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2021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约)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1分)很多同学在饮食上都有偏食、挑食的倾向.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应该多吃绿色蔬菜、粗粮等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蔬菜中含有比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A.淀粉 B.维生素 C.油脂 D.蛋白质
3.(1分)生活中“富硒苹果”“高钙牛奶”中的“硒”和“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4.(1分)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手工艺品有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下列手工艺品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北京糖人 B.山东面塑
C.芜湖铁画 D.东阳木雕
5.(1分)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汞的元素符号是( )
A.Mg B.Ag C.Al D.Hg
6.(1分)化学式“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是( )
A.18 B.20 C.36g D.36
7.(1分)碳酸钠的俗称是( )
A.火碱 B.纯碱 C.烧碱 D.石灰石
8.(1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
C.测溶液 pH D.稀释浓硫酸
9.(1分)下列食物显碱性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苹果汁 B.葡萄汁 C.牛奶 D.鸡蛋清
10.(1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
A. B. C. D.
11.(1分)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2.(1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除去O2中混有的CO2
证明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盐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3.(3分)空气和水对航天员的生存非常重要。
(1)目前航天器中水的来源包括:
①从地面携带水。
②由氢氧燃料电池提供水,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飞船提供能量,同时生成水。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通过蒸发和冷凝,把尿液中的水和呼吸产生的水蒸气收集起来,处理再生。蒸发和冷凝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14.(3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要科学使用消毒剂。
(1)75%的医用酒精其中溶剂是 (写化学式);用医用酒精消毒时,最好选择擦拭局部区域的方式,喷洒酒精消毒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其原因是 (填写正确选项的编号)。
A.“喷洒”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B.“喷洒”使酒精和空气均匀混合
C.“喷洒”使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2)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以下是过氧乙酸消毒剂产品说明中部分安全标识。
根据以上标识提示,你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应注意 (至少写出两点)。
15.(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我们谈到“细菌”往往会心惊胆战。其实细菌不仅仅只有危险的一面,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特性,很多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服务。
氧化亚铁硫杆菌(以下简称为T•f菌,见图1)是一种细菌,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例如用T•f菌脱除工业废气中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硫化氢(H2S)。其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
这个净化过程中,Fe2(SO4)3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将废气中的H2S脱出,生成FeSO4.FeSO4在酸性溶液中、在T•f菌的帮助之下,只需少量的氧气就又可以转化为Fe2(SO4)3,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T•f菌生长。
用这种方法处理废气大大降低了治污的成本,脱除率达到99.97%,且无废物排出。但要达到高效的关键是要保证体系内FeSO4浓度的稳定,一旦FeSO4浓度降低,T•f菌就会像缺少食物一样逐渐失去活性。
实际应用过程发现Fe2(SO4)3在pH=l.9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成了铁的沉淀物﹣﹣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并在pH=3.2时沉淀完全,使得溶液中的总铁浓度下降。
可见溶液的pH值对这个方法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验测得30℃时,不同pH环境下T•f菌的活性不同,表现为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溶液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pH
0.9
1.2
1.5
1.9
2.1
2.4
2.7
3.0
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速率/(g•L﹣1•h﹣1)
4.5
5.3
6.2
6.8
7.0
6.6
6.2
5.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环节①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2)环节②的反应原理为:4FeSO4+O2+2X2Fe2(SO4)3+2H2O,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3)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中铁元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4)用T•f菌脱除废气中的H2S气体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5)请结合文中信息,判断工业用T•f菌脱硫应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 <pH< 。
16.(3分)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如图是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1)铝镓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小玲同学认为这个制备工艺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试从图中举例说明她的依据是 。
17.(2分)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为高炉炼铁的示意图。
(1)将原料加入高炉前,固体原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 。
(2)炼铁的主要反应有:
①C+O2CO2
②C+CO22CO
③ 。
18.(2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序号用2B铅笔涂黑。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如图制取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气可用排水法,还可以用 方法收集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Ⅰ.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实验开始前在集气瓶内加入50mL蒸馏水;在燃烧匙内加入足量白磷,塞紧瓶塞;取下注射器,吸入足量的、红颜色的水,再连接好装置。
Ⅱ.将组装好的实验装置转移到80℃热水中浸泡,片刻后白磷燃烧。
Ⅲ.待白磷熄灭后,再将整套装置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
(1)组装仪器后,用手向上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观察到 ,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红颜色的水的体积是 mL。
(3)若在以上实验过程中,同时完成“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20.(5分)小云同学完成如图实验:向盛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拧紧瓶盖振荡。让她吃惊的是瓶子虽然变瘪了,但是并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发现问题】沉淀哪去了?
