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Ga:40;Ba:137
一、选择题(共20分)
1.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液氮用作制冷剂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 风力发电D. 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氮用作制冷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没有产生新物质,故C错误;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PM2.5B. SO2C. NO2D.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PM2.5为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SO2为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NO2为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N2为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 如图为锂和铝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相关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3,n=8B. 锂和铝均为金属元素
C.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D. 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锂的原子序数为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m=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铝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3,铝离子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后形成的,故n=8,不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锂和铝均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1,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各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 NaClO4B. HClC. NaClOD. ClO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A、设:Na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为a,则有:(+1)+a+(-2)×4=0,a=+7;
B、设: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b,则有:(+1)+b=0,b=-1;
C、设: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c,则有:(+1)+c+(-2)=0,c=+1;
D、设:ClO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d,则有:d+(-2)×2=0,d=+4。由此可知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NaClO4。故选A。
5. 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3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O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且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
B. 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发生的反应为,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氧气的质量由过氧化氢的质量决定,由于双氧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也不断增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发生的反应为,镁为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至0,氧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大,至反应结束,质量不再变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晶体会溶解部分,至溶液饱和,不再溶解,由于溶质质量分数=,晶体溶解时,溶质质量变大,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溶液饱和后,晶体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氧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二者混合,发生的反应为 ,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硫酸钠为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至硫酸完全反应时不在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 植物光合作用可将转变为
C. CO和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的单质不一定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故A说法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将CO2转变为O2,故B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说法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 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Mg、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Mg、Ag、Cu、稀硫酸
B. Mg、Ag、溶液
C. Ag、Cu、溶液
D. Ag、溶液、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Ag、Cu金属活动性弱于H,所以均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无法判断Ag、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
B、Mg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铜单质,证明金属活动性Mg>Cu,Ag无法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铜单质,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所以可以验证Mg、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正确;
C、Ag和Cu均不能与MgCl2溶液发生反应,无法判断Ag、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
D、Ag不能与CuCl2溶液和MgSO4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只能证明Ag的金属活动性弱于Cu、Mg,不能判断Mg、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错误。
故选B。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A. H2O2→H2O→H2CO3
B. Mg→MgO→MgSO4
C. KCl→KNO3→K2SO4
D. Cu(OH)2→CuSO4→Cu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钾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的,硝酸钾不能转化为硫酸钾,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深圳盐田的盐文化历史悠远。盐池中通常含有NaCl和Na2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aCl
B. 海水晒盐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t1℃的Na2CO3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变成饱和溶液
D. t2℃,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溶液的温度,无法比较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是否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所以海水晒盐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降低温度,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所以t1℃的Na2CO3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t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g,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大于26.7%,则t2℃,无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NaCl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4分)
1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3O_______;
(2)OH-_____;
(3)氦气_______;
(4)钾离子_______;
(5)氧化铝_______;
(6)4NH3_______。
【答案】(1)3个氧原子##三个氧原子
(2)氢氧根离子 (3)He
(4)K+ (5)Al2O3
(6)4个氨分子##四个氨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O可表示为3个氧原子,故填:3个氧原子或三个氧原子;
【小问2详解】
由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H-可表示为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小问3详解】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表示该物质组成,则氦气可表示为He,故填:He;
【小问4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钾离子可表示为K+,故填:K+;
【小问5详解】
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小问6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NH3可表示为4个氨分子,故填:4个氨分子或四个氨分子。
12. 为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把研发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再利用技术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1)我国科学家利用氢气捕获二氧化碳生成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图2中的某种化合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f中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反应:,X为a~f中的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2)
(3)e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且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由物质分类以及碳元素的化合价可知,a是甲烷,b是碳的单质,c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f是一种盐,故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的是碳酸,故填:e;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该反应中,反应前有2个C、4个H、3个O、2个Na,反应后有2个Na、1个C、3个O,相差1个C、4个H,故X为CH4,故填:a。
13.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时,甲、乙的溶解度_______;
(2)45℃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3)45℃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此过程是否有晶体析出?_______
【答案】(1)相等(或相同等)
(2)3:5 (3)没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45℃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60g:100g=3:5;
【小问3详解】
45℃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没有晶体析出。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数字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氧气 ②氢氧化钠 ③熟石灰 ④干冰 ⑤小苏打
(1)可作制冷剂的是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是_____;
(4)常用作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
(5)可为人体提供呼吸作用的是_____。
【答案】(1)④ (2)③
(3)⑤ (4)②
(5)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故可用于作制冷剂,故选④;
【小问2详解】
熟石灰显碱性,但要比氢氧化钠碱性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适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③;
【小问3详解】
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在加热或遇酸时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能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选⑤;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可作作炉具清洁剂,故选②;
【小问5详解】
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选①。
15. Ag、Cu、Fe和Al是生产或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四种金属中,不是银白色的是_______ 。
(2)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生锈的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根据下图所示回答: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_____ ,滤渣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
【答案】(1)Cu##铜
(2) ①. 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②.
