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调九年级理化试题-初中化学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调九年级理化试题-初中化学,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调九年级理化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四调九年级理化试题-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e-9 C-12 O-16 F-19 Mg-24 Al-27 Cl-35.5 Ca-40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2024 年春晚节目《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下列关于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镇浆制泥B. 拉坯造型C. 高温烧制D. 磨光上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镇浆制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拉坯造型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磨光上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取用NaOH B. 称量NaOH
C. 量取所需的水D. 读取水的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NaOH时,要用药匙,瓶塞应该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仰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 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H+
B.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 ①对应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
D. ②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③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是1,属于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为H+,故A说法正确;
B、①的质子数是1,②的质子数是2,①②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
C、①的质子数是1,核外有1个电子,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故C说法不正确;
D、②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 劳动成就梦想,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把大油滴分解成小油滴随着水流去,故说法正确;
B、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因为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故说法正确;
C、酒精能杀菌消毒,可用酒精消毒课桌椅,故说法错误;
D、火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蒸发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说法正确。
故选C。
5.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主要过程如下。
阶段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图2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可为 CH4O
B. 阶段Ⅰ反应体系中只有一种单质
C. 阶段Ⅱ甲醇能够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还需补充 H2O2
D. 推测一个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甲醛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2、1,则甲醇的化学式为 CH4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阶段Ⅰ反应体系中只有氢气一种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过氧化氢与生成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是:2H2O2~O2,由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可反应a中氧气与生成过氧化氢的分子个数关系是:O2~H2O2,阶段Ⅱ甲醇能够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还需补充H2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a是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因为反应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生成的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因此一个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甲醛,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三种物质, 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甲是 H2O,则乙可能是 CaCl2
B. 若甲是 CO2,则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
D. 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甲是,乙是,但水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钙,故选项推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甲是,乙是,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丙可能是或等单质,也可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等化合物,故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选项推断正确,符合题意;
C、若甲为铁,乙为铜,丙为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两者的转化都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甲为碳酸钠,乙为氢氧化钠,丙为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两者的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推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 Cu、Fe、Al 和 Mg 的四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盐酸,如图 1 所示;在丙、丁烧杯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 Al 放入刚反应结束的乙烧杯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 Al>Fe。
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实验一、二可知,金属活动性 Mg>Al>Fe>Cu
B. 实验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 AlCl3
C. 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可能增大
D. 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一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由图2可知,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比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说明镁比铝活泼,由实验二可得出铝比铁活泼,故由实验一、二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Fe>Cu,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把一定质量的 Al 放入刚反应结束的乙烧杯中,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铝,不符合题意;
C、乙烧杯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如果反应后,稀盐酸完全反应,加入铝后,铝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即,54份质量的铝置换出168份质量的铁,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如果铁和稀盐酸反应后,稀盐酸剩余,加入铝后,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即,54份质量的铝置换出6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如果溶液增加的质量大于减少的质量,则所得溶液质量增加,故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可能增大,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酸完全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Mg大于,则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消耗酸的质量大,则若丁中酸完全反应,则丙中的酸也一定完全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8. 欲证明“CO2 与 NaOH 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电脑均已略去)。第一小组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第二小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瓶内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小组同学通过 U 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可以得出“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B. 第二小组同学能证明 CO2 与 NaOH 已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C. 第二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应慢慢推入适量稀盐酸
D. DE 段的压强比初始压强低,说明瓶内的水能吸收 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故通过 U 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可以得出“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C、第二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应快速全部推入适量稀盐酸,使反应快速充分进行,不符合题意;
D、DE 段的压强比初始压强低,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若二氧化碳不溶于水,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同,压强不变,但是MN段的压强比初始压强低,说明瓶内的水能吸收 CO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26 分)
9. 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 1 所示,该制氧机通过 A、B 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 A 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 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 Na2CO3和 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 H2O2 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从图 2 中可选用的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依次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2H2O22H2O+O2↑ ②. AB
(2)aefc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仓中 H2O2 生成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A、通过气体在过滤仓中的水中产生气泡,能够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过滤仓中的水能够降低氧气温度,便于人呼吸,选项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能加快氧气的生成,选项错误,故填AB。
【小问2详解】
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气体从长管,即e管进入浓硫酸,使气体充分被干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从长管,即c管进入集气瓶,即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依次为aefc,故填aefc。
