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1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2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公共说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文化软实力之“软”在于温润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这个“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软”。只有以“理”的方式进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间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交流、互鉴与发展。这个“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认可的“道理”。因此,“公共说理”实际上关涉文明形象的塑造。
    “公共说理”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自由与民主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从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公共说理”首先必须是自由的,说理当然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认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公共说理”还必须是平等的。说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盛气凌人都不是说理的正确姿态。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是达成共识,而是相互理解。在申说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不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强加于人。
    “公共说理”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基本原则。说理不是空口无凭、信口雌黄,而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没有事实根据的理由即使不是谎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空洞说辞,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中华文明以“明德”为其基本的精神特质。“明德”不仅在于“明明德”,而且还在于“明明德于天下”。以“明德”为基础的积极说理,既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中华文明新形象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三元任利鹏《公共领域、公共说理与文明形象塑造——兼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
    材料二:
    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进行比赛,看谁能使穿着外套的行人脱掉外套。风到了就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了下来。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说理是与人的和平常要结合在一起的,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进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
    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愿的“宽宏”“宽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说理提出的“看法”无论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作为修辞术的说理有三个构成因素,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信誉”和“情绪”。“逻辑”的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不通。说理的第二个因素是“信誉”,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轻易改变。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哲学家罗蒂就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
    说理的结构主要包括主张、理由和保证。主张是说理陈述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又称“论点”或“主要思想”,往往由一个“主题陈述”来表述。理由则是用于支持主张的,包括事实、研究成果、统计数据、个人经验等。保证是说理过程中的中介,包括普遍规律、权威、表现、价值等。上述三种因素实际上可以对应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三段论”论证方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但这种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缺陷所在,是一种静止的推论,往往容易出现逻辑谬误。而图尔敏论证模式(Stephen Edelstn Tulmin)是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模型由六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依据-Grund、主张-Claim、限定-Qualifiers、正当理由-Warrant、支持-Backing、例外-Rebuttal。这也是评估论证质量高低的要素。
    依据(G),与论证相关的数据、事实、证据;
    主张(C),被证明的论题、结论、观点等;
    限定(Q),为确保主张/结论成立,而对论证范围和强度做的限定;
    正当理由(W),连接依据和主张/结论的普遍性原则、规律;
    支持(B),为正当理由提供进一步支持的陈述,以展示原则,规律的客观性。
    例外(R),对已知反例的考虑,并进行补充性说明。
    (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说到了公共说理靠的是“理”而不是“力”,二者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中指出“公共说理”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一己之理由并不完全自由,需要大家共同认可。
    C.材料二提出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通过叙述故事来引导对方感同身受,是创造共识,而不是说理。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说理的“平等”,二者都就说理的对话双方而言,指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事实为根据是说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空口无凭、信口雌黄,都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B.以“明德”为基础进行公共说理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文化交流、互鉴、发展的重要途径。
    C.说理就会避免发生战争和混乱,形成“讲理”的文明秩序,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D.“发表意见”被认定为说理,需要有理由支持,并且理由被评估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宗明义,提出“公共说理”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文明形象、进行文化交往的有效途径。
