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潍坊有许多让人青睐的土特产以及各式美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鸡鸭和乐”中的“和乐面条”的主要成分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B. “望留驴肉”富含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C. “小磨香油”含有的脂肪属于人体重要的储备能源物质
D. “潍县萝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的作用不同。
【详解】A.“和乐面条”主要原料为荞麦面,其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直接的供能物质,A正确。
B.驴肉是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水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B错误。
C.“小磨香油”中富含脂肪,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也是储能物质,C正确。
D.“潍县萝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淀粉酶、粗纤维和无机盐等10多种营养成分,D正确。
故选B。
2. 生物小组同学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这一原理,比较蜜桃和金桔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如下:分别榨取果汁,向2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记录下溶液褪色时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别是20滴和15滴,下列关于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质量可以不相等
B. 向2只小烧杯中加入的蓝色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须相等
C.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蜜桃汁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金桔汁
D. 图中所示的滴管应该为同一支滴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维生素C的特性,我们可以用此特性来检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
【详解】A.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质量多少不会影响该实验的结论,故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质量可以不相等,A正确。
B.维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在加碘的淀粉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通过滴加汁液滴数多少,来判断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少,故向2只小烧杯中加入的蓝色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须相等,B正确。
C.根据实验数据,溶液褪色时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别是20滴和15滴,可以得出蜜桃汁中维生素C含量低于金桔汁,C错误。
D.两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一滴的体积必须相等,即使用同一支滴管,D正确。
故选C。
3.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虽然需求量少,但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强壮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素食主义者不容易患夜盲症是因为从食物中可以直接获得维生素A
B. 常吃精米白面的人比吃粗粮的人更容易促进食物的消化
C.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可以食用动物肾脏进行有效预防
D. 多食用黄豆生的豆芽可以有效预防坏血症,增强抵抗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详解】A.植物性食物虽不含维生素A,但是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素食主义者不易得夜盲症,故A错误。
B.精米白面也就是经过精加工的精粮,它们经过加工脱去了谷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粗粮是未经加工的谷物类(谷壳被保留),膳食纤维是第七类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所以常吃粗粮的人比常吃精米白面的人更容易消化食物,故B错误。
C.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引起的,动物肾脏含钙量较少,老年人吃动物肝脏不能预防骨质疏松,故C错误。
D.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增强抵抗力,黄豆芽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增强抵抗力,故D正确。
故选D。
4.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根据下图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结论是在适宜的温度下,唾液将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
B. 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④号浅蓝色,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 ②号与③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D. ③号与④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量,可说明淀粉的消化与唾液量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B.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酶的活性需要适宜温度,故①号温度过低,⑤号温度过高,都抑制酶的活性,酶失去活性,不能分解淀粉,故滴加碘液变蓝色,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故②号滴加碘液变蓝色,④号唾液的量不足,不能完全分解淀粉,还有部分淀粉故滴加碘液变浅蓝色,③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滴加碘液不变色,由此得出结论是,在适宜的温度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但不能得出唾液将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B正确。
C.观图可知,②号与③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C正确。
D.③号滴加2mL唾液、④号滴加1mL唾液,故③号与④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量,结果,④淀粉没有完全分解,滴加碘液变浅蓝色,③滴加碘液不变色,由此,可说明淀粉的消化与唾液量有关,D正确。
故选A。
5. 肠道显微胶囊(如图1)是一种小型的、可吞咽的设备,不使用麻醉也可以捕捉到肠道的详细图像,从而对肠道疾病的探测和研究变得更为容易,该设备也适用婴儿、儿童。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喉→食道→胃到达小肠
B. 显微胶囊也可进入结构②,探测其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探测该处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
D. 显微胶囊到达结构⑥,可清晰的看到⑥内的环形皱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小肠。据此答题。
【详解】A.人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错误。
B.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B错误。
C.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④胃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初步消化为多肽,C错误。
D.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D正确。
故选D。
6. 科研人员为研究影响某种淀粉酶消化因素,进行了下面图表的实验设计,其结果如下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说明:pH反映溶液的酸碱度
A. 甲物质能促进该淀粉酶发挥作用B. pH=8时,该淀粉酶的作用速率较快
C. 该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失去活性D. 该淀粉酶在40℃条件下作用较佳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Ⅰ号试管和Ⅱ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可以看出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40°C;试管Ⅱ和试管Ⅲ形成对照,变量是pH,可以看出pH=8时,该消化酶的作用速率最快,由图可知,当加入甲物质时,Ⅱ、Ⅲ号试管淀粉酶的作用明显,故甲物质能促进该淀粉酶发挥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7. 甲、乙两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A、B两套装置进行“测定常见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各量取30ml水分别放入A、B两装置,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用相同质量的花生仁进行实验,甲同学测得水温升高的多
B. 将温度计底部与试管接触可准确测量水温变化
C. 乙同学测得的能量值与种子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更接近
D. B装置实验数据更准确主要是因为种子燃烧更充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同样的水(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
