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三模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高三地理
2024.05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深圳大鹏湾“科创+产业”冷能养殖示范项目是指:大鹏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在液化天然气汽化过程中,利用处理后的常温海水对液化天然气升温,会产生大量无菌、溶氧能力强的低温海水,是难得的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示范项目首选龙虾、鲍鱼和笛鲷类鱼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海洋生物( )
A. 经济价值高B. 养殖难度大C. 适应能力强D. 繁殖速度快
2. 该项目采用流动的冷海水养殖主要是为了( )
A. 实现全年供应B. 提高海产品质C. 减轻海洋污染D. 降低能源消耗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由此可知,该示范项目首选龙虾、鲍鱼和笛鲷类鱼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海洋生物价格较贵,经济价值高,A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养殖难度、适应能力、繁殖速度的相关信息,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会产生大量无菌、溶氧能力强的低温海水,是难得的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可知,低温养殖用水的品质高,采用流动的冷海水养殖可以提高海产品品质,B正确;实现全年供应、减轻海洋污染不是主要目的,AC错误;会增加能源消耗,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劳动力等。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地方粮食储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粮食储备基地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储备规模效益、时间距离成本、经济基础和社会协作以及行政区划等因素,作为“绿色储粮”基地的青藏高原已建立2个粮食省级储备粮基地。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省、市级储备粮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青藏高原能够实现“绿色储粮”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通风条件好B. 空气稀薄年均温低
C. 人口稀少地价便宜D. 战略后方安全性高
4. 与拉萨相比,西宁粮食储备基地( )
A. 平均时间距离更短B. 粮食储备规模更大
C. 粮食运输成本更高D. 社会协作条件更差
5. 近年来,为应对入藏人数增加, 青藏高原储备粮基地应该( )
①扩大粮食储备规模 ②缩短存储周期
③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④品种多元化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3. B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青藏高原能够实现“绿色储粮”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寒冷干燥,储粮虫害少,有利于粮食储存,空气稀薄年均温低,B正确;人口稀少地价便宜、战略后方安全性高是建设粮仓的有利条件,并非“绿色储粮”的原因,CD错误;海拔高通风条件好是粮仓的储存的条件,也并非“绿色储粮”的原因,A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拉萨相比,西宁粮食储备基地距离市级粮食储备基地更近,平均时间距离更短,A正确;规模相当,均下辖7个市级粮食储备基地,B错误;粮食运输成本更低,C错误;社会协作条件更好,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近年来,为应对入藏人数增加, 青藏高原储备粮基地应该扩大粮食储备规模,以备不时之需,①正确;满足不同区域来的人的需求,品种多元化,④正确;应该适当延长储存周期,②错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农业超出青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不是青藏高原储备粮基地应该做的,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粮食仓的选址是建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稳定储存,粮食仓应该建造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同时,为了方便粮食的运输和配送,粮食仓还应该建造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此外,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盗窃,粮食仓还应该建造在远离居民区和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一灌溉水源的梯田间存在竞争用水的关系,当所有梯田同时进入水稻移栽、分蘖等用水高峰期时,水量将严重不足。为保障梯田水稻生产,岛上居民建设了发达的沟渠网络,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格局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推行分水度量制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在从干流向下级沟渠分水的岔口上,通过不同尺寸的凹槽来度量并限定从水渠流向梯田的分水量。左图示意巴厘岛梯田分布,右图为分水度量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巴厘岛水热条件组合最优的时段是( )
A. 3月-5月B. 6月-8月C. 9月-11月D. 12月-次年2月
7. 巴厘岛梯田竞争用水是因为( )
A. 年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不足B. 河流较短促,水资源利用率低
C. 复种指数高,灌溉用水周期长D. 全年气温高,稻田水分蒸发大
8. 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建设难度B. 减轻水土流失C. 提高截留水量D. 增加景观美感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巴厘岛位于南半球,12月—次年2月太阳高度较高,昼长较长,温度高,热量条件好;12月—次年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而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气温较12—次年2月低,降水较12—次年2月少。综上所述,巴黎岛水热条件组合最优的时段是12月—次年2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巴厘岛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A错误;巴厘岛面积较小,且中部多山,河流较短促,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梯田竞争用水,B正确;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生长周期短,灌溉用水周期短,C错误;该地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蒸发大不是梯田竞争用水的原因,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为保障梯田水稻生产,岛上居民建设了发达沟渠网络,因此沟渠的主要作用是给水稻田供水,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可以提高截留水量,C正确;与等高线平行修建也可以降低建设难度 、减轻水土流失,但不是其主要目的,AB错误;沟渠的主要作用是供水,不是为了增加美感,D错误。故选C。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窟窿沟天生桥(下图)位于陕北高原,因桥洞外形酷似巨大的窟窿而得名,其主体部分为红层 (红色砂岩),上部覆盖有厚约10米的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天生桥顶部黄土层的成因( )