    B.材料二引用《伊索寓言》中《太阳与风》的故事,形象性和思辨性兼备,证明说理是说服而不是强制。
    C.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观点鲜明,中间部分从公共说理的三个原则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D.材料二用“摊开手掌”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这种“说理”观念。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幅“图尔敏模式”操作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主张(C)、依据(G)和正当理由(W)作为论证基本要素,构成论证的基本模式。
    B.依据(G)是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是支持主张的基础,相当于三段论中的大前提
    C.正当理由(W)为由依据到主张提供桥梁和担保,探求正当理由是说理的关键环节。
    D.例外(R)和限定(Q)这两个要素使论证更加周密严谨,体现说理者思维的辩证性。
    5.2023年9月10日晚,在某直播间,一位网友吐槽眉笔太贵,却换来网红主播的激情回怼:“79元哪里贵了,有的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请结合材料二中亚里士多德《修辞学》里的说理构成三要素,简要分析这种表达的不当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文城(节选)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回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
    “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态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路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个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逐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双眼眯缝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
    “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的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惊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来的包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袱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祥福的财富在溪镇是无人能比的,主要来自农业和手工业收入,可见其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
    B.林祥福操着明显的北方口音,却对别人说自己来自沈店,其目的是为了打消别人对他的好奇心。
    C.当溪镇的女人们问起孩子的母亲时,林祥福对她们的问题置之不理,原因在于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D.多数溪镇人和陈永良在回忆林祥福初到溪镇时,都与天灾联系起来,说明了溪镇人普遍较为迷信。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出财产的丰足,然后再交代出财产的主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B.选文“像是一头笨拙的熊”的描写,使用了比喻,刻画出林祥福初到溪镇时的孤独与无助的形象。
    C.陈永良对林祥福怀中婴儿的感觉,与林祥福为女儿讨要奶水的情节相照应,表现父女间相依为命。
    D.“一文钱”“包袱”“织布机”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物象,暗示故事背景,有利于读者对情节的理解。
    8.选文擅长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请以林祥福为例,简要分析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4分)
    9.在讲述林祥福初来溪镇的故事时,作者选取了溪镇多数人和陈永良的不同角度,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是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弥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字后对应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填写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蕃A时B年C七D十E余F闻G难H作I将J官K属L诸M生N八O十P余Q人R并S拔T刃U突V入W承X明Y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材料一中指“国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的“天下”含义相同。
    B.“迩”,材料一中指“接近”,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迩”含义不同。
    C.“弥”,材料二中指“更加”,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的“弥”含义相同。
    D.“旦夕”,材料二中指“每天”,与《孔雀东南飞》中“便作旦夕间”的“旦夕”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中王安石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提出了“任贤”与“弃贤”的问题,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用与不用贤才。
    B.王安石认为,国君只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只要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C.陈藩仕途屡历迁谪,灵帝即位后,他受封高阳乡侯,但陈藩上书尽力辞让,前后上奏疏十次,朝廷最终没有接受。
    D.诛杀中常侍的计划泄露之后,陈藩虽年逾古稀仍然挺身而出斥责王甫,王甫增兵包围了陈藩,并在当日将其杀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4分)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4分)
    14.陈蕃的经历多次体现了材料一中“有之(贤)而不用”的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①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乌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注】①柳市南头:汉代长安地名,著名的九市之一、②凡乌:典出《世说新语》,三国时吕安访好友嵇康未遇,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在门上题“凤”字离开,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献之闻吴中一家有好竹园,不访主人而直入其园,赏竹吟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维在首联中写出了此行的目的,桃源与世隔绝难以追寻,繁华人世中也可以寻访隐逸高人。
    B.王维诗颔、颈两联借助典故和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吕逸人的高雅脱俗,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C.韦应物的这首绝句首句写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诗人正逢休闲无事,于是他就去拜访友人。