【探究环节一】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没有和氢氧化钙反应,而是直接溶于水了。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1)取2个相同规格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分别向2个塑料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钙溶液和蒸馏水,拧紧瓶盖,振荡
2个塑料瓶都变瘪了,但是注入氢氧化钙溶液的塑料瓶瘪的程度更大
2
(1)用pH试纸测反应前氢氧化钙溶液的酸碱度
(2)向软塑料瓶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震荡后,测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反应前氢氧化钙溶液的pH大于7;
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
(1)小云预期会看到白色沉淀的依据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是由于生成了 (写化学式);通过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小云得到的结论是 。
【探究环节二】
查阅资料后得知:适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代表反应的方向)
CO2+CaCO3+H2O Ca(HCO3)2
提出猜想:实验中可能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所以没有看到沉淀。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持续通入CO2气体
开始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儿,白色沉淀消失
2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此时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
(3)将加热后的软塑料瓶冷却
瓶子变瘪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又变澄清
3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1)实验步骤2中“改变瓶子的温度”目的是 。
(2)实验步骤3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21.(6分)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完成“铁粉与水蒸汽反应”的拓展实验时总是效果不好,于是大家想对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查阅资料】实验中可以用Ca(OH)2固体加热来提供稳定的水蒸汽,反应原理如下:
(1)Ca(OH)2 H2O↑+CaO
(2)3Fe+4H2O(水蒸气)Fe3O4+4H2
【猜想假设】此实验的影响因素有Ca(OH)2的质量、铁粉的质量和反应物的放置方式。
【进行实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酒精灯外焰约600℃)。
用洗涤灵配制发泡剂,将玻璃导管伸入发泡剂中观察氢气的产生;选定“氢气泡爆鸣时间”为实验效果指标。“氢气泡爆鸣时间”指的是从开始加热到第一个氢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的时间。
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共进行了4次平行实验。“氢气泡爆鸣时间”的数据是平行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实验数据整理在下表1:
因素
序号
反应物放置方式
铁粉的质量/g
Ca(OH)2的质量/g
实验指标
氢气泡爆鸣时间/s
1
铁粉在上层
0.5
1.5
151
2
铁粉在下层
0.5
0.5
88
3
混合
0.5
1.0
77
4
铁粉在上层
1.0
1.0
119
5
铁粉在下层
1.0
1.5
44
6
混合
1.0
?
58
7
铁粉在上层
1.5
0.5
66
8
铁粉在下层
1.5
1.0
54
9
混合
1.5
1.5
6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用“点燃观察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证明氢气产生”是利用了氢气的 (填写物质的性质)
(2)实验6中Ca(OH)2的质量应为 g。
(3)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最佳实验条件又做了验证性实验如下表2,将下表补全。
反应物放置方式
铁粉的质量/g
Ca(OH)2的质量/g
氢气泡爆鸣时间/s
0.5
35
(4)将表1中部分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如图2:
比较“铁粉的质量”,“Ca(OH)2的质量”两个因素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5)通过观察数据发现“铁粉放置在下面”比“铁粉放置在上面”、“和氢氧化钙混合”实验效果都好,从反应的条件角度试分析其原因 。
2021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约)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其他和杂质0.03%,故答案选B。
【点评】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要准确记忆,如空气的成分、氢氧化钠的俗称等.
