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诸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共24页。
A. 牛奶、面包片、火腿切片、西红柿
B. 油条、豆汁、煮鸡蛋、炒豆腐块
C. 馒头、大米粥、清炒油菜、豆沙包
D. 花卷、玉米粥、煎小黄鱼、肉包
【答案】A
【解析】
【分析】为了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详解】A.牛奶提供蛋白质,面包片提供淀粉,火腿切片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西红柿拼盘提供维生素,营养较为全面,搭配最为合理,故A正确。
B.油条提供淀粉、脂肪;豆汁、煮鸡蛋、炒豆腐,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缺少富含维生素的果蔬类,故B错误。
C.馒头、大米粥、豆沙包提供淀粉;清炒油菜提供维生素,缺少蛋白质,故C错误。
D.花卷、玉米粥、肉包可以提供淀粉、脂肪;煎小黄鱼可以提供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故D错误。
故选A。
2.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中疾病及其病因不符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该试卷源自 全站资源不到一元,每日更新。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详解】A.贫血患者是因血液内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的含量过少而造成的,故A正确。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故B错误。
C.缺乏维生素B1,人体易患脚气病,故C正确。
D.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故D正确。
故选B。
3. 每年的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食品更安全,身体更健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绿色食品是指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的植物类食品
B. 云南的野生菌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随意食用
C. 蔬菜用清水充分浸泡,可以减少农药残留
D. 尽量避免食用添加了大量防腐剂的食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膳食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
【详解】A.绿色食品是指安全、优质、无污染食品,A错误。
B.野生菌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随意食用,否则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B正确。
C.用清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使附着在叶子表面的残留农药扩散到清水中,减少了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食用更加安全,C正确。
D.大量防腐剂会损害身体健康,尽量避免食用,D正确。
故选A。
4. 下列关于呼吸的相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 呼吸运动指的是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B. 吸气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为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氧气浓度
C. 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肺的通气也就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的概念。
【详解】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吸气)和缩小(呼气)的过程,A正确。
B.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B正确。
C.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正确。
D.肺的通气也就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5. 当你过生日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变为舒张B. 膈的顶部先上升后下降
C.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变为向下向内运动D. 胸廓先扩大再缩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刚好相反。吹蜡烛是由吸气到呼气的过程。
【详解】A.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变为舒张,A正确。
B.吸气时膈肌顶部下降,呼气时膈肌顶部上升。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膈的顶部先下降后上升,B错误。
C.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变为向下向内运动,C正确。
D.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胸廓先扩大再缩小,D正确。
故选B。
6. 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急救的技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人因意外导致手臂受伤,血液缓缓流出,应该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B. 对呼吸突然停止的人做人工呼吸时尽量增大强度、加快频率
C.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应马上将病人抬上汽车送往医院
D. 将溺水者解救上岸后,应先清除其口鼻污物再进行其他抢救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创可贴包扎伤口。
【详解】A.某人因意外导致手臂受伤,血液缓缓流出,由此可判断是静脉受伤,应在远心端止血,A错误。
B.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每分钟维持在15~20次。所以,做人工呼吸时不能增大强度、加快频率,B错误。
C.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C错误。
D.将溺水者解救上岸后,应先清除其口鼻污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再进行其他抢救,D正确。
故选D。
7. 图为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内含有细胞核,可以运输氧气
B. 某人若患急性肠炎,血液中②的数目会明显增加
C. 若此血液取自肾静脉,③中含有较多的尿素
D. ④呈圆球状,可以加速血液凝固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示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其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浆,④是血小板。
【详解】A.①是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以运输氧气,A错误。
B.②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能吞噬病菌,因此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③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多,B正确。
C.由于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肾静脉的③血浆中含有较少的尿素,C错误。
D.④血小板形状不规则,可以加速血液凝固,D错误。
故选B。
8.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说法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 动脉血管中的动脉瓣,能够保证血液流向全身各处
B. 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C. 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回,增大了信息处理的面积
D. 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结合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详解】A.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A符合题意。
B.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作支架,可保证气体的畅通,B不符合题意。
C.大脑皮层上有很多的沟和回,大大增加神经元的数量和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增大了信息处理的面积,这与其调节功能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数目多、分布广,血流速度慢,适宜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如图曲线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A. 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 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C. 血液流经甲状腺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D. 血液流经大脑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含量趋于增多。
【详解】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从肺泡中扩散进入血液,所以氧气含量增多,A正确。
B.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多,B正确。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血液流经甲状腺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C正确。
D.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葡萄糖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葡萄糖都会相应减少,D错误
故选D。
10. 听说“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用来治疗危重病患者后,好多康复的热心人士纷纷无偿献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B. 对于严重贫血的新冠患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C. 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能消灭新冠病毒的抗体
D. 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应采用同型输血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详解】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A正确。
B.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对于严重的贫血患者可首先输入血液成分中的红细胞,B错误。
C.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能消灭新冠病毒的抗体,C正确。
D.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易发现凝集反应,D正确。
故选B。