    D.这两首诗都写了寻人不遇,语言均简淡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而又不失含蓄,意味深长。
    16.这两首诗都写了访人不遇,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表达自己对祖母刘氏深厚感情,并强调先尽孝后尽忠,以明其暂时不能应
    召赴任的原因的两句是“ , 。”
    (2)根据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描绘作者在项脊轩中悠然自得、修身养性的生活情景,请默写
    出描写其书房内书香盈室、自由吟咏的两句是“ , 。”
    (3)在《兰亭集序》中,“ , 。”表明了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4)《离骚》中说“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两句是从中脱胎而来。
    三、选择题(10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
    D.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9.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雨泽下注②东犬西吠③垣墙周庭④执此以朝⑤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⑥则刘病日笃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②⑤⑥/③④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⑤⑥/②③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泉涓涓而始流客逾庖而宴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室西连于中闺
    C.谨拜表以闻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儿之成,则可待乎
    21.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①臣侍汤药②举臣秀才③庶刘侥幸④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⑤臣欲奉诏奔驰 ⑥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⑦则告诉不许⑧岂敢盘桓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⑨
    C.②⑤⑦⑨
    D.①④⑦⑧
    2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眄庭柯以怡颜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③悟言一室之内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⑤常在床蓐⑥乃瞻衡宇⑦四十有四⑧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③⑤⑥⑨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遨游。每天,这颗1米见方的小小卫星绕地飞行大约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测着宇宙高能粒子的踪迹。这只“孙猴子”到底在找什么?其实,浩瀚的银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这些我们肉眼可见的天体, ① 。科学家们推测,它们不发光,也基本不与其他物质有相互作用,在一般光学手段观测下,犹如“隐身”。不过,当一对暗物质粒子偶然碰撞时,可能会湮灭,并放出电子、正电子和伽马射线等高能粒子。 ② ,就可能反推出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悟空”号团队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氨核宇宙线能谱,并观测到能谱的新结构,是“悟空”号继精确测量电子能谱、绘制高能质子宇宙线能谱后,第三次发布的重要科学结果,标志着我国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已跻身世界最前列!国际物理学界普遍认为,揭开暗物质之谜,将是继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及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次基础科学变革。中国科学家们相信, ③ ,我们将可以窥见崭新的宇宙面貌,离逮住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也许不远了!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4.请以“悟空”为主语,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5个字。(3分)
    五、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想到、做到、看到”是在“得到”前的努力,不同的人对从何开始、三者如何排序有自己的见解。你是如何理解并对三者进行排序的?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5月阶段检测参考答案:
    B 2.C 3.D 4.B
    5.①说理者没有避免逻辑谬误,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逻辑。这种对没钱的嘲讽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
    ②说理者没有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对网友人生的质疑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
    ③说理者没有关注情绪因素。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傲慢的表达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
    【批改情况】审题不清,答成了三段论;对“信誉”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带货网红没有专业知识,本身
    就没有信用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根据“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可知,材料一是针对文化交往;根据“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可知,材料二泛指所有说理。
    C.“不是说理”错误,材料二中“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是显得不是,其实是说理。
    D.“二者都就说理的对话双方而言,指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错,材料一中的“平等”就说理的对话双方而言,指对话时的正确态度,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材料二中的“平等”是针对所说之理而言,指任何观点主张都是平等的,因为说理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都可以再说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说理就会避免发生战争和混乱”错,材料二说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但说理并不一定能避免发生战争和混乱。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用‘摊开手掌’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这种‘说理’观念”错,根据“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可知,“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是“攥紧拳头”,而不是 “摊开手掌”。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依据(G)是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是支持主张的基础”错,根据“依据(G),与论证相关的数据、事实、证据”可知,依据(G)是数据、事实、证据,相当于三段论中的小前提。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不通”可知,“79元哪里贵了”与“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些网红要网友找的自己原因之中没有逻辑关系,作为说理者网红没有避免逻辑谬误,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逻辑。这种对没钱的嘲讽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