A. 流水堆积B. 风力沉积
C. 红层风化D. 冰川沉积
10. 天生桥两侧崖壁陡峭,是因为岩石( )
A. 固结程度较差B. 沉积颗粒较粗
C. 垂直节理发育D. 岩性较为脆弱
11. 推测该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
A. 红层沉积—黄土覆盖——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崩塌
B. 红层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黄土覆盖—岩石崩塌
C. 地壳抬升—红层沉积—黄土覆盖—外力侵蚀—岩石崩塌
D. 红层沉积——黄土覆盖—外力侵蚀—岩石崩塌—地壳抬升
【答案】9. B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窟窿沟天生桥位于陕北高原。由已学可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形成,B正确;流水沉积发生在低平(低洼)处而不是高地、凸地,A错误;红层风化不会形成黄色物质,C错误;陕北高原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天生桥两侧崖壁陡峭是因为岩石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强,C正确;固结程度较差、岩性较为脆弱,易被侵蚀成平地或低地,AD错误;岩石的抗侵蚀能力与沉积颗粒粗细无关,B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材料“主体部分为红层”联系已学可知,红层 (红色砂岩)经沉积作用形成之后,受地壳抬升作用而出露地表,而砂岩岩性较软,易遭受外力侵蚀地势降低,接受黄土沉积形成黄土覆盖层,岩石两侧受风化、重力崩塌,从而形成了天生桥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点睛】沉积岩是在地势低洼的地区,外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现在地表面貌的形成多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2024年4月上旬,铀矿丰富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遭遇了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融雪性洪灾,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水灾后,全球市场上铀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推测2024年4月上旬,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 气旋缓慢过境B. 冷锋缓慢过境C. 反气旋缓慢过境D. 暖锋缓慢过境
13. 气象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气候异常是此次洪灾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与常年相比,该区域自2023年冬至2024年3月( )
A.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B.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C.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D.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14. 导致洪灾后全球铀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发电量不足
②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产量下降
③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救灾和重建工作推进缓慢
④全球市场的铀供应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⑤全球减少化石燃料并转向清洁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③⑤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2024年4月上旬该地遭遇了融雪性洪灾,说明该次灾害并不是因为降水多导致的,而是因为气温高,融雪量大导致的。气旋和暖锋过境均会带来降水,AD错误;冷锋过境温度降低,不利于融雪,B错误;反气旋过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此次洪灾为融雪性洪灾,需要在前期有充足的降雪形成积雪。2023年冬至2024年3月为积雪形成时期,要有更多的积雪,与常年相比,该地应该降水(降雪)量偏多,气温偏低(积雪不易融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发电量不足,国内铀产品的消耗量应该减少,可供出口的铀产品应该增多,不符题意,①错误;哈萨克斯坦铀矿丰富,洪灾导致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产量下降,使国际市场铀矿供应减少,②正确;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救灾和重建工作推进缓慢,导致铀产品生产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③正确;全球市场的铀供应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则受哈萨克斯坦铀产品生产波动影响小,不符题意,④错误;全球减少化石燃料并转向清洁能源的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国际市场对铀矿的需求量增大,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美国本土由东到西包括西五区至西八区4个时区,这4个时区分别采用本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自东向西依次称为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地时间和太平洋时间。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8日下午发生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月球本影扫过的全食带穿过美国15个州。下图示意全食带在美国境内分布图和现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日全食发生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并不会像普通的夜晚那样完全黑暗,主要原因是( )
A. 月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B. 月球无法完全遮挡太阳
C. 地面对阳光的吸收作用D. 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
16. 据图判断月球本影的移动方向和扫过美国的时长分别为( )
A. 自西南向东北 约一个小时B. 自西南向东北 约两个小时