2.(1分)很多同学在饮食上都有偏食、挑食的倾向.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应该多吃绿色蔬菜、粗粮等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蔬菜中含有比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A.淀粉 B.维生素 C.油脂 D.蛋白质
【分析】A、根据淀粉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
B、根据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
C、根据油脂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
D、根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
【解答】解:A、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和种子和块茎中,所以错误;
B、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所以正确;
C、油脂分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前者存在于动物体内,后者在花生、芝麻等的种子中较多,所以错误;
D、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蛋类、豆制品中,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保持健康生活”是当代入关注的热点之一,所以六类营养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学习时要注意它们的生理作用,缺乏症,主要食物来源等内容.
3.(1分)生活中“富硒苹果”“高钙牛奶”中的“硒”和“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锌、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富硒饼干、高钙牛奶”,这里的硒、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分)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手工艺品有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下列手工艺品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北京糖人 B.山东面塑
C.芜湖铁画 D.东阳木雕
【分析】金属、合金等为金属材料,结合手工艺所用材料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北京糖人是糖类物质,不含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山东面塑是面粉制作,面粉主要为淀粉,不含金属材料,故B错误;
C.芜湖铁画是含金属铁的合金,为金属材料,故C正确;
D.东阳木雕是木材属于纤维,不含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材料的组成、手工艺品的制作原料,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5.(1分)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汞的元素符号是( )
A.Mg B.Ag C.Al D.Hg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汞的元素符号是Hg,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化学式“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是( )
A.18 B.20 C.36g D.36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2H2O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2×(1×2+16)=36,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1分)碳酸钠的俗称是( )
A.火碱 B.纯碱 C.烧碱 D.石灰石
【分析】根据常见酸碱盐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故选项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酸碱盐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
C.测溶液 pH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没有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1分)下列食物显碱性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苹果汁 B.葡萄汁 C.牛奶 D.鸡蛋清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苹果的pH为 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葡萄汁的pH为 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为 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0.(1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
A. B. C. D.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解:由于蔗糖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混合物,且蔗糖分子并不是有规律的排列,故选D。
故选:D。
【点评】根据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1分)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A正确;
B、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
C、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正确;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溶液具有均一性;②向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
12.(1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除去O2中混有的CO2
证明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盐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A.向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内加入水拧紧瓶盖后,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设计方案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较少,所以通过石灰水不能保证将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完全除净,应将石灰水改为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故设计方案错误;
C.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是若该混合溶液中还含有碱类物质,则滴加到稀盐酸先与碱性物质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对碳酸盐的检验产生了干扰,所以实验中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故设计方案错误;
D.将铁丝与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而铜丝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铁比铜活泼,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物质,说明铜比银活泼,即活动性:Fe>Cu>Ag,故设计方案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非选择题
13.(3分)空气和水对航天员的生存非常重要。
(1)目前航天器中水的来源包括:
①从地面携带水。
②由氢氧燃料电池提供水,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飞船提供能量,同时生成水。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 。
③通过蒸发和冷凝,把尿液中的水和呼吸产生的水蒸气收集起来,处理再生。蒸发和冷凝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BC 。
A.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分子的性质、微观示意图来分析。
【解答】解:(1)②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故填:2H2+O22H2O;
③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说法正确;
C.由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1:4,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故C说法正确。
故填:AB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和空气的成分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4.(3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要科学使用消毒剂。
(1)75%的医用酒精其中溶剂是 H2O (写化学式);用医用酒精消毒时,最好选择擦拭局部区域的方式,喷洒酒精消毒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其原因是 B (填写正确选项的编号)。
A.“喷洒”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B.“喷洒”使酒精和空气均匀混合