    ②根据“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轻易改变”可知,“网红主播的激情回怼”使网红主播在网友面对失去了好的信誉和形象。作为说理者网红没有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对网友人生的质疑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
    ③根据“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可知,网红主播的激情回怼,说理者网红主播没有关注情绪因素。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傲慢的表达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
    6.B或C 7.A
    8.①“北方口音”在选文中共出现三次,凸显了林祥福身世的神秘。②“为女儿讨要奶水”,主要刻画了他的动作、外貌等,凸显了一个落魄谦卑有礼,有责任感和自尊心的男人形象。 ③“庞大的包袱”是林祥福漂泊生涯的家当,更是他生活重压的象征,并与他最后富甲一方形成对照,表明了他是一个不屈不挠、追求上进之人。
    9.①两者都是第三(全知)视角,能客观、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主人公神秘的身世、背景,能迅速地把读者带入情境中。
    ②两者记忆中林祥福来溪镇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同时,也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③在溪镇多数人和陈永良印象中,这个落魄男人来时正逢天灾,然终成富甲一方之人,这说明命运还是要靠自己主宰,从而揭示了主题。
    【批改情况】答案补充:④通过对林祥福欲哭无泪的眼睛、干裂的嘴唇、手上的伤痕、疲惫的神态及“头
    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等肖像的细节描写,暗示其苦难沧桑的经历。⑤通过其敲门的动作、站在屋中的“茫
    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行为等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其沉默
    寡言的性格。写出一点得一分;且哪些细节要找到对应的性格特点。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可见其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理解错误,林祥福最后成为溪镇最富有的人,主要是他自己的努力打拼、执着创造带来的,而不是“精打细算”。
    C.“原因在于他不知道怎么回答”理解错误。当溪镇的女人们问起孩子的母亲时,林祥福对她们的问题置之不理,原因在于他不愿意回答、不愿意讲述他的遭遇,而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D.“说明了溪镇人普遍较为迷信”说法牵强附会。多数溪镇人和陈永良在回忆林祥福初到溪镇时,都与天灾联系起来,只能说明人们的回忆是比较可靠的,因为发生天灾人们的记忆犹新,所以此时来个外乡人容易记得住。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第一段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出财产的丰足”说法错误,不是“白描”,而是精彩的描写。从“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竹子,还有……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等句可以看出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他富甲一方,不是“白描”。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首先找到文中细节刻画的地方,简单梳理文本可知:选文主要从“北方口音”“为女儿讨要奶水”“庞大的包袱”等几个细节刻画主人公林祥福。
    而“北方口音”在全文出现了三处:第一次出现点明林祥福身世;,第二次出现是向人讨要奶水喂养女儿时,显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是他向陈永良打听文城的地名,回扣了小说的题目。三处“北方口音”这个细节使整个事件复杂 化,让林永祥的身世更加神秘。
    “为女儿讨要奶水”这个情景,主要是运用动作、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 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这些细节一个又一个叠加在一起,刻画出一个深深被生活折磨着,贫穷而有礼,努力维持着自尊的人物形象。
    “庞大的包袱”主要在文末,原文是“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来的包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个细节中的“庞大”“已经泛黄” “"满是污渍” 等字眼,进一步暗示了林祥福来自北方的身世;同时,这个细节重点刻画出这个背负巨大“包袱”的男人的顽强坚韧和责任担当。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叙事视角的能力。
    本题主要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给读者的感受、主题揭示等方面分析。
    作者从溪镇多数人和陈永良的不同角度叙述他们眼中的林祥福,这是一种全知视角,能比较客观冷静地描述人物的遭遇、经历等,同时也能让读者很快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其次,两种不同的视角的叙事,相互印证,特别是记忆中不是雪冻就是龙卷风的天灾之际来的,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也能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最后,林祥福最初的落魄潦倒,到最后成为溪镇的首富,充分地说明天灾不能左右人的命运,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这样就揭示了文本的主题。
    FIR 11.C 12.C
    【批改情况】①跨:超越。②轶: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注解为:超越。③践:踏上/达到。④涂:通“途”,见《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P1491.或者,道路。治世的境界。涂,通“途”,这里指两种翻译都算对。⑤然后:这样以后。翻对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如果在5个得分点之外,句子翻译与原意出入较大,要扣1分。很多同学把“跨”翻译为“跨越”“跨过”,不对。
    【批改情况】典:“掌管”、“主管”或“主持”都给分,较多学生答“参加”、“主办”,不得分;“上诉”不给分;坐:“因······获罪”或“获罪”。还有一分给了句式,“为”翻译成“被”的都给了分。
    13.(1)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2)他同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14.①不受重用,被外放;
    ②为正直之士进言,却被罢免;
    ③进谏皇帝不应频繁狩猎,不被采纳;