11. 以下在心脏正常工作时不会出现的状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详解】图中为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示意图,图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图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图D,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图B,房室瓣、动脉瓣都打开,心脏正常工作时不会出现的状态。
故选B。
12. 人类能卷舌由显性基因(R)决定,不能卷舌由隐性基因(r)决定。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 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22对rr基因
C. 这对夫妇的二胎是个男孩,其能卷舌的可能性为75%
D. 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Rr,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详解】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所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3对染色体包含着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所以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22对rr基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错误。
C.由分析中的遗传图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Rr,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为75%,C正确。
D.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所以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对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B. 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C. 煤气中毒时,血红蛋白主要与一氧化碳结合,影响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冠心病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肌缺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2)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和高温都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
(3)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300倍。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人体内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冠状动脉内膜上,在冠状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详解】A.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酒精能麻醉小脑,因此醉酒的人走路不稳,A正确。
B.消化酶在适宜的温度下(37℃左右)才能具有高的活性,发热病人体温高,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因此发热病人会消化不良,B正确。
C.红细胞之所以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是因为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煤气中毒时,CO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结合后不易分离,这样就使氧气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从而影响了血液运输氧的功能,C错误。
D.冠心病,是由于人体内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冠状动脉内膜上,在冠状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D正确。
故选C。
14. 写流程图是生物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流程图书写正确的是
A. 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肺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C. 排尿途径: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 物像的形成途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详解】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肺循环是指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B错误。
C.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可见排尿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D.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D正确。
故选D。
15. 以下关于实验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观察小肠结构时,应将小肠纵剖后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观察
B. 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实验中,应该以不同的运动状态为变量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应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心率
D. 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方的韧带,效应器为腿部肌肉
【答案】A
【解析】
【分析】做膝跳反射时,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放松,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扣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到这条腿有小腿突然抬起的反应,这就是膝跳反射。膝跳反射产生的过程为: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感受器(膝盖下方的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腿部肌肉)。
【详解】A.观察小肠结构时,用生理盐水虽然能够保持该部分组织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是皱缩的,看不清绒毛特征;而采用清水,可由于渗透压的存在造成小肠黏膜吸水膨胀,这样便于看清绒毛,A错误。
B.该实验“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变量是运动,故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B正确。
C.水蚤的心脏很小,必须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要在显微镜下数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C正确。
D.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膝盖下方的韧带是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效应器为腿部肌肉,D正确。
故选A。
16.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奋勇夺冠。运动员们各类动作的准确完成离不开身体多个系统的协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运动员快速奔跑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呼吸和心跳加快
B. 守门员能精准地将球扑出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C. 比赛时姑娘们汗流浃背,此时她们皮肤内的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 观众听到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热血沸腾、群情激昂,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典故“望梅止渴”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运动员快速奔跑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A正确。
B.人的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B正确。
C.比赛时姑娘们汗流浃背,机体为了保持体温,增加散热,皮肤内的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加,C错误。
D.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观众听到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热血沸腾、群情激昂,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D正确。
故选C。
17.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某一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是传入神经
B. 神经中枢主要由②构成,④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
C. 该结构的功能是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D. 神经冲动沿③→②→①进行传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该图是一个神经元,不能表示反射弧,A错误。
B.神经中枢主要由②细胞体构成,④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在皮肤的真皮层,B错误。
C.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C正确。
D.神经冲动沿①→②→③→④进行传导,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碳—氧平衡
B. 图中的②过程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C. 碳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流动
D. ③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分解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
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②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错误。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图中③取食绿色植物应该是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19.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详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是并列关系,A正确。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和肺是并列关系,B错误。
C.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C错误。
D.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D错误。
故选A。