【详解】ACD.乙组装置中,空罐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能减少热量的散失,减少误差,故乙同学测得的能量值与种子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更接近,乙同学测得水温升高的多,AD错误,C正确。
B.由于试管部与火焰靠近,温度较高,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部,则测出的水温将偏高,B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道不同器官对食物进行处理的方式,其中作用原理与另三个不同的是
A. 口腔内牙齿咀嚼馒头B. 胃肠蠕动使食物混合
C. 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D. 胆汁将脂肪块乳化为脂肪微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把大的食物颗粒变为小的食物颗粒,物质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A口腔内牙齿咀嚼馒头、B胃肠蠕动使食物混合、D胆汁将脂肪块乳化为脂肪微粒三项,是不同器官对食物进行处理的结果,没有改变物质的成分,属于物理性消化;而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将瘦肉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消化成了氨基酸,属于化学性消化,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的分类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9.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 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 该实验可以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故A正确;在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正确;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滴加碘溶液变蓝色,②不变蓝,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色,故C正确;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如果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此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0. 下列是有关小肠的相关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B. 小肠长、面积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 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且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有: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内有肠液、胆汁、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详解】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正确。
C.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正确。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且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方便营养物质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11. 酶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如图为科学家们所做的有关酶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斯帕兰札尼分离出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B. 毕希纳通过实验证明了酶是一种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C. 科学家们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 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种成分为蛋白质的酶,实验过程还在进一步完善修正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酶是一类酶的总称,这类酶能水解蛋白质里面的肽键.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和微生物中。微生物蛋白酶,主要由霉菌、细菌,其次由酵母、放线菌生产。
【详解】A.斯帕兰札尼分离出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毕希纳通过实验证明了酶是一种无生命的化学物质,B正确。
C.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科学家们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C正确。
D.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种成分为蛋白质的酶,实验过程还在进一步完善修正中,D正确。
故选A。
12. 下列物质不能被大肠吸收的是
A. 少量的水B. 膳食纤维C. 无机盐D. 部分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 航天食品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其午餐包里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均衡膳食原则,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加合理?( )
A. 黑米炒面B. 嫩茎花椰菜C. 酱牛肉D. 桃汁饮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柠檬茶主要提供维生素C,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即嫩茎花椰菜。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给了三位在血源性肝炎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种全球人群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其会导致很多人患上肝硬化乃至肝癌。以下对肝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B. 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C. 肝炎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低脂肪、少油脂
D. 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详解】A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AB错误。
C.肝炎患者的乳化脂肪的能力减弱,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低脂肪、少油脂,C正确。
D.脂肪最终是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C。
15. 表中字母代表四种生物在两种环境中每小时耗氧量,对其关系描述恰当的是( )
A. a1>a2B. b1>b2C. c1<c2D. d1<d2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和小白鼠属于哺乳动物、家鸽属于鸟类、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解答即可。
【详解】A、人是恒温动物,把它从25℃的室温移至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为了维持体温,呼吸作用要加强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即a2>a1,A错误;
B、小白鼠是恒温动物,把它从25℃的室温移至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为了维持体温,呼吸作用要加强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即b2>b1,B错误;
C、家鸽是恒温动物,把它从25℃的室温移至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为了维持体温,呼吸作用要加强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即c1<c2,C正确;
D、蛇是变温动物,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青蛙的体温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d1>d2,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16. 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设计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瓶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
C. 实验现象是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比甲瓶中明显
D. 该实验可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据此解答。
【详解】A.甲瓶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乙瓶是实验组,A错误。
B.吸气时应该捏紧C处的橡皮管,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捏紧B处的橡皮管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B正确。
C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乙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甲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明显。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因此,实验现象是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比甲瓶中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CD正确。