    ④坚持公正取士却获罪免官。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蕃时年七十余”,主谓结构,句意完整,F处断开;
    “闻难作”,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I处断开;
    “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将”为谓语,“八十余人”是对“官属诸生”数量的补充说明,中间不断开,结尾R处断开。
    故FIR三处需要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
    B.正确。接近。/近。句意:不亲近小人。/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C.错误。平息、消灭。/更,越。句意:盗贼就可以全部平息啊。/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D.正确。每天。/早晚之间,指时间短。句意: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朝廷最终没有接受”错误,原文为“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跨”,超越;“践”,达到;“涂”,通“途”,此处引申为境况,指盛世。
    (2)“典”,掌管;“谮诉”,诬陷控告;“坐”,获罪。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有之(贤)而不用”即不重用贤人,不听取贤人的意见。
    结合“出为豫章太守”可知,曾经不受重用,被外放;
    结合“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可知,为正直之士进言,却被罢免;
    结合“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进谏皇帝不应过度狩猎,不被采纳。
    结合“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坚持公正取士却获罪免官。
    【批改情况】1、没读清题目,概括的不全是陈蕃的经历。2、“有之(贤)而不用”,主语应该是国君,所以写太后等人不用的不给分。这句话理解,一是要写出“贤”之处,二是要写出“不用”(外调、贬官、坐免、不采纳等)之处,要针对具体事件概括,不能泛泛而答,如“上疏不被采纳”“上疏讨贼之事不被采纳”“上疏校猎之事,不被采纳”,“有才华,多次被贬”等,不得分。有的只写他做了什么事,却没有答出“不用”,也不得分。3、概括题,不是长篇翻译,不是照抄原文。4、写错别字,不认真读文章,李云写成李会,陈蕃写成陈藩,贼字笔画多了一竖。5、还有一些同学不分点1记住要分点答题!分点答题!6、一些同学的字写得太差,请把字写工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是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商朝兴旺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义之士。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和他齐心的人,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一一列举,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衰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从此看来,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天的百姓也和古代的百姓是一样的。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他罢了。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君主没有忌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语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职守责者就能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了;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材料二: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渐渐得到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地方,公卿研究要派军队去攻打。陈蕃上疏辩驳说:“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致使子民们为害地方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吗?应该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天子的军队,盗贼就可以全部平息啊!”被外放为豫章太守。升任大鸿胪。正遇上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又被征任议郎,升任光禄勋。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表达恳切的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上奏的谏言未被皇帝采纳。他同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灵帝即位后,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陈蕃和窦大将军窦武,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谄媚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和窦武一起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陈蕃拔剑大声呵斥王甫,王甫的士兵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把陈蕃等人围了几十层,才抓住了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C
    16.相同点:都通过对主人居处环境的描写赞美了主人的不俗。
    不同点:①王诗情感表现是递增的:先是怀着向往之情前去寻访,到了之后因所见而更添敬佩,“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著书多岁月”“老龙鳞”抒发了诗人对主人的敬仰之情。
    ② 韦诗短短四句,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开始是满怀希望“访友”,“不遇又空还”写出了感情的失落,看到友人居处环境的清冷绝俗,又有一种获得启示的收获和满足。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首句写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错,“九日驰驱一日闲”,是指九天忙碌之后,难得一日休闲,而不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两首诗都写到了友人的居处环境,并借此赞美了主人的不俗。王维诗写自己虽然访友人不遇,却不敢嘲笑友人,而是直接进入友人幽雅的园林,“擅自”欣赏“青山”“流水”等自然美景。韦应物诗写自己访友人不遇,但是看到友人“门对寒流雪满山”,由此想到友人的诗歌清雅入骨,是有原因的,表达对友人诗歌造诣不俗的赞美。
    不同点:
    ①王维诗情感表现是递增的:先是怀着向往之情前去寻访,在诗人看来,友人所居住的地方是隔绝于尘世的“桃源”;到了之后,虽没见到友人,但并不失落,而是巧妙用典,借“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羡慕,或直接感叹友人“著书多岁月”,抒发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②韦应物诗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在忙忙碌碌的“九日驰驱”之后,难得的“一日闲”里,满怀希望地去“访友”;却“不遇又空还”,一个“又”字,可见这种不遇是常事,写出了内心的失落;但是看到友人居处环境的清冷绝俗,更是借此表达对友人诗歌造诣的赞美,又突然觉得虽访而不遇,亦有所值,获得了另外的启示和满足。