C.“喷洒”使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2)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以下是过氧乙酸消毒剂产品说明中部分安全标识。
根据以上标识提示,你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应注意 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不能服用 (至少写出两点)。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图标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解:(1)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剂是水,“喷洒”使酒精和空气均匀混合,所以喷洒酒精消毒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故填:H2O;B;
(2)由标识含义可知,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不能服用、禁止喷洒到植物与动物体上等;故填: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不能服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燃烧的条件以及化学图标的含义等,难度很小。
15.(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我们谈到“细菌”往往会心惊胆战。其实细菌不仅仅只有危险的一面,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特性,很多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服务。
氧化亚铁硫杆菌(以下简称为T•f菌,见图1)是一种细菌,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例如用T•f菌脱除工业废气中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硫化氢(H2S)。其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
这个净化过程中,Fe2(SO4)3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将废气中的H2S脱出,生成FeSO4.FeSO4在酸性溶液中、在T•f菌的帮助之下,只需少量的氧气就又可以转化为Fe2(SO4)3,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T•f菌生长。
用这种方法处理废气大大降低了治污的成本,脱除率达到99.97%,且无废物排出。但要达到高效的关键是要保证体系内FeSO4浓度的稳定,一旦FeSO4浓度降低,T•f菌就会像缺少食物一样逐渐失去活性。
实际应用过程发现Fe2(SO4)3在pH=l.9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成了铁的沉淀物﹣﹣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并在pH=3.2时沉淀完全,使得溶液中的总铁浓度下降。
可见溶液的pH值对这个方法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验测得30℃时,不同pH环境下T•f菌的活性不同,表现为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溶液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pH
0.9
1.2
1.5
1.9
2.1
2.4
2.7
3.0
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速率/(g•L﹣1•h﹣1)
4.5
5.3
6.2
6.8
7.0
6.6
6.2
5.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环节①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S (填写元素符号)。
(2)环节②的反应原理为:4FeSO4+O2+2X2Fe2(SO4)3+2H2O,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H2SO4 。
(3)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中铁元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2 。
(4)用T•f菌脱除废气中的H2S气体的优点是 成本低 (写出1点即可)。
(5)请结合文中信息,判断工业用T•f菌脱硫应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 1.5 <pH< 2.7 。
【分析】(1)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在①中硫酸铁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H2S=2FeSO4+S↓+H2SO4,反应前后,铁元素由+3价变成+2价,硫元素由﹣2价变成0价;故填:S;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铁原子、4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铁原子、6个硫原子、26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所以2X中含有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SO4;故填:H2SO4;
(3)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中铁元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2;故填:3:2;
(4)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用T•f菌脱除废气中的H2S气体的优点是节约能源、大大降低了治污的成本,脱除率达到99.97%,且无废物排出,绿色环保;故填:成本低(合理即可);
(5)由材料中表格数据可知,工业用T•f菌脱硫应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1.5<pH<2.7;故填:1.5;2.7。
【点评】本题以T•f菌脱除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为载体,考查了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基本反应问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化学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未知问题,体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对化学原理相关知识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16.(3分)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如图是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1)铝镓合金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小玲同学认为这个制备工艺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试从图中举例说明她的依据是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铝镓合金可循环使用 。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解答】解:(1)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①中镓能使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而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①中镓充当了催化剂,起到了催化作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铝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3H3OAl2O3+3H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混合物;置换;
(2)电解水制取氢气需要消耗电能且反应的速度慢;镓铝合金制取氢气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反应速度较快,铝镓合金可循环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铝镓合金可循环使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艺中的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注意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即可,难度不大,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7.(2分)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为高炉炼铁的示意图。
(1)将原料加入高炉前,固体原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2)炼铁的主要反应有:
①C+O2CO2
②C+CO22CO
③ 3CO+Fe2O32Fe+3CO 。
【分析】(1)根据将固体原料粉碎能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分析回答。
(2)根据炼铁炉内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
【解答】解:(1)将原料加入高炉前,固体原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炼铁的主要反应有: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放出了大量的热,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将氧化铁还原为铁,方程式分别是:C+O2CO2、C+CO22CO2、3CO+Fe2O32Fe+3CO。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3CO+Fe2O32Fe+3CO。
【点评】因为炼铁过程中需要高温,所以要使焦炭先与过量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是直接生成所需要的还原剂一氧化碳,此点需要同学们注意。