故选A。
17. 如图是人平静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及模拟呼吸运动时膈肌的活动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ce段对应的是甲的变化过程,表示呼气,膈顶下降
B. 曲线ac段对应的是乙的变化过程,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C. 曲线bd段对应的是丙的变化过程表示呼气,胸腔容积变小
D. 吸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A.ce段,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膈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对应图丙),肺的容积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A错误。
B.ac段,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肋骨与胸骨向上向外运动,结果胸廓扩大,肺也随之扩张(对应图乙),肺的容积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正确。
C.bd段,肺的容积先增大后减小,结合分析,该过程是先吸气(图乙)再呼气(图丙),C错误。
D.结合B选项的解析,b点吸气并没有结束,此时大气压仍大于肺内压,D错误。
故选B。
18. 吸烟有害健康,许多公共场所已禁止吸烟。结合下图,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每天吸烟数相同,吸过滤嘴香烟肺癌发病率比吸非过滤嘴香烟的低
B. 男性吸烟比女性吸烟更容易患肺癌
C. 吸烟与肺癌的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D. 每天吸烟数越多,则肺癌发病率越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固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详解】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成正比例的关系,②吸烟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③吸过滤嘴的烟比非过滤嘴的烟引起肺癌发病率要低。图中不能看出男性吸烟比女性吸烟更容易患肺癌,因为图表中只有男性吸烟数据没有女性吸烟的数据无法进行比较,因此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9. 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运动时肺通气量可增大至安静状态的10-1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可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气体增多B. 呼出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大,肺舒张
C. 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D. 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可分为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等。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入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大,肺舒张。
【详解】A.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一般指肺的动态气量,它反映肺的通气功能。运动时肺通气量可增大至安静状态的10~12倍。因此人体运动时会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大,吸入的气体量增多,A正确。
B.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B错误。
C.肺通气量增大有利于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使有氧呼吸增强,使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充分的分解有机物产生更多能量,避免氧气不足引起的能量供应缺乏,C正确。
D.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增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可使心脏强健,肌细胞增粗,收缩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免疫力增强等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肺通气的概念,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0.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毛线、乒乓球、吸管等材料制作的肺泡模型。其中红色和蓝色毛线模拟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管连接乒乓球模拟支气管末端有很多肺泡
B. 模型的不足之处是毛线是实心的,而毛细血管是中空的
C. 两种颜色的“毛细血管”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D.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支气管末端的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所以,吸管连接乒乓球模拟支气管末端有很多肺泡,A正确。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模型的不足之处是毛线是实心的,而毛细血管是中空的,B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两种颜色的“毛细血管”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C错误。
D.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21. 如图为人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和模拟呼吸运动的示意图,请结合图判断表示人体吸入空气的是( )
A. AB段、甲B. AB段、乙
C. BC段、甲D. BC段、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2.曲线图中:AB段是吸气,BC段是呼气;图2中:甲为吸气,乙为呼气,A模拟气管,B模拟肺。
【详解】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曲线图中的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图甲中气球代表的肺扩大,表示吸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 如图表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代表人的胸骨,③代表人的肋骨B. ②代表肋间肌,呼吸运动导致其收缩和舒张
C. B→A状态表示呼气,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 A→B状态表示吸气,胸廓前后径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图示表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图示A状态表示呼气过程,B状态表示吸气过程,①表示肋骨,②表示肋间肌,③表示胸骨。
【详解】A.①代表人的肋骨,③代表人的胸骨,A错误。
B.②代表肋间肌,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即呼吸运动,B错误。
C.B→A状态表示呼气,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
D.A→B状态表示吸气,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D正确。
故选D。
23. 如图示中,图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2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2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详解】当图2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收缩下降,表明进行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结合题图1可知,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故选B。
24. 王福生院士对患新冠肺炎病逝者的呼吸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浆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由气管和肺构成
B. 患者呼吸困难是因为体内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受到阻碍
C. 逝者去世主要原因是肺损伤严重导致的呼吸衰竭
D. 正常人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A错误。
B.新冠肺炎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浆糊,阻碍了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逝者去世主要原因是肺泡内产生大量黏液导致氧气无法被吸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C正确。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存在浓度差,靠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D正确。
故选A。
25. 下图是学生上课时总结的血液成分概念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B. 人体出现炎症时,③的数量明显增加
C. ①是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D. 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图中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A.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所以图中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A正确。