20. 维生素 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当其在人体内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引起尿液变色。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小肠是消化维生素B2的主要场所
B. 在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中能检测到维生素B2
C. 维生素 B2 只能在大肠中被吸收
D. 尿液变色都是由于维生素B2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维生素B2是小分子的物质,不要消化就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A错误。
B.维生素B2吸收进入血液经过血液循环,所以在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中能检测到维生素B2,B正确。
C.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维生素B2在大肠、小肠中都被吸收,C错误。
D.由于受到饮水量、出汗量以及食物、药物等影响,尿液的颜色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尿液变色不都是由于维生素B2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21.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践基地种植了玉米,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随胚芽伸出土面
B. 种子萌发时胚轴、胚芽分别发育成茎、叶
C. 一个完整的玉米粒就是一粒玉米种子
D. 幼根的生长主要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涨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不出土,故A错误。
B.玉米种子萌发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叶,故B错误。
C.一个完整的玉米粒是一个果实,故C错误。
D.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D。
2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结合枝芽结构示意图分析,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枝条上的结构1由枝芽中的5发育而来
B. 枝条上的结构2由枝芽中的6发育而来
C. 4是生长点,其基部形成的突起叫芽原基
D. 枝条的不断伸长是4分裂增生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1是叶,2是茎,3是侧芽,4是生长点,5是幼叶,6是芽轴,7是芽原基。
【详解】A.枝条上的结构1叶由枝芽中的5幼叶发育而来,故A正确。
B.枝条上的结构2茎由枝芽中的6芽轴发育而来,故B正确。
C.4是生长点,其基部形成的突起叫叶原基,故C错误。
D.4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故D正确。
故选C。
23. 枣树常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B. 嫁接枝条上所结果实的性状是由砧木决定的
C. 新植株的形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 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详解】AC.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植物的扦插、嫁接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因而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故AC正确。
B.植物嫁接后的新个体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由接穗决定的,故B错误。
D.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故D正确。
故选B。
24. “蛙满塘,谷满仓。”青蛙一天能捕食的害虫多达200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蛙抱对后,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B. 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C. 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青蛙的发育包括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抱对后,雌雄蛙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受精,是体外受精不是体内受精。因此雌蛙将卵细胞产在水中,故A错误。
B.青蛙受精卵的上方颜色比较深,可以更好的吸收阳光,有利于卵的孵化,故B正确。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C错误。
D.青蛙的发育也包括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和水中,用肺呼吸,属于变态发育,故D错误。
故选B。
25. 图一是鸟卵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人的胚胎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图一中的③
B.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图一中的②和④
C. 既可以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图二中的3
D. 胎儿通过图二中的1和2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气室,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系带,图二中1胎盘,2脐带,3子宫,4卵巢,5输卵管。
【详解】A.图一中③胚盘含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故A正确。
B.图一中图中②卵黄、④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故B正确。
C.图二中4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3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故C错误。
D.胎儿通过图二中的1胎盘和2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青少年要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图所示A一E为保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些重要器官或结构,ab代表某些生理过程。
(1)营养物质在B中吸收进入血液,若要首次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则流经C器官各腔室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过程a中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进入肺泡,经呼吸过程b___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此过程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细胞。
(4)图中所示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填字母)。血液从D流出后,含量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5)内分泌腺主要参与人体的激素调节,糖尿病一般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该物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ACE中任选其一,说出其结构名称并描述与之功能相适应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 ①.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 2
(4) ①. ADE ②.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必须答出氧气,尿素减少)
(5) ①. 胰岛素 ②.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6)例如:A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数量多
【解析】
【分析】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的营养物质,若要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流经心脏四腔腔的顺序依次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气、排尿和排汗三条。与肾动脉内的血液相比,肾静脉内的血液明显减少的物质由氧气、尿素等。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的浓度。图中的A为肺,B为小肠绒毛,C为心脏,D为肾单位,E为皮肤;a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的营养物质,若要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流经心脏四腔腔的顺序依次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a中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小问3详解】
氧气进入肺泡,经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此过程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小问4详解】
人体的排泄途径有通过肺呼气、通过肾脏形成并排尿和通过皮肤排汗三条。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小问5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的浓度。
【小问6详解】
ABDE中其结构之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A为肺泡,此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为小肠绒毛,此处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为肾单位,此处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滤过作用、E为皮肤,此处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种进入汗腺形成汗液等。
27. 中学生体质测试对了解同学们自身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结构的重组示意图。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________(增加或减少)。
(2)仰卧起坐测试中,同学们在听到“开始”口令后开始进行动作,这种应答性反应过程属于_____反射,该反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3)引体向上测试时,监考员观察完学生的动作状况后,接着在记录册上做好相关记录。这一过程中眼球内5曲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最终在[ ]________形成视觉。
(4)进行长跑测试时,发令员的枪声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________(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跑步过程中,同学们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调节该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5)立定跳远测试时,某同学不小心摔倒,手指划伤。请写出痛觉产生的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图中b、d和⑥、⑦都属于神经纤维,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
