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水的运动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展开一、海水的运动1.海浪(1)类型。①海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海浪越高,能量越大。②海啸:__________、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③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自主探究] 1.如何区分海啸与风暴潮?[提示]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其能量来自岩石圈。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其能量来自大气圈。
(2)海浪的影响。①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____________的海浪条件。②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③海浪是塑造____________的主要动力。
2.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____________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____________有关。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____,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____,合称潮汐。(2)特点。①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次海水涨落。②月变化:农历每月的初一和__________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3)影响。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____________、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__________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二、 洋流1.洋流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__________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影响洋流运动方向的因素:____________、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自主探究] 2.为什么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提示] 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导致其周围海域的水温低;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3.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①全球: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_____全球热量和水分。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渔场分布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的原因。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______________上涌,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形成大渔场。②冷海水上泛处(上升补偿流)易形成渔场的原因。受__________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秘鲁渔场。
三、海—气相互作用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①海洋通过潜热、__________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②大气主要通过__________向海洋传递动能。③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3)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通过____________与大洋环流,维持全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①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__________的现象。②影响。
(2)拉尼娜现象。①概念: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__________的现象。②影响。
素养能力1 海浪与潮汐 读浙江、山东、江苏、河北四省潮汐能理论蕴藏量统计表,完成(1)~(2)题。
(1)我国近海潮差的分布特点是( )A.南部潮差小,北部潮差大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C.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D.白天潮差小,晚上潮差大【破题思路】 读表可知,河北、山东和江苏的潮差__,浙江潮差__。山东东南部及江苏主要临黄海,浙江临东海。
(2)四省中,浙江潮汐能最丰富的原因可能是( )①海岸线曲折,有较多海湾 ②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③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④海水较深,海水运动阻力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破题思路】 潮差大小受引潮力、气候、地形等条件影响,浙江省海岸线曲折,有较多海湾,潮差__;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助长了潮势;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__,潮汐动力资源丰富。地转偏向力使潮汐方向发生偏转,会削弱潮势。
3.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1)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2)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3)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4)河流水量: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近似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潮水水位最高,称为大潮。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人们根据潮汐规律,在潮落的时候到海岸的滩涂或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反映了深圳大鹏湾某年11月25日(农历初二)的潮汐时刻。据此完成1~2题。
1.此日附近居民赶海的最佳时段为( )A.2:00—4:00 B.8:00—10:00C.15:00—17:00 D.22:00—24:00解析:据材料可知,赶海通常发生在潮落的时候。图中2:00—4:00为落潮时段,且潮水水位在一天之内最低,故此时段是赶海最佳时间,A正确。
2.下一次大潮出现的时间最接近( )A.12月2日 B.12月9日C.12月16日 D.12月23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近似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达到最大,潮水水位最高,此时对应日期应为农历初一或者十五前后,本次大潮发生时间为11月25日(农历初二),推测下一次大潮可能出现在12月8日(农历十五)前后,四个选项中,12月9日与之最接近,B正确。
素养能力2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 (2023·广东选择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破题思路】 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形成大量海冰,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____;洋流系统中寒暖流交汇会导致海水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交换,气候变冷,冬季风势力____,对马暖流势力____,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导致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
【尝试解答】 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破题思路】 若赞同,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分析。对马暖流的入侵会____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由此可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若不赞同,其原因可从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____、____共同影响分析。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夏季风显著,而海水交换受____影响明显,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尝试解答】 赞同。原因: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而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或不赞同。原因: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分析
5.海雾(1)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 降温过程;风力微弱。海气温差越大,海雾越浓。(2)海雾与洋流、季节的关系。①寒暖流交汇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②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③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纬度和大洋环流流向的组合,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和具体名称。
(2)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所在半球、流向、性质及名称。
(3)根据海陆轮廓或经纬网判断洋流的名称。 图1示意日本及附近海域,a为日本暖流,b为千岛寒流,c为北太平洋暖流;图2所示区域位于南大西洋,d为巴西暖流,e为本格拉寒流。
在北美洲西海岸某近岸地区冬季盛行南风,夏季盛行偏北风,风向的季节转换驱动洋流方向发生改变(下图)。据此完成 1~2 题。
1.表层洋流流向与近岸海水垂直运动相对应的是( )①a—甲 ②a—乙 ③b—甲 ④b—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北美洲西海岸某近岸地区冬季盛行南风,夏季盛行偏北风,风向转变会使洋流方向发生变化,a图中盛行偏北风,洋流方向偏离海岸,带走沿岸地区表层海水,使深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上升流,则a对应甲;b图中盛行偏南风,洋流向岸而行,使大量海水在近岸地区堆积下沉,形成下降流,则b对应乙。C正确。
2.该海域近岸地区最频繁出现海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雾形成需要较大温差、充足水汽和凝结核三个条件,该地位于中纬度,海水温度较高,夏季盛行偏北风带来高纬度寒冷气流,使海水表层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B正确。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势力最强的洋流,其支流延伸进入东亚大陆的边缘海,对流经地区有较大影响。下图为黑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3.图中影响黑潮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大陆轮廓 B.盛行风C.季风环流 D.盐度差
解析:材料表明,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势力最强的暖流,根据所学知识及洋流分布可知,黑潮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是北赤道暖流遇到陆地,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北偏转而形成,沿着东亚岛弧流动,A正确。
4.黑潮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降低流经海区的盐度B.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C.延长大连港通航时间D.增加流经海区的含沙量解析:黑潮的性质为暖流,且年平均水温较高,冬季黑潮会对大连港起到明显的增温作用,缩短港口封冻期,延长港口的通航时间,提高港口的通航能力,C正确。
素养能力3 海—气相互作用 (2023·北京等级考)暴雨引发的洪水挟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A.距今1 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 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破题思路】 读图可知,距今1 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__,气候不稳定;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而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挟带泥沙沉积形成的,因此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____;距今3 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该地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__;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无明显相关性。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破题思路】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________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________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该地受厄尔尼诺影响,暴雨增多,应位于____________地区。
1.海—气相互关系(1)海—气的物质交换。①水分交换。
②气体交换。 ③固体物质交换。
(2)海—气间的能量交换。①动能的转换与传输。 ②势能的转换与传输。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沃克环流(1)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及影响。
(2)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及影响。 (3)拉尼娜发生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及影响。
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1~2题。1.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 )A.厄尔尼诺→正常 B.正常→拉尼娜C.正常→厄尔尼诺D.厄尔尼诺→拉尼娜
解析: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由a→b出现海水异常升温,由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变为厄尔尼诺,C正确。
2.在a→b的变化过程中( )A.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变少B.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C.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D.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太平洋水域鱼群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出现厄尔尼诺后,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变多,A错误;受厄尔尼诺暖海水的影响,中上层海水中的鱼类为追寻较低水温海水区域,会更靠近存在寒流的海岸地带,B正确;水温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此时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C错误;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离岸风势力减弱,上升流减弱,富含营养盐类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减少,D错误。故选B。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的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及其变化。下图为太平洋北部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热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甲—乙海域之间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变化较大,其直接原因是( )A.海洋深度不同B.大气降水不同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D.海水温度变化大
解析:甲—乙海域之间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汇入北赤道暖流的区域,水温变化大,寒流水温低,海面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少,向大气输送热量少;暖流水温高,海面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多,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D正确。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2讲海水的性质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2讲海水的性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季节性,破冰设施,千分比,副热带,淡水资源,平坦开阔,副热带高压,丙丁乙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_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_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海洋生物,氯化钠,副热带,海域封闭程度,入海径流,月球和太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规范练23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规范练23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