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展开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共38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21%B. 0.94%C. 0.03%D. 78%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选D。
2.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气焊B. 食品防腐C. 供给呼吸D. 医疗急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不符合题意;
B、食品中的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腐败,氧气不能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锈的铁钉B. 无色的汽水C. 淡蓝色的液氧D. 清澈的河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锈的铁钉中含有铁、氧化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无色的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淡蓝色的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清澈的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空矿泉水瓶属于
A. 可回收物B. 其他垃圾C. 厨余垃圾D. 有害垃圾
【答案】A
【解析】
【详解】按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空矿泉水瓶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因为矿泉水瓶是由塑料材料制成,废塑料有回收价值,故选:A。
5. 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A. 铁制炒锅B. 铜制电线C. 钢制锤子D. 银制摆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制炒锅,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热性,符合题意;
B、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C、钢制锤子,是利用合金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D、银制摆件,是利用金属具有金属光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应适当摄入元素是
A. 钙B. 铁C. 锌D. 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则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钙元素,该选项符合题意;
B、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天然气B. 石油C. 煤D. 乙醇
【答案】D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乙醇可由高粱、薯类发酵制得,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D。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铁丝B. 木炭C. 硫粉D. 红磷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白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 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 小苏打B. 纯碱C. 烧碱D. 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俗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A. 食醋(2.8~3.8)B. 酱油(4.0~5.0)
C. 鲜牛奶(6.3~6.6)D. 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醋的pH为2.8~3.8,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B、酱油的pH为4.0~5.0,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C、鲜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呈酸性,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呈碱性,选项正确;
故选D。
11.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B. 铜
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 O2-B. O2C. 2OD. 2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O2-表示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B、O2表示一个氧分子、氧气,不符合题意;
C、2O表示2个氧原子,不 符合题意;
D、2O2表示2个氧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B. 食盐C. 面粉D. 花生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食盐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C、面粉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盐酸B. 大理石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B、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则溶液质量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潮解同时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则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析。
15. 钕(Nd)等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钕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d属于非金属元素
B. N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C. N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0
D. Nd的原子失去电子变为Nd3+后核外电子数为57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钕,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0,表示原子序数为6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60,中子数不是 60,故C错误;
D、Nd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3个电子,则Nd3+的核外电子数为60-3=57,故D正确。
故选D。
16.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A。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在古代,广义上“青色”可以代指绿、蓝、紫、黑色,“青色”在文化意义上是一种虚指的颜色,常见的有玄青(氧化铜),曾青(硫酸铜),丹青(铜),青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这些颜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完成下面小题。
17. 以上表现为青色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玄青B. 曾青C. 丹青D. 青绿
18. 《本草纲目》载: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绿[CuCO3·Cu(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石绿的形成过程如下,“□”处隐藏的化学式为
2Cu+□+H2O+O2=CuCO3·Cu(OH)2
A. CB. CO2C. H2CO3D. CuCO3
19. “曾青转化为丹青”的化学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玄青(氧化铜),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正确;
B、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曾青(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丹青(铜),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D、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青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碱式盐,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Cu原子,0个C原子,3个O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有2个Cu原子,1个C原子,5个O原子,2个H原子,则“□”处共有1个碳原子,2个O原子,化学式为CO2,故选B。
【19题详解】
“曾青(硫酸铜)转化为丹青(铜)”的化学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选C。
2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测定溶液pH
C. 稀释浓硫酸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示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1. 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的左侧托盘垫纸上
B. 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
C. 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D. 蒸发时,等水分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称量时,应先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质量大小相同的纸片,再将粗盐放在天平的左盘上,选项正确;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固体的溶解,选项正确;
C、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造成滤液浑浊,选项正确;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选项错误。
故选D。
为了探究物质W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具体操作、现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完成下面小题。
22. 根据实验操作所产生的现象可知,W在20℃时的溶解度可能是
A. 40gB. 46gC. 48gD. 60g
23. 经过升温至40℃后得到的溶液③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4. 若W的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中所示,以上②~④三份溶液中可以判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 ②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
【答案】22. A 23. D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20℃时,100g水中加入46g物质W,并未完全溶解,根据固体溶解度定义,说明20℃时,物质W溶解度小于46g,故选A;
【23题详解】
经过升温至40℃后,46g物质W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③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是,故选D;
【24题详解】
②中有未溶解的溶质,一定是饱和溶液;③中40℃物质W溶解度为48.2g,即4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8.2g物质W,现只加入46g物质W,则③为不饱和溶液;④中60℃物质W溶解度为46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6g物质W,现刚好加入46g物质W,则④为恰好饱和溶液,故选B。
25.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丁的化学式为CH4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丁为甲烷,化学式为CH4,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水,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氢气,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丁为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有5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后会有3个分子生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相等,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 5 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从A 或 B 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 计分。
按照对应关系连线。
【答案】
【解析】
【详解】A:干冰易升华吸热,可制造低温环境,可用于冷藏食品;
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能够为人体补充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连线为: 。
27. 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是______.