(3) ①. Fe 、Cu 、Ag ②. ③. Fe(NO3)2##硝酸亚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Ag、Cu、Fe和Al四种金属中,不是银白色的是Cu,Cu是紫红色金属。
【小问2详解】
①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题中处理的过程可知:铁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发生的反应是:。而铜粉在第一步中没有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Fe、Cu、Ag;滤液中的溶质是Fe(NO3)2。
根据分析,填:
①Fe、Cu、Ag;
②;
③Fe(NO3)2。
三、推断题(共4分)
16. 物质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和D都是液体,B和E是黑色固体,C和F都是空气的成分,其中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要求的F物质的名称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③可以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实现。
【答案】(1)二氧化碳
(2) ①. 2H2O22H2O+O2↑ ②. 分解反应
(3)光合
【解析】
【分析】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反应①中,反应前后都有B,说明B为催化剂,且A和D都是液体,B为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黑色固体)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D为水;E是黑色固体,F为空气中的成分,E为F反应生成F,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E为碳、F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为氧气,符合推断。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F为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则反应③为光合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17.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等药品。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在上述气体收集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F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F装置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5)加热15.8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共收集到1.6g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D
(3) ①. ②. 关闭活塞,压强增加,将稀盐酸压入去底塑料瓶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③. 铜丝不与稀盐酸反应,铁丝与稀盐酸反应 (4)b
(5)33.8%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
F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据图可知,关闭活塞,压强增加,将稀盐酸压入去底塑料瓶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即是使F装置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
由于铜丝不与稀盐酸反应,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
【小问4详解】
由于干燥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必须通过浓硫酸,所以气体应从b口进入。
【小问5详解】
设:收集到1.6g氧气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15.8g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
所以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8. 【科学探究】学习完酸碱中和反应后,某化学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1)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证明了稀硫酸和溶液能发生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图2是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表示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后得到无色溶液,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和。
【查阅资料】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①有同学认为方案2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_。
【拓展应用】应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可加入_______进行中和。
【答案】(1) ①. 红 ②. 无 ③. H2SO4+2NaOH=Na2SO4+2H2O
(2)H2O (3) ①. 有气泡产生 ②. ③. 反应物是否过量 ④. 熟石灰(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了稀硫酸变成了无色,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了稀硫酸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反应后应该有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反应后“”表示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化学符号表示为H2O;
【小问3详解】
[进行实验]方案1:根据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硫酸,向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待测溶液,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①由于硫酸钠也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故方案二是不合理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拓展应用]如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可加入熟石灰(合理即可)进行中和。
五、计算题(共6分)
19. 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
(2)求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23.3g
(2)解:设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当沉淀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完全,所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向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待测溶液
_______
溶液中含有硫酸
方案2: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硫酸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天祝县民族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天祝县民族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天祝县民族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天天祝县民族中学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