C. 自东北向西南 约一个小时D. 自东北向西南 约两个小时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日全食发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看到的是月球的暗面(背向太阳),故此时看到的月面没有被太阳光照射,不能反射阳光,A错误;处在月球本影区内可以完全遮挡太阳,B错误;发生日全食时,本影区的地面没有被阳光照射,C错误;本影区以外的区域仍然能被太阳照射,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本影区的天空有部分散射光到达,所以人们看到的天空并不会像普通的夜晚那样完全黑暗,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中部时间区观看日食的时间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是下午1:27、1:51、1:59,说明月球本影的移动方向自西南向东北,CD错误;日食开始时间为中部时间下午1:17,即西六区13:17,此时西五区为14:17,结束时间为东部时间的下午3:26,即西五区15:26,日食持续时间长为15:26-14:17=1:09,大约一个小时,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日食,又叫做日蚀,由于地球和月球省不发光,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 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一地质考察队在法国西部某沼泽地区(左图)考察,在A、B、C三个采样点各拍了一张照片。右图示意三个采样点拍摄的照片。
请将甲、乙、丙三张照片与A、B、C三个采样点进行对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甲B:B采样点位于泥炭沼泽区,地势低洼,积水较多,土层中的黑色泥炭及腐殖质较多, 与照片甲特征符合;
乙A:A位于白垩系岩石及风化物区,照片乙岩石裸露,岩石较大,裂隙多,表面形成较多的风化碎屑物,符合基岩及风化物分布区特征;
丙C:C位于处法国西部第四纪河流沉积物堆积地区,海拔低,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量较稳定,流速较缓,搬运能力较弱,形成以粒径较小砂砾和黏土为主的沉积物,符合照片丙的特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法国西部某沼泽地区考察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土壤的结构及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读左图可知,B采样点位于泥炭沼泽区,这里地势低洼,积水较多,土壤呈黑色,是因为土层中黑色泥炭及腐殖质较多。对比甲乙丙三幅照片,甲照片腐殖质层厚度大,符合乙泥炭沼泽区特征,故B处照片为甲;A采样点位于白垩系岩石及风化物区。对比甲乙丙三幅照片,乙照片岩石裸露,岩石较大,裂隙多,表面形成较多的风化碎屑物,符合基岩及风化物分布区特征,故A处照片为乙;C采样点位于处法国西部第四纪河流沉积物堆积地区,这里海拔低,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量较稳定,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对比甲乙丙三幅照片,丙照片中砾石和黏土混合物为主,由沉积作用形成,且沉积物颗粒较小,符合C地河流沉积物堆积地区特征,故C处照片为丙。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蟳埔村位于福建泉州市东南沿海,这里的居民以海为生,世代相传。而头戴簪花的蟳埔女,成为小渔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蟒埔村的“簪花”习俗一度无人问津,村民也大多在外务工,导致这项非遗文化传承面临巨大困难。
近年来,伴随全国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亲自体验簪花的美丽。而蟳埔女们,也乐于与游客分享她们的簪花传统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而古老的小渔村。一些靠捕鱼和挖海蛎为生的村民,经过培训后成为簪花师傅;大量老房子出租给外来经营者,成了旅拍店,蟳埔村旅游业迅速崛起。
过去以“簪花”为主题的旅拍店多开设于蟳埔村内,游客在网络平台或线下门店预约旅拍服务后,与化妆师、摄影师等团队成员随行前往蚵壳厝、海边渔港等拍摄地点,半天就可完成拍摄任务。今年以来,新开设的旅拍店多设在村外,甚至开到更远的泉州古城核心区等地。
左图示意蟳埔村地理位置,右图为“簪花”旅拍场景。
(1)结合蟳埔村“簪花”旅游活动的特点,说明该地旅拍店兴起的原因。
(2)分析新的旅拍店大多开设在蟳埔村外的原因。
(3)从区域关联性的角度说明人口、文化、经济等人文要素流动对 “簪花”非遗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4)随着蟳埔村旅游业的日趋火爆,当地对是否还要保留传统渔业产生争议。请你对此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蟳埔村独特簪花习俗世遗项目独特美丽;“簪花”造型简单易学,互动性强,游客体验好;“簪花”是头上的风景,便于游客选择自己喜好的场景进行拍摄。【簪花特点】蚵壳厝、海边渔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拍的背景;【环境特点】文旅升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 【市场变化】
(2)蜉埔村老房子大都已经出租,可用来开设旅拍店的空间不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村内门店房租上涨,经营成本升高;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的预约方式也可招揽大量顾客;古城也有很多可以结合簪花作为旅拍背景的景点。
(3)文化流动: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文化市场(文化交流)日趋繁荣;
经济流动:外来资本的注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区际贸易);
人口流动:以及到蟳埔村体验“簪花”习俗的游客增加(人口流动),蟳埔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把在外工作的村民重新吸引回来(人口迁移),从而有利于“簪花”非遗文化习俗的传承。
(4)保留。理由:当地的传统渔业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产业可以持久稳定发展,(渔业保留渔村特色环境可作为“簪花”旅拍的环境背景),而以“簪花”为主题的旅游业,在大众产生审美疲劳后很难长久保持稳定发展。
不保留。理由:当地的传统渔业规模小(收益不高),而且工作环境艰辛危险,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而以“簪花”为主题的旅游业,簪花手艺简单易学,工作环境舒适安全(安全性高);中国文旅市场日趋繁荣稳定,收益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蟳埔村“簪花”的旅游业为材料,涉及旅拍店的兴起和选址原因、“簪花”非遗文化传承的作用、传统文化生产活动的去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从“簪花”本身的特点分析,蟳埔村独特的簪花习俗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独特而美丽;“簪花”造型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互动性强,游客体验好;“簪花”是头上的风景,便于游客选择自己喜好的场景进行拍摄。蚵壳厝、海边渔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拍的背景,旅游资源独特;国内文旅潮的升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有丰富的客源市场。
【小问2详解】