B.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所以人体出现炎症时,③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B正确。
C.①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C正确。
D.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③白细胞有细胞核,②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26.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具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能破坏血小板膜,使之部分溶解,诱导血小板释放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小板体积较小、形状规则且无细胞核B. 三七可加速血小板释放止血物质促进凝血
C. 三七不能通过改变血小板的形态促进止血D. 血小板结构保持完整才能发挥止血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A.血小板体积较小、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A错误。
BC.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能破坏血小板膜,使之部分溶解,诱导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钙离子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B正确,C错误。
D.三七破坏血小板膜,使之部分溶解,诱导血小板释放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D错误。
故选B。
27. 血红蛋白与氧能进行可逆性结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气压变化的曲线,简称氧合曲线。但不同的生物在含氧相同的环境中,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比是不同的。如图是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生动物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后绘制的曲线,则在富营养化污染后期的水域中,溶解氧含量明显减少,生存能力最弱的生物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详解】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溶解氧含量明显减少,分析图中4条曲线可知,d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氧分压最高的时候,氧气才与血红蛋白充分结合,因此在富营养化污染后期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弱。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8.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图是小明检查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上面血涂片可知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 血涂片中的①能吞噬病菌
C. 血涂片中③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D. 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组成,A错误。
B.①是红细胞(RBC),有运输氧的功能,B错误。
C.③血小板(PLT),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错误。
D.由报告单可知,小明的红细胞数量较少,血红蛋白含量低,可能是贫血症,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
故选D。
29. 将新鲜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C、D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会出现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不凝固,而是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A、B试管中不加入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血液会凝固,凝固后形成血块和少量血清,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 某兴趣小组学习了血型鉴定的原理,尝试对8名小组成员进行血型鉴定,兴趣小组取8份适量血液样品分别加入到A型血和B型血中进行了鉴定,发现共有5份与B型血发生凝集反应,有2份与A、B两种血型有凝集反应,有1份与A、B两种血型都不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的份数依次为( )
A. 3、2、2、1B. 2、3、2、1C. 3、2、1、2D. 1、2、3、2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 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详解】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只含抗B凝集素、B型血只含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与B型血(含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所以说明A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5人。因为与两种血型都发生凝集的有2人,所以说明AB型的人有2人,则A型的有3人。有1人与A型和B型血都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O型血有1人,B型血有8-3-2-1=2人。由此得出:A型的3人,B型的2人,AB型的2人,O型的1人,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图1为消化系统图,图2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图2中的[ ]______,其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2)[3]指的是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对脂肪有______作用。
(3)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确保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______的基本物质。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______。
(4)曲线中甲、乙、丙分别表示______的消化。
【答案】(1) ①. D小肠 ②.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2) ①. 肝脏 ②. 乳化
(3) ①. 细胞 ②. 氨基酸
(4)脂肪、淀粉、蛋白质
【解析】
【分析】图1中:1是唾液腺、2是咽、3是肝脏、4是胆囊、5是十二指肠、6是盲肠、7是阑尾、8是口腔、9是食道、10是胃、11是胰腺、12是大肠、13是小肠、14是肛门。
图2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F是肛门;纵坐标表示的乙、丙、甲分别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
【小问1详解】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问2详解】
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
【小问3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为确保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蛋白质的是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4详解】
图中乙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因为淀粉的消化开始于A口腔;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因为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C胃;甲表示脂肪的消化,因为脂肪的消化开始于D小肠。
32. 经调查,长时间久坐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中,从而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因此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
(1)进行腹式呼吸时,吸气状态时膈肌处于甲图___________所示位置时,肺的中下部呈___________状态,从而吸入更多的气体。
(2)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腹式呼吸训练的人群,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人群。尝试解释腹式呼吸使机体血氧饱和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过程a、b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的原因___________。肺泡中A代表的气体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___________层细胞膜,当血液由c流到d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
(4)长期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易患上尘肺病,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在治疗尘肺病人时,需对尘肺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以改善呼吸肌力量。通过腹式呼吸进行呼气时,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
(5)丙图中C、D分别表示某人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其中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人体处于运动状态的呼吸情况,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扩张
