
摩擦剂颗粒直径在5~40微米之间,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没有将碳酸钙颗粒覆盖;
【小问10详解】
在密闭容器中,通过推动活塞使稀盐酸和碳酸钙充分反应,可以只将二氧化碳气体顺利排出,所以结果更准确;
【小问11详解】
由图3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最终压强和反应未进行时的压强很接近,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跑到空气中,由此证明装置漏气。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
氢能转化率
光催化
不足5%
光电催化
不足5%
光-电催化耦合
70%以上
编号
1号
2号
3号
功能
防蛀固齿
防蛀固齿
超白密泡
成分
单氟磷酸钠(0.14%,以氟元素计)、碳酸钙、水合硅石
单氟磷酸钠(0.1%,以氟元素计)、碳酸钙
氟化钠(0.1%,以氟元素计)水合硅石、碳酸氢钠……
pH
7.5
7.0
7.8
牙膏质量(g)
20mL20%酸溶液
完全反应时间(min)
测得的CaCO3质量分数(%)
实验1
1.00
盐酸
45
61.36
1.00
硫酸
45
56.81
实验2
1.00
盐酸
15
40.0
1.00
硫酸
15
38.6
2024年辽宁省源创联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源创联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源创联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源创联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小题,H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