蜉埔村老房子大都已经出租,土地资源有限,可用来开设旅拍店的空间不足;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村内门店房租上涨,经营成本升高;新的经营方式的冲击,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的预约方式也可招揽大量顾客;拍摄场景的可替代性,古城也有很多可以结合簪花作为旅拍背景的景点。
【小问3详解】
文化流动: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文化市场日趋繁荣,促进区域之间文化的交流;
经济流动:来自发达地区的资本的注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人口流动:以及到蟳埔村体验“簪花”习俗的游客增加,人口流动不断增加;蟳埔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把在外工作的村民重新吸引回来,使得大量的蟳埔村民回迁,从而有利于“簪花”非遗文化习俗的传承。
【小问4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保留和不保留均可,只要答出合适的地理理由均可。
保留。理由:当地的传统渔业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而且是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产业可以持久稳定发展,渔业保留渔村特色环境可作为“簪花”旅拍的环境背景,而以“簪花”为主题的旅游业,在大众产生审美疲劳后很难长久保持稳定发展。
不保留。理由:当地的传统渔业规模小,经济收益较低,而且工作环境艰辛危险,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而以“簪花”为主题的旅游业,簪花手艺简单易学,工作环境舒适安全,且安全性高;依托大的环境背景,中国文旅市场日趋繁荣稳定,经济收益较高,更有吸引力。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南极科考队调查发现,距今3.4 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的东南部(下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受海洋锋(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西风带、海冰的迁移及南极冰盖的消长的影响。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南部南极大陆地区,该时期沉积物中也有较多风尘物质来自南美洲;冰消期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南移,南美风尘输入迅速减弱,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导致南极半岛的冰山及沉积物向东搬运至斯科舍海东南部。南极大洋海洋生物生产力受营养盐、海水性质、运动等环境条件制约,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
(1)说明大气环流和海陆轮廓对威德尔海环流形成的影响。
(2)请用“===”在图中画出海洋锋位置,并说明海洋锋位置绘制在该区域的理由。
(3)冰期时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有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和南美洲的风尘物质,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说明其理由。
(4)分析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
【答案】(1)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沿岸流;受南极半岛阻挡,向北运动;西风作用形成的向东的西风漂流阻挡其北上,又回到威德尔海;
(2)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汇处;
(3)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冰期时,气温低,南极大陆冰川广布,从大陆冰架脱离的冰川,其携带的碎屑物随威德海环流带至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受海洋锋影响,流速减慢在该海区沉积。 来自南美洲的风尘物质:冰期时,西风带北移,南美南部的干旱的荒漠地区成为重要的风尘源地,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带至该海域沉积,或带至南极大陆后,由冰阀 (海上漂浮冰山)带至该海区。
(4)冰消期气温较高,水温较高,生物生长速度快;气温高,该海域浮冰覆盖面积较少,海面光照更充足;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从南极半岛带到该海区的营养物质较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南极科考、斯科舍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大气环流、洋流、外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威德尔海环流示意图可知,环流大致呈现出逆时针特征,形成过程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轮廓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纬度位置可知,威德尔环流处在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沿岸流,受南极半岛阻挡,洋流发生偏转,向北运动,洋流在向北运动过程中受到西风作用,向东流动,西风漂流阻挡其北上,又回到威德尔海。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海洋锋是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洋流运动交汇处,即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汇处形成海洋锋,绘图如下。
【小问3详解】
沉积物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主要从冰川携带分析。冰期时,气温低,南极大陆冰川广布,冰川向外拓展,侵蚀携带大量碎屑物,从大陆冰架脱离的冰川,其携带的碎屑物随威德海环流带至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受海洋锋影响,冰川较难持续向北移动,流速减慢在该海区沉积。
沉积物来自南美洲的风尘物质主要从风力搬运堆积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西风带北移,南美南部的干旱的荒漠地区成为重要的风尘源地,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带至该海域沉积,或带至南极大陆后,由冰阀 (海上漂浮冰山)带至该海区,冰川在海洋锋处融化沉积。
【小问4详解】
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主要从海水温度海面,光照,营养物质等角度分析。冰消期气温较高,水温较高,有助于生物生长,生物生长速度快;气温高,漂浮在海面的浮冰融,该海域浮冰覆盖面积较少,阳光可以照射到海面上,海面光照更充足,光照充足有助于浮游植物等饵料生长;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从南极半岛带到该海区的营养物质较多,为生物提供较多饵料。
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检联考(一模)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检联考(一模)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百老汇大街步行化改造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三模地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