(2)腹式呼吸可吸入更多的氧气,血红蛋白与更多的氧结合,因此,使机体血氧饱和度高
(3) ①. 呼吸运动 ②.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③. 四##4 ④. 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4) ①. 气管和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 ②.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5) ①. D ②. D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
【解析】
【分析】甲图表示膈肌上升下降得位置,乙图中,①表示肺泡、②肺泡壁、③毛细血管壁、a吸气、b呼气、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丙图,C是平静状态呼吸频率,D是运动状态的呼吸频率。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则当吸气时膈肌收缩幅度加大,到达图甲中B位置,则肺中下部呈扩张状态,能吸入更多气体,这种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
【小问2详解】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腹式呼吸可使更多的氧气被吸入,与血红蛋白结合,因此机体血氧饱和度高。
【小问3详解】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a吸气和b呼气两个过程。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肺泡中的A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四层细胞膜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当血液由c流到d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小问4详解】
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通过腹式呼吸进行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使大量的气体呼出体外,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小问5详解】
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C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D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
33. 维生素也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一般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强壮健康,过量摄取维生素却会导致中毒。
(1)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有______。
(2)研究者为探究某些因素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探究结果图1可知本实验主要探究了______因素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据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蔬菜汁和果汁的时候,应尽量避免______。
(3)有人认为生活中可以长期用水果代替蔬菜,你觉得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4)科研人员对慢性肠炎患者和健康人的视力进行测试,让患者和健康人处于黑暗环境中,持续测试并记录他们看清物体所需的最低亮度,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在黑暗环境中慢性肠炎患者看清物体所需的最低亮度______(低于/高于)健康人,说明肠炎患者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比较差。同时也说明慢性肠炎患者小肠的______功能弱,可能导致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
(5)有同学认为常吃黄色玉米面比吃小麦面粉对眼睛有好处。这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6)某同学表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且生长迟缓。结合所学知识,你建议他日常饮食应该如何调整,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
【答案】(1)小肠和大肠
(2) ①. 温度 ②. 高温加热
(3)不合理,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不同,长期用水果代替蔬菜会造成营养不良或失衡,不利于身体健康
(4) ①. 高于 ②. 消化和吸收
(5)玉米面中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防治夜盲症
(6)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等
【解析】
【分析】(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因此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有小肠和大肠。
【小问2详解】
由图1知,不同的温度下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维生素C受到的破坏越大,因此本实验主要探究了温度因素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据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蔬菜汁和果汁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
【小问3详解】
有人认为生活中可以长期用水果代替蔬菜,这种做法不合理,理由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虽然水果和蔬菜都富含维生素,但是含有的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长期用水果代替蔬菜,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或失衡,不利于身体健康。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在黑暗环境中慢性肠炎患者看清物体所需的最低亮度高于健康人,说明在黑暗中肠炎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消耗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慢性肠炎患者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弱,可能导致人体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物质。
【小问5详解】
玉米面中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防治夜盲症,所以常吃玉米面对眼睛好。
【小问6详解】
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等。
34. 促进青少年健康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图一表示不同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未被化学性消化的百分率,图二表示人体内部分新陈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如图一,是从某同学消化道中检测的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营养物质c所代表的是______,它在消化道的[ ]______中开始被消化。
(2)某同学在运动过程中哮喘发作,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功能减弱,直接影响图二中的过程[ ]______,过程②是通过______实现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依次穿过______(填结构名称)。
(3)在经过图二过程③后,血液成分中增多的物质是由______运输的,又通过图二中的过程______(填写数字)排出体外。
【答案】(1) ①. 脂肪 ②. D小肠
(2) ①. 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 气体扩散作用 ③.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3) ①. 血浆 ②. ①⑤
【解析】
【分析】(1)图二中的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气和吸气)、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⑤排尿、⑥排便、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小问1详解】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营养物质c所代表的是脂肪,它在消化道的D小肠中开始被消化。
【小问2详解】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功能减弱,直接影响图二中的过程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过程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两层上皮细胞。
【小问3详解】
在经过图二过程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中增多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尿素等。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的,又通过图二中的过程①呼气排出体外;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通过⑤排尿排出体外。试管编号
试管I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淀粉酶
1mL
1mL
1mL
淀粉
1mL
1mL
1mL
25℃
5℃
人
a1
a2
小白鼠
b1
b2
家鸽
c1
c2
蛇
d1
d2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8×1012个/L
(4.0—5.5)×1012个/L
Hb(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