【答案】Fe>Cu>Au
【解析】
【详解】“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说明金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锈迹斑斑,说明铁更易与氧气反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故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u。
28.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某同学在网上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取火方法:用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口香糖铝箔纸(纸的表面涂有一层铝箔)接电池的正、负极,随即铝箔纸燃烧起来。铝箔纸接入电路后短路起火,从燃烧条件看,“短路”的作用是______。
(2)电动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备受人们青睐。电动汽车在进行铅酸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Pb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3)汽车外壳材料主要是钢,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钢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用稀盐酸可以去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______(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 香油B. 食盐水C. 纯碱水D. 糖水
【答案】(1)使温度达到铝箔纸的着火点
(2)改变 (3) ①. 氧气和水 ②.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烧三要素为: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铝箔纸的短路能产生高温,使温度达到铝箔纸的着火点,则短路可以使在空气中铝箔纸燃烧;
【小问2详解】
反应物PbSO4中硫酸根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生成物Pb为单质,铅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PbO2中氧元素显-2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故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Pb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小问3详解】
钢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使用稀盐酸可以去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故应该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碱性物质即可,纯碱水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选:C。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直接食用苦涩味极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蜕变成巧克力的。
发酵:将大量可可豆堆积在一起,持续一两周时间,果肉在微生物作用下开始发酵,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此过程中,种子失去了生物活性,发酵产生的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带有果香味的物质。
晾晒:除去可可豆中多余的水分。
烘烤:可可豆内部的碳水化合物开始受热分解,类似于用锅加热蔗糖,碳水化合物逐渐焦糖化,颜色由白转棕。在不同温度下,一定量蔗糖焦糖化程度变化如图1。温度更高时,糖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大量具有香气的分子。
分离后混合:将烘烤后的可可豆进行压滤,分离出可可脂(熔点约35℃),同时得到压碎的可可粉。将可可粉、可可脂、糖混合便得到了巧克力。70%的黑巧克力就是将50%可可脂、20%可可粉、30%糖混合制成的(以质量分数记)。某款巧克力的营养成分如图2。
巧克力味道令人愉悦,但能量密度极大,食用需适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
(2)对比图1中的两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在0~t范围内,当反应时间相同时,______。
(3)由图2可知,该款巧克力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巧克力入口即化,与可可脂熔点和体温接近有关。______
②每100g70%的黑巧克力含有可可脂70g。______
【答案】(1)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有酸生成
(2)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
(3)油脂 (4) ①. 对 ②. 错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有酸生成,故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对比图1中的两条曲线,当反应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故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在0~t范围内,当反应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油脂占54%,碳水化合物占15%,蛋白质占11%,其他占20%,故该款巧克力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油脂;
【小问4详解】
①巧克力中含有天然可可脂,而可可脂对温度非常敏感,它的熔化温度跟人的体温非常接近,因此巧克力会在口中慢慢熔化,故①说法是对的;
②70%的黑巧克力中可可脂占50%,每100g70%的黑巧克力含有可可脂100g×70%×50%=35g,故②说法是错的。
【生产实际分析】
30. 活性FeOOH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和FeCO3)制备FeOOH主要流程如下。
(1)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H2SO4浓度,目的是______;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写选项编号)。
A.H2 B.CO2 C.O2 D.Cl2
(2)沉淀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太高,从反应物的性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②. AB##BA (2)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的浓度,升高了温度,加大反应物浓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
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酸亚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和二氧化碳,故气体成分为氢气和二氧化碳,故选AB。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FeOOH,但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氧化能力减弱,因此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31. 以海水和白云石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图(部分产物略):
(1)CaMg(CO3)2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算方法是______(只写出列式过程,不求算结果)。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和Ca(OH)2+MgCl2=CaCl2+Mg(OH)2↓。
(3)中和槽中,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____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1)
(2)
(3)Mg(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则CaMg(CO3)2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2详解】
反应器中还有另一个反应发生,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中和槽”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锥形瓶中应加入的固体药品是______。
(3)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用同一个收集装置,该装置为______(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写出主要的操作和现象)
【答案】(1)
(2)大理石或石灰石 (3) ①. D ②.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说明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锥形瓶中应加入的固体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
【小问3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C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用同一个收集装置,该装置为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故填:①D;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33. 用如图装置进行 CO2性质的实验。
(1)观察到 2 号瓶内下方纸条先变红、上方纸条后变 红,能证明的 CO2物理性质是______。
(2)能证明 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1号瓶内干燥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2号瓶内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观察到2号瓶内下方纸条先变红,上方纸条后变红,即通入瓶内的二氧化碳先沉底,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2详解】