10.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ZnSO4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ZnSO4 的溶解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2)在 70-100℃范围内将接近饱和的 ZnSO4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3)20℃时,将 100g 饱和 ZnSO4 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 ZnSO4 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N 点对应的 ZnSO4 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 M 点对应的 ZnSO4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ZnSO4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配制 40℃时 100g41%的 ZnSO4 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69.5g##69.5克
(2)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升高温度
(3)75g##75克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40℃时,ZnSO4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设此时的溶解度为x,则有,解得x≈69.5g;
【小问2详解】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说明0℃﹣7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 70-100℃范围内将接近饱和的 ZnSO4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或升高温度;
【小问3详解】
20℃时,ZnSO4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将100g饱和 ZnSO4 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 ZnSO4 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y,则有100g×35%=(100g+y)×20%,解得y=75g;
【小问4详解】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说明0℃﹣7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N 点对应的 ZnSO4 溶液为70℃的不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溶解度均减小,均可能析出晶体,故A说法正确;
B、M 点在硫酸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上,对应的 ZnSO4 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40℃时 41%的 ZnSO4 溶液恰好是硫酸锌的饱和溶液,配制 40℃时 100g41%的 ZnSO4 溶液,所需硫酸锌的质量为100g×41%=41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该温度下,实际所量取的水所能溶解的硫酸锌的质量更少,即41g硫酸锌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是硫酸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1. 金属铍【Be】是原子能、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宝贵材料,有着“超级金属”之称,制备金属铍的原料是绿柱石,其主要成分有 BeO、Al2O3、SiO2、Fe2O3 和 FeO,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氧化”时发生反应:
②(NH4)2BeF4,易溶于水,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
③ 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
请回答问题:
(1)写出“酸浸”时 Fe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酸浸”后的滤液中含有________种阳离子;
(3)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 Fe(OH)3 和 ________(填化学式);
(4)(NH4)2BeF4 溶液经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可得到(NH4)2BeF4 晶体。
(5)用绿柱石生产出 akg 金属铍,理论上需要在“沉铍”环节消耗 HF __________kg。(注意:1.假设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没有损耗。2.计算结果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1)FeO+H2SO4═FeSO4+H2O
(2)五##5 (3)Al(OH)3
(4)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5)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浸“时FeO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2SO4═FeSO4+H2O。
【小问2详解】
“酸浸”时,SiO2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成为滤渣l,加入的硫酸和绿柱石中的BeO、Al2O3、Fe2O3、FeO反应分别生成BeSO4、Al2(SO4)3、Fe2(SO4)3、FeSO4,再加上由已知①“氧化”时发生的反应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可知,滤液中还含有硫酸,因为此过程中只加入了过氧化氢,没有加入硫酸,说明硫酸是“酸浸”时剩余的,故“酸浸”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Be2+、Al3+、Fe3+、Fe2+、H+,共含有5种阳离子。
【小问3详解】
根据已知:“氧化”时发生反应: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经过“氧化“Fe2+转变成Fe3+,流程中从“沉铍”向后,无Al3+和Fe3+出现,说明第一次加入氨水调节pH时,Al3+和Fe3+都被转变成沉淀(难溶于水的碱)除去,故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
【小问4详解】
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NH4)2BeF4易溶于水,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NH4)2BeF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可得到(NH4)2BeF4晶体。
【小问5详解】
本流程是用绿柱石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金属铍,绿柱石中的BeO先经过一系列操作转化为(NH4)2BeF4,再由(NH4)2BeF4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铍,这些过程中各种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可以得出这样的关系,4HF对应1个(NH4)2BeF4,1个(NH4)2BeF4对应1个Be,则有4HF~Be;根据这样的关系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设生产出akg金属铍,理论上消耗HF质量为x,则有 ,解得x=。
12. 我国企业用 10 年时间,自主研发出海水镁资源综合利用专利技术,生出碳酸镁水合物,并以此为中间体制备各类镁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端镁产品生产空白。工业上从弱碱性卤水(主要成分为 MgCl2)中获取 MgCO3•3H2O 的一种方法如图 1:
图1获取MgCO3·3H2O的工艺流程
(1)沉淀过程的 pH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沉淀过程的操作为 ________(填序号)。
a.向 NaOH 溶液中滴加卤水,同时通入CO2
b.向卤水中滴加 NaOH 溶液,同时通入CO2
c.向卤水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 NaOH 溶液,同时继续通入CO2
d.向 NaOH 溶液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卤水,同时继续通入CO2
(2)测定MgCO3· 3H2O 的纯度
实验步骤: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以确定 的纯度。已知:。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②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在加入硫酸之前应排尽装置内气体
b.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实验结束后,再通空气一段时间
d.在 C 装置左侧导管末端增添多孔球泡(多孔球泡见图 4)
(3)小智认为应将 C 中 Ca(OH)2溶液换成Ba(OH)2 溶液,理由是 ________。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 10g 样品,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 BaCO3沉淀的平均质量为 9.85g,则样品中MgCO3· 3H2O的纯度为 ________。
【答案】(1)c (2) ①. ②. acd
(3)Ba (OH)2溶解度大,CO2被吸收的更完全;碳酸钡相对分子质量大,吸收相同的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质量大,误差小
(4)69%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可知,沉淀过程的pH随时间的变化是先变小后增大,然后保持在9-10之间左右,而溶液起始的pH值在7-8左右,卤水显弱碱性,所以沉淀过程的操作为向卤水中通入CO2至饱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pH逐渐减小,然后滴加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同时继续通入CO2,故最后pH保持在9-10之间,碱性不强;故选:c;
【小问2详解】
①C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在加入硫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气体,这样能够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符合题意;
b、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时能够吸收水蒸气,但是通过B装置后又会带出水蒸气,该选项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再通空气一段时间,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钙溶液全部吸收,提高测定准确度,符合题意;
d、在C装置左侧导管末端增添多孔球泡,能够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接触面积,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全部吸收,该选项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符合题意;故选:acd;
【小问3详解】
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理由一:Ba (OH)2溶解度大,CO2被吸收的更完全;理由二: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吸收相同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钡生成的沉淀质量大,误差小。
【小问4详解】
设10g样品中MgCO3⋅3H2O 的质量为x
,x=6.9g,
MgCO3· 3H2O的纯度=。
13. 2022年国产技术打造的氢燃料客车,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和水进行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计算:
(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理论上生产2t,所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t?
【答案】(1)75% (2)解:设理论上生产2t,所消耗水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生产2t,所消耗水的质量是6t。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生成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小问1详解】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填:75%;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家务劳动: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B
学校劳动: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
C
社区劳动:用酒精对图书馆的桌椅消毒
酒精可以燃烧
D
家务劳动:用水浇灭烧烤后的木炭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第81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四月调考九年级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