18.(2分)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序号用2B铅笔涂黑。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如图制取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氧气可用排水法,还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 方法收集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
【分析】A.根据气体制备装置来确定化学反应的原理、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其收集方法;
B.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1)图示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处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故填:向上排空气;
B.(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备原理、气体的性质等,难度不大。
19.(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Ⅰ.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实验开始前在集气瓶内加入50mL蒸馏水;在燃烧匙内加入足量白磷,塞紧瓶塞;取下注射器,吸入足量的、红颜色的水,再连接好装置。
Ⅱ.将组装好的实验装置转移到80℃热水中浸泡,片刻后白磷燃烧。
Ⅲ.待白磷熄灭后,再将整套装置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
(1)组装仪器后,用手向上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观察到 活塞恢复到原刻度 ,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红颜色的水的体积是 40 mL。
(3)若在以上实验过程中,同时完成“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将组装好的实验装置转移到冷水中浸泡,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
【分析】(1)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来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组装仪器后,用手向上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观察到活塞恢复到原刻度,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活塞恢复到原刻度;
(2)足量的白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的体积为:(250mL﹣50mL)×=40mL,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与消耗氧气体积相等,则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红颜色的水的体积是40mL;故填:40;
(3)在以上实验过程中,同时完成“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将组装好的实验装置转移到冷水中浸泡,观察到白磷不燃烧;故填:将组装好的实验装置转移到冷水中浸泡,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20.(5分)小云同学完成如图实验:向盛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拧紧瓶盖振荡。让她吃惊的是瓶子虽然变瘪了,但是并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发现问题】沉淀哪去了?
【探究环节一】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没有和氢氧化钙反应,而是直接溶于水了。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1)取2个相同规格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分别向2个塑料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钙溶液和蒸馏水,拧紧瓶盖,振荡
2个塑料瓶都变瘪了,但是注入氢氧化钙溶液的塑料瓶瘪的程度更大
2
(1)用pH试纸测反应前氢氧化钙溶液的酸碱度
(2)向软塑料瓶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震荡后,测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反应前氢氧化钙溶液的pH大于7;
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
(1)小云预期会看到白色沉淀的依据是 CO2+Ca(OH)2=CaCO3↓+H2O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是由于生成了 H2CO3 (写化学式);通过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小云得到的结论是 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物质 。
【探究环节二】
查阅资料后得知:适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代表反应的方向)
CO2+CaCO3+H2O Ca(HCO3)2
提出猜想:实验中可能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所以没有看到沉淀。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持续通入CO2气体
开始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儿,白色沉淀消失
2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此时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
(3)将加热后的软塑料瓶冷却
瓶子变瘪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又变澄清
3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1)实验步骤2中“改变瓶子的温度”目的是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钙 。
(2)实验步骤3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1)瓶子变瘪,溶液没有变浑浊;(2)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
【分析】【探究环节一】(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溶液显酸性是因为生成了酸;根据没有产生沉淀的原理来分析;
【探究环节二】(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实验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探究环节一】(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2)若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在实验中,瓶子比加入等量水时变得更瘪,且没有产生沉淀,可能是因为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物质;故填:H2CO3;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物质;
【探究环节二】(1)由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 Ca(HCO3)2可知,实验步骤2中“改变瓶子的温度”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钙;故填: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钙’
(2)验步骤3中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由于少量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了少量的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瓶子变瘪,但是没有产生浑浊现象;
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瓶内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观察到瓶子变瘪,溶液变浑浊;
故填:(1)瓶子变瘪,溶液没有变浑浊;(2)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6分)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完成“铁粉与水蒸汽反应”的拓展实验时总是效果不好,于是大家想对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查阅资料】实验中可以用Ca(OH)2固体加热来提供稳定的水蒸汽,反应原理如下:
(1)Ca(OH)2 H2O↑+CaO
(2)3Fe+4H2O(水蒸气)Fe3O4+4H2
【猜想假设】此实验的影响因素有Ca(OH)2的质量、铁粉的质量和反应物的放置方式。
【进行实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酒精灯外焰约600℃)。
用洗涤灵配制发泡剂,将玻璃导管伸入发泡剂中观察氢气的产生;选定“氢气泡爆鸣时间”为实验效果指标。“氢气泡爆鸣时间”指的是从开始加热到第一个氢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的时间。
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共进行了4次平行实验。“氢气泡爆鸣时间”的数据是平行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实验数据整理在下表1:
因素
序号
反应物放置方式
铁粉的质量/g
Ca(OH)2的质量/g
实验指标
氢气泡爆鸣时间/s
1
铁粉在上层
0.5
1.5
151
2
铁粉在下层
0.5
0.5
88
3
混合
0.5
1.0
77
4
铁粉在上层
1.0
1.0
119
5
铁粉在下层
1.0
1.5
44
6
混合
1.0
?