    1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8-22 DBCCC
    23.①还可能存在许多暗物质 ②如能获得这些粒子的信息 ③借“悟空”的广大神通
    24.“悟空”不仅助力我国空间高能粒子探测跻身世界最前列,而且有助于揭开暗物质之谜。
    【批改情况】①答到“暗物质”即给分②答到“粒子”或“高能粒子”即给分③答到借助“悟空”帮助即给分。问题:1、超字数:部分学生依旧不知道引号需占格子。2、引号随意乱加,“悟空”不加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后文提到暗物质的存在、解开暗物质之谜,可知此处是说,浩瀚的银河系中,除了肉眼可见的天体外,还有暗物质,故应填“还可能存在许多暗物质”。
    ②前文提到高能粒子,此处是后文可以“反推出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的条件,可见和这些高能粒子有关,应填“如能获得这些粒子的信息”。
    ③文段谈“悟空”号的各种优越性能,结合后文可知,此处是对其功能的展望,应填:借“悟空”的广大神通。
    24.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概括要点的能力。
    递进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可以用“不仅……而且……”。
    文段主要谈“悟空”号的价值所在。共三句话,第一句阐明价值之一,“悟空”号第三次发布的重要科学结果“标志着我国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已跻身世界最前列”,第二、三句,关键句为“揭开暗物质之谜”“离逮住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也许不远了”,表明“悟空”号有助于揭开暗物质之谜。
    以“悟空”为主语,用“不仅…,而且……”的句式整合和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5.例文:
    先想到,再做到,后看到
    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渴望“得到”,追求到理想中的成功与满足。然而,“得到”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我们付出诸多努力。在这其中,“想到、做到、看到”构成了我们通往“得到”之路的三大基石。三者如何排序?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到,再做到,后看到。
    首先,“想到”是起点,是“得到”之路的萌芽。正如古人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追求任何目标之前,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和规划。这种“想到”不仅是对目标的设定,更是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与反思。通过“想到”,我们明确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接下来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然而,仅有“想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想法付诸实践,这便是“做到”的意义所在。如果说“想到”是梦想的播种者,那么“做到”便是辛勤的耕耘者。在“做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与挑战,付出辛勤的汗水与努力。这种努力不仅是对自我的锤炼与提升,更是对“想到”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只有通过“做到”,我们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将“想到”转化为“得到”的可能。
    然而,“做到”并不意味着“得到”的终点。在“做到”之后,我们还需要“看到”结果,才能真正感受到“得到”的喜悦与满足。这种“看到”既是对成果的确认与肯定,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展望与规划。通过“看到”,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更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为接下来的“想到”与“做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借鉴。
    因此,在我看来,“想到、做到、看到”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们通往“得到”之路的坚实基石。而在这三者中,“想到”是起点与基础,“做到”是过程与手段,“看到”则是结果与反馈。只有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得到”的目标与梦想。
    在人生的旅途中,“想到、做到、看到”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去“想到”梦想;以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去“做到”承诺;以敏锐的洞察与清晰的认知去“看到”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得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涉“得到”前的步骤、努力,强调学生对“想到、做到、看到”有自己的理解,完成对三者辩证思考的排序。“得到”可以理解为成功、成长、收获。在此理解下,“想到”可以是确定目标,树立理想,也可以是方法探究,也可以深入思考;“做到”可以是开始行动,也可以是谋定而后动;“看到”可以是对事物的观察,可以是收集情报,也可以是战局分析……它们三者的顺序不是固定的:
    三者顺序可以是想到、看到、做到。阐述思考的重要性,强调在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先细心观察,仔细思考,先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和目标。之后谈观察是思考的延伸,通过观察环境和他人,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最后付诸行动,它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三者顺序可以是看到、想到、做到。从观察的角度入手,强调观察是获取信息和启发的重要途径。阐述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认识世界,为思考提供素材和依据;观察之后需要思考,通过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策略。最后将观察和思考转化为实际成果。
    三者顺序可以是做到、看到、想到。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强调行动在探索和发现中的重要性。
    阐述通过实际行动,我们能够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后续的观察和思考打下基础。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从实践中获取新的认知和启发。最后在行动和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写作时学生无论选择哪种立意,关键在于清晰地阐述三个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或故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全文可以采取总分结构展开论述,主题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分述三者的关系。
    立意:
    1.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2.细致观察是收获和启发的重要前提。
    3.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相关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2页。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