(6)体质测试时,某同学感到非常紧张,此时其血液中肾上腺激素含量增加,导致其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说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加 (2) ①. 条件 ②. 更好的适应变化的环境
(3) ①. 曲度由小变大 ②. f大脑皮层##f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 ①. ①→②→⑤ ②. 脑干
(5) ①. a→b→c→⑥→f ②. 都是由轴突、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6)神经系统可直接调控激素的分泌;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影响,意思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图中1玻璃体,2视网膜,3角膜,4瞳孔,5晶状体,6视觉神经;①鼓膜,②听小骨,③半规管,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⑤耳蜗,⑥脊髓里的上行神经纤维,⑦脊髓里的下行神经纤维;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大脑皮层,g脑干。
【小问1详解】
与正常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粗,收缩更加有力,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增加,在心率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血量。
【小问2详解】
监考员的口铃声经过外耳道传到①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能使动物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小问3详解】
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故监考员观察完学生的运作状况后,接着做好相关记录,其眼球的变化是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4详解】
当运动员一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这时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耳郭→外耳道→①鼓膜→②听小骨→⑤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跑步过程中,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会迅速加快,调节心跳,呼吸频率的中枢在g脑干中。
【小问5详解】
手指划伤产生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灰质中的c神经中枢,然后再沿⑥脊髓里的上行神经纤维,传到f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痛觉。轴突②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小问6详解】
人的调节方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体质测试时,某同学感到非常紧张,此时其血液中肾上腺激素含量增加,导致其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此时血液中的某些激素含量增多,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8. 下图一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和___。
(2)图一食物网中,丙和戊两种生物的关系是___。该食物网中同时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___。请写出该食物网中包含乙在内的且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
(3)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现象叫做___。图二中的3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
(4)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过程,则D代表___。②表示___。
(5)某同学认为,图三中A个体数量一定多于B的个体数量,该同学的判断___(是或否)正确?A固定的太阳能一定___。(大于、等于、小于)B和C的能量之和,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非生物部分
(2) ①. 捕食和竞争 ②. 丙和戊 ③. 甲→乙→丙→戊、甲→丙→己→戊、甲→丁→丙→戊
(3) ①. 生物富集 ②. 戊
(4) ①. 分解者 ②. 光合作用
(5) ①. 否 ②. 大于 ③. 15%
【解析】
【分析】1、食物链反映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2、图一中的食物链有: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丙→戊、甲→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图二中的食物链是4→2→1→3。3、图三中的食物链是A→B→C,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①是分解作用,②是光合作用,③④⑤是呼吸作用,⑥⑦是能量流动。
【小问1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因此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2详解】
由图一可知,丙是戊的食物,构成捕食关系,丙和戊有共同的食物乙和丁,构成竞争关系,故丙和戊两种生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由图一可知,丙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戊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第五营养级,因此同时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丙和戊。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因此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甲→乙→丙→戊、甲→丙→己→戊、甲→丁→丙→戊。
【小问3详解】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根据生物富集,图二中的食物链是4→2→1→3,故3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戊。
【小问4详解】
由图三可知,D能分解A(生产者)和BC(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因此D代表分解者。②生理过程是从E(无机环境)到A生产者,因此②表示光合作用。
【小问5详解】
图三中的食物链是A→B→C,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因此一般来说,图三中A个体数量多于B的个体数量,但是如果生产者比较大,初级消费者比较小,比如一棵大树养活很多虫子,因此该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一部分的能量,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散失,因此A固定的太阳能一定大于B和C的能量之和。由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
29. 已知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二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观察图一可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规律和特点是___果蝇的生殖过程中,子代体细胞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4对的原因是___。
(2)依据图一,写出雄果蝇一个精子内的染色体组成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通过观察图二,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___。
(4)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和残翅之分,这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自然界中果蝇的眼色通常为红色,1910年遗传学家摩尔根在进行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时,偶然发现了1只白眼雄果蝇,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原因是___。
(5)果蝇的体色(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基因(A、a)控制,为研究果蝇体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第3组实验的实验过程___。
【答案】(1) ①. 成对存在 ②. 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
(2)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
(4) ①. 相对性状 ②. 基因突变
(5)
【解析】
【分析】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小问1详解】
通过观察图一可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中的一半,而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和亲代的相同,这是因为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小问2详解】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完全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依据图一,得出果蝇一个精子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Ⅱ、Ⅲ、Ⅳ、X或Ⅱ、Ⅲ、Ⅳ、Y。
【小问3详解】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
【小问4详解】
长翅和残翅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自然界中果蝇的眼色通常为红色,1910年遗传学家摩尔根在进行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时,偶然发现了1只白眼雄果蝇,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原因是基因突变。
【小问5详解】
第3组交配组合:灰身雄性蝇群×灰身雌性蝇群,后代表现型有黑身,表明灰身是显性性状,黑身是隐性性状。果蝇的体色(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灰身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黑身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遗传给后代黑身(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灰身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选项
疾病
病因
A
贫血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B
侏儒症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脚气病
缺乏维生素B1
D
艾滋病
感染了HIV病毒
组别
交配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数目
灰身
黑身
1
灰身雌性蝇群×灰身雄性蝇群
19688
0
2
灰身雌性蝇群×黑身雄性蝇群
26178
108
3
灰身雄性蝇群×灰身雌性蝇群
4928
156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诸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