58
7
铁粉在上层
1.5
0.5
66
8
铁粉在下层
1.5
1.0
54
9
混合
1.5
1.5
6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用“点燃观察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证明氢气产生”是利用了氢气的 可燃性 (填写物质的性质)
(2)实验6中Ca(OH)2的质量应为 0.5 g。
(3)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最佳实验条件又做了验证性实验如下表2,将下表补全。
反应物放置方式
铁粉的质量/g
Ca(OH)2的质量/g
氢气泡爆鸣时间/s
铁粉在下层
1.5
0.5
35
(4)将表1中部分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如图2:
比较“铁粉的质量”,“Ca(OH)2的质量”两个因素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铁粉的质量 。
(5)通过观察数据发现“铁粉放置在下面”比“铁粉放置在上面”、“和氢氧化钙混合”实验效果都好,从反应的条件角度试分析其原因 由于铁粉受到酒精灯外焰直接加热,快速红热,达到反应的温度。而铁粉在上层时实验效果最差,因为氢氧化钙在试管底部,直接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水蒸气,该反应吸热,同时水蒸气的流动会带走反应体系的热量,使得上层的铁粉难以快速达到高温 。
【分析】(1)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与数据来分析;
(3)根据实验项目与实验数据来分析;
(4)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
(5)根据反应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中可用“点燃观察气泡燃着并发出爆鸣声证明氢气产生”;
故答案为:可燃性;
(2)由对比实验中的数据可知,每次对比实验中,Ca(OH)2的质量分别为0.5g、1.0g和1.5g,所以实验6中Ca(OH)2的质量应为0.5g;
故答案为:0.5;
(3)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分析,Ca(OH)2的质量为0.5g时,发现最佳实验条件是:铁粉在下层、铁粉的质量为1.5g;
故答案为:
反应物放置方式
铁粉的质量/g
Ca(OH)2的质量/g
氢气泡爆鸣时间/s
铁粉在下层
1.5
0.5
35
(4)由图象信息可知,铁粉的质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故答案为:铁粉的质量;
(5)由于铁粉受到酒精灯外焰直接加热,快速红热,达到反应的温度。而铁粉在上层时实验效果最差,因为氢氧化钙在试管底部,直接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水蒸气,该反应吸热,同时水蒸气的流动会带走反应体系的热量,使得上层的铁粉难以快速达到高温,所以“铁粉放置在下面”比“铁粉放置在上面”、“和氢氧化钙混合”实验效果都好;
故答案为:由于铁粉受到酒精灯外焰直接加热,快速红热,达到反应的温度。而铁粉在上层时实验效果最差,因为氢氧化钙在试管底部,直接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水蒸气,该反应吸热,同时水蒸气的流动会带走反应体系的热量,使得上层的铁粉难以快速达到高温。
【点评】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二次集中练习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二次集中练习化学试卷,共10页。
2023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赤铁矿用于工业炼铁,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右图所示的图标表示,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下列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应用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