1号瓶内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2号瓶内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中的发生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4. 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
(1)初始阶段,甲瓶和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
(2)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不改变装置和药品)。
【答案】(1)甲、乙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2)通入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初始阶段,甲中的白磷和乙中的白磷均不与氧气接触,均不燃烧;
【小问2详解】
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乙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对比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5. 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
(1)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下列实验组合中,能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填序号)。
A. ①④B. ③④C. ①②④
【答案】(1)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3)B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小问2详解】
④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中铁能与硫酸反应,②中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对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③中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也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④中铜能将银从硝酸银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能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①②④或③④,故选BC。
36. 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碱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实验;
(1)如图实验的五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_____(填字母)。
(2)D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写出E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完成上图中操作后,将B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C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开始为无色,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变为红色,充分振荡后红色消失,观察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C (2)产生白色沉淀
(3)
(4)C试管中反应后稀盐酸过量,开始B试管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溶液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变为红色,充分振荡后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被消耗,红色消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属于碱,溶液呈碱性;
A试管中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可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明显现象;
D试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E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五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C;
【小问2详解】
D试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3详解】
E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B试管中为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溶液显红色;
C试管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或氢氧化钙;
将B试管中的溶液(氢氧化钙和酚酞)逐滴加入C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开始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色,可知C试管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反应后稀盐酸过量,开始B试管中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溶液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钙过量,溶液呈碱性,变为红色,充分振荡后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被消耗,红色消失。
【科学探究】
37. 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进行实验】
I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10L水中加入25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配制絮凝剂溶液:用100mL 水和5g硫酸铁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2)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______。
(3)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
【答案】(1)CDAB
(2)加入了絮凝剂 (3)静置时间越长,浊度去除率越高
(4)①②③##⑦⑧⑨
(5)⑧⑨实验对比得出,两组实验中水样的质量与静置时间都相同,⑧中絮凝剂加入体积较少,浊度去除率较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为:计算出需要溶质的质量及溶剂的体积,先用天平称量出需要的絮凝剂的质量,将絮凝剂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需要水的体积,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溶液配制成功,故操作顺序为CDAB;
【小问2详解】
②中加入了絮凝剂,①中没有絮凝剂,则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
【小问3详解】
实验④~⑦中等质量的水样中加入的絮凝剂体积也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得出静置时间越长,浊度去除率越高;
【小问4详解】
观察表格数据得出实验①②③或者实验⑦⑧⑨中水样的体积相等,静置时间相等,加入絮凝剂的体积不一样,则实验①②③或者实验⑦⑧⑨可以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
【小问5详解】
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实验⑧与⑨可知,实验⑧中浊度去除率较高,但絮凝剂加入的体积较少,则不能得出结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
38. 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其发展分为如图所示的“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
(1)“蓝氢”阶段,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甲烷和生成的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绿氢”阶段,利用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若要制取40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 (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x=360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360kg。
【解析】
【小问1详解】
“蓝氢”阶段,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烷和生成的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小问2详解】
见答案。40℃
60℃
48.2g
46g
A
B
物质 用途
干冰 冷藏食品
碳酸钙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 补钙剂
物质 主要成分
天然气 甲烷
生石灰 氯化钠
食盐 氧化钙
实验
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
/min
浊度去除率 /%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⑦
200
0.4
20
86.02
⑧
200
0.5
20
88.15
⑨
200
0.6
20
86.49
2024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10页。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二次集中练习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二次集中练习化学试卷,共10页。
2023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赤铁矿用于工业炼铁,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