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展开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3讲 海—气相互作用
考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水分交换
2.热量交换3.影响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向大气提供能量。(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
(3)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海洋能大量溶解大气中的CO2,并通过海洋生物固碳等作用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通过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
[特别提醒]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冬暖夏凉,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小。降水多,全年分配均匀,年际变率小。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形成风海流与风浪。(2)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大气通过水汽输送、蒸发、降水等环节参与水循环,其中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大气云层可减弱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 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解析: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故B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故A、C、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
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因此排除A、B、D选项;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故C正确。
“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2021年1月7日清晨,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青岛近海海域像开了锅,海面上“蒸汽腾腾”,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C.海面风力较小D.水温低于气温
4.“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B.维持水热平衡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D.维持大气稳定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当干冷的气流经过暖湿的海面时导致海面水汽凝结形成水晶,“海浩”现象反映出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不是海—陆间的水汽输送,B正确,A错误;从材料可知水温比气温高才能使暖湿海面水汽凝结形成水晶,形成“海浩”,D错误;“海浩”景观的形成与风力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所以选B。第4题,“海浩”现象是寒潮过境时干冷气流与海面暖湿气流发生水热交换,暖湿气流遇到干冷气流凝结形成水晶,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可以维持水热平衡,B正确;“海浩”景观的形成加强了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可减小海—气间热量差异和水分差异,使大气变得更不稳定,A、C、D错误;所以选B。
考点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影响。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变为多雨气候,引发洪涝灾害;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变得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③还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2.拉尼娜现象(1)含义: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即沃克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2)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比较
[拓展延伸]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下图示意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偏差(单位:℃)。据此,完成1~2题。
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 )A.东南信风偏弱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C.赤道暖流偏弱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2.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A.南美西北部干旱加剧B.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C.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D.马来群岛森林火灾频发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东南信风偏强,A错误;大洋水受东南信风影响向西推送,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B正确;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也会偏强,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离岸风(东南信风)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D错误。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图示海域水温异常变化,东南信风增强,南美西北部的离岸风增强,上升流
增强,秘鲁寒流增强,降水减少,因此干旱加剧,A正确;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显著,使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更多,B错误;秘鲁寒流增强,上升流增强,鱼类的饵料丰富,渔获量增加,C错误;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增强,马来群岛降水增多,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少,D错误。故选A。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3~4题。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区海水等温线( )A.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加大B.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减小C.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加大D.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减小4.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乙海区,等温线密集是因为( )A.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B.寒暖流在此海区交汇C.海陆热力差异更显著D.上升补偿流导致降温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甲处海水等温线数值会增大,排除C、D项。甲处海水温度偏高时该地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较弱,导致流经该地的自南向北流动的秘鲁寒流减弱,则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幅度减小,B正确,A错误。故选B。第4题,由图可知,乙海区位于日本北海道岛的东部,该地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水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B正确。该地等温线四季都较密集,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无关,A错误。日本沿岸地区海陆热力差异均显著,差异不大,C错误。乙海区为寒暖流交汇,不是上升补偿流为主,D错误。故选B。
水平衡原理类此类题目主要以区域发展特点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暗含国家热点问题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注意时空尺度的把握。1.水平衡原理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收入——大气降水;河流、湖泊、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支出——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A.6-9月 B.4-7月C.2-5月 D.10-12月
(2)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B.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C.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D.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尝试解答](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第(1)题,
文: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图:12-6月期间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6-9月入库与出库水量持平;10-12月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
12-6月期间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水位下降;6-9月入库水量与出库水量持平→水位最低,且没有变化;10-12月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库区水位升高
水库的作用:调蓄洪水;在洪水来临之前腾空库容→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确保长江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防洪安全
答案:(1)A (2)C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白洋淀是保定市、沧州市交界处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自古有“北国江南”“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美誉。自1960年代,白洋淀入淀径流和淀内蓄水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据记载,白洋淀在20年间曾经历了六次干涸。1983年到1988年曾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淀。直到1988年的一场大型降雨,才使白洋淀得以重新蓄水。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人工调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较好地解决了干淀问题。
材料二 图1示意“白洋淀位置”,图2为“白洋淀水体平衡示意图”。
(1)分析白洋淀干涸的原因。(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3)从白洋淀湿地水量来源及损耗的角度,分析人工调水是维持白洋淀水量平衡主要途径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该题可从白洋淀水体平衡的角度分析。根据图2信息可知,白洋淀水体收入中,降水补给占34%,水体支出中,蒸发占76.3%,渗漏占14.5%,所以流域年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使得白洋淀蓄水量减少;其次,白洋淀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华北地区人口的增多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区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加之上游修建水库(注意图1中水库与白洋淀的位置关系),导致入淀水量减少,白洋淀趋于干涸;最后,华北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渗漏严重。所以白洋淀干涸。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湿地的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旱涝灾害多发,湿地可以调节径流,抵御水旱;其次,白洋淀周边地区城市密集,湿地
可调节局地气候,影响局地气温和湿度,同时美化环境,提高区域的宜居性;最后,湿地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持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第(3)题,根据图2信息可知,白洋淀水量平衡中,水量收入是地表径流、人工调水以及降水,但由于流域内水库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多,入淀河流径流较小,同时,降水补给量有限(只占水量收入中34%的比重,同时,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有限);而白洋淀水量支出中,有蒸发、蒸腾、地表水下渗以及地表径流等方式,支出途径多,流出量大,水量损耗量大,由于损耗量大于补给量,所以白洋淀面积萎缩,因此通过人工调水,加大白洋淀水量补给,对维持白洋淀湿地面积尤为重要。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9课时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9课时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湘教版,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太阳辐射能,海洋表层,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季风环流,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上升气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4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拉尼娜,东南信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_气相互作用考点2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海_气相互作用考点2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长波辐射,水分和热